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评价

2024-01-19 08:34李婧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院感科福建龙岩36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3期
关键词:蠕动泵院感滤膜

李婧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院感科 (福建 龙岩 36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采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n=300),同一内镜分别采用蠕动泵联合滤膜法、抽吸式采样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对比两种检测方式检测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菌落计数差异。结果: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在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鼻咽镜消毒以及总计方面合格率方面明显低于抽吸式采样法(P<0.05),在胆道镜消毒方面两种消毒方式消毒合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对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胆道镜、鼻咽镜消毒后,病原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抽吸式采样法(P<0.05);蠕动泵联合滤膜法检出菌落数明显高于抽吸式采样法(P<0.05)。结论:对内镜开展蠕动泵联合滤膜法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病原菌检出率,更加灵敏、可靠地评价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进一步保护内镜检查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将内镜技术引入国内,目前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已成为无法替代的常规诊断工具。在内镜引入国内之初,内镜多被应用于疾病诊断,近些年内镜技术逐渐进入治疗与诊断相结合的新阶段,使得病因诊断变得更为简单准确[1]。但在临床实践发现,内镜作为一种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具有高周转率的特点,但其自身精密的结构、特殊的材质、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和血液等原因,使得内镜的清洗和消毒都具有较大的难度[2,3]。而不佳的消毒措施会使内镜相关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如铜绿假单胞杆菌等细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筑[4]。因而,如何对内镜清洗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对病原传播开展有效控制,成为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滤膜法通过加大采样液体量,使采样时可充分清洗内镜管腔,同时在滤膜的富集和浓缩作用后得到的结果更准确,且可使细菌检出率提高,便于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蠕动泵是一种可控制流速的液体输送装置,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对内镜消毒效果评价较好,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采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n=300)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注射器抽吸法以及蠕动泵联合滤膜法进行采样,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清洗消毒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以及检出菌落数差异。

1.2 方法

1.2.1 明确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由研究者、院感科医生、护士、检验科医师组成。指导研究者负责对课题整体把控及管理方案的构建、实施及资料收集与分析;院感科医师负责对团队成员进行实验及检验方法相关知识的培训;院感科人员负责进行标本采样,检验科人员负责对采样标本进行检测及细菌鉴定;院感科干事负责课题的协调工作,并与研究者共同参与患者的跟踪随访。培训方案由课题组成员讨论后形成,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及检验方法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相关知识以讲座、视频的形式在会议室进行。

1.2.2 明确研究管理方案

通过扩大采样量和滤膜过滤法进行实验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制定监测方案。

1.2.3 明确研究场所

①消化内镜中心、检验科;②院感科。

1.2.4 消毒后内镜的采样及检查方法

消毒后内镜的采样及检查方法为: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C~45°C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15~20mL/皿,36°C±1°C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36°C±1°C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比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两种检测方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6](GB15982-2012)及《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7](WS507-2016)要求)差异;②对比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两种检测方式病原菌检出率差异;③对比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两种检测方式检出菌落数差异(参考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附录A中A.5.3.3的要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描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对比显示,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在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鼻咽镜消毒以及总计方面合格率方面明显低于抽吸式采样法(P<0.05),在胆道镜消毒方面两种消毒方式消毒合格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病原菌检出率比较

检测显示,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对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胆道镜、鼻咽镜消毒后,病原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抽吸式采样法(P<0.05),见表2。

表2.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病原菌检出率比较(n/%)

2.3 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检出菌落数比较

比较显示,蠕动泵联合滤膜法检出菌落数明显高于抽吸式采样法(P<0.05),见表3。

表3.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检出菌落数比较(±s,CFU/件)

表3.蠕动泵联合滤膜法与抽吸式采样法检出菌落数比较(±s,CFU/件)

组别胃镜(n=96)肠镜(n=85)纤维支气管镜(n=74)胆道镜(n=36)鼻咽镜(n=9)抽吸式采样法1.14±0.06 0.36±0.02 1.48±0.12 0.04±0.01 0.13±0.02蠕动泵联合滤膜法4.21±1.26 2.01±0.16 4.23±0.65 0.23±0.01 2.01±0.23 t 23.846 94.342 38.358 80.610 24.430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内镜目前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内镜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因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而被污染的情况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研究发现,由于内镜内部结构精细复杂,管路较多且管腔狭窄细小,加之内镜造价昂贵,多数医疗机构储备数量有限因而需频繁循环使用,这些因素都无形中增加了内镜感染的风险[8]。有研究指出,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风险,甚至可能诱发院内爆发感染可能,而病原微生物可能会通过污染的内镜在患者间形成传播,影响患者对医疗操作的评价[9,10]。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析了将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应用于内镜消毒的临床价值。

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抽吸式采样法,蠕动泵联合滤膜法无论是病原菌检出率还是检出菌落数方面,都显著更高。该结果提示了蠕动泵联合滤膜法能够明显提高内镜的病原菌检出率。本研究中选择的蠕动泵是一种由驱动器,泵头和软管组成的器械,蠕动泵类似使用手指对一根充满流体的软管进行夹挤,手指向前滑动进而使流体向前移动,类似使用两根手指夹挤软管,随手指移动,管内形成负压,进而液体开始流动[11]。相较于其他清洗设备,蠕动泵具有无污染(流体仅接触泵管,无需接触泵体)、高精度(重复精度且稳定性高)、低剪切力(能够较好地输送腐蚀性强的流体)、高密封性(具有较好的自吸能力,能够空转且防止回流)、维护简单(无阀门及密封件)、具备双向同等流量输送能力等优势[12]。而滤膜法是使用真空泵负压抽滤,在滤杯内的洗脱液由于压差作用通过灭菌微孔滤膜,使得微生物被拦截在灭菌微孔滤膜上,规范中要求0.45μm的滤膜,可拦截直径0.45μm以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微生物的直径在0.5~5μm),从而高效地拦截微生物,更准确地监测消毒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13]。蠕动泵联合滤膜法具有更高的病原菌检出率原因可能如下:蠕动泵抽吸50mL洗脱液能够比手工注射洗脱液更充分地接触到消毒内镜的内表面,采用0.45μm滤膜过滤时能够将洗脱液中的微生物高效拦截且对微生物损伤小,利于微生物培养,得到更准确的菌落计数结果。因此,滤膜法能够更加灵敏、可靠地评价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更进一步保护内镜检查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14]。

综上所述,对内镜开展蠕动泵联合滤膜法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病原菌检出率,更加灵敏、可靠地评价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进一步保护内镜检查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猜你喜欢
蠕动泵院感滤膜
水肥一体化灌溉装置蠕动泵结构优化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A case report of acupuncture of dysphagia caused by herpes zoster virus infection
院感防控 警钟长鸣
一种便携式野外在线固相膜萃取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蠕动泵流量的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荷负电手性壳聚糖纳复合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院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