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叶 叶汶杰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研究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课程内容建设方面,教师应挖掘、丰富、升华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形式建设方面,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外全过程联动,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培养层层覆盖;三、课程考核建设方面,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积极进行实时反馈,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关键词:英语口语;课程思政;高校;示范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吴叶(1989.12-),女,浙江淳安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叶汶杰(1989.08-),男,浙江海盐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如何让高校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017年至今,笔者负责教授小学教育专业的英语口语课程。我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笔者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评教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很高。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获得上海市师范类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学习过该课程的学生中有九人荣获全国华文杯师范生教学设计比赛特等奖、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因此,本课程在各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考核这三个方面对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二、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内容建设
课程思政课程的内容建设非常重要,英语类课程的内容建设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外语教学不重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问题,没有意识到内嵌于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文化元素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那就无法圆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师应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对课程进行内容建设,挖掘、丰富、升华课程思政内容。
(一)在深度上教师应挖掘课程思政内容
在深度上,英语口语课程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 “既然教学素材本身不可能价值中立,科学建设其中的思政内容将产生重要作用。第一,发挥教学素材的关键载体作用,为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提供依托。第二,通过在教学素材中融入思政内容来探索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与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契合点和互补点,丰富和完善英语教学的时代性与思想性”。教师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二)在广度上教师应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在广度上,英语口语课程教师需丰富课程思政内容。英语口语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但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教师可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专业培养目标、时事新闻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
1.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英语口语课程讲述的多是英语国家的故事,因为英语口语课程的授课语言是英语。通过英语这种语言,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和感知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观。虽然英语口语课程的教材里包含中国文化等思政教育内容,但不够丰富。英语口语课程教师需添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英语描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在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2.加入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英语口语课程的内容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譬如,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那么该专业的英语口语课就不能与一般的英语口语课程一样,小学教育专业的英语口语课程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用英语教学用语进行授课。他们未来在课堂上能够自信地表达才能承担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3.加入与时事新闻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英语口语课程应与时俱进,加入与时事新闻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比如添加一些描述中国快速发展、传递中国思想、述说中国故事的英文时事新闻和英语期刊素材。教师需将过时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设为选学内容,或者进行一定的剔除。
(三)在高度上教师应升华课程思政内容
在高度上,英语口语课程教师应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升华课程思政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升华和拔高。笔者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专业口语教程1》,下面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一:该教材第十二单元的英语口语话题为“movies(电影)”,教师在讲述外国电影的同时,应着重讲解了中国电影《战狼2》。通过对这部中国电影的细致讲解,学生深深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强大和祖国的强大,知道了中国电影在特效制作等方面与外国电影不相上下甚至做得更好,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案例二:该教材第九单元的英语口语话题为“family(家庭)”。教师讲述了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使学生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首先,教师可设计辩论主题为“家庭责任”的英文辩论赛。教师可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责任引申到国家责任这个更高阶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国家责任的深层思考。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事,可让学生对我国的生育政策用英语进行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会更深层地了解国家的政策和中国人相较于西方人有更强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英语口语课程教师应将课程思政内容升华到一定高度,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为重点,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贯穿到课程教育教学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形式建设
(一)在深度上课程形式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深度上,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式建设应坚持思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把“以学生为中心”牢记在心,抓深抓实抓透。思政教学活动形式在难度上、丰富度上、融合度上要做到:难度要匹配学生的认知能力,丰富度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合度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思想。
1.课程形式的难度应匹配学生的认知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形式的难度应匹配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形式时,要注意课程形式需契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
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形式需契合学生实际能力,不能太容易。教师不能全程讲座式讲解思政教学内容,让学生只是简单地听取吸收。新时代的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舞台,让他们自由发挥。教师可以采用较有难度的配音秀、英语话剧表演等多种思政教学形式。
2.课程形式的丰富度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形式的丰富度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代高校学生面对着浩瀚的信息大海,经历过很多丰富的教学形式,如果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的丰富度不够是不足以吸引学生的。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足够丰富,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的形式有英语脱口秀、英语辩论赛、师范生英语微课、英语角视频录制、线上分组任务之英语口语汇报等。
3.课程形式融合度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形式的融合度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课程形式要有融合度,不能太突兀。课程形式要秉承“隐形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教师把思政教育以“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思想。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度剖析,不妨采用英语辩论赛的形式。教师设置有关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辩论主题,这样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教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政治觉悟高、坚定文化自信、英语教学口语应用能力强的师范生。
(二)在广度上课程形式建设应做到课内外全过程联动
在广度上,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式建设应做课内外全过程联动。
第一,英语口语思政课程教学活动要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联动。“教学过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增强了学生的投入度、卷入度、深入度,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思政教育活动的布置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将之延伸到课外,即课前和课后,做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联动。英语口语课程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口语课程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学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口语实践和操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在学习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拓宽和延展。
第二,教学活动要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联动。仅在线下教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不足。教师可以线上教学作为补充,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思政方面的思考。譬如,前文所提教材第一单元的中国文化模块讲述了中国名剧《牡丹亭》,教师可搜集相关古典画作的图片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提交中国故事的译文、英语话剧视频等作业。
(三)在高度上课程形式建设应做到从低阶到高阶层层覆盖
在高度上,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式建设应做到从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培养层层覆盖。
1.课程形式建设应注重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教授认为,学生的思维从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这六个层级。其中,记忆、理解属于低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创新是高阶思维。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设计一些有高度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英语口语讲述中国故事,评价中国文化,对中国故事的英语呈现进行创新。
2.课程形式建设从低阶到高阶层层覆盖。教师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并不意味着不重视低阶思维的培养,而是要做到层层覆盖,分层级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每一思维层级都能受到相应的思政教育。
四、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考核建设
(一)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应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且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思政教育内容的内化,从而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仅仅体现在期末考核中。例如,英语口语课程教师可以设置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5%)、课堂表现(15%)、5次平时英语口语作业和测试(20%),期末考试为口试。
(二)课程考核时教师应提供积极实时的反馈
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考核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积极实时反馈。例如,该课程过程性考核中的一项作业是学生进行公众英文演讲。教师在学生演讲后,可让学生进行生生互评,这样学生可以得到实时反馈。在过程性考核中的测试环节,教师可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口语测试题中,在线上教学平台发放测试题。教师可给学生三次重新测试的机会。例如,教师可设置当学生分数低于70分时,系统自动打回让学生重新测试。教师应明确,测试不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学生的测试分数,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测试和多次实时反馈,真正深刻理解思政教育内容。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
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组内互评,小组组外互评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方位无死角地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内涵的理解。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要从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考核这三个方面着手:课程内容建设方面,教师应挖掘、丰富、升华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形式建设方面,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外全过程联动,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培养层层覆盖;课程考核建设方面,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课程考核进行积极反馈,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本文针对高校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可供同类课程借鉴的经验做法。笔者将继续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模式、方法、路径,为培养充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Adrienne Herrell.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M].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3:18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肖瓊,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1,10-14.
[4]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优青项目,沪教委人〔2021〕40号文件,项目编号:A-0801-283-1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