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2024-01-20 05:27李中国李鑫月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学历办学协同

○李中国 李鑫月 赵 薇

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后,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为服务国家战略走出特色化的破局升级之路,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此背景之下,促使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1]。进入新时代,我国学历继续教育为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在“三教”中扮演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本文在厘清“三教”协同创新内涵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为视角,明确新时代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审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一、“三教”协同创新的实质内涵及机理路径

(一)“三教”协同创新的实质内涵

党的二十大关于“三教”协同创新的表述,体现了对“三教”在内容、结构、形式、功能上全面协同创新的要求[2]。党中央并非第一次在政策上对“三教”的关系作出指引,但首次运用系统的观念促使“三教”协同创新,其本质是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协同创新破解教育体系割裂难题,实现“三教”相互链接。一方面,要意识到“三教”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功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明确“育人”是其共同指向;另一方面,要坚持综合方法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发挥“三教”合力作用,打破沟通壁垒,促使优质资源互通互补,在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中,使教育系统作为整体发挥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三教”协同创新能够促使受教育者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从而建设服务全民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基地,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刚需。因此,“三教”协同创新的实质内涵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辟教育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

(二)“三教”协同创新的机理路径

为探析继续教育如何在“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获取最大发展优势,有必要厘清“三教”协同创新机理路径。统筹“三教”协同已成为国际共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根据我国政策框架与导向层面,结合我国各类教育发展现状,可重点借鉴德国“螺旋式、双元制”模式和澳大利亚“阶梯式、资历框架”模式,促进“三教”协同发展[3]。一是突破制度壁垒。在管理体系方面,因为“三教”涉及总体规模较大,人员较多,所以要建立层次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三教”的管理部门相互沟通链接,以便统筹落实相应的政策体系。以学历继续教育转型为出发点,推动职继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二是突破资源壁垒。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优势,首先使“三教”共同参与到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去,促进资源的传播与流动,要意识到资源不仅仅是知识内容,还结合了过程性数据与资源服务。其次要发挥技术支撑,实现资源的动态汇集与更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挖掘”等实现资源在“三教”间的个性化共享与推送。三是建立合理的转换机制。要推动学分互认,加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的联系,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推动“三教”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从而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二、“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发展现状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发挥学历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潜力,是促使学历继续教育实践改革的动力支持,是明确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定位的新诉求,是支持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体现了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的新思想和新标地。

(一)赋能学历继续教育实践改革顺利进行

继续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人们创建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学历继续教育要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办学体系,要不断推进自身的实践改革。促进继续教育的实践改革要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推动下进行。一是持续优化办学形式。《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自2025 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为“非脱产”,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名称的规范性。学历继续教育按照国家规定,加强其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联接沟通,统一入学方式、最低修学年限以及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毕业证书,增强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的规范性。按照学生的时间规划与专业特点等,采取线上与线下、自主与协作相混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严格课程、考勤、毕业答辩等环节要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按照统一标准明确办学形式,提高办学质量规范性。二是实践改革明确办学定位。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要更好地区分学历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办学区别,学历继续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补充,也是终身教育的主体。学校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社会的需要,克服千篇一律,进行特色化办学,不能只发展学历教育,在重视理论学习和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的运用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办学质量,使学有所用,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能。

(二)赋能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定位更加明显

教育部办公厅在2023 年1 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 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优化专业定位。各类办学主体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行业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范围,着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的原则设置专业[4]。优化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定位要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推动。一是要加强专业设置统筹管理,探索“三教”协同创新。高校作为办学主体,要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各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明确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二是学校内部要精准预算。加强“三教”间资源联动,加强专业与就业联动,根据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要求,发挥本校的办学条件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利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支持,结合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要求,合理设置相关专业。三是推进分类管理。我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国家以及地方,设置“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课程,相对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应更具重点性和时效性,既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所设置专业的延伸,又能够互补。要利用大学的优势条件,满足各类参与继续教育人员的学习需求,使专业学习与未来工作紧密结合,并结合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以促使参与学历继续教育人员适应社会的变化。

(三)赋能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作为其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发挥自己独特功能,进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5]。各级各类教育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主旋律就是“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下推进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一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使学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与国家对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提出的新要求相吻合,坚持“育人为本、内涵发展、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培养方针,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制度完善、精准服务、质量一流的高品质学历继续教育[6]。学历继续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对质量的把控,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首先从国家角度要完善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工作,其次要加强“三教”的沟通协调,交流分享管理经验。学历继续教育可以吸收借鉴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保障措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课程体系高质量建设。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依据现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产业结构特色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制订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目标、柔性化课程体系[7]。首先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专业和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制定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课程目标体系。其次是课程的设置要避免出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重合,又要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会需求相衔接,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延伸性以及应用性。

(四)赋能学历继续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关于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学历继续教育要提质培优地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继续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在统筹“三教”背景下推进。一是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各类教育能够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分工,学历继续教育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又能够满足技术学习的需要,促使其所培养的人才针对性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以及就业能力。二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通过协同创新完善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思路,加大学校、政府、企业的积极配合,加快资源的沟通与流动,增强其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共享优质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学设备等,提升育人的硬件统筹与支持,构建学历继续教育育人的新模式。加强继职融合,明确职业人才培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培养行业产业所需人才,加强高继融合,借助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提升继续教育办学水平,进而提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满足各类人群持续性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知识储备。学历继续教育为已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在校的高职专科生提供了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更多的人接收到自己所在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内容,不断提升我国的人才质量。

三、“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生源质量欠佳

近年来,我国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欠佳的问题。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学历背景较为复杂,不仅包含应届往届的普高毕业生、中职毕业生,还包含社会人员如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8]。其学习大都面临着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压力,一是随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削弱其记忆能力与反应能力,难以对新学习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学习的能力无法与青少年抗衡,进而会影响其学习的信心。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学习坚定的信念与意志,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往往难以坚持,缺乏学习的内驱力。三是学历继续教育功利性较强,其往往忽视学习内容与过程而重视结果的追求,大部分人将“提高学历,取得文凭”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多注重学习的外在结果,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渠道——成人高考,由开始的选拔性考试到今天逐渐发展为“通过性”考试,其考试的难度降低,学历继续教育市场恶性竞争,以牺牲生源质量来换取生源数量,使得人才选拔的质量降低。同时,普通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与发展,吸纳了部分优质生源。目前,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使得升学压力相对减少,增强了人们要参与高等教育、考名校、上大学的信心与决心,导致学历继续教育的优质生源呈现萎缩状态。

(二)存在优质资源共享壁垒

受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三教”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相关性和综合性,三者在发展规划、学制制定、学术概念等方面存在很多异同,很多问题不能仅靠一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去解决[9]。目前,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研究都只局限在自己的教育领域,缺乏整合观念与优质资源共享观念。一是不同院校的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三类高校之间存在着教育理念与文化的差异,且目前技术支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然不够成熟;三类教育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以及共享的时候需要各种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缺乏一个可以共享资源的网络平台,如何利用我国现存的技术手段进行大规模资源的共享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二是缺乏优质资源共享观念。尚未建立资源共享的整套的有效运行机制,在具体的资源共享过程中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三类学校处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都希望扩大自己的招生规模,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影响力。只有在自身取得较好发展的同时才考虑教学资源的共享问题;在自身扩大招生、资源利用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将自己的资源向外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效率。三是资源共享内容单一,共享动力不足。学校内部的硬件资源,如图书馆图书、机房等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能够进行共享的主要内容就是公开课、师资等软件资源,共享的载体与内容都比较单一,且各类学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不同类型教育都会保护自身拥有的特殊资源,以保证自身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从而导致共享动力不足。

(三)横向管理不统一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是激发协同创新的枢纽组合,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要素,打破领域、部门、区域、行业的界限[5]。首先,学历继续教育内部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管理理念相对滞后,部分高校将学历继续教育排斥在高校规划以及章程之外,缺乏对学历继续教育管理的战略规划意识,导致办学目标的模糊,从而忽视了学历继续教育的育人功能,且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与办学主体大都未能实现相互分离,导致了管理部门杂糅且条块化管理的现状,这也使得学历继续教育内部管理责权不清,导致了管理体制僵硬,且各部门间的互动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其次,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统筹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学校之间协同,还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沟通,需要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双重配合。我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同时依靠财政、人社等部门的系统配合与支持,涉及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种力量的协同配合,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并非完美协同,存在着一些盲点和利益交叉的地方,使得各负责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十分复杂,在处理事件的时候就会产生长周期、低效率的弊端。因此,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学历继续教育内外管理体系都面临着融通、融合、融汇壁垒现状。

(四)社会认可度低

学历继续教育常常被视为非正规教育,并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常常处于被淡化和忽略的状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一直面临着办学规模大但办学机构的实力不强、发展势头好但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社会影响面广但学历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尴尬局面[10]。首先是来自学校内部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是为筹集资金从而弥补高校办学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且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对高校的核心评估影响较低,对高等学校本科、职业教育来讲,学历继续教育处于边缘地位,且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学历出现贬值现象,因为本科学生四年的知识储备以及系统的学习,其含金量往往大于学历继续教育。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只有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弥足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而参加继续教育。但在普遍观念中,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取得职位晋升的敲门砖,从而忽视学历继续教育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作用。最后是社会的“唯学历论”,重视文凭而忽视能力建设,社会需求决定了人才对自身发展的诉求。在社会工作中,学历是工资的发放、职务的晋升、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导致文凭与与实际的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较大的差距。这种社会供需利益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四、“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顺应时代潮流,破解割裂难题

1.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制度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系统观念,提出“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局部与整体、当下和未来、宏观和微观、主次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完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思路[3]。系统观念是最具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把系统观念运用到“三教”改革中去。既要对“三教”发展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三教”之间的关系,又要发挥“三教”自身独有的特色。近几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政策中多次强调推动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教”融合创新的重视与支持,各项制度的提出与落实始终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所以要利用好制度机遇,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从而破解教育割裂难题,促进学历继续教育更好发展。

2.推动教育数字化,促进资源共享。国务院于2015 年7 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激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探索各类教育类型、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的新方式。毋庸置疑,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推动“三教”融合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推动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VR/AR、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AI2.0)的迅猛发展,驱动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在经济、医疗、生活等领域的生产力显著提高[11]。首先要强化教育数字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使继续教育有条件接受数字化资源。其次,还要防止对教育数字化的简单化理解,要创新教育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以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为数字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使学历继续教育能够真正在“三教”统筹发展中吸取到优质资源。

(二)完善管培制度,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发展

1.统筹多元管培主体,明确培养方向。首先,要明确学历继续教育内部管理,要筑牢“保障点”,压实地方与主办高校的办学责任。各继续教育办学单位,包括专业学院、校外教学点等,应该各司其职,统筹分工,推动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发展。由继续教育学院统筹监督管理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发展,并做好对校外教学点的约束与管控。确保校内外教学点按照要求进行招生、培训以及管理,各专业依照各自学院和国家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方向,从而使学历继续教育的管培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要使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理顺政府管理部门和办学主体的关系,加强宏观管理,增强政府与学校配合的默契程度,让办学主体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的积极性,灵活适应社会的变化,灵活转换培养方向。

2.政府引领,完善考核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要高度重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工作,深入贯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12]。要加强政府的龙头引领作用,首先要根据时代的变换,推动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建设。政府部门要不断地健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政策文本,主持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促使学历继续教育不断完善,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历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其次要在政府的引导下,持续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督管理体系。要做好对学历继续教育的专项督察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实地督察行动。同时,还要引导社会评价机构建设第三方评价监督机构,多渠道对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进行多元化评价与监管。

(三)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

1.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地位,优化学分互认。首先,提升学历继续教育的地位,需要个人、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转变个人的功利性观点,把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作为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目的。学校要重视学历继续教育的建设,加大对学历继续教育资金、师资以及设备的支持,严格学历继续教育入学考试制度,强化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评估,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政府要时刻强调“能力大于学历”,在颁布政策的同时,要确保政策的落实。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地位。其次,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要优化学分互认,学校明确学分互认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学分互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沟通交流,使各类教育和学校间相互沟通,了解彼此的认定制度,明确合作方,从而提升学历继续教育的生存空间。

2.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福利待遇。要促使学历继续教育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政府应加大技术技能人才理念的宣传,通过对实际能力的考察作为人才选拔的依据,以业绩为核心进行人才评价[13]。首先要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对人才的评价不能“唯分数论”,要通过个人的素质、工作业绩以及技术水平等综合考量来确定个人的价值以及能力。其次要完善对人才的跟踪评价。要意识到人才称号都是阶段性的成果,要设立人才的持续性考察系统,把短期评价与长期追踪相结合,促使其重视自身能力的持续性提升,督促其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学习自身发展各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对于有学历继续教育背景的人才,要与其他人才一视同仁,切实保障此类人群的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们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学历办学协同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知识无力感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