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旗峰初级中学 梁德华
结合学校“带题教研”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学生实际,通过关注有关化学探究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学”的问题聚焦起来进行“带题教研”,更加有效地检查了教师在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教”的问题,然后经过教师的反思、研究、实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爱思考、爱探究、会质疑、能提问、善总结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2021 学年开始,学校开展了基于教学情景的、以教师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反思性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必须注重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应该聚焦于主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观察,应当在聚焦主题的过程中建立主题思考的思维方式。但是,一次性的单独的基于某一个问题的课堂观察,对于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往往具有片段性、局限性,不足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聚焦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研究实践以“带题教研”为模式的校本教学研究方法,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进而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总结、聚焦日常课堂教学的疑难问题。例如:①如何设计教学导入,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如何提出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③如何设置学习训练,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④怎样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⑤如何进行有效的例题评讲,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等问题。各学科可根据自己日常教学中聚焦的有待解决的教学难点,制定学科教学研究问题。
2.课前分工与“带题”听课。科组长把组员分成几个“问题观察组”,每组负责不同的观察任务,组员就任务内容详细记录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活动表现,并对活动表现进行个人点评。
3.课后研讨与总结归纳。每个观察小组成员以研究者身份在课后花15 分钟时间进行意见反馈,形成共识,发现优点和创新之处,亦对授课者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全科组集中,各组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观点,并对教学教研过程中有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案例、困惑和问题通过纸质或电子稿形式进行记录。
4.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包。对优秀“记录”进行全校交流学习,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笔记。科组长组织收集和建立“学科教研资源包”,学校对各科组“带题教研”生成的资源进行定期检查,在全校开展以“带题教研”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
通过“带题教研”分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确立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目标;建构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内容;探索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处理的具体操作方式。在长期进行“带题教研”的校本教研活动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得到有效转变、教学行为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带题教研”分析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学老师聚焦了三个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焦点解决问题,分别是如何激发学生化学探究的兴趣、如何设置有关化学探究的情景生疑、如何合作研讨培养化学探究能力。
1.激发兴趣,强化学生探究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在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有详细的描述。其中提到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化学的科学探究活动。而让学生愿意认真地去进行科学探究,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持续激发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这个才是根本的、首先要做的工作。
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会很有兴趣,尤其是做实验时更觉得好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慢慢变弱了,特别是进入三、四单元的学习,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尝试通过对一些实验进行设计,把重点内容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或氢气与氧化铜的还原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或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或氢气。这个实验我们把一氧化碳或氢气用“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顺序的含义,借此让学生探究如果不按这样的顺序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等。
2.情景生疑,养成学生探究的习惯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尤其探究性实验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我们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对于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结论的未知性也恰好是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变化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另外,我们还要打破传统的“教会”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或异议,哪怕是错误的看法也不要马上否决,鼓励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多向的讨论交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例如: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好教材、把握好教材。以往我们为了便于学生观察,一般是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在瓶身贴上一条画好等份线的小纸条,然后再做实验,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的结论。但有一个学生马上就提出异议:“既然我们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那么我们应该是并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但为什么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呢?还有如果分成八等份、十等份不行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教师当时非常吃惊:是啊,这个实验这样做不是被我们人为的变成了验证性实验了吗?于是老师马上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同时也号召同学们把瓶身的画有等份线的小纸条先撕下来再做实验,然后再贴上去观察测量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广口瓶的几分之几;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适时的对学生加以点拔,设置了如下问题:剩余的气体有哪些性质?这个装置有什么缺点,你能改进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同的同学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和在这样问题情景的设置下,学生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激活,个性得以张扬,探究精神得以有效培养。
3.合作研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主宰者,并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教学实践还告诉我们,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所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保证。
新课改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发展,强化活动与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和验证结论,从而获得化学知识,这种过程正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本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探究实验里,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自己成功完成还能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自豪感和满足感,才能激发继续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观察细小的细节,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之前的化学中考试题中曾经有一道实验题就考查了铁架台的铁杆上的固定按钮和夹住试管的固定按钮的操作。在这道题本是一道很普通的题目,素材来源于实验室中最基本的实验仪器的使用,但很多学生不会作答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明白题目问什么,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在实验中亲身去接触、亲身去参与和动手,并且要注意观察这些细小的细节才能完整的作答。
通过“带题教研”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化学教师更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会探究,强化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