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省级地方诗歌总集叙录

2024-01-19 10:51范丽琴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福建诗人诗歌

范丽琴

(闽江学院 明治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本文立足于历代官修目录、私家目录、史志目录、丛书目录、地方文献专目、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等,全面梳理清代福建省级地方诗歌总集目录,对清代福建省级地方诗歌总集的编纂历史进行稽考叙录,以期挖掘出更多稀见地方诗歌总集,充实福建地方文学研究资料库。

一、清代前期(清初至雍正)

(一)清田茂遇等《十五国风高言集》

《十五国风高言集》四卷,清华亭田茂遇、董俞辑,收录晚明时期福建85位诗人908首诗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曰:“是书题曰《十五国风高言集》,而别标一‘闽’字为子目。据其凡例,乃以一省之诗为一集,此乃十五集中之一也。”[5]2720此书版心下方又有“七闽初选”字样,由此可知《十五国风高言集》应为闽集之别名,为“十五国风”之一。此书现存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版心白口,单黑鱼尾。此书较为少见,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三曾言此书“惜今无存”[6]77,目前所知仅上海市图书馆有藏[7]519,《四库存目丛书补编》据此影印。正文首题“十五国风高言集”,次题“华亭田茂遇髴渊父、董俞苍水父选定,同里顾开雍伟南父、张渊懿砚铭父参评”。书前有康熙九年(1670)华亭王广心《序》,华亭董俞《高言集小序》,华亭田茂遇《高言集选闽诗题词》,康熙八年(1669)田茂遇《选闽诗凡例六则》。卷首钤“胶西法辉祖珍藏书画印”朱文方印,又有“清逸书屋”“年庐”等印[8]124-130。书前无总目录,每卷目录分列,书后无跋。正文编纂体例为“以人系诗”。其编纂体例特色,一是人物小传极其简略,只有人物的“字”和籍贯两个信息;二是人物小传之下和诗歌之后编排详细的人物辑评与诗歌评点,或是编纂者撰写的,或是引用其他人的评语,评骘诗人诗歌往往具有真知灼见。此书所选为晚明时期福建优秀诗人诗歌,代表着晚明闽中诗派的发展成就,清华亭王广心曾为此书作《序》,其中评价道:“余读之,华整流丽,秀于色而妍于态,则膳部、石仓之衣冠未改也。高深浑厚,雄于布格而亮于谐声,则廷礼、少谷之音节未亡也。彬彬郁郁,有正风而无变雅,有天宝而无开成。季扎(案:札)观止,其在斯乎?即其间作者,或以山川盘郁艰深写色而入于幽,或以兵革流离、怆恍言情而沦于细。要本阅历之偶移,非关性情之偏,至君子由剥而泰,则窈渺之思开,而昌大之音作。”[8]125-126

田茂遇,字楫公,号髴渊。江南华亭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少负时名,善属文。授新城知县,不赴。与陈子龙友善,陈殁后,代陈还租20年,并代其刊印遗集。以诗文雄于时,陈子龙曾以“伟器”称之,《晚晴簃诗汇》谓其诗“有伉爽之气”。著有《水西草堂集》,又辑《燕台文选》。归筑水西草堂,觞咏以老。《清史列传》卷七十、《国朝诗人征略》卷四、《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二六、《鹤征录》卷六等皆有传。

董俞,字苍水,号樗亭。江南华亭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与其兄含并称“二董”。以江南“奏销案”除名。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试,途中遇盗贼抢劫被刃伤而返。居都时,与王士禛相唱和。究诗文极于风雅,为词才情兼至,尤善赋学,尝为镜赋、燕赋、采桑赋,清婉流丽,人比之吴绮。所著有《樗亭》《浮湘》《度岭》等集。《清史列传》卷七十、《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六、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六等皆有传。

(二)清曾士甲《闽诗传初集》

《闽诗传初集》四卷、附录一卷,清侯官曾士甲辑,收录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220位诗人818首诗歌。其中卷一收录万历、天启年间37位诗人170首诗歌,卷二收录崇祯年间65位诗人208首诗歌,卷三收录顺治年间55位诗人208首诗歌,卷四收录康熙年间18位诗人62首诗歌,卷末附录释氏22人59首诗歌、道人1人3首诗歌、闺秀19人59首诗歌、妓2人13首诗歌、幻有堂曾士甲36首诗歌。现存清康熙年间幻有堂刻本四册,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版心白口,单黑鱼尾,写刻甚精,藏于福建省图书馆[9]3099。书籍有部分虫蛀、个别地方有污迹。卷首有编纂者曾士甲《闽诗传集序》《凡例九则》和《闽诗传初集目录》。各卷题“闽中曾士甲客生辑”[10]。目录信息包括诗人姓名、所选诗歌数量、诗歌名称。书后无跋。正文编纂体例为“以人系诗”,在人名下系以小传,小传下系以一首或多首诗歌。清谢章铤《课余续录》云:“《闽诗传初集》四卷,闽曾士甲客生著,自万历至康熙,名下各系履历,末有附卷,则释道、闺秀、妓女及客生所著《幻有堂诗》也。写本明净可观。”[4]清郭柏苍编纂《全闽明诗传》对《闽诗传初集》内容吸收较多,《乌石山志》亦对《闽诗传初集》内容进行了征引。如清郭柏苍辑《全闽明诗传》“谢杰”条《柳湄诗传》云:“曾士甲《闽诗传》云:‘杰为人宽容忠恪,博学洽闻,为儒者宗。使琉球,见彼国所读书独无经,而以杜律、虞注当之。先生羡毗陵氏摈黜虞解,只傍藩篱,未入杜氏堂奥。故为之词,名曰《詹言》,以便习学。其才情典雅,未有不先质后文、吐华含实者也。’《文集》七种有《蕉鹿》《白云》《皇华》及《棣萼》《北窗吟》。”[11]1130

曾士甲,字客生,侯官人,文甲兄,清康熙年间诸生,据《清史艺文志补编》载,著有《幻有堂集》三卷。今存《幻有堂诗》不分卷,附于自辑《闽诗传初集》,清康熙年间幻有堂刻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清郑杰《注韩居诗话》云:“客生辑《闽诗传初编》,多明季诸人诗,俚俗兼以芜杂,风雅几坠矣。末附《幻有堂》数十篇诗亦类然。兹择最雅驯者存其一。”[12]633此处郑杰所谓最雅驯者为《清溪晚棹》,其诗曰:“近住清溪白石湾,百年天地几多闲。芦花秋水世情远,放棹归迟爱晚山。”[12]633

(三)清朱霞《闽海风雅》

《闽海风雅》十卷,清建宁朱霞辑,收录唐代至元代福建77位诗人1 490首诗歌。其中卷一至卷二收录唐代福建诗人13人249首诗歌,卷三至卷八收录宋代福建49位诗人888首诗歌,卷九至卷十收录元代福建15位诗人353首诗歌。其中收录诗歌数量前10名的诗人是:宋朱熹(99首)、宋刘子翚(95首)、元黄镇成(71首)、唐陈陶(62首)、宋真山民(60首)、唐黄滔(59首)、宋黄裳(59首)、宋严羽(58首)、宋郑思肖(47首)、唐徐寅(46首),收录这10位诗人诗歌总数656首,约占诗歌总数的44%。此书现存乃清雍正十三年(1735)刊本,五册,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双边,版心白口,单黑鱼尾,写刻甚精,藏于福建省图书馆[9]3099,书有部分虫蛀。书内有“郭氏柏苍藏书”“郭氏珍藏”等钤印。卷首有编纂者朱霞《序》、席大霁《闽海风雅序》和《凡例》。卷内题“绥安朱霞天锦辑录、黄度于叔编订”[13]。书内无目录,书后无跋,正文编纂体例为“以人系诗”,在人名下系以小传,小传下系以一首或多首诗歌。此书清晰梳理了福建唐代至元代最为重要的诗人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至元代福建文学的整体发展概况,并通过收录诗歌数量的多少反映某位诗人在福建地方文学史上的发展地位,对唐代至元代福建诗人的定位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朱霞,字天锦,号曲庐,建宁人,清康熙末年岁贡生,性孝友好礼、博学工诗文,著述丰富,人称曲庐先生,详见民国《建宁县志》卷十六《文苑》。其中所载朱霞著述“选《闽海风雅》三十卷”应为“《闽海风雅》十卷”之误,所载朱霞著述“《绥安存雅》四卷”不知何据,同邑连青等辑有《绥安存雅》三卷[14]699。

(四)清林佶《明闽诗录》

二、清代中期(乾嘉)

清代中期福建省级地方诗歌总集的编纂非常兴盛,编纂数量达到高峰,几乎是清代其他各时段编纂数量之和,这个时期共编纂福建省级地方诗歌总集20种,其中现存9种,已佚11种。这些省级地方诗歌总集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本朝人编选本朝诗歌,如侯官林从直辑《国朝闽诗选》七卷,黄景裳辑《国朝闽诗选》二卷,侯官郑杰辑《国朝全闽诗录》初集二十一卷、续十一卷,长乐梁章钜辑《乾嘉全闽诗传》十二卷。二是本朝人编选通代诗歌,如侯官郑杰辑《全闽诗录稿》(卷数不明),龙溪黄日纪辑《全闽诗俊》六卷,连城林洪宪辑《闽诗选》(不记卷),晋江柯辂辑《闽中文献》,晋江柯辂辑《闽中风雅》四卷,侯官郑杰辑《全闽诗录》(卷数不明),永福鄢调元辑《十闽名胜笺》三卷,长乐梁章钜辑《闽川文选》五十卷、《闽诗钞》五十卷、《东南峤外诗文钞》三十卷及梁章钜等辑《闽贤遗墨》(不分卷)。三是本朝人编选前代诗歌,如侯官林从直据父林衡遗稿辑《明闽诗选》,佚名辑《闽中三宋人集》三卷,长乐梁章钜编《东南峤外诗钞初集·唐》十二卷、《东南峤外诗钞初集·宋》三十卷、《全闽明诗钞》五十卷。其中清郑杰辑《国朝全闽诗录》初集二十一卷、续十一卷收录福建清代诗歌最多、最全。

(一)清林从直《国朝闽诗选》

《国朝闽诗选》七卷,清侯官林从直据其父林衡遗稿辑,辑录清代顺治至乾隆初年福建400余人1 160余首诗歌。惜此书现已散佚。道光《福建通志·经籍》未著录其卷数,今据梁章钜《退庵诗话》的记载方可窥此书之一斑。梁章钜《退庵诗话》云:“自顺治至乾隆之初,凡七卷,所收四百余人,计诗一千一百六十余首。自序谓:纂辑苦心,阅历十二寒暑,其用力可谓勤至,惜网罗未广,不免陋略之讥。至卷末已附己诗,又附《白云外集》于后,则更嫌其蛇足矣。”[21]林从直,字白云,又字古鱼,侯官人,清乾隆九年(1744)举人,有《白云外集》及《闽诗选》。其诗多悲凉、落寞,如五律诗《仲春病后复上南剑赋别诸同社》云:“我复镡州去,辞君意若何。行踪啼鸟识,心绪落花多。绿柳愁中折,青山病里过。那堪分手后,烟雨隔藤萝。”[21]又如七律诗《晚宿岩头店》云:“斜阳系马立黄昏,人境萧寥不可言。半幅酒帘茅草店,几家篱落菊花村。泉声一夜惟歌枕,丹色千山独闭门。明发又愁前路阻,荒鸡啼罢最销魂。”[21]

(二)清黄日纪《全闽诗俊》

《全闽诗俊》六卷,清龙溪黄日纪辑,收录自唐代欧阳詹至清乾隆年间福建330位诗人的诗歌,以人系诗,人各一传,传下系以一首或数首诗歌,兼附诸家评论,是现存第一部福建通代地方诗歌总集。黄日纪的同门王国选《全闽诗俊序》称曰:“(黄日纪)暇日辑《全闽诗俊》,纪其人可以论其世也,录其诗可以逆其志也。虽其中品有高下,诗有浅沵,要皆有真性真情流露于楮光墨彩之中,而无不可以征吾闽人文之盛。……先生斯集,表前哲之风流,为后学之宗法。”[22]此书现存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刊本6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福建省图书馆藏有残本,存卷一、三、六[23]119。据研究,《全闽诗俊》收录的233位诗人中,漳州一郡诗人有77位,约占总数的23%[24]。漳郡诗人的别集有很多现已失传,他们的作品全赖《全闽诗俊》才得以保存。

(三)清郑杰《全闽诗录稿》

《全闽诗录稿》卷数不明,清侯官郑杰辑,此书原稿本辑录唐五代至清嘉庆年间闽人诗歌,郑杰生前未刊出。其中清代部分由郑杰之父郑廷莅(字慕林)托付给郑杰好友齐弼校次付梓,于嘉庆六年(1801)率先刻印成书,是为《国朝全闽诗录》初集二十一卷、续十一卷。唐、宋、金、元、明代部分诗歌几经辗转为杨浚所得,后明代诗歌部分杨浚托付给郭柏苍编选刊刻,郭柏苍于光绪十六年(1890)刊出部分诗歌,并做了大量补订工作,是为《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唐、宋、金、元代部分书稿后为谢章铤所得,谢章铤逝世后,书稿又鬻于武昌柯逢时;光绪年间,陈衍曾应张之洞之邀往武昌搜回此稿;光绪三十四年(1908),官京师的闽籍同乡筹集资金谋划刊刻,陈衍担任编订之事,并对此部分书稿进行增补,最终于宣统三年(1911)刊出,是为《闽诗录》四十一卷。至此,郑杰原稿本除了明代诗歌未全部刊出外,唐、宋、金、元、清代部分书稿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皆已完成刊刻。各部分书稿的刻印情况,详见本文《国朝全闽诗录》《全闽明诗传》《闽诗录》相关部分的论述。时至今日,《全闽诗录稿》原稿本仅存《明闽诗录》四十卷,收录诗歌自明初张以宁至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周天佐共462人约11 728首诗,四十卷以后缺,卷二、卷三有缺页,现藏于福建省图书馆。另有续墨缘书屋钞本,仅存唐诗(二册)、宋诗(五册,缺第一册),现藏于福建省博物院[25]9。林昌虞为林寿图子,喜收藏,购求金石书画,据研究,其藏书印有“续墨缘书屋章”“闽县林氏续墨缘书屋搜藏记”等[26]219,“续墨缘书屋”当为林昌虞书斋名。林昌虞,闽县人,由附贡生报捐同知,指分直隶试用,光绪十八年(1892)因永定河工合龙出力,经直隶总督李鸿章保奏,以知府留原省补用[27]582。

(四)清郑杰《国朝全闽诗录》

《国朝全闽诗录》初集二十一卷、续十一卷,清侯官郑杰辑,收录清初至嘉庆年间福建诗人530人2 207首诗歌,分为《国朝全闽诗录初集》二十一卷、《国朝全闽诗录初集续》十一卷,所录之人,俱已盖棺论定。此项工作开始于清嘉庆四年(1789)十月,历时半载,至嘉庆五年(1800)四月完成。《国朝全闽诗录》完成编纂后,郑杰即开始校对,工未及半,就于嘉庆五年(1800)五月去世。郑杰之父郑廷莅抱郑杰遗稿托付给好友齐弼,欲与齐弼一同完成校次付梓,齐弼最终于嘉庆六年(1801)七月完成刊刻。齐弼《国朝全闽诗录序》详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所记之事令人唏嘘:

及岁(嘉庆)庚申五月,工未及半,而昌英病革。予往视之,伏枕呻吟,犹手校是集不辍。因嘱予代分其任,不数日而昌英逝矣。悲夫!昌英积数年之精力,辑成是编。而天竟不少假之年,使得毕其事,以传于世。是昌英之不幸,抑亦吾闽诸君子之所不幸。此予所深为扼腕者也。既而其尊人慕林先生,抱其遗稿付予曰:‘此昌英未竟之事也,予欲与君共成之。’予既感念昌英永诀之词,而重以先生之请,故不敢辞,而为之校次。第念数年来风尘仆仆,铅椠久疏。恐无以窥风人之旨而订亥豕之讹,重负昌英之所托,用滋愧耳。……至是集为昌英已成之书,选择自有深意,予固未尝稍有所增损于其间也[28]1-2。

此书于嘉庆六年(1801)刻印后,曾于同治六年(1867)、光绪八年(1882)两度重印,因此现存三个版本,于多个图书馆保存。一是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9]3099,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23]119,建瓯市图书馆(缺卷六至卷十)[29]294,山西大学图书馆[30]124等有藏;二是清同治六年(1867)注韩居刻本,福建省图书馆[23]119、南京图书馆[9]3099等有藏;三是清光绪八年(1882)刊本,福建省图书馆[23]119、国家图书馆[9]3099、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31]339等有藏。

(五)清梁章钜《乾嘉全闽诗传》

《乾嘉全闽诗传》十二卷,清长乐梁章钜辑,收录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福建228位诗人1 431首诗歌。其中卷首至卷九收录乾隆年间福建诗人180人1 119首诗歌,卷十至卷十二收录嘉庆年间福建诗人48人312首诗歌。编纂于清嘉庆年间,晚于清嘉庆五年(1800)郑杰辑的《国朝全闽诗录》。现存民国六年(1917)福建通志局抄本,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二字,藏于福建省图书馆。抄本保存完好。卷首有郑问极《普天同庆诗序》八首、陈迁鹤《恭纪驾幸阙里诗》一首、郑任钥《恭祝六旬万寿诗》四首、林昂《恭祝六旬万寿诗》一首、黄虞稷《恭纪幸阙里诗》一首。书内无序跋,卷内有少量增补修订文字。正文编纂体例为“以人系诗”,在人名下系以小传,小传下系以一首或多首诗歌。

在梁章钜辑《乾嘉全闽诗传》十二卷编纂之前,清代已有康熙年间曾士甲辑《闽诗传初集》四卷、附录一卷,康熙年间朱霞辑《闽海风雅》十卷,乾隆年间黄日纪辑《全闽诗俊》六卷,嘉庆年间郑杰辑《国朝全闽诗录》,这些诗歌总集或为通代地方诗歌总集,或为断代地方诗歌总集,其中以郑杰辑《国朝全闽诗录》初集二十一卷、续十一卷收录诗人诗歌数量最多、最全,共收录530人2 207首诗歌。梁章钜另辟蹊径,专门收录乾隆、嘉庆年间福建诗人诗歌,编纂《乾嘉全闽诗传》十二卷。《乾嘉全闽诗传》十二卷由于收录诗人时间跨度小,收录更为细致,有很多诗人诗歌为《国朝全闽诗录》所未收。经对比统计,《乾嘉全闽诗传》除了其中的45位诗人的160首诗歌为《国朝全闽诗录》所收录外,其余183位诗人的1 271首诗歌为《国朝全闽诗录》所未收录,对《国朝全闽诗录》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六)其他诗歌总集

《明闽诗选》(卷数不明),清侯官林从直据其父林衡遗稿辑,道光《福建通志》载林从直自序略云:“先君子采集名人、留心先哲,已有遗稿,但未全备,余敬承而辑之。”[32]1397此书已散佚,民国《福建通志》艺文志卷七十一亦有著录。

《国朝闽诗选》二卷,清黄景裳辑,收录清初至乾隆年间福建184位诗人400余首诗歌,此书未付梓,现存草书手写稿本二册,字迹较难辨认,藏于福建省图书馆[9]3099,书有部分虫蛀。

《闽诗选》不记卷,清连城林洪宪辑,此书已散佚,道光《福建通志》卷八十、包树棠《汀州艺文志》卷十五有著录。

《闽中文献》,清晋江柯辂辑,此书已散佚,清嘉庆十四年(1809)邵武樵川学舍木活字印本柯辂《淳庵诗文集》记载曰:“集唐代以来闽中诗文八十余卷,略而未备,未获卒功。”[33]226

《闽中风雅》四卷,清晋江柯辂辑,此书已散佚,清嘉庆十四年(1809)邵武樵川学舍木活字印本柯辂《淳庵诗文集》记载曰:“继辑《闽中风雅》四卷,自欧阳詹、林藻、薛令之、许稷、周匡物、黄璞、黄滔、徐寅、陈嘏诸先生以来,历五季、宋、元、前明,吾闽先贤名儒,巨公学士,以及山林之逸,闺阁之秀,著为歌咏,见诸篇什者,采取一二,而遗略太甚。于是故家旧阅,借拾残箧,访求遗籍,偶有所得,日复增益。”[33]226

《闽川文选》五十卷,清长乐梁章钜辑,此书已散佚,清末丁震辑录《历代闽人著述录目》有著录[15]566。

《闽诗钞》五十卷,清长乐梁章钜辑,“皆录宋以后至国朝各诗,未刻”[34]120,此书已散佚,清末丁震辑录《历代闽人著述录目》、民国《长乐县志》卷十九《艺文志》有著录。

《东南峤外诗文钞》三十卷,清长乐梁章钜辑,此书已散佚,梁章钜《归田琐记》云:“《东南峤外诗文钞》三十卷,陈恭甫编修序,皆录五代以前作。未刻。”[34]120《归田琐记》所附《退庵自订年谱》亦云:“(嘉庆元年)乙巳,三十五岁,仍赴南浦讲席,辑《东南峤外诗文钞》若干卷,陈恭甫为之序。”[35]183

《东南峤外诗钞初集·唐》十二卷,清长乐梁章钜编,此书已散佚,其书体例、流传等情况据谢章铤《课余续录》卷四可知一斑:“卷首书唐诗,卷一无序目,想当更有首卷,不可见矣。其体例仿《列朝诗集》及《明诗综》,首详其人仕履,旁采诗话杂记,条理明晰,此本先为杨雪沧所得,后归于予,写手清整,似当时将以付梓。签及题名,皆中丞自笔。”[4]民国《福建通志》艺文志卷七十一有著录。

《东南峤外诗钞初集·宋》三十卷,清长乐梁章钜编,此书已散佚,谢章铤《课余续录》载:“《东南峤外诗钞·宋》三十卷,亦梁中丞著,自题三十卷,然自二十八卷以下未分卷数,中丞于诗文钞屡屡言之,盖生平得意之作,然《文钞》既绝少传本矣。《诗钞》亦止得唐宋两朝,尚不及注韩居之赅备。注韩居之选《全闽诗》也,延万虞臣中书为职志,中书礼家宿学,文喜博赡,所作小传多可补掌故。郭蒹秋得其书,遂本之勒为《明全闽诗传》,颇言万氏考订未精,然特其小小耳,未足訾其全书也。详予所作《全闽诗传序》,文人好相轻,自古为然矣。”[4]民国《福建通志》艺文志卷七十一有著录。

《全闽明诗钞》五十卷,清长乐梁章钜编,陈庆元先生主编《谢章铤集》载:“《〈全闽明诗钞〉第二次稿本书后》云:芷邻中丞《东南峤外诗钞》,予所见至宋而止。近又见其《明诗钞》五十卷,体例与前书同。胪列一切,殿以《退庵诗话》,钩稽旧籍,编摩不苟,犹是考据家实事求是之遗则。然《诗话》未见专书,拟辑录各卷为一编,冠于予所得《闽川残本》之前,亦征文考献之一助也。但非旦夕所得了耳。至中丞之于诗,虽非闽派,恐未必即是唐音,是又当别论矣。”[36]154此书已散佚,民国《福建通志》艺文志卷七十一有著录。

《闽贤遗墨》不分卷,清长乐梁章钜等编,收录明清闽地曹学佺、曹学修、郑霄、张远、郑雍、郑任钥、林垐、谢道承、黄晋良、李馥□、林文英、林正青、高兆、许友等14位诗人的24幅书法作品,其中诗19首,文5篇。此集为书法作品合集,初为梁章钜辑集装裱成册,后由佚名编成此书,《闽贤遗墨》有云:“长乐梁茝林中丞集其乡贤遗墨,装裱成册,后经李竹朋太守所藏,故册中有梁、李二公题字。先文和公昔将厥册置于床头,时时展阅。今检此,不觉潸泪相对,谨记数语,速藏之高阁,传之子孙云尔。”[37]此集中梁章钜在许友书法作品后题字曰:“余三十年前创辑《礼部同官题名录》,惜未见于公此文。今题名已付梓,亦懒于检视,老境颓唐,如此信手著述之贵,及时也。道光乙巳长夏书于浦城之北东园,七十一叟梁章钜漫记。”[37]此书经李佐贤所藏。李佐贤在曹学佺小传后题字曰:“曹忠节公,闽人,又号石仓。退庵题跋云:今琉球夷舶至福州,每购求名人书迹,必以曹石仓与张果亭并论,于鉴书可谓具眼,而薰莸之判,犹未窥耳。公有《十二代诗选》,甚富,录闽诗多外间所未见云云。是公本深于诗学,不仅以节重也。竹朋。”[37]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由庶常授编修,累官汀州府知府。富收藏,精鉴赏[38]274。此书现存稿本,藏于国家图书馆[9]3099。

《闽中三宋人集》三卷,清佚名辑,辑录宋代陈必复《山居存稿》一卷,宋林尚仁《端隐吟稿》一卷,宋朱继芳、宋陈必复《静佳龙寻稿》一卷,现存清乾隆年间浙江仁和赵昱小山堂抄本,藏于西北大学图书馆[9]3099。

《十闽名胜笺》三卷,清永福鄢调元辑,为闽地纪胜诗集,清道光二年(1822)辛从益评曰:“生辑是编,与国朝曾公孙阑《闽都赋》齐观可也。”[15]579-580现存清咸丰二年(1852)永福鄢氏刊本,福建省图书馆有藏;又有抄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23]120。

《闽僧诗抄》不分卷,清佚名编,辑录唐代至清代嘉庆年间福建诗僧169人300余首诗歌,附以每僧小传。现存抄本一册,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23]121。

三、清代后期(道光至清末)

清代后期福建省级地方诗歌总集的编纂亦延绵不断,这个时期共编纂省级地方诗歌总集7种,现存6种,分别是:侯官郑杰原辑、侯官陈衍补订《闽诗录》四十一卷,侯官郭柏苍辑《明闽中高傅二山人集》(卷数不明)和《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惠安黄廷玉辑《闽中文献集》五卷,长乐谢章铤等编《游石鼓诗录》一卷、附录《词》一卷,浙江海宁朱鸣冈编《闽游诗钞》一卷、附录一卷;已佚一种,为龙溪郑开禧编《虚受斋汇刻诗钞》二十二卷。其中以郭柏苍辑《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的影响最大。

(一)清郭柏苍《全闽明诗传》

《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清侯官郭柏苍编,收录明代洪武至崇祯年间福建924位诗人5 081首诗歌(其中卷二十三嘉靖朝泉州朱汶一人有目无诗;卷五十四《崇祯朝九》附明崇祯年间侯官人高兆《启祯宫词》100首)(1)据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本统计。,是收录诗人诗歌最丰富的明代福建地方诗歌总集。据谢章铤为《全闽明诗传》所作《序》载,由于后来“郑氏弃宾客,藏书渐失”,郑杰《全闽诗录稿》唐、宋、元、明部分诗歌“浮沉转徙,若存若亡”,直至道光末年为闽县何则贤(字道甫)所得,何则贤屡谋刊刻而力不胜,于是委托给财力雄厚的同姓何道晋副贡。不料后来何道晋家业日渐破败,何道晋“左提右挈,择人而托”,最终托于杨浚[39]1-2。光绪十三年(1887),郭柏苍欲刻明代之诗,杨浚乃以郑杰“手钞《闽中明诗》凡六十三帙”[39]3托付给郭柏苍,同时拿出其所藏之明人诗集交予郭柏苍。郭柏苍即以此明诗六十三帙,外加自己与杨浚所藏明人诗集数百种,对明诗部分“检专集补之,且人为之传,中有父子失次,县分舛误,科目歧异,同名异籍者,考诸书删定之,损益数十家,共得九百四十五人,分五十五卷,附诗僧五人于传中,不录闺秀。史书、志乘,辄见者从略,或以人而存其诗,或因诗而存其人,无手眼门户之见。惟李贽、林兆恩,朱检讨以为闽之异端,其诗无取”[39]3-4,自光绪十三年(1887)至光绪十六年(1890),历经四年,与杨浚一起完成了《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的编纂。其中,主要编纂者是郭柏苍。杨浚《序》言:“浚因漳厦讲席奔驰,罕家居日。操是选者,多老孝廉之力。间参末议,幸亦挂名简端。”[39]5清末民国初陈衍称:“先生熟闽中掌故,于原稿多所订正,成《柳湄诗传》,散附于各姓名爵里下。其书改名《明诗传》,亦未著郑氏之名,而于《叙》中略述原委。”[40]411此书刊刻于光绪十六年(1890),现存即光绪十六年(1890)福州郭氏沁泉山馆刊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23]120。关于《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的版本,《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福建省旧方志综录》皆作“光绪十五年(1889)”刊本,疑有误,此书卷首分别有光绪十六年(1890)谢章铤《序》、郭柏苍《序》、杨浚《序》,可知此书刊刻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后。

以上所谓郑杰手钞本《闽中明诗》即为《全闽诗录稿》(或称《闽诗录》)的明代部分,也称《明闽诗录》,例如稿本中,“《闽诗录》明四”即“《明闽诗录》卷四”[41]。《明闽诗录》原稿本仅存四十卷40册,现藏于福建省图书馆,其中卷二、卷三有部分缺页,其他卷保存较好。书题“侯官郑杰昌英缉”,收录诗歌始于明张以宁67首,终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周天佐26首。经对比郑杰辑《明闽诗录》现存四十卷(至明嘉靖周天佐)与郭柏苍辑《全闽明诗传》前二十一卷(至明嘉靖周天佐)可知,《全闽明诗传》不是《明闽诗录》的简单扩充,二者所选的诗人与诗歌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全闽明诗传》在收录诗人的数量上成倍增加,但收录诗歌总数却大幅度减少。《明闽诗录》现存四十卷收录462人11 728首诗歌,《全闽明诗传》前二十一卷(至明嘉靖周天佐)收录388人2 017首诗歌,其中两书收录诗人重叠部分约有366人;所收录诗人数量差不多,所收录诗歌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几乎减至《明闽诗录》收录数量的六分之一。二是《全闽明诗传》对《明闽诗录》所选录的诗歌进行精选,《明闽诗录》中有很多诗歌《全闽明诗传》未收录。以张以宁诗歌收录情况为例,《明闽诗录》卷一收录67首,《全闽明诗传》卷一收录20首,《全闽明诗传》仅从《明闽诗录》中精选17首,另外从其他地方收录《闽关水吟》《严州大浪滩》《杭州歌》3首。也就是说,《明闽诗录》中张以宁诗歌有49首未在《全闽明诗传》中收录。其他如《明闽诗录》卷十三之林恕诗《寇退回家困于疾风猛雨赋此》、卷三十三之何御诗《独坐念海寇未除》、卷三十四之郑茂诗《平寇后渡府江》、卷三十五之陈时范诗《寇退寒日曲靖武侯即事》、卷三十五之林懋举诗《闻倭贼破平和县感作》、卷四之王鑛诗《送大行谢驿梅使琉球》、卷四十之黄宗器诗《题戚南塘平寇功成》《送萧乾养给谏使琉球》等,《全闽明诗传》中皆未收录。三是诗人的编排次序不一样。由于《明闽诗录》与《全闽明诗传》两书所收录的诗人仅有部分重叠,因此所收录诗人的编排次序也有所调整。综上所述,《明闽诗录》与《全闽明诗传》应视为两部不同的书,郭柏苍编《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不著录郑杰之名是有道理的。现代出版的《全闽明诗传》五十五卷的编纂者著录为“郑杰原辑,郭柏苍补编”,这种说法不够准确。

(二)清郑杰等《闽诗录》

《闽诗录》四十一卷,清侯官郑杰原辑、侯官陈衍补订,收录唐五代宋金元闽地诗人916人2 217首诗歌及谶语、颂歌等19首。其中甲集六卷收录唐代诗人诗歌、乙集四卷收录五代诗人诗歌、丙集二十三卷收录宋代诗人诗歌、丁集一卷收录宋末仕金者施宜生诗歌15首、戊集七卷大致收录宋末至元代诗人诗歌。其中以朱熹(60首)、黄滔(41首)、刘克庄(38首)、徐玑(30首)等人的诗歌收录较多。收录10首以上的诗人有48人,仅占收录诗人总数的5%,收录3首以内的诗人有811人,约占收录诗人总数的89%。收录1首的诗人有631位,约占总数的69%。可见,此总集“以诗存人”的倾向十分明显。

据陈衍《补订〈闽诗录〉叙》称,郑杰辑《全闽诗录稿》的原稿几经流传,其中唐、宋、金、元、明部分书稿先为杨浚所得,后明代部分书稿为郭柏苍所得,唐、宋、金、元部分转为谢章铤所得,谢章铤逝世后,藏书鬻于武昌柯逢时(字巽庵)。光绪年间,陈衍曾应张之洞之邀往武昌,与柯逢时熟稔,“又与吾乡林赞如、张铁君、郭春榆三侍郎雅素,乃举以还赠吾闽”[40]411-412。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官京师的闽籍同乡醵赀谋划刊刻《闽诗录》,陈衍担任编订之事,于光绪三十五年(1909)正月开始补订,陈衍《补订〈闽诗录〉叙》曰:“乃取而翻阅之,则残阙重复舛误失次者居多,盖搜集未成之书也……原稿于唐五代家数遗漏尚少,稍补订迻写,已足成书。至于宋、元,则宋一代原稿仅百余人,补缉至五百余人;元一代原稿仅十余人,补缉至百余人;而后规模粗具,分集写定,仍名《闽诗录》云。”[40]411-412书中陈衍补订的部分,皆有明显的“补”或“案”字以示区别,《补订〈闽诗录〉凡例》云:“各卷首叶,先列原缉者姓名,次列补订者姓名。其全卷补缉者,则于首叶载某某补缉。其补登家数则于姓名下注一‘补’字,补录之诗则于诗题下注一‘补’字,其一题数诗而补录一二首至数首者,则于各诗下注一‘补’字,补录诗话、轶事则于书名上加一‘案’字。”[40]412如《闽诗录》丙集卷三“徐复”“郑蒨”为郑杰原辑,之后陈襄、陈洙、吕夏卿、陈叔度、上官凝、徐九思等人名字下皆有“补”字,说明此部分为陈衍补录。又如《闽诗录》丙集卷四“蔡京”条人物小传后有诗话《兰陔诗话》和评注《清波杂志》,仅《清波杂志》前有一“案”字,说明《清波杂志》为陈衍补录。此书最终于宣统三年(1911)刊成,现存即清宣统三年(1911)闰六月侯官陈氏刊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23]120,国家图书馆[9]3099,厦门大学图书馆[42]163,浦城县图书馆有藏[29]297。

(三)其他省级地方诗歌总集

《虚受斋汇刻诗钞》二十二卷,清龙溪郑开禧编,收录清侯官许珌《铁堂诗钞》二卷、清龙溪严仙藜《野航诗钞》二卷、清龙溪林梦斗《云(按,雪)岩诗钞》二卷、清龙溪郑琮《樗云诗钞》五卷、清龙溪郑开禧《知守斋诗初、二集》十卷及《别集诗》一卷,编于道光年间,是一部丛刻类地方诗歌总集[2]。此书已散佚。许珌,号铁堂,侯官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康熙年间官安定知县。严仙藜,字太乙,号野航,龙溪人,康熙年间诸生,能诗善画,郑开禧序称其诗工于言情,其韵宛转有余,亦好为矜炼生新语而能不掩其意。林梦斗,字子牛,号雪岩,龙溪人,康熙年间诸生,蔡世远序称其长于乐府,郑亦邹序称其近体学王储,郑开禧序称其源出少陵,虽字句间涉生涩,格律或多崛拗,然骨气清疏,朴健无靡漫佻巧之习。郑琮,字亮卿,号樗云,龙溪人,嘉庆年间诸生,郑开禧序称其少尝学于大兴朱文正公,老无所遇,则尽屏他学,专肆力于为诗,诗奥博不可极,以诗名[2]。郑开禧,字迪卿,号云麓,龙溪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历官广东督粮道,有《知守斋集》。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二十六,录其诗3首,即《家白麓先生故宅》《送亨甫归邵武》《题汤海秋鹏礼部浮邱阁诗草》[43]421。

《明闽中高傅二山人集》,清侯官郭柏苍辑,收录明高濲撰《石门集》七卷,明傅汝舟撰《傅木虚集》十五卷:《七幅庵草》一卷、《吴游记》一卷、《拔剑集》三卷、《箜篌集》二卷、《啽呓存卷》二卷、《唾心集》二卷、《步天集》二卷、《英雄失路集》二卷。此书现存清光绪七年(1881)福州郭氏沁泉山馆刊本[44]879,现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45]。

《闽中文献集》五卷,清惠安黄廷玉辑,现存清咸丰年间惠安黄氏原稿本,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23]120。

《游石鼓诗录》一卷、附录《词》一卷,清长乐谢章铤等辑,收录聚红榭四人联句及刘绍纲、谢章铤、宋谦、梁鸣谦、林天龄、马凌霄、刘三才、刘勷八人诗词,现存清咸丰十一年(1861)福州刊本,藏于福建省图书馆。收藏于郭白阳撰《鼓山揽胜集》[15]374。

《闽游诗钞》一卷、附录一卷,辑宋代至清代咏闽郡诗,以及其他诗题律诗、笼纱格诗钟,现存抄本,藏于福建省图书馆[15]373。郑宝谦《福建省旧方志综录》作“清佚名辑”,今据民国许傅霈等原纂、朱锡恩等续纂《海宁州志稿·艺文志·典籍十四·清》补其编者为浙江海宁朱鸣冈,其书载:“朱鸣冈,字南承,号凤台,监生。《闽游诗钞》二卷,见《桃源谱》。”[46]1672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省级地方诗歌总集都是福建地方文学研究重要而丰富的文献资料,是福建地方文学发展的突出体现。在地方文人别集散佚严重、地方文学文献资料匮乏的背景下,地方诗歌总集无疑为地方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信息资讯发达、古籍传播途径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研究,为完善福建地方文学框架、丰富地方文学文献资料宝库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福建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