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资源的项目式学习案例初探
——以“顾渚村的前世今生”为例

2024-01-19 02:09余书涵
地理教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乡土旅游资源

余书涵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一、引言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式学习(PBL)最早缘起于西方,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主动进行问题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学科核心课程知识、理念的建构。[1][2]一次成功的项目式学习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搜集资料、辩证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重能力。

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教学资源的总和,包括当地的河流山脉、民俗文化等。[3]乡土资源来源于现实情境,可以体现不同时空条件下多重地理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因而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时代性的特征。通过对乡土资源特点、功能、形成过程、发展机制等原因的探析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4]此外,乡土资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长期接触、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切实理解人地关系的演变,由此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尤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活动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村庄的发展演变、复兴作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作为抓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等方式增强浙北地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

基于浙江省顾渚村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发展特点,整合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围绕必修《地理2》“农业区位因素”,以及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旅游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进行教学设计,分别对应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说出其主要形成特点”“能够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以及变化”“结合实例,分析旅游业对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学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查阅专题地图、资料等,了解顾渚村的整体状况,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当地适合茶叶种植的原因。结合现场调研以及教师从地图网站上获取的相关信息,分析当前顾渚村的整体空间布局特征。

通过历史文献查询、现场观摩制茶等,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并梳理历史遗留下来的相关设施、建筑,总结农业发展对顾渚村的影响。

结合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以及小组共同搜寻的资料,分析当地旅游发展的原因并梳理旅游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位置,设计不同主题的游览线路。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实现顾渚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小组共同梳理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成文并递交给顾渚村景区办。

三、基于乡土资源的项目式学习流程

项目式学习遵循确立项目主题、设计分工任务、进行项目探究、评价项目成果等形式展开。

1.确立项目主题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许多村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乡村振兴。顾渚村原先是一个普通的农业村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国家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顾渚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几乎所有学生都到访过顾渚村,甚至部分学生曾经居住于顾渚村,对顾渚村十分了解。师生在课堂上简要总结顾渚村的发展历程,讨论后一致同意将其作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题。

2.设计分工任务

教师从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梳理顾渚村的主要信息,综合考虑当地不同阶段的产业、文化等因素创设情境,将顾渚村划分为前世、今生两个阶段,并进行地理教学内容的整合。在“顾渚村的前世”阶段,关注影响顾渚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相关农业文化和建筑。“顾渚村的今生”教学重点则是强调当地适宜进行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思考应如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将班内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批次完成布置的四个项目任务。为更好地把握项目推进力度,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具有责任心、领导力的组长,让其带领组员进行更细致的项目分工,以保证各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3.进行项目探究

项目探究主要分为实践调研探究与课堂展示探讨。调研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顾渚村的前世、今生两个视角进行切入(见表1)。课堂展示围绕学生的调研内容以及项目学习成果(见表2)。为建立适宜的学习支架,教师发布相应的任务清单(见表3),辅助学生建立顾渚村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见图1)以及顾渚村内部的旅游资源分类表(见表4)。

图1 顾渚村土地利用变化图

表2 顾渚村的前世今生课堂教学设计

表3 地理实践记录表(示例)

表4 旅游资源分类表

4.评价项目成果

在实践性较强的地理课程教学中,评价是实现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分别采用终结性与过程性方式对项目式学习成果及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见表5)。项目式学习成果主要以顾渚村旅游路线设计、发展倡议书形式进行呈现,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学生评价占比30%,组间、组内评价占比40%,教师评价占比30%。通过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调研能力、学科推理等能力进行测度,促成学生对当前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同时,该评价着重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表5 “顾渚村的前世今生”课程地理核心素养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

1.加强对乡土资源的筛选与利用

乡土资源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教学资源。课堂实践发现,基于乡土资源的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地理实践技能。因此教师应当在研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乡土资源,秉承科学性的原则筛选乡土资源。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大政方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实现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某一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整合地理教材内容,突破学生的思维界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创新等能力。为更好实现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组织方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理论等方式提高对项目式学习的指导能力,在此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与智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3.深化项目式学习与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项目式学习中融合相关数据、模型也是未来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采取该类型研究方法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地理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了解并掌握诸如ArcGIS、Python等软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从而提升其地理实践技能。

猜你喜欢
乡土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