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陈为贵”中药的陈化作用及价值取向研究

2024-01-20 10:57李亚飞刘理想
中医药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甘味陈化本草

李亚飞,刘理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药有“尚陈”的独特价值取向,许多药“皆以陈久者为佳”[1]6,“以陈为贵”的中药几乎占据常用药物的半壁江山。“真伪陈新,并各有法”[2]9,《神农本草经·序录》就已重视本草的新陈之别、用法差异。《广韵·上平声卷》言“陈”为“故”[3],《尚书正义·夏书》言“尘,久也”[4]255。“‘陈居之久,久则生尘矣’,古者‘陈’‘尘’同也,故‘陈’为久之义。”[4]255沉淀的厚厚尘土,意象陈年荒远,“陈”以久远的过去为起点,持续性地走向正在发生的现在和即将生成的未来,表示时间的绵延流长之义。“贵”指较高的使用价值,满足优质生命的需要。将中药陈化,使性气味缓慢且持续地和谐转化而更加精醇,既增强化湿、理气、沉降、收敛的药效,又缓和燥烈、火热的劣性,使中药养生攻邪而不伤正,甚至培补正气,皆可说明陈药因何而贵。

一、中药陈化贵在缓和燥烈的药性

中药缘何要陈化?《本草从新·药性总义》所答较具代表性:“或取其烈性减,或取其火气脱也。”[1]6中药陈化后烈性减与火气脱往往同时发生。“中药历来强调,有些药物采集以后要放一段时间,‘陈者,良’。放一段时间,保持它的质量,同时缓和它的燥烈之性。”[5]燥烈之性蕴藏浓烈之气,具有该气的中药多气温或气热,属于“气厚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气厚者为阳”[6]56,浓烈的药气蕴藏丰厚的阳气,与身体发生“厚则发热”[6]56的作用。“气之厚者发热,辛、甘、温、热是也”[7]32,辛味属于气厚生热者,且“辛甘发散为阳”[6]56“能破散者,不可以治虚”[8]3,所以浓厚的辛味药多破散气血、伤阴劫液,不利于气血虚弱者;“酸苦涌泄为阴”[6]56,苦为味为阴,又分味之厚薄,《汤液本草·东垣先生〈药类法象〉》说“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9]3,且苦能燥湿,故苦味薄者易宣通燥湿,厚者能泄下燥湿,易伤胃气和津液。兼具辛苦味的中药虽能化湿浊,宣通气血,但也有击伤气血的燥烈锐气,太过则增热、耗气血并伤脾胃,所以有“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6]103“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皮槁而毛拔”[6]43之说。将辛苦的烈药陈放,则燥烈的锐气不断转化而柔和,香醇等益生的气味也随之增加。一些集聚厚重辛苦味的新药,是陈化的首要对象。

(一)缓和辛苦味药的燥烈,保护、扶助正气驱邪

中药有“六陈说”,“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10]203,《医方类聚·烟霞圣效方》谓此六药“真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11],都特别赞赏陈化后功效卓著的6 味中药,其中的“二陈”——陈皮与半夏就是辛苦味药陈化后燥烈气缓和的典型代表。

陈皮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谚语,以年久的陈皮为贵。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7]811。陈皮味苦能通泄燥湿,味辛能宣气散气,气温能温化湿浊。将橘皮陈化,原因有三:其一,新产橘皮辛辣之味过于浓烈,有耗气之虞,而陈年橘皮辛辣的锐气柔缓,既保留辛辣之气,又无太过,以“稍和”为佳,使行气功能得以保持的同时,又尽可能不散失肺气。其二,初采橘皮药性偏热,有燥热之患,而橘皮“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12]572。经过阴雨雾露等湿气的反复陶染、浸入与感化,湿气得以中和辛苦的燥热之气,使橘皮与人身发生不良反应的“峻削”之气得平,燥热之性衰而温养之性成,故能既行气理气,发表解表,又保护肺气、脾气,不伤脾肺之阴。其三,年久的陈皮药力更专。年份长的陈皮,其味由辛、苦变化为多甘香醇厚,气香能醒脾,促进脾的运化,味甘入脾经而补脾,气味醇厚则少有杂气,使药力凝聚而专注,养脾之效得以最大化。

半夏与陈皮的性味类似,味辛能行气散气,化液祛湿,微苦亦能宣气燥湿利下,但新药、生药同样燥烈,易伤气血津液。《神农本草经疏·药性简误指归》:“古人半夏有三禁,谓渴家、汗家、血家。”消渴者津液不足,易汗者气虚,常出血者血虚,更忌新半夏的烈性。生半夏炮制并陈化后,则太过的燥烈得以消减,行气祛湿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不伤气血,尤宜于不得已而用之的虚人。所以《本草备要·草部》说半夏“陈久者良”[13]29。此外,陈化的半夏还有更好的润性,“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温也”[7]549。陈化的半夏辛温反而不易燥更能润,体滑之质降下效果更好,是因陈半夏性缓和,辛温可行气温化痰饮,疏通气血行水气,使气血水气舒布润泽全身,味苦体滑能利湿泄下,通利大小便而除腹胀,恢复身体吸收与代谢营养物质的能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14]293,与橘皮尚陈类似,六陈中的枳壳及枳实也味辛苦,以陈为佳。新采的枳壳与枳实,辛味发散、苦味燥泄的力度较橘皮更烈。“枳壳泄肺,能损至高之气”[8]494,枳实“破气损真”[8]495,都有“泻痰有冲墙倒璧之力”[8]495的“勇悍”之气,所以肺气虚、脾气虚者忌用。二者陈化,同样使辛苦浓烈之味得以柔和,行气泻痰的猛锐升华为气味缓和而作用的持久。二者陈化以悠长的时间换取性缓而力久的长续,以陈年得以柔和的辛苦之味“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12]573。久病用陈药,以陈久的药味推动正气化削年深的痰积,所以枳壳“要尘久年深者为佳”[7]945,枳实“以陈者为良”[7]945。

除了陈皮、半夏、枳壳“三陈”与枳实之外,还有艾草、天南星、佛手柑、芜荑、吴茱萸、红曲、芫花等温燥的辛苦药以陈为贵。如艾草,新收之艾为生艾,陈久之艾方为熟艾,才可入药。味辛苦,性温,具有“芳烈之气必燥”[8]306的特征。生艾灸人,燥烈之气易伤人肌肤血脉。“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7]431生艾过于辛烈,有散气耗血之过,苦能燥湿,味微苦则祛湿的功能弱;熟艾微辛太苦,不仅辛烈之气缓和,化湿力增强,而且药气由温转热,使潜在的“真火”纯正,更有利于补充身体的元阳之气;陈艾灸用补充阳气的同时不伤血脉,激发生命的自愈力,所以艾叶能“灸百病”“须用陈久者”[7]431。与艾叶类似,天南星、佛手柑、芜荑也味辛苦而性温,《古今医统大全·诸药制法》载天南星“用陈久者”[15],《本草撮要·果部》载佛手柑“陈久者良”[16]444,芜荑“陈久气膻者良”[17]。它们的陈放可以缓和辛烈太苦之气的刺激性与破坏力,并增强祛湿化痰等功效。比较特别的是,陈久的芜荑,辛苦之气多脱而转化为利肺的膻气,不刺激脾胃的同时,又能杀虫、祛风除湿且不过于燥热。新采的吴茱萸则更加辛苦燥烈,易伤津动火,陈放缓和药性尤为重要。红曲味甘辛苦,能燥胃消食,且有宣破气血的功效。《本草撮要·五谷部》以它“陈者良”[16]454是取其充分的慢发酵,缓和辛苦味的温燥与宣破的太过。芫花味辛苦,利水化痰力度过强,有痰饮而“稍涉虚者服之,多致夭折”[1]76。“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7]558,“芫花本是阴中物,不怕如丝烂如绵”[18],都是为了缓和其攻下逐饮、伤气伤阴的燥烈,避免体稍虚者服之所易致的虚脱。芫花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乃是“阴中物”,又驱逐痰水等阴类物质,作为入手足三阴经的中药,越陈效果越佳,不仅与光阴的长久属阴有关,而且年久阴气更重,药效更佳。

(二)缓和浓厚辛味药的温燥,避免发汗太过

燥烈的新药也有因浓厚的辛味而发汗力强者,如香薷与荆芥能耗气伤阴,辛味微苦的麻黄也有类似作用,这3 味药都以陈放者佳。香薷、荆芥、麻黄均以辛温解表散风见长,若表虚而营卫之气弱,特别是卫气失守,自汗多者,误用3 味药温燥发汗,则易汗多亡阳,危及生命。“麻黄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8]274,新药辛散的刚烈之气过强,即使对症用药,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证者,发汗解表也不易恰到好处。“盖麻黄少用,邪转易散;多用,则不散邪,而反散正矣。”[19]麻黄多用易解表太过,使阳气随大汗而亡失。当是为了减弱过于刚燥发汗的辛烈味,在发汗散邪与固卫阳气之间选择恰当的张力,麻黄也以陈为贵,被收录于六陈药中。香薷被誉为夏月的麻黄,性温,也具有强烈的辛散发汗力,适用于暑日感寒。“伤暑汗出如雨,烦躁喘促”等表虚热病,“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20]372,也当是忌惮其温热与辛散之力过强,难以中病即止,故以“陈久者佳”[20]372,发表散邪的同时不损表气。荆芥多用茎穗,性微温,亦有厚重的辛味,解表散风力稍弱于香薷,但也有足够的宣发力。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表气,又不失解表散邪的功效,《本草易读》说该药也以“陈久者良。”

(三)避免辛苦味复方药的燥烈,健脾燥湿又不痛蚀血肉

除许多温燥的单味药需要陈化外,一些中药复方及外用药也当陈化。如含有白术、茯苓、莲子肉、芡实、山药、陈皮、甘草、腊月炒米的八仙糕,《仙拈集·小儿科》以其“愈陈久功效愈大”[21],主治消化不良、泻痢等病证。该方除了甘味补脾类药外,还有陈皮、白术辛苦味的理气健脾燥湿类药物。它们的陈久,不仅更加醇厚甘香,增强甘味药补脾之效,还避免辛苦味燥烈太过,祛湿的同时不伤脾阴,增强了健脾补脾的功效,最终达到脾健祛湿的最佳效果。外用的红粉,又称升丹、三仙丹,《医门补要·医法补要》载其“新者性燥,用于提脓散内,则有焮痛蚀肌之虞;用于长肉方中,则无毒尽肌生之效。须得陈至三十年者,燥性转平,始堪入药”[22]51。新炼制的红粉和经火炼过的锻石“乃禀火土之气,而成燥金之质”[23]230类似,且都是“石者土之骨”[23]230,五行为土行所生之金,味为辛,故煅石、红粉禀气于火土而生的辛味及其燥金烈气。燥金气易烁伤气血,故二者用于提脓拔疮时,有腐蚀肌肉、诱发疼痛的危险,需要数十年陈去辛烈燥性。尤其是煅石“入药宜用风化,且陈年者”,让岁月的风气去打磨,以“土畏木也”[23]230,让木行的风气去平和燥金的母气土气,使药性平和而堪入药。另外,硝同样作为矿物类药,在治喉症时,也当陈久更佳[24]。

(四)摆脱药食两用物的火气,护阴而不热

为了摆脱中药的火气,陈化的对象除了以上辛苦燥烈的中药以外,还有阿胶、麦、酒等药食两用之物,前二者的陈化还增加阴气的凉润之性。《本草乘雅半偈·第三帙》载阿胶“亦须陈久,方堪入药”[25]140。《增订伪药条辨·兽部》还有鉴定陈阿胶的方法:“其原块在十年以内者,苍翠色,质尚坚;至五六十年以上者,色转黄而质松脆更佳。肺劳服之,殊有奇功。”[26]阿胶熬制过程中吸收薪火过多的辛苦燥气,陈年阿胶则火气脱,阴气强,食之不易上火,且由翠色转土行的黄色,味觉上又更加甘润,养血之外还能滋养脾土,故养阴清热的效果更佳,尤宜于虚热的肺痨患者及血热出血者。“诸胶之类,皆以陈久者为佳”[1]6,不仅是阿胶,鹿角胶、明胶等也当陈放,也取其火脱、滋阴养脾之力。小麦性微寒,《寿世传真·修养宜饮食调理》曰“北产与陈久者良”[27],因“南麦性温,北麦性凉”[28]189。磨去寒性麸皮的面粉则甘温,虽具有“补虚养气,助五脏,浓肠胃”的优点,“然能壅气作渴,助湿发热”,以其甘能助湿,温能起热的短处,“壅滞动气发渴”[20]21。《本草备要·谷菜部》言面粉“年久不热,入药尤良”[13]179。“陈者良”[13]179,以陈久阴气的逐渐增多和火气的持续消散,避免湿热为患。用纸袋盛年久之面,悬于通风处,在寒食日取出以面蒸熟作饼而陈放,即成寒食面。《本草便读·谷部》载“糊丸药用之,取其面性已过,不助湿热”[28]191。寒食面做丸药的黏合剂用,避免新面湿热之性阻碍药性。另外,以陈小麦等原料发酵而成的陈藏老酒,其辛辣燥热之性弱化,味道甘醇不易刺激肠胃,烈性弱化不易伤阴劫液,性质沉稳,是上好的药酒原料。另外,非药食两用物的乌古瓦味甘,“取屋上年深者良”能够“解人心中大热”[7]197,乌古瓦陈放,燥热辛烈之气散发,且增多阴气,累积寒凉之性,甘凉而滋润。

二、贵在沉降亦补中的效用

“陈”与“沉”字同音也同象,与陈药沉降的性能不谋而合。“古者‘陈’‘尘’同”,漂浮的风土需要时间聚拢沉淀才为尘,“陈”与“沉”共有沉降下来、保持稳定的意象。具体于许多中药之象与身体之象发生的合象中,“陈”显现为和缓下气,“新”则涌现出燥烈炎上。部分燥湿类药物陈放,除缓和燥烈的锐气外,下气的力度与沉降的功效也在增强。另外还有众多质沉的草药、石类药,虽不拥有燥烈之气,但陈久则沉潜降气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一)辛苦味草药陈放多护气、下气之效佳

陈皮、半夏都具有辛开苦降的功能,除燥湿外,还能泄气、下气,《医门补要·合药说》称“独降药愈陈愈妙”[22]38,以具备降气功能的中药越陈药效越佳,故二陈药久置,下气功能更佳也不例外。陈皮的陈放使醇甘厚重之味显现、苦味减缓,中气得到保护并自发调节,泄气之效减弱,而驱邪下气、降逆止呕的力度提升,从而实现了“扶正祛邪”的价值。“橘,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实结气。下气不如皮也。”[29]橘皮陈久,其各种药效有所增强,下气功能也不例外。陈皮扶助胃消化食物而使之下降,并行气推动正气开胸膈结气、散结气的同时,也使清气升,浊气下而有出路,正气则充满活力,少被消耗。半夏,服之有沉气降气的药效,与陈皮宣降上逆之气的药效类似,陈半夏也通过行气、降气的宣降作用,打通胸中之壅气,使气清微者上升,质沉浊者降下,胸中壅塞得以宣降,胃气得以下行,从而降逆止呕,气分窒塞得除。经过时间累积,辛润体滑的半夏通利二便的作用也得到增强。与“二陈”原理相似,枳壳与枳实的陈化,也弱化辛苦味的太过,减弱了泄肺气与脾气的不良作用,增强中气下痰消痞结的宣降良效。

除以上“三陈”及枳实外,六陈中的吴茱萸、狼毒也尚年久,缓和辛苦燥烈味的同时,亦更加专注于下气。《本草撮要·木部》载吴茱萸“功专温中下气”“开口陈久者良”[16]440。陈久的吴茱萸,能弱化辛辣炎上的燥热烈气,使温中下气、降逆止呕的疗效更佳。狼毒味辛苦,“陈而沉水者良”[8]517,表示时间的“陈”与表达质量的“沉”共同集聚卓越的下气之力,在治疗咳逆上气时,较新药疗效更佳。此外,大黄同样质沉味苦,另有甘味,下气疗效突出。《本草易读》载“大黄必用锦纹者,不过三年力不全”。大黄陈化,甘味当更加醇厚,其3 年以上,才能彻底释放沉降且甘缓护卫胃气的潜能,从而在泻下通便的同时少伤正气。

(二)辛苦甘味土类陈药多补中、下气之效优

下气效佳的不只陈年的草药,由陈土转化而成的梁上尘、灶心土、古砖等“土药”也有类似功效。“陈”与“尘”意通,表达时间之久,同样也隐含质“沉”厚重降下的意象。梁上尘作为中药,就契合三字的通义。梁上尘,味辛苦而有宣降之功,微寒。有取自远离烟火熏染的高堂大殿的梁下倒挂之尘,具止噎膈、中恶等降逆止呕之效;也有取自茅屋梁下倒挂之尘,“年久着烟火者”[7]200,与雄黄、款冬花、妇人月经衣带共为末,用水调和涂于茅草上,干后放入竹筒烧烟吸烟,也肃降肺气而止咳,多年老嗽不止者,无不愈[7]200。灶中遭遇烟火反复烧炼的灶心土,下气效亦佳。“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以年久如赤色石中黄者佳。”[8]174从它又名“伏龙肝”,就能直观到收降之气。其“味兼辛、苦”[28]225,“味甘”[30]846。陈年老灶之土尤为珍贵,当是辛苦之味缓而甘醇之味增,燥烈的火气得脱,温养、补中与下气收敛等药效更为突出。其下气,首先体现在“主催生下胞及小儿夜啼者,取其土中有神,而性本冲和,复能镇重下坠也”[8]174,其次表现于止“吐血,止咳逆”[8]174。它之所以能重镇下气,首要是得炉火暖土,与土行冲和之气,温中养脾药效佳,能鼓舞胃气奋力抗邪,且脾土气能滋养肺金气,有助于恢复肺气,从而更好地宣降而止咳逆。其次在于味甘冲和的土气,使脾气充盈,经脉有神,可助推胎胞的气血而催生,胃气和则卧安,从而治小儿夜啼;脾土之气得养,使脾能统血,故能止吐血。古砖,与灶心土都经过煅烧而成,味可能也辛苦而甘,同样补中而益脾胃之气,降逆止呕,主治“哕气”等气逆病[7]198。

(三)咸而甘香味陈药多养脾胃、降气之效显

除辛苦味可宣降逆气之外,燕窝、腌芥卤、酱、陈廪米等咸味药也能够降气并泄下。“味厚则泄”[6]56“味厚为纯阴”[9]16“咸味涌泄为阴”[6]752,阳气多清升,阴气多沉降,咸味是味厚者,是沉降涌泄的阴气。上述咸味药陈久则咸并兼有或甘、或香、或酸之味,下气的同时还多能滋养脾胃。燕窝与燕窝脚皆微咸而甘,“须用陈久者良”[20]269。前者“治肺气不能清肃下行之症”,后者“性重能达下,微咸能润下,治噎膈甚效”[20]269,二者陈久之后,都更加甘润,润肺养脾胃,恢复气机降下效果更佳的同时,也促进咸味更好地清肃下行肺气并沉降胃气。所“用陈久色如泉水”[31]的腌芥卤,是腌芥菜的陈年卤汁。芥卤贮瓮中埋入地下三至五年后取用,其味咸香,香味醒脾胃,其咸味涌泄,性凉能清肺热,故可使痰湿下化并止热咳。《本草撮要》载豆酱、榆酱都以“陈者佳”,久放皆甘香益脾胃,前者“味咸冷利”,以凉性和泄热的咸味除心脾胃之热和烦满。后者是盐、榆荚仁和面曲制成,咸、略辛,性温,辛开咸泄决定其能宣降肺气,下心腹间恶气,并能平小儿痫,利小便。陈廪米也称陈仓米,味咸酸。味咸而降下,酸能收敛,性温又入脾胃经而暖脾胃,故能“调胃缓脾,宽中下气”[32]508,治疗反胃噎塞。

另外,质沉降气的陈药不只有草药与土类药,还有矿石类。礞石味辛咸,能坠痰、下气、平肝。“礞石由焰硝煅炼,必陈久为妙,若新煅火毒未除,则不宜服。”[33]硝石的燃烧使其疏利下气的药性传给了煅成的礞石,但也沾染上烈火之气,陈放可消散燥金之气,使礞石下气效果更佳的同时,也不燥涸血气。此外,味苦甘平缓降气的代赭石、味咸泄下的磁石、甘淡渗利的滑石等沉重的石类药,皆历经年岁,下气势能丝毫不弱。

三、贵于收敛而固本的药用

部分有下气作用的陈药,除了具备敛降之效,且还兼有温脾补中及增强脾统血的甘味,从而有敛气止血的作用。此外,酸咸苦辛淡味的陈药同样也可敛气。同一陈药多具有几种药味,处方者辨证择取药之五味,使其与身体的生生之气发生作用,激发聚拢气血涣散的自愈力,治愈不同的患者,从而显现收敛的疗效。

(一)辛苦甘味的陈年土类药止泻、止呕与敛血之效强

陈年的灶心土、梁上尘味皆辛苦,具有宣降作用,前者还与东(陈)壁土相似,味皆甘,还具有温中健脾益气,增强脾统血而止血,脾胜湿而止泻的功效。灶心土“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30]846。灶心土与东壁土所具有的甘味,五行属土,能够补益脾土之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土能克水,脾土喜燥而恶湿,如果火不暖土,土弱则反遭水侮,则脾土为寒湿所困不能运化。“灶中黄土,以湿土而得火化,最能燥湿而敛血。”[34]东壁土“取太阳真火所照之土,引真火生发之气,补土而胜湿”[7]191。二者皆为湿土而得真火所化,二者越陈,所蕴真火温养脾土之力越强,再加上辛苦味的宣降燥湿,从而能够标本兼顾地恢复脾统血、脾化湿的能力。不同的是,灶心土“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8]174等脾不统血、脾气虚而肺气逆症的能力更突出,东壁土疗“下部疮,脱肛。《别录》止泄痢霍乱烦闷”[7]191等脾虚脾湿症的疗效更强。古砖也是土烧炼而成,将其烧热,“布裹坐之,令热气入腹”,治“久下白痢虚寒者,秋月小腹多冷者”[7]198,发挥温养脾土而止白痢等祛寒湿的功效。此外,南壁土与西壁土为向阳之陈土,也分别具有温运脾胃而止疟以及降逆止呕的功效。“《岭南方》治瘴疟的香椿散内用南壁土,近方治反胃呕吐用西壁土者,或取太阳离火所照之气,或取西方收敛之气,然皆不过借气补脾胃也。”[7]191南壁土的太阳离火之气较多,对脾胃更加虚寒的瘴疟效果较少阳之火胜的东壁土较好,而西壁土借助西方兑金之气的敛降与火气的温化,从而能降逆止呕。梁上尘味辛苦,久居高处,与五脏的华盖肺脏同得金气,其入肺经。它仍为燥土,具有一定的燥湿作用,治疗湿疮;微寒之性能够清肺热,而止鼻衄;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经循行于齿龂,故它能止齿龂血。总之,梁上尘能够治“鼻衄,小儿软疮……食积,止金疮血出,齿龂出血”[7]200等病证。土类药之外的莱菔叶也味辛苦,性平,“用阴干陈久萝卜英煎汤服之,止痢如神”[35]。陈化后,其辛味与苦味得以柔缓,易耗气与泄气的劣性减弱,所以能在燥湿、利湿止痢的同时不伤正气,从而使邪去正复,有如神效。

(二)酸味陈药止泄、敛气固脱与消食散痈之效优

陈年的酸味药收敛作用佳,因为酸味药属于味厚能敛气者,陈化后使酸味所集聚的阴气更加凝重,在此基础上,其收敛的潜能也得以强化。

首先,部分酸味药能够止泻痢,以陈廪米、海蛇(醋煮)、石榴皮根、木瓜等陈药为代表。陈廪米味酸,性温,能够“止泄泻,暖脾”[36]691,作为五谷之一,既能温中,补中益气,调和脾胃,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治本,又能依靠酸味的收敛之气止泄而治标,单味陈药就能标本兼治。海蛇,味咸能泻湿热,“醋煮,痢下人宜食。陈久者良”[37]。醋煮后,利湿而实肠胃的同时又增加了敛肠止泻的作用,在通又收中利湿止痢;《本草衍义·安石榴》载石榴皮“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佳”[38],《医学入门·果部》说石榴根壳“陈久者良”,石榴实壳“能收痢”[32]535。陈年的石榴皮根,才能生成功效更佳的酸涩气味,产生潜藏收敛、固涩并用的药效。另外,陈年的木瓜酸收禁痢的效果亦佳。

其次,酸味陈药能敛气固脱,治疗崩漏、大汗、遗精、二便失调等症,以陈木瓜、山萸肉为典型。《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载:“按《大明会典》,宣城岁贡乌烂虫蛀木瓜,入御药局,或取其陈久无木气耳。”[25]360木瓜,味酸,气温,《大明会典》以宣城陈久者佳,可能认为木气的生发调达有碍于“敛能固脱”“气脱能固”等药效,年久则木气散佚,固敛正气的药力更专;山萸肉则味酸涩,气温,《本草撮要》以其“陈者良”,它助阳固阴,以收摄精气见长,对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疗效更佳。

最后,酸味陈药还可消痈、散瘀、消食,以陈醋为代表。醋同样味酸,气温,“陈久者良”[13]186,陈醋酸味更为浓厚,且甘而香醇,同时具备敛气、醒脾等效用。“醋性酸收而散痈肿,盖消则内散,溃则外散,收处即是散处,两者一义也”[13]186,外科用陈醋“酸以收敛”之效散痈肿,收与散看似两种相反的作用,却在陈醋酸收的药力下获得统一,酸收则内散,酸收则痈溃而外散,从而内外皆散毒气而消痈肿。此外,陈醋的酸味还能散淤解毒,收散水气,并能使“食敛缩则消矣”[13]185,下气消食。

(三)部分苦味陈药泄热而止血之效显

与陈年的酸味药敛气效佳不同,陈年的苦味药则多优于泄血分热而止血,苦味药年久多阴气重,可除血分热而止血。年久的棕榈、发、槐花、墨都以苦味止血见长。棕榈味苦涩,性平,《本草撮要·木部》载其“功专泄热收脱”“惟用年久败棕良”“得侧柏卷柏炙灰存性服之,止远年下血”[16]440,除了内服泄湿治疗下痢外,还能与侧柏炭、卷柏炭同用,以陈年的药效积淀止多种年久出血证。年久的棕榈炭与发灰,止衄血、崩带、肠风下血、金疮或跌打出血皆效。发,又称血余,味苦,性温,“用宜陈久”[39]272,陈化后,阴气增强,故“补阴甚捷”[39]272。陈发补阴养血,善止各种出血的同时,还能收敛燕口疮、豌豆疮等[39]272。槐花同样味苦,性凉,长于肠风肠热下血,取“取花之陈久者”[40],当是因花类药多清升疏散,年久的槐花则在保留疏风作用的同时,阴气凝重,不仅止血的潜能增强,药物下达的功效还更为突出,能直达下焦大肠而疏风止血。墨味辛苦,止血效佳,以陈为贵因其能去除温热发散之气,收敛的阴气更重。

(四)辛甘味陈药行气补中、收敛散结之效增

与陈化的苦味入血分止血,酸味敛气,收而散痈效佳不同,多年陈化的辛甘味则另以行气补中、收敛散结见长。陈年的酸苦可养阴收敛,辛甘味则能调和阳气,散收结节之气。陈药中的夏枯草、伏龙肝、神曲味皆辛甘,具有辛甘发散、宣气行气而散结的作用。夏枯草味微辛苦,“陈久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41]80。微辛能行气,再加上陈化,使辛味和缓地散结节之气且不易燥烈,有调和阳气之效;陈化后的夏枯草甘味突显,甘能润燥化津,滋养中气,有养阴之功。一辛一甘,有助于阴阳之气的自发调和,“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41]80。苦味又能泄湿,可利湿浊之标。一味夏枯草的陈化就能标本兼治,所以较新药更能养正而散结。年久的伏龙肝也味辛甘,陈化后,辛味燥烈之气缓和,“消痈肿毒气”[8]174,辛散痈肿结气的同时不散气伤津液,其甘味又能缓和燥烈,补养中气,性微温可调和血脉,使痈肿得以消敛,中气得复。神曲同样辛甘发散,性温,《本草择要纲目·平性药品》以其为“阳中之阳”“陈久者良”[16]399,当也是缓和辛烈,增强甘味健脾补中之功。以其辛散,故《本草易读》赞其能“蚀恶肉而灭瘢疵……消积聚而除结核”。借助于其辛味行气,甘味健脾,增强脾主肉、统血、升阳、化湿之功,它还能散淤定痛,生肌肉、收崩带、收阴挺、止血、消除食积、止泻痢、敛金疮等。

(五)咸味陈药软坚散结之效佳

一些陈年的咸味药与辛甘味药都能散结,与后者“辛甘发散为阳”,主要作用于气分,行气补中而散结,适用于气滞郁结不同,“咸味涌泄为阴”,咸味浸润,主要入血分以泄痰湿来软坚散结,适用于痰湿胶结。咸味药陈化,当也能增厚阴气,强化深入血分涤荡痰湿、软坚散结的药效。年久的瓦楞子、牡蛎是咸以软坚的代表。瓦楞子味甘咸,《日华子》曰:“凡用,取陈久者。”[42]其陈久的咸味除了入血分,入肝经化血中之瘀积外,还能入下焦生化之源,泄肾中痰湿;甘能补中,健脾能运化脾虚所生之痰。瓦楞子能肝脾肾同调,化痰湿郁结,止脾胃湿气而制酸。牡蛎味亦咸,《药征·下卷》言:“壳之陈久者为良也。”[43]牡蛎壳陈化能增重阴气,增强沉降的势能和入血分的力度,所以重镇潜阳、泄血分及肾中之痰湿、软消顽痰之胶结的疗效更佳,且与瓦楞子类似,陈化后属阴性的收敛效能加强,更能收敛固涩。此外,以陈为贵的咸味药蚬壳的功效并非突出表现在软坚上,而是“陈壳,治阴疮,止痢”[36]602,《新修本草·虫鱼下》载其“壳陈久,疗胃反及失精”[44],并治湿疮、溃疡、痰喘咳嗽,主要突出其陈化的咸味能增厚阴气,使收敛、下气的潜能充分释放。

(六)甘淡味陈药及复方化痰散结、收疮敛湿之效良

化痰散结不只有辛甘味、咸味陈药,部分陈年的甘淡味药通过淡渗利湿,也能化痰结的湿气,以白螺壳为代表。《中药大辞典》载白螺蛳壳应“收集年久色白的螺壳”[45]。其甘味是土气的显现,能润能缓,与墙土陈化能使白螺壳多得土气,甘味的作用更为突出,滋阴养阴的同时又能够缓和渗利伤阴的太过,化痰散结、收酸敛疮的同时,不易伤阴劫液。

另外文献中还有未说明气味的单药和复方有收敛之效,也以陈久为贵。单味药中的陈火腿骨年久,有收敛作用的阴气增强,煅过后又呈现焦香味而醒脾开胃并敛湿,《百草镜》言其“治食积及痢”的疗效远优于新药。在《疡科纲要》所载复方药中,紫金藤(味辛)、梅冰(味辛苦)、乳香(味辛苦)、没药(味辛苦)、血竭(味甘咸)、五倍子(味酸涩)研细末治疗金疮及疮疡流血不止,以“陈久更佳”。该方辛苦味药居多,陈化后的辛味燥烈与破气的副作用缓解,日久后的苦味除热止血疗效更佳,从而扬长避短,突出辛能宣通疮面气机、散去毒疮恶血、苦能燥湿收脓血的长处。血竭陈化后的甘咸之味,更能甘润柔和地软坚去腐与生肌。五倍子的酸涩味陈化,收涩疮口的效果更佳。辛苦甘咸酸涩诸味陈化,在止血方中保持散收、攻补之间的良好张力,共奏散瘀收疮止血、祛湿腐生肌之效。

中药贵陈并非无时间的限度,并且推陈的同时也不忽视新药。无时间限度的推陈过犹不及,只有在陈而不腐、陈而不糟、气味未发生腐败与瓦解的情况下,才能恰取中道,中病即止。中医同样以新采之药为贵,用药讲究新陈之间的辨证择用。“真伪陈新,并各有法”[2]9,《汤液本草·药味专精》也言:“又况新陈不同,精粗之不等,倘不择而用之,其不效者,医之过也。”[9]21可见,中药并不是单方面以陈为贵,而是遵循差异化的中药性气味与不同的病情,恰到好处地择用新陈之药。“阳为气,阴为味”[6]55,与许多贵重的陈药聚温润寒凉之气味、和阳养阴、补脾燥湿收敛等功效有所不同,药效佳的新药多性寒凉,汁多津满,或甘润养阴,或清热解毒。如生地,“《别录》复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故其性大寒”[7]470。新出土的生地黄较干地黄的寒性更强,津液更加甘润,所以治疗阴虚火旺效果更佳。他药如沙参、石斛、青果、麦冬、芦根、白茅根等味甘之药,鲜用更能养阴润燥。具体于清热药,如青蒿,治疟疾以鲜者为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46],新采的青蒿绞取鲜汁,抗疟才佳,陈化的干品则效不如鲜者。许多清热祛火解毒的本草,如金银花、菊花、茉莉花、佩兰等花叶之类,质轻而芳香之气易散,久则乏效,所以也以新采者佳。凡事无绝对,部分偏于温补的草药也以新采为佳,如偏于补气又生津润肺健脾的人参、党参等也以新者为佳,取其新者盈满的有益气味。许多药味浓郁,香气入脾,温养脾胃的佐料,如八角、花椒、胡椒之类,也多用新者,以释放调味佐餐及健脾开胃之效。还有一些中药久则生变,产生刺激性气味,如《本经逢原·山草部》说远志“制过不可陈久,久则油气戟入喉”[47]。另外,外科用药多用散剂,散则气味易挥发,失去药性,所以《医门补要·合药说》说:“外科应用诸药,总宜现配现用,气力始足,易于去病。若是陈久,失其本性,鲜能应效。”[22]38总之,陈者自贵,新者亦优,辨证择用才能恰取中道。

陈化的中药,能充分呵护生命自我调节力、修复力的自主性和整全性,发挥陈药“扶正祛邪”力最大化的同时,也尽量避免方药中破坏“正气”的有害因素,体现出中医“‘讲求实效’,通过助人生生之气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由此发展对环境利害药毒的识别能力和转化利用能力,谋求实现天人合德生态共演的生生之效”[48]16。中药陈化的实质是尽可能缓和药物伤害身体的烈性气味,让药物的性、气、味随时间自发地和谐转化,与天地之气氤氲感通,从而使本草得天地“生生”之全气,不断保持并持续增加的有益气味与身体发生优化后的生养作用。避开浓厚的辛苦与摄取品味甘香的醇美是生命本能、情感好恶及理智的统合取向,交给时间自在自为的陈化损益味道,恰是人顺道而为、效法自然的生命智慧。陈化的性气味在时间的累积中有所损益,缓的是辛苦等燥烈的“急性”;和的是药性气味的“对立性”,陈化以调和对立,实现相反相成、对待的统一,更加优化的与身体发生和谐共振,合于疗疾养生的目的性;益的是甘香醇厚等养生的“生生之气”,并增加中和身体偏离规定性的酸甘咸等药味的效力,以药性之偏纠正身体之偏,使生命恢复自我调控动态平衡的能力。医者因时因地因人辨证地抉择差异化的性、气、味,充分提升性、气、味与人身生命发生和谐感应的效能。另外,中药贵陈,提升生命自愈能力,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利因素,提示当代中西医学当尽量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且不应过分强调用药物的力量取代身体的自发调节力,“实行包办代替性的替代疗法”[48]29,而“以人灭天”,造成日益增多的药源性疾病。中医药在哲学上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和论、整体论、生态主义,而与“主客对立”的矛盾论、控制论、人类中心主义的医学体系形成鲜明差异。最后,“尚陈”的中医药价值观也对当代“中华本草学植物药学化”“生命哲学生物学化”“中药西用”等不恰当研究、开发、使用中药的方式具有警醒和纠错作用。

猜你喜欢
甘味陈化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ON THE EXISTENCE WITH EXPONENTIAL DECAY AND THE BLOW-UP OF SOLUTIONS FOR COUPLED SYSTEMS OF SEMI-LINEAR CORNER-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WITH SINGULAR POTENTIALS∗
“甘味”农产品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六堡茶陈化工艺优化研究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