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细毛,任 南,李福琴,战 榕,方 旭,孟庆兰,杨 怀,李卫光,刘 丁,郭凤玲0,鲜于舒铭,赖晓全2,逄崇杰,黄 勋,吴安华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08; 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 郑州 450052; 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福建 福州 350001; 5.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云南 昆明 650032; 6.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7.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贵州 贵阳 550002; 8.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山东 济南 250021; 9.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重庆 400042; 10.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感染管理科,河南 郑州 450002; 11.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海南 海口 570311; 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湖北 武汉 430030; 1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天津 300052]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1]。为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在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及治疗方面的专家相继制定及更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21年版)》《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等[3-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和国家药监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6],以实现至2030年将HCV感染率降低90%,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率减少65%,诊断率达到90%,治疗达到80%的要求[2]。据WHO《2021年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全球进展报告》[7],2019年全球有5 800万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新增150万慢性HCV感染者,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数为29万;我国2017—2019年全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5.51/10万~16.01/10万(发病人数为214 023~223 660人),2020年为13.82/10万(发病人数为194 066人)[8]。近年来,HCV感染情况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某地区、某人群以及某些医院的住院患者[9-11],缺乏大型的HC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HCV感染情况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及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在组织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进行了住院患者HCV感染调查,并与2003年进行的同项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2003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数据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上报医疗机构床位数均≥150张;除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疗机构外,还有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辖区医疗机构以及部分自愿参加的医疗机构,分布于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的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1.2 调查方法 要求参加调查的医疗机构严格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计划书,采用运行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医疗机构自行确定的调查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出)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1.3 调查质量控制 采用调查方法执行登记表,确认各参与调查的医疗机构按统一调查计划实施,并作为审核资料合格指标之一。
1.4 HCV检测结果记录方法 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HCV RNA阳性,记录为HCV感染存在;若抗-HCV阳性,而血清HCV RNA阴性,则按阴性计,记录为HCV感染不存在。录入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网络处理系统个案调查表中时,必须从HCV感染存在、不存在以及未检测中选取一项,否则录入的个案调查表不能保存。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 2020年所有个案调查表经专人检查合格后,录入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网络处理系统(2020版,oa.yygr.cn)进行汇总统计,2003年个案调查表经各医疗机构手工汇总后填入纸质汇总表,再由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专人负责审核后录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HCV检测率=HCV检测患者例数/监测患者例数×100%,HCV阳性率=HCV感染患者例数/检测患者例数×100%。对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进行描述,应用SPSS 10.0进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2020年共有2 091所医疗机构上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1 957所医疗机构的资料通过审核,其中1 573所医疗机构床位数≥150张。1 573所医疗机构中,<300张床位者355所,300~599张床位者577所,600~899张床位者284所,≥900张床位者357所。应监测患者1 073 089例,实监测患者1 071 368例,实查率99.84%;738 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 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为0.76%,其次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见表1。
表1 202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不同性别、年龄患者HCV感染情况Table 1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mong pati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prevalence survey of HAI in 2020
2.2 不同规模医疗机构HCV感染情况 2020年不同规模医疗机构HCV相关检测率为60.40%~73.04%,以医疗机构床位数≥900张者最高;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疗机构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疗机构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03年共计156所医疗机构上报了HCV感染资料,调查住院患者91 113例,35 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不同规模医疗机构HCV相关检测率为31.24%~44.85%,以医疗机构床位数≥900张者最高;HCV阳性率为2.00%~2.90%,以医疗机构床位数<300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疗机构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3,P=0.097)。HCV阳性率2003年高于2020年(2.21% VS 0.54%,χ2=1 505.78,P<0.001)。见表2。
表2 2003、202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不同规模医疗机构HCV感染情况Table 2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different scales: prevalence survey of HAI in 2003 and 2020
2.3 不同科室HCV感染情况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其他科患者中,2003年HCV相关检测率为9.77%~51.99%,以儿科检测率最低,妇科检测率最高;HCV阳性率为0.53%~3.50%,以产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20年HCV相关检测率为36.21%~89.09%,以儿科检测率最低,妇科检测率最高;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0.79%)。见表3。
表3 2003、202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不同科室HCV感染情况Table 3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prevalence survey of HAI in 2003 and 2020
2.4 不同地区HCV感染情况 2020年各省监测的患者人数相差较大,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没有上报监测数据。上报的监测数据中,HCV相关检测率为46.74%~91.68%,HCV阳性率为0~1.16%。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 000例,检测率为55.36%~79.72%,以贵州省检测率最高;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791 564.00,P=0.097)。见表4。
表4 202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不同地区HCV感染情况Table 4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prevalence survey of HAI in 2020
本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738 535例住院患者中HCV阳性率为0.54%,与荟萃分析结果[12]显示的全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0.60%(0.40%~0.79%)相近,说明我国近年HCV阳性率住院患者与普通人群类似。HCV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0.60% VS 0.48%),不同年龄段患者HCV阳性率以50~<60岁组最高(0.76%),其次40~<50岁组(0.71%),与相关文献[9,11,13]报道的结果一致。HCV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一些社会活动如男男性行为、吸毒等有关[14]。感染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人群,因此应重点进行此人群的HCV感染筛查及宣传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肝病相关科室消化科HCV阳性率2003年为3.77%,居第3位;2020年为1.35%,居第2位。说明HCV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感染病科及相关肝病科—消化科。肾病科2003年为3.57%,居第4位;2020年为1.18%,居第3位,可能与其中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高有关,据2010年一项全国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现况调查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01%,而首次血液透析前阳性率为5.04%[15],说明血液透析是HC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整形科HCV阳性率2003年为7.72%,居第2位,2020年为0.57%,相较于2003年明显降低,但仍是外科系统阳性率最高的,可能与整形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烧伤需多次整形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量输入过血液及血制品有关。HCV阳性率居前5位的科室中,综合ICU在2003、2020年均为第5位,分别为3.10%、0.79%;内分泌科居2020年的第4位,为0.91%。HCV阳性率居前5位的科室中,HCV检测患者数2003年占13.50%(4 746/35 145),2020年占12.42%(91 733/738 535),而HCV阳性患者数2003年占34.45%(267/775),2020年占34.70%(1 393/4 014),即HCV相关检测人数约占总检测人群的1/8,而HCV阳性患者数占总检测人群阳性数的1/3,说明这些科室是HCV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
本研究中住院患者HCV相关检测率2020年为68.93%,高于2003年的38.57%;2020年住院患者HCV相关检测率以床位数>900张的医疗机构最高,达73.04%;科室中以妇科HCV相关检测率最高,达89.09%,外科系统整体检测率已达85.67%。HCV相关检测患者数>10 000例的省/直辖市中,以贵州省住院患者检测率最高,达79.72%;说明我国自2004年发布第一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来,HCV的相关检测已达到入院患者抗-HCV筛查率应>50%,高危人群抗-HCV筛查率应>80%的要求[4],但在诊断丙型肝炎的患者中只有8.69%~1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16-17]。如需达到WHO提出的“在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到2030年全国大众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较2020年提高20%,新报告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率达95%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率达80%以上,专业人员接受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内容培训比率达100%[6]的要求,需加强对临床医生、患者及大众的宣教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加强综合干预,阻断HCV传播;加大检测力度,以促进抗-HCV阳性者进行HCV RNA检测,提高丙型病毒性肝炎确诊率;加强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的供给,提供广泛获得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治疗的途径,提高治疗率,改善丙型病毒性肝炎者的临床预后[4,6,18]。
本研究不足之处为:200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上报的是汇总表,不能按年龄及性别汇总感染情况。HCV感染存在是指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HCV RNA阳性,未单独调查血清抗-HCV阳性、血清HCV RNA阳性及血清抗-HCV阳性中血清HCV RNA阳性患者数,以及HCV感染者治疗情况,在以后此类专项研究中应加以补充,以全面了解我国住院患者HCV感染及按受治疗情况,为“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健康中国目标的实施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致谢:向参加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的所有医疗机构以及组织本省/市/自治区医疗机构参加调查的有关省/市/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致以衷心的感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