雷达图:中班幼儿个性化运动评价载体的园本探索*

2024-01-20 09:01范惠雯孙彩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检核雷达个性化

范惠雯,孙彩霞

(1.杭州市滨江区奥体中心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0051; 2.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问题的提出

运动是实现儿童早期发展及发育潜能的要素之一,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核心技能、认知发展、社会能力、情绪成熟度、心理健康等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134-137。3~6岁是人体基本动作技能形成的黄金时期,是奠定基础动作、培养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2]7-9。在这个阶段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还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推进幼儿个性化运动是各个幼儿园努力探寻的重要方向。幼儿之间能力水平不同,能力差异不同,需要教师在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较为精准地把握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便给孩子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帮助幼儿得到更个性化的发展。

(一)现状:教师对幼儿运动评价的泛化指导

在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掌握幼儿运动兴趣及其需要,在幼儿运动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材料,并分析运动中幼儿个体学习和合作表现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多元支持,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目标群体的观察记录内容泛化,导致不能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起到靶向式的帮助。比如,在晨间锻炼时,某老师对幼儿投掷运动的观察记录见表1。

从以上记录可看出教师在做运动观察记录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观察目标不够清晰。观察记录缺少具体观察目标,未聚焦投掷动作发展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如观察幼儿投掷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手臂手腕手指的协同性、腿部力量等。第二,观察记录缺乏针对性。笼统记录幼儿投掷总体过程,与投掷相关的内容不多,画横线的内容为无效、无关信息,与本运动观察目标不符。第三,观察分析依赖主观判断。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解读主观性强,如波浪线标出部分,缺乏有力支撑;评价语言简单,如虚线部分,教师指导建议较为笼统,如双横线部分,难以运用于实践中。

(二)审思:现有幼儿运动评价工具的瓶颈

教师们除了借助教育笔记等现有工具,收集幼儿在运动中的现状外,还配合使用一些测量数据来辅助指导。然而,教育笔记、观察记录表等这些一手资源也存在问题:一是缺乏进一步的数据化分析处理,功能仅限于记录、沟通、分享,错失了科学评估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良机;二是描述评价较多,多依赖于教师的主观认识,不能形成对幼儿完整经验的认识;三是仅仅依靠测量得出的幼儿运动数据,因测量时间统一、地点固定、测量有相应标准等限制,常常会出现与幼儿日常运动项目衔接不紧密的现象,这就导致测量不符合幼儿阶段的学情特点,也不能很好地与实际运动项目相配合,反而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额外的任务量。针对一线教师常用幼儿运动评价工具的现状,我们构建了教师常用幼儿运动评价工具的分析思路图(见图1),以期更清晰地呈现一线教师们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所遇到的评价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在幼儿运动能力的长期追踪记录上也存在断层现象,不能形成幼儿在一个学年阶段的完整成长轨迹,甚至是三年的发展路径。幼儿阶段的动作发展研究存在“宽而不深”的问题,缺乏对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长期观察研究[3]175-178,一个周期下来,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哪些身体素质还未达到应有水平?幼儿之间的差异如何?如何指导幼儿下一阶段的运动发展?这些问题都考量着教师的专业性,有必要通过合适的“记录-评价工具”对幼儿的运动情况作出分析与了解,协助教师更针对性地指导、改进幼儿运动现状。

(三)出新:借助雷达图评价的优势

“雷达图”较多应用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对下一阶段的实际措施提供参考。雷达图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观性、可视化、动态性[4]176-178。因此,本研究尝试运用“雷达图”评价幼儿运动发展。幼儿时期粗大动作发展是基本动作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身体控制和平衡技能、移动性动作技能和操作性动作技能[5]7。本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参考动作技能中的关键技能,将幼儿的运动素质划分为协调、灵敏、平衡、力量、耐力五个维度,同时结合幼儿的日常运动,利用五类动作检核表(走、跑、钻爬、跳、投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运动能力,不仅提高了运动观察记录的利用率,使教师更有效地分析、解读、评估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还能为教师的教育指导提供有力依据。雷达图评价模式可以关注到幼儿的纵向发展,可用数据清晰地呈现出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帮助幼儿巩固发挥优势,促进弱势动作发展,能更好地满足、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二、基于幼儿运动的雷达图评价探索

“雷达图”评价是一种新型的幼儿运动能力可视化评价工具。它以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五种素养与幼儿能力发展的三种状态为横、纵发展阶梯,通过“运动信息采集-运动雷达图绘制-多维信息分析-实践策略跟进”的循环推进的方式,观察记录幼儿在运动中的能力行为表现,其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与步骤:信息采集与整理 、绘制雷达图、信息分析。

如图2所示,雷达图评价结构的三个环节之间呈现逐层跟进关系。在第一环节,教师围绕幼儿晨间五大锻炼项目,通过表单记录的方式,收集幼儿的运动情况并在相应的表单得出各维度得分,取均值。在第二环节,借助excel工具,将幼儿在五大运动指标下的数据绘制成雷达图。初始阶段为内圈(数值标准为1),稳定阶段为中圈(数值标准为2),成熟阶段为外圈(数值标准为3),将幼儿的五大运动能力数值进行标注,生成完整的封闭连环。在第三环节,围绕幼儿呈现的雷达图示,对比幼儿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幼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分析,找出最高值与最低值,分析幼儿的运动优势与发展空间,从而对幼儿接下来的运动方向提出指导策略。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尝试将雷达图评价模式应用于幼儿个体运动和幼儿群体运动的评估与分析中,以案例的方式,具体展开雷达图的推进应用。

图2 雷达图评价的结构环节图

(一)雷达图应用于幼儿个体运动的评估与分析

在将雷达图应用于幼儿个体运动的评估分析中,教师结合《幼儿动作发展检核表》,观察幼儿运动情况,记录并采集相应的数据,绘制幼儿运动能力发展雷达图。通过观察雷达图的能力分布情况,判断幼儿运动发展类型,为个性运动诊断书的撰写提供科学的建议,实现对幼儿个体运动的有效评估与指导。

1.幼儿动作发展检核表--幼儿运动数据的采集

《国民体质检测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将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划分为:走平衡木、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6]。本研究提取“走、跑、跳、投掷”四类动作指标,同时结合幼儿园实际展开的运动项目,增添了“钻爬”项目,并围绕这5大项目,展开幼儿动作发展的观察与记录。在这5大项目中,幼儿在“平衡、协调、力量、灵敏、耐力”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如“走”更偏向幼儿的耐力,“投掷”更偏向幼儿的灵敏性,“跑”更偏向幼儿的协调能力等。因此,需要对同一名幼儿的5张检核表记录数值取均值,并以此为绘图数据来源。以表2为例,在围绕中班“跑”为核心关键词的动作发展检核表中,将“跑”的运动要素分解成5大身体素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力量、灵敏性、耐力,在单次的运动观察中,以出现的频次(未能达成-偶尔达成-能够达成)为记分的标准,记录幼儿在该运动中的得分情况。同时,为了跟进幼儿的多次表现,在每类检核表上都为幼儿提供了至少三次机会,可以在单张检核表上对比在该运动中幼儿的前后发展。

表2 中班幼儿(4~5岁)“跑”的动作发展检核表

其他4类运动检核表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表3 中班幼儿(4~5岁)“走”的动作发展检核表

表4 中班幼儿(4~5岁)“投掷”的动作发展检核表

表5 中班幼儿(4~5岁)“钻爬”的动作发展检核表

表6 中班幼儿(4~5岁)“跳”的动作发展检核表

2.雷达图--信息采集与图表绘制

第一,界定标准--定轴线。在雷达图上先画 3 个同心圆,最小的圆代表初始阶段,中心圆代表稳定阶段,大圆代表成熟阶段,对应幼儿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既可作为幼儿个体多次的纵向比较维度,也可作为幼儿间横向比较维度。

第二,采集过程--标数据。每条轴线代表运动相关的一种身体素质,即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力量、灵敏性和耐力。根据检查表中的问题达成情况进行计分,未能达成记 1 分,偶尔达成记 2 分,能够达成记 3 分。 以五张幼儿动作发展检核表为观察依据,通过五张检核表的观察记录,得到幼儿在五项能力上的平均值,并以均值为采集数据,在雷达图上进行标记。通过前期的数据收集,我们选取了班级中运动能力水平处于中间阶段的幼儿。以小A为例,通过观察记录其在“跑、走、跳、投掷、钻爬”中的运动情况,梳理得出以下数据采集表(见表7)。

表7 小A第一次数据采集表

第三,评价指标--连闭环。根据采集的数据,连接数据点形成封闭图形,观察每个数据点与同心圆的相对位置,超出记“+”,未超出记“-”。每种素质对应的核心经验作为评分依据。通过绘制图表,判断幼儿在当下阶段身处的发展类型。综合发展型即雷达分析图中的五项指标均为“+”,如果观察对象处于这种状况,表明他各方面均有较高水平,为理想发展模型;发展潜力型即雷达分析图中的协调为“-”,其他为“+”的指标不少于 2 个;亟待发展型即雷达分析图中的有 3个及以上的“-”。我们将小A的样本数据在雷达图上进行标注,得出小A第一阶段运动能力的雷达图。

如图3所示,小A的各项运动能力数据都超过了2,处于运动发展的稳定阶段,在具体的数值中,协调能力、力量、耐力、平衡能力发展都较好,灵敏能力相对均衡,是发展潜力型的状态。针对小A的当前能力图,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的教育建议以及幼儿园运动的实际开展,得出幼儿的个性诊断书。

图3 小A第一阶段运动能力雷达图

3.幼儿个性诊断书--信息分析与策略跟进

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幼儿各项运动能力的水平,本研究研制了幼儿个性诊断书。该诊断书包含幼儿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记录时间、雷达图示、幼儿能力诊断和指导策略。研究者通过分析雷达图示的数据情况,明晰幼儿运动能力的优势和空间,并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与教学实践,提出幼儿下阶段的运动建议。如表8所示,通过表格可以清楚地掌握小A的基本信息及各项运动能力发展情况,为后续制定小A的个性化运动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

表8 小A幼儿个性运动诊断书

(二)雷达图应用于幼儿群体运动的反馈与指导

通过幼儿运动检核表收集的数据绘制雷达图,不仅可以用于单个幼儿的运动方案制定,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情况,对班级、年段幼儿的整体运动能力作出诊断,为教师调整相应的运动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1.数值转化:助力班级“个性化运动方案”设计

将单个幼儿的运动数据,通过汇总、转化、分析形成个性化的班级运动能力分布图,帮助教师对班级运动情况形成整体性认知,了解班级幼儿的短板与优势,方便教师在组织运动时,选择适宜的运动内容与开展方式。绘制成的班级幼儿运动诊断书,不仅可以用于班级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也可作为阶段性评价的工具,为有效开展家园协同共育提供重要参考。

以中一班为例,通过收集班级幼儿的五大能力的数据均值,绘制班级的幼儿运动雷达图,并对幼儿在三大阶段的人数同步作出柱状分析图,以了解班级幼儿的整体运动情况与幼儿在各阶段的分布情况,生成群体幼儿运动诊断书,如表9所示,在中一班的班级雷达图示中,灵敏、耐力、平衡能力数值都超过了2,说明发展情况良好,比较突出的是幼儿整体运动中的协调能力相对偏弱。在班级幼儿个性化对比中,差异比较明显,能力强的孩子与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差距较大,这提醒教师接下来的活动可以通过分群组织、分组活动、结对帮扶的方式展开,同时调动社区和家庭的力量,协同发力,共同促进班级幼儿运动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班本化的基础上,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得出段本化的运动数据,同步应用于年级组活动和项目的优化。

2.数据应用:生成年级组“运动能力诊断书”

通过统计与绘制,形成年段幼儿能力雷达图。随着样本数据的增加,幼儿群体运动的群体特征也在同步凸显(见表10)。通过对幼儿能力的观察与记录,发现中班段幼儿在肢体力量、灵敏性、平衡性水平较高,但是协调性不足,具体表现在投掷活动中,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同时结合对当下活动安排的反思,考虑到当下设置的幼儿运动场地与运动内容,都没有特别关注幼儿的投掷协调性方面,在接下来的安排中,将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户外早晨锻炼,进一步推进年段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基于雷达图运动评价的成效分析

(一)一生一档:建立幼儿个性化运动档案

通过绘制幼儿运动能力雷达图,采集幼儿在运动中的各类数据,形成幼儿个性化的运动档案,为班级、学校建立幼儿日常运动的数据储备,不仅方便教师跟进幼儿的个性运动、指导幼儿的晨间锻炼、选择体育游戏、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而且可以作为园区阶段性评价幼儿运动能力的一种结果直接反馈给家长,为下一阶段的幼儿运动提出指导性建议。在一次一次的运动跟进中,幼儿的运动数据逐次体现在雷达图中,通过圈层的对比,发现幼儿的运动能力图在明显向外扩张,且能清晰展示幼儿的进步(幼儿平衡能力进步最显著),让人直观了解幼儿的阶段成长。雷达图评价载体以其独特的“能力图示”方式,浅显直观地体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能让教师快速地了解当下个别幼儿的能力差异,方便二次跟进运动指导;另一方面,雷达图可以多次采集幼儿的运动能力数据情况,以多圈叠加的方式,更能体现幼儿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情况,形成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档案。

(二)一园一案:梳理个性化评价工具的实操方法

借助雷达图评价载体进行幼儿运动个性化指导的最大优势就是评价的灵活性与直观性,不仅可用于幼儿个体同一年龄段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阶段的纵向比较,也可用于群体间的比较,还可清楚地表示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核心经验的纵向发展态势,让教师了解该幼儿的优势和弱势。在雷达图评价实施与应用的三步中,通过“数据采集-雷达图绘制-图示分析”三个阶段,形成了“质性+量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A园通过一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操方法,丰富了A园现有的评价方式,丰富了教师未来应用指导的选择,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指导方案。此外,雷达图评价方式以其独特的灵动性,给予班级教师课程实施的空间,在雷达图评价的实践运用中,教师通过分析数据与图表,捕捉班级幼儿差异、年段幼儿经验差距,通过调试、优化、升级、迭代,形成班本化、段本化的小方案,为班级个性化方案的制定和年段运动项目的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三)一师一策:掌握更精准的运动评价方式

帮助教师明晰幼儿运动发展的可视路线,精准观测幼儿的运动发展,聚焦动作发展的某一方面,让观察记录与幼儿的发展更加匹配。简单易上手的检核表,方便教师群体性的观察与记录,使教师的评价更科学、客观。个性化的雷达图示,也为教师实施指导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结 语

雷达图评价是以灵活性、可视化为特征的一种评价策略,可用于幼儿健康教育领域,能够全面、清晰呈现幼儿健康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过程、发展程度,便于教师掌握幼儿身体素质和能力的现状,适时地做出个性化指导。在制作雷达图时,可先采集数据,根据观察维度选择轴变量,绘制雷达图,用于幼儿个体各素质之间的比较,也可用于不同年龄段群体间的纵向比较和群体间横向比较,从而清楚地了解幼儿身体素质的现状。雷达图评价策略可帮助教师清楚地展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核心经验的纵向发展态势,了解该幼儿的优势、弱势,对教师做出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及时调整和跟进班级运动方案有重要作用。后续研究还可以对定制年段整体的运动方案、优化运动中各类具体活动方案等问题进一步做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检核雷达个性化
有雷达
从“检核”到“鹰架”
垂直荷载木结构大跨屋顶设计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雷达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检核目录法的研究与应用—以书架设计为例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黄建通老师:中学生创新思维课程引入“奥斯本检核表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