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困境中的精神挣扎与人间审视

2024-01-20 06:32刘杨
西湖 2024年1期
关键词:毕飞宇人间小说

讨论人: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教师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文字整理:沈梦、冯凰

刘杨: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毕飞宇的新作《欢迎来到人间》。这部作品问世后,读者的反响差异很大,请同学们先来谈一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一、生命个体的精神困境

张楚悦:小说通过描绘傅睿这一角色,引发了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思考。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入探讨了自我与外界期望之间的矛盾。傅睿在初期被描绘成一个模范生,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无法继续维持这种被认可的形象。他开始思考,除了被外界认可的“我”,他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作者通过傅睿角色带给我们的深思。有学者称这篇小说为男性的精神肖像,我对此表示赞同。傅睿的精神世界构建,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存在的非理性状态,进一步展现了当代人的精神困境。这是我的一些感悟。

袁荣新:傅睿这个脆弱的个体,在世俗的、功利的,或被安排的生命旅程中,承受着一种隐痛。这种隐痛在小说中表现为子辈与父辈关系的纠葛。傅睿的人生经历几个阶段,小时候考试不允许失误,成年后在老师手下做手术被要求完美无缺,结婚恋爱也需遵循社会规范。培训时,傅睿陷入惶恐,小说反复描绘他的失眠,体现了他命运被安排的重压和隐痛。隐痛以压抑且无意识的形式表现在文本中,即傅睿常常陷入失眠和身体难以名状的痒。他的痛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他的自我选择。傅睿并非随波逐流的人,他与被安排的命运产生巨大摩擦,承受着自由意志被压抑带来的痛苦。二是小说中呈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可对话性。傅睿手术失败后,父亲张开双臂像老鹰一样训斥他。老赵在病床上等待远在旧金山的儿子归来,却始终未能如愿。甚至傅睿与领导的对话都像是父子之间的对话。小说中无论是父子、夫妻、同事还是上下级关系,都缺乏可对话性,而唯一可对话的是具有温柔善良特质的女主人公。

刘杨:好,前面两位同学就这个作品人物展开讨论。傅睿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最后这个境地的?毕飞宇把他往精神的绝路上赶时,是怎么触发傅睿的精神症候的?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王澜汐:我想继续讨论傅睿这个形象。关于他的叙述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他者的评价体系,例如父母、同事、妻子。一种是自我的声音,意识流、内心化的叙述。前者在文本中占据的比例更大,说明两边力量的悬殊。傅睿基本上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兴趣爱好是母亲敲定的,工作是父亲要求的,婚姻是母亲安排的。从他者的角度看,他父母工作体面,家境优渥,自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是典型的人生赢家。然而事实上,他一直在这种别人认为的“幸福”人生中痛苦地生活着,仿佛薛定谔的猫那种既死又活的状态。小说一开篇就能够看出来他的问题:对时间感知力的退化,对性爱热情的消退,对睡眠的抵触和害怕。特别是整个文本中几乎没提到他吃什么。虽然作者对他的成长一笔带过,但我们能知道他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父亲忙于工作,母亲要求他全面发展,而他从小就被冠上“天才”的称号,因为不愿意让别人失望,一直以来都习惯扮演一个完美主义者。当被迫接受的生活方式出现问题,这种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就会面临自我认知系统的全面崩溃,从而产生严重的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文本更多地是讲现状,但也提到作为医生,他一直没有克服对尸体的恐惧,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也许他对患者、田菲、羊羔、雕塑、小蔡的关心,是再一次无意识地踏上职业身份给他安排的道路。妈妈说他是一个天使,而医生天生就要救死扶伤,所以他对老赵的下跪会如此“受用”。然而,这种高尚的救赎感真能救赎自己吗?我觉得他自己的问题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懦弱的。别人渐渐知道他的问题,但他还是在逃避,最后选择了做一只蚕。

严沈幽:小说中很早就揭示了傅睿的心理问题。他的性格或许并不适合做医生,但家长的职业促使他走上了这条路。在这条道路上,他的自信来源于学业上的成功。周教授对他的认可和倚重,让傅睿掩盖住了内心的恐惧,获得了精神上的自信。但在田菲死后,傅睿精神上的问题就像炸弹一样全面爆开,从潜意识跃升到意识层面。这是因为田菲的死让傅睿自信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尽管傅睿承诺了会保住田菲的命,但他最终没能实现。这时,他的自信被完全打碎了,所以他变得更加焦虑、痛苦而备受折磨。傅睿是个矛盾的人物,他为人异常冷漠,看似对外界毫不关心,但同时又喜欢把别人的痛苦归咎于自己身上。这一性格加剧了他的精神問题。我个人认为,对傅睿最真实内心世界的描绘,体现了毕飞宇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关注。他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思考生与死,如何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这些矛盾的心理与傅睿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性。

王钰涵:小说的开头写医患关系紧张这个问题,但是医患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人与生死对抗。在医院这种环境里,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将患者和医生对立起来,如果患者没有被抢救过来,那么医生常常受到责难。现实中的医患关系往往表现为非理性的状态,人们往往没有去考虑治疗过程中的偶然性。傅睿和老傅在谈论田菲的事故时,老傅一直在强调田菲的死亡是有原因的,这个小姑娘怎么会无缘无故死了呢?如果步骤傅睿都做好了,田菲怎么会死呢?而傅睿他一直说没有原因。启蒙时代人的理性祛除了宗教神性的魅力,而在科学时代,这种理性已经在无形之中成为掌控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傅睿明明已经把流程一步一步走完了,但还是没能够把握病人的命运。傅睿自己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自己明明什么都做了,为什么田菲还是死了?这一切最后还是指向了一种偶然,以及对于这种偶然的再思索。

徐兆正:我觉得大家说得挺好的。你们有没有读过韩炳哲的《功绩社会》?他不是对于患者真正的关心,而是在这种社会功绩的自我培训、自我强迫下,才会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其实这种对患者的关心,反而是一种自我强迫的表现。

刘杨:在这部小说里,傅睿的母亲对他有一段评价:“这孩子打小就这样,他热衷于额外的承担,他满足于额外的承担。然而这承担并不针对任何人,相反他针对的仅仅是他自己。在骨子里,这孩子却很冷,尤其是和他亲近的人。在他所认定的承担之外,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恰恰又很难走进他的内心。”这是母亲对傅睿的评价,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对于这个人物形象,包括这部作品的理解,谈谈作家塑造人物时想要表达什么?

洪治纲:前面的同学都谈得很好。小说里肯定存在反现实或者超现实的东西。《欢迎来到人间》这部小说写了这样一个医生。本来他完全可以顺着所有人的愿望,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他为什么就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呢?原因在哪里?这就是小说所要表达的。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跟日常经验形成对抗的内容,即他可以这样,但是他为什么不这样?这就是小说的关键点。牢牢抓住这个点,傅睿为什么不想成为大家都希望的那样?他所做出的各种反抗,正是小说的关键所在,而这个关键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我们阅读文本时的一个聚焦点。

刚才徐兆正老师提到了韩炳哲的一些哲学书,他把现代社会称为“功绩社会”,以前叫“规训社会”。规训社会就是福柯权力意志下的一个监狱,强调你必须怎么样,如果你不怎么样就会出问题。而“功绩社会”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社会。自我跟自我的较量导致了功绩社会的形成,而傅睿这个人其实就是功绩社会的一个典型产物。所有人都希望他好,给他的东西不是规训他的,所以他没有办法反抗来自父母、妻子,包括导师的要求。所有人都觉得他可以更好,这就是功绩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傅睿为某种价值在努力,但他内心其实不一定认可这个价值,而且他也实现不了。这其实隐含了功绩时代“表扬也像杀人一样”的真实困境。韩炳哲还有一本书叫《暴力拓扑学》。以前的暴力形式是一种正面的热暴力,动不动拳脚相加,而到了功绩社会,就变成了一个自我与自我进行抗争的冷暴力。他人的所有东西,其实最后都转化为人物自我内在的对抗性力量。拓扑学就是物与物的形狀无论发生什么变化,物的性质都是不变的。那么暴力拓扑学也是这样,暴力从热到冷再到其他,甚至变成了一种更温柔的形式,但对人的精神的摧毁、伤害还是一样的。刚才袁荣新讲到傅睿内心的深渊,这种内心的深渊体现了现代人的哪些困境焦虑?我觉得大家可以再分析一下。

袁荣新:小说前面写得很压抑、很沉重,然后给了一个好像有点温情的结尾,但它的色调还是冷的。比如说“田菲之死”前面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但当傅睿去培训班时,他幻想自己变成了一个物理老师,田菲变成了他的学生。他在幻想中给予田菲的死亡一个新的解释,说她最后走向虚空,变成一个气球,然后那个气球爆炸了。傅睿在精神世界中给了田菲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不是那么残酷,没有那么沉痛。

刘杨:我觉得傅睿作为一个承担者,他的自我满足其实不是来自于医生所谓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它其实来自于傅睿通过救助患者以后,他的专业使得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获得一种价值感的满足。一旦救人救不回来时,这种价值基础就崩溃了,他的精神状态也就进入了极其恐怖的低谷。小说是一环扣一环的,作者一直在把傅睿往一个很荒诞的深渊推。毕飞宇的不少小说会用阴冷的态度蹂躏其中的人物,但这个作品是更加极端的。刚刚洪老师也提到,傅睿好像没有被直接蹂躏,但他的精神一直在被蹂躏。小说里绝大部分人对傅睿的态度都是为他好、对他好,但是这些行为又确实蹂躏着他的精神,让他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

张楚悦:我想接着袁荣新同学的发言,谈谈傅睿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傅睿有一种被抛离的感觉。小说开头这样描写傅睿的眼睛:“傅睿的眼睛是多么地好看哦,目光干净,是剔透的。像玻璃,严格地说,像实验室的器皿,善良,却安稳,毫无喧嚣。”再结合小说的结尾,我发现傅睿其实是具有神性的。在小说开篇,傅睿某种程度上是理想主义的象征,但他后来被抛入了现实的语境,当他经历了田菲的死亡这一意外事件之后,他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就从正常的轨道偏离了,而所发生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的生命的惯性。这让我想到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安妮·埃尔诺在《正发生》中的一句话:“人因一件小事,突然被甩出轨道,不知要滑向哪里,却引发了雪崩似的连锁效应。”《欢迎来到人间》也是如此,田菲的死亡可能是触动傅睿产生心理转变的导火索,但压垮他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而是之前生活经历的连锁反应,比如与护士、亲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等。

接着我还想谈谈小说的标题“欢迎来到人间”。这句话在小说正文第二章的结尾才出现,而且是敏鹿送给傅睿的一句话,再加上小说开头对傅睿外貌的描写,我认为更加重了傅睿所具有的神性特征。而且今天中午和几位同学聊天提到小说的结尾,我说这个结尾让我想到了谌容的《人到中年》,在文学史课上,老师说我们看到的版本的结尾实际是经过编辑修改的,结合我的阅读体验,我认为《欢迎来到人间》的结尾可能也经过了某些处理。这样光明的尾巴和前文阴暗、灰冷的基调,形成了巨大反差。接续我前面所说,如果人们在现实世界当中无法抵达精神的彼岸,无法获得自己希望的结局,作者通过这样的一个结尾,或许是在试图探寻由现实世界通往精神世界的理想之路。根据小说结尾“通途”这个关键词,我认为作者也是在试图探索某种精神症候的出路。但是,纵观整篇小说,这种出路也许并未找到,所以对于整篇小说而言,这样的结尾是有些突兀的。

高嘉颖:我认为作者前面写得很压抑、沉重,但最后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看似带有温情的结尾,整个色调是冷的,但“只要有足够的严寒,所有的零散都能结成一块整体的冰,一切将畅通无阻”,又似乎暗示着黑暗之中也隐藏着一丝希望。联系这一点,我就想到田菲之死,二者有相似性。田菲死在冰冷的抢救室里,尿毒症磨灭了生的希望,死亡是残酷的、寒冷的,但在后文有一个细节,让田菲的死亡带有了人为美化的色彩,削弱了死亡的冷意。作者写到傅睿参加培训班时,进入了一个幻想的世界,他变成了物理老师,田菲是他的学生。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田菲最后跨越了栏杆,一步一步往上走,从容地走向虚空,变成一个气球,气球爆炸,在天空中慢慢远去了。可以看到,在傅睿的精神世界中,他给了田菲不一样的结局,尽管死亡已经注定,但这个结局我认为相较于现实被美化修饰了,用幻想冲淡了死亡的沉重,也体现出傅睿内在精神的复杂。

刘杨:小说里的这些东西全都是停留在精神世界的,包括你前面讲的,这个作品实际上是从人的精神世界内部去写人间的,它不太侧重于去写社会关系的矛盾,虽然里面也有涉及,但毕飞宇都是用经营的笔调把这些东西带过去,小说更侧重于写人的精神症候。

徐欣兰:楚悦提到傅睿身上的神性,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傅睿更像是一台由工业革命制造的冷冰冰的机器。他在现代医学体系下成长,成为著名的外科专家,然而,他却只关注医治人的身体,对心灵和灵魂毫不关心。现代医学似乎已经放弃了人的灵魂。经历了几次病人死亡的打击后,傅睿开始陷入痛苦,他的灵魂仿佛丢失了一般。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离心力可以重组每个人的灵魂,只需一次呕吐便可实现。这在正常人看来很荒谬,但对傅睿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他相信,刀片、钳子、斧头这些工业革命的元素可以治病,那么同样属于工业革命产物的汽车就也能治病。然而,小蔡对傅睿的行为却不理解,这次救治也失败了。而傅睿本身也是一个灵魂丢失的重度患者。他活在父母、妻子和世人的凝视下,成为了周围人投射的一个镜像,虽然完美,却不是他自己。他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主权,所以在看到哥白尼雕塑被水泥掩盖时,他会觉得窒息,因为他将哥白尼视为自己,看到了外界牢固的思想规训对他的束缚。

从傅睿的结局可以看出,他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外部的价值影响已经深入他的内心,成为一种很难拔除的东西。当光头和尚通过“拔东西”这样看似荒谬的方式为他治疗失眠时,傅睿的病却奇迹般地好了。他在整个过程中尽情地笑、发狂、嚎叫。小说的结尾表明,治好傅睿的仅仅是一次放肆的笑,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外在价值对人的规训、压抑之大。傅睿体内被拔出的东西是社会价值所建构出来的“伪自我”,而傅睿却一度认为那才是自己。直到遇到光头和尚,他体内顽固的“伪自我”才被拔出,从而得到久违的生命的自由。小说将情节设置成一个外科医生需要由光头和尚来治疗,是不是也说明了以科学、工业革命为特点的现代医学,需要宗教、文化等人文元素的调和?毕飞宇对小说人物精神世界的剖析,带有很浓的语词辨析的意味。小说内在的思想性,多经由作家的评论来体现。比如作家辨别“游荡”与“闲逛”,“闲逛没有目的性,无我;游荡却有,在放逐”;又比如揭示“异己”与“忘我”之间的矛盾,肾移植后的老赵发觉自己是“异己”的,于是选择“忘我”,然而忘我却是对自我的背叛,为了活着,老赵争取时间,但也被时间折磨;以及梳理智慧、愚昧与感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智慧从来都不具备感人的力量,只有愚昧才感人。把感人再统计起来,那就是真理”。作家试图在对语词的细微辨析中去抵达意义,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概念有时是矛盾、缠绕、混乱的,无形中也拉开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仿佛小说的目的不再是讲述故事,而是输出作者的观点,有些生硬与牵强。

樊雅霜:看到傅睿这个人物形象,我还经常想到作家的一部中篇,叫《雨天的棉花糖》,里面的主人公红豆,他和傅睿之间有挺多相似之处的。红豆是一个具有女性气质的男人,他喜欢拉二胡,大家都叫他“假丫头”。他被迫听从了父亲的意愿,到战场上去,成为了一个军人。他内心受到了很多摧残,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个很敏感很善良的人。小说的戏剧性就在于他没有战死,而是投降做了俘虏,后来他回到家里,家里人其实并不欢迎他,因为他给家里带来了耻辱,这里就体现了社会对逃兵的一种普遍看法。他回到家中,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那种温情,他没有在战场上死掉,回来却被一步步地逼死。

傅睿被设定为一个“偶像实力派”的精英医生,但实际上他也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外在人设达到一致,他的内心是有一些敏感和善良,和一些比较迟钝的东西,并不像他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所以说在他的病人田菲死掉之后,他的内心受到震动,然后发现周围的人完全不能理解他。父母第一时间想的是,要怎样把这个事情给平息下去;妻子觉得他的反常行为是因为出轨;就连他觉得帮他挡下了医闹、有可能会理解他的护士小蔡,其实也并不理解他,而是对他抱有一些爱慕的心思。他人生的前半段可以说一直都是在外界对他的期望,以及他自己通过一系列努力塑造的壳子里生存。但是受到冲击以后,他发现他不能适应这个壳子,他想从壳子里面挣脱出来,然而做不到,他已经这样子过了三十年:他的婚姻是父母安排的,工作也是。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有完美的家庭。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在痛苦。我感觉毕飞宇的小说喜欢写一些疼痛和伤害,这些东西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主题。傅睿实际上也延续了作家一贯的这种关注:展现人的内心疼痛,以及外界一些东西、一些对抗带来的伤害。

刘杨:说得不无道理。这部作品更多地展现了精神症候。傅睿的生活一帆风顺,宛如巨婴,虽在掌声和鲜花中长大,但心智尚未成熟。自读书以来,他的家庭提供了大量保护,让他与底层奋斗的人对“人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知。傅睿在面对现实压力时,表现出一种不成熟的精神状态。从医闹事件到媒体炒作,再到培训班,他都无法真正与人交往,导致了他最终的困境。

二、对人间的审视与反思

刘杨:前面我们从“人”入手,已经逐渐涉及对“人间”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以“人间”为关键词,继续讨论小说更为丰富的内涵。

张楚悦:从整体上来说,小说有两条线索缠绕。一条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即现实世界的部分;另一条则是傅睿的心理活动。两条线索的缠绕建构起了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维度。从现实世界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小说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面向时代的“在场的”写作。通读下来我们会发现,毕飞宇并没有局限于医院,而是将笔触延伸到了医生的家庭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

刘杨:小说以傅睿为中心辐射出人间百态,比如郭栋、郭鼎荣、小蔡都被作者定义为“乡下人”。郭栋看起来是一个“凤凰男”,可是一旦拥有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后,就开始在医院里面包养情人。毕飞宇对人物是一视同仁的,他不是仅仅对傅睿不友好,而是对所有人都不友好。读者几乎看不出来毕飞宇在同情哪个人物。刚才张楚悦把小说分成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但小说人物关系的结构是失衡的。傅睿是一边,其他所有人是另一边,而其他所有人的力量都在无形中压迫着傅睿。

严沈幽:我觉得毕飞宇的作品书写了人间的某些荒诞之处。在傅睿开高级研讨会时,有小偷偷了三位参会人员的贵重物品,但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还有别人的劝说,失主甚至产生了自己根本没有被偷的错觉。这种荒诞书写,或许象征了某些人精神上的混乱状态。小说的题目是《欢迎来到人间》,其中的“人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除了傅睿的反抗和挣扎,小说还有对生与死的终极思考,以及对科学、医学是否适用于所有范围的反思。

郝龙敏:沈幽提到了“人间”的含义,而我在阅读时也深有所感。小说题目为《欢迎来到人间》,首次出现是在傅睿与敏鹿相亲时,敏鹿心里对傅睿说的话。此前,傅睿一直活在父母的保护下,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而这次相亲,是傅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人间”代表着世俗的规则、真实的世界。其次,小说中记录了傅睿对高级培训班的认识:“我们”从来都不是现成的,它只能是成果。把“我”变成“我们”,这才是培训的中心议题。因此,“欢迎来到人间”还代表着对世俗的妥协。“人间”再次出现是在傅睿他们吃羊杂时,羊杂店的名字叫“天上人间”,羊杂的处理过程污秽,但是很好吃。傅睿认为自己也是一只羊,一只被折断腿的羊。因此,“人间”也许还代表着肮脏的人性欲望。最后,傅睿是一位精于肾移植手术的医生,通过手术他能给予患者第二次生命,因此“欢迎来到人间”也是他对病人的祝愿,代表着真实的人间。

王海晗:我想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欢迎来到人间》是当代医疗语境下的作品。请注意“医疗”这两个字。毕飞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自觉地从身体的视角去描绘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因此,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将身体维度与精神维度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作品。这种写法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張力,实际上与我们现代文学中的一些传统相呼应。

现代文学本身就有身体写作的历史,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也都有医学背景,如郭沫若、鲁迅等。在他们的自我认知中,常常将文艺启蒙事业与医生职业中的诊断治疗进行类比。以《阿Q正传》为例,如果不引入身体的视野,我们就无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源于他在身体上的失败。阿Q瘦弱不堪,一条黄辫子,说明他身体营养不良。他还经常挨打,没有立足之地。正是因为他弱小而被欺凌,所以他只能通过自我欺骗,将身体上的失败转化为精神上的胜利,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如果我们将这种身体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引入毕飞宇的这部小说,其实能更好地理解傅睿这一人物产生严重的精神危机,正是因为他的身体、行动和命运选择都被社会生活所规训。小说中,傅睿被称为“偶像实力派”,这样一个称号说明了傅睿其实一直处于被他者凝视的境地。傅睿不断地被他者塑造,甚至被他者描述,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傅睿在自我行动层面缺乏自主性,从而影响到精神层面,导致他陷入空洞麻木的状态。作为一名医生,傅睿不仅要做外科手术,最后还要给小蔡的灵魂做一个彻底的手术,这正好说明了毕飞宇其实是从身体出发,最终要达到一个窥视人心的写作路径。关乎人性的拷问实际上渗透着某种医学的意识形态和身体思维。

张楚悦:海晗老师提到文学和医学的结合,我记得小说中有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移植”。阅读小说时,这个词让我瞬间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在这个意义上,“移植”也具有生物学与社会学(医学、心理学)这两重维度的阐释空间。

徐兆正: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作者给小说起了这个题目?这个书名在小说前半部分出现过一次,显得有些突兀,但它会让人联想到一句通俗的话:“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句话提醒我们,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这种状态。而“欢迎来到人间”则提醒傅睿从完美的虚幻状态中觉醒,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艾略特曾说:“人不能承受太多的实在。”在小说中,这指的是人们给予傅睿的期许,这种期许既是鼓励也是赞美(或者恭维)。不同阶层的人对傅睿有不同的看法,而傅睿也从他人的目光中看待自己。功绩社会指的是人们自己成为监管自己的狱卒,自己来监管和控制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傅睿不仅是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他的伤害来自他人,同样来自自己。

方邦宇:关于题目《欢迎来到人间》,我最初抱有积极的理解。然而,读完小说,我意识到这个看法需要纠正。小说中,“欢迎来到人间”的说法具有一种阴森诡异的气氛,使人感觉其所描述的人间更像是地狱,而非通常意义上的现实世界。有同学在讨论中提到启蒙和傅睿是科学主义的产物,这一观点在我看来十分合理。小说最后引入哥白尼的情节,凸显了启蒙或医疗自身的矛盾。从叙述学的角度看,整个小说的叙事不能说是完全可靠的。毕飞宇提到自己花了十五年创作这部小说,前七章尚能保持理性,但后续部分逐渐失控,这使得小说的逻辑变得难以捉摸。进一步观察人物关系,可以发现培训班与疯人院并无二致。傅睿角色的突然转变,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给人以不可靠的感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蔡、傅睿、敏鹿、安荃、郭栋、东君等人物之间形成了一种镜像关系。尽管这种逻辑值得一试,但它并不足以解释这部小说。一般来说,作家在早期阶段可能会沉迷于现实或虚构之中,然而,毕飞宇这次反其道而行之。特别是第一章,给人的感觉是,毕飞宇似乎想要展示一个宽广的社会史视野,但最终呈现的却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崩塌。

毕飞宇对鲁迅的《故乡》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这部作品并非纯粹的现实主义,而是带有象征主义色彩。在我看来,这部小说给我的启示是:毕飞宇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熟悉的现代主义产生了怀疑。例如,他采用《红楼梦》式的命名方式,对人物名字进行了精心雕琢。小蔡这个名字意味着可以尝一尝但也可以不要的小菜,而傅睿的学姐安荃虽然是个“二奶”,但却非常安全。郭栋给人一种体力充沛的感觉,而傅睿则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人。我相信毕飞宇在这些名字上下了很大功夫,以及他在细节上的处理,包括他推崇的“冰山理论”和克制的写作风格。然而,在这部小说中,他开始对现代主义逻辑产生怀疑,这也反映了毕飞宇自身的精神困境。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小说写了十五年,已经成为一个梦魇。因此,我认为小说中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并不仅仅是傅睿一个人的,毕飞宇肯定也有这样的感受。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关于结局的看法。许多人可能对这种超现实的解决方法感到不满意,认为它无法说服大家。我认为这部小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突破。在几个人物中,我认为小蔡塑造得比较好。郭鼎荣这个角色也是毕飞宇之前较少涉及的。实际上,这部小说可以通过这个人物触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但作者最后并没有实现这一点,这是我认为小说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杨:这部小说触角广泛,涉及家庭、社会、媒体和权力等方面,但并未深入探讨。毕飞宇似乎有意在避免将其写成揭示社会问题或批判社会的作品。他采用简洁的笔法描述各种关系,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小说的人物中,傅睿是一个特例,其他人物则普遍接受并实践着不成文的人间法则。这使得傅睿与“人间”形成了一种讽刺关系。他的行为,例如半夜拖地,被人们以“人间”的逻辑赋予了另一套解释。毕飞宇向整个“人间”投来审视的目光,包括其不合理的运作方式、思维逻辑和人际关系。然而,除了敏鹿的母亲稍有察觉外,其他人都认为傅睿很正常,这反而是最大的问题。通过一个看似不正常的人,毕飞宇揭示了正常人的逻辑和问题。

前面不止一位同学提到了《狂人日记》。确实,一个看似不正常的人,反而让那些正常人的逻辑充分地暴露出来,显示出那些看似正常的人的问题。每一个人,包括傅睿的爸爸妈妈、老赵、郭栋、郭鼎荣、小蔡,都有问题。小蔡的生活是按照现实社会中最功利的生活逻辑展开的。小说写她跟着富翁去逛街,两个人没有确定任何关系,但是晚上很自然地就发生了关系。包养小蔡的男人和小蔡之间很默契,但这种默契是很可怕的。一个女人收了钱逛了一天街,晚上就自然而然地跟有妇之夫同居去了。越自然越令人触目惊心,比以前的小说写暴力更令人毛骨悚然。

樊雅霜:我补充一下,刚刚大家说这本书的结尾很奇怪,但其实毕飞宇写的长篇的结尾都有这种特点。《平原》的结尾,演练时枪响了,吴蔓玲疯了,村里猪圈中的母猪也疯了。这是一个非常荒诞的结局,而《推拿》也同样如此。所以《欢迎来到人间》的这个结局也在意料之中。

吴娴:之前老师问作者的意图,我认为大家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毕飞宇在他的《小说课》中提到,对人的认可有时会是灾难性的,它会让人失去自我,成为被认可的机器,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绝望。《欢迎来到人间》这个故事正是关于“认可”给天才带来绝望的例子。其中有很多隐喻,比如高嘉颖同学提到的田菲之死,她在解物理题时做了一个梦,然后从高处跨出去,这或许暗示着学校的答题模式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此外,“痒”和苍蝇等身体感受也可能是隐喻。

李佳贤:在《欢迎来到人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病态的人间。这种病态主要源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一面。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纷纷向前追求进步。然而,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通过一家医院和一场医患矛盾,将关注点延伸到不同阶层的人们身上。田菲是一个患有严重肾功能障碍的病人,她来自底层,生存问题远比精神困境来得紧迫。而像傅睿、老赵等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则是关于主体性的困惑。傅睿被称为“偶像实力派”,老赵陷入了某种精神危机,他们都在思考自己的身份。

傅睿一直被塑造、被管控、被期待,成为了所谓的“偶像实力派”。然而,当面临手术失败时,这个转折点让他突然领悟到事情的真相,也让他意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同样,老赵因为换了一个肾脏而产生了困惑,他开始质疑现在的自己是否还是原来的自己。毕飞宇在这部作品中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精神方面的空虚。尽管物质丰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但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面临着精神上的问题。一些人更多地在物质上挣扎,以田菲为代表,还有出卖身体的护士小蔡。而更高阶层的人也同样面临着精神困境,他们的精神内核也存在病症。因此,《欢迎来到人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病态的人間。

三、思想与艺术的缺憾

刘杨:现在我们来关注作品的艺术性,由此再进一步看看作品叙事主题的完成度如何。毕飞宇在写作时,让叙事者的话语和人物的话语相互融合,使得读者难以分辨这到底是谁的声音。小说中各种声音相互交织,通过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从叙述者的声音直接过渡到人物的声音。这种写作方式使得叙事者看似在观察人物,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像是人物自己在表达。这样一来,叙事者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控制了人物,对叙事的掌控非常强势。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意识流的部分,比如关于“痒”的描述。这部分隐含着作者的精神症候,包括过去的经历和现实中的困境。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可以超越叙事的时空限制,将不同时空中的人物状态和事件压缩在一起,告诉读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事件,而是各种因素积压在一起所形成的精神症状。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深入展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

陈赏赐:我觉得傅睿这个形象是“不在场”的。小说中无论医患关系还是家庭关系,其实都没有处理好。每一种关系都可以继续写下去,或者选择其中一个写下去。但是他写医患关系只选了几个例证,比如田菲这样一个例子,后面又在傅睿的臆想里出现过几次,但这并没有让傅睿对他所负有的责任产生敬畏,也没有足够触动他的心灵。他与妻子的家庭关系也仅止于性爱。还有傅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傅睿本身并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在场的感觉。

徐兆正:我也觉得这个小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说里傅睿从正常的“完美”状态,到一个不正常的发疯状态,其过渡是比较突兀的。在看前半段作为“偶像实力派”的傅睿时,我们觉得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自足和自信,但是突然之间,那种自足性就消失了,而这一消失的线索,我们可以说是来自田菲的死,好像是田菲的死一举摧毁了傅睿的这种自足性。但是我觉得,田菲的死仅仅作为一个引子出现,它并没有在小说里面起到一个贯穿全书的、强力的作用,所以说从自足到崩溃,其过渡是比较突兀的。毕飞宇对于后来傅睿发疯状态的描写是比较浅的。我觉得对于人的发疯,或者说对于人的觉醒的描写,还应该进一步深挖,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看法。

张楚悦:毕飞宇在拓展了小说表现内容与表现空间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对现实世界描写不够深入的问题。比如说,小说更多展示的是傅睿本人的精神困境,却并没有揭示傅睿所从事的医生职业的深层次困境。也就是说,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个”,但还没能上升到“这一类”的高度。这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像——也就是医院里的故事——傅睿的精神世界或者说内心世界的转变不够自然所导致的。傅睿这个人物没有传递出他该具有的悲剧感,反而成为了有些神经质的存在。而傅睿所谓的“人间”,是由他本人,还有他的亲人朋友,一些不同身份的人所构成的。我觉得作家在描写这批人的时候,有一些点评的倾向,或者说有一些概念化或者符号化的想象,因此缺乏和傅睿内心世界间的深度勾连,也导致了小说后面傅睿医生身份的游离。

从艺术上看,毕飞宇的用词还是非常精准的,他经常能用一个词语或短句精准地表现环境,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网络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的气味,然后就是聚拢,然后发酵,再然后澎湃”。从聚拢到发酵到澎湃,毕飞宇用非常精准凝练的词语,描述了网络传播的动态过程,我认为这是值得称赞的。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傅睿身边的人物具有标签化的倾向。老傅和老赵都是退休的领导干部,只是职业不同;他们的老伴都是典型的贤内助;郭栋和东君是外向型、世俗的年轻人,与傅睿、敏鹿形成对比;小蔡和郭鼎荣则是社会上各种急功近利人物的代表。在这些人身上,我们很难看到《推拿》中人物的复杂性。

另外,小说中大量的细节描写显得有些冗杂。比如作者以很大篇幅描写“蚊子”。如果从写作意图出发,也许是为了衬托傅睿精神世界的荒芜与驳杂,但小说中大量冗杂的细节会带来堆积的、密不透风的阅读体验。

刘杨:小说的语言风格也显得比较杂乱,既有精准的一面,也有过于铺张、夸饰的表达。比如他写到老赵进入网络世界以后看到的内容,用了46个问句,1000多字。作家似乎想通过堆砌式的文字表达出网络世界的空虚和无意义。

此外,小说的美学走向也显得单一。虽然《欢迎来到人间》是一部压抑的作品,但它缺乏一个能够平衡作品的美学元素,整体基调一直是往下沉的,最后的结尾也只是勉强地想救赎一下。

这部作品在毕飞宇的小说里不算好。毕飞宇用了一种极端的实验方式,但他确实写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命运,在别人的期待视野中被迫成长的很多人。毕飞宇还是想超越个体去写普遍性一面,但是他没写好。

闫东方:感觉他有很多方面都想写,最后就呈现了一种厌倦,虽然是“欢迎来到人间”,但其实是对人间充满厌倦的感觉。

刘杨:各位讨论得很充分。最后我要说的是,如果横向对比同时代的小说,那么,《欢迎来到人间》还是不错的。这个作品有不圆融之处,有话语杂糅的地方,有细节未能处理好的地方,也可能是小说主题和发表要求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责任编辑:钱益清)

猜你喜欢
毕飞宇人间小说
春暖人间
人间第一情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毕飞宇: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
当天使飞过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