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技术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2024-01-19 18:23王晓燕
校园英语·月末 2023年7期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互联网+教育必要性

摘 要: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教育”技术已经融入了乡镇英语教学改革中,这有效促进了乡镇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乡镇英语课堂深度融合的视角,对“互联网+教育”模式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又深度剖析了“互联网+教育”技术与乡镇英语课堂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乡镇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相应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乡镇英语;必要性;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晓燕,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初级中学。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乡镇英语课堂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引入更加丰富了乡镇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环节,这有效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的局限性,为乡镇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今已经是《纲要》发布的第十二个年头,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已与课堂实现了一定的融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纳入教育中的详细实施计划和目标,旨在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一个特定体现,指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本身的相互融合,同时也是信息流浪潮下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此背景下,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乡镇英语课堂进行深度融合,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进而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等,同时这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群体的内在价值需求。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乡镇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教育”技术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当前乡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探究方向。

二、“互联网+教育”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乡镇中学的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认为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欠缺,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感。而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身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利用多媒體技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察英语学习相关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同时这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多平台都有在线学习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因此这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符合学生从了解知识到接触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认知发展特点。

(二)符合新时期英语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乡镇英语教学本身缺乏对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听说方面),而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深度融合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目前对于乡镇中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师、学生、课堂等)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即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乡镇中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因此,“互联网+教育”模式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符合新时期英语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符合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乡镇基础教育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育资源匮乏、教师能力有限、教师对信息技术认知程度低、师资缺乏等,这些不足都限制了乡镇基础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归根结底是城镇教学质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而在信息流环境下采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资源交流平台以及开展同步实时课堂等,将城市与乡镇的优势资源进行融通,实现合作共赢,同时针对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互相借鉴管理模式与方法,互帮互助解决难题。因此将“互联网+教育”融入乡镇基础教育中符合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三、“互联网+教育”技术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互联网技术的价值,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初期,乡镇教师对于互联网技术与英语课堂的融合存在较大的争议,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及教材获取知识,属于知识的被动灌输者,使得知识的学习具有封闭性,这就直接忽视了“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而融入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性,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结果出乎意料。教师应该拓展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这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但教师由于考核等压力大,往往更加倾向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至于本来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往往被忽视掉或者是删繁就简,这就会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缺乏、理解能力缺失等,教师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教育改革,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质效低下。

(二)互联网技术运用与课堂脱节,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绝大部分乡镇中学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但是不难看出,许多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往往是机械式的,并不能很好地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许多教师更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当成了一种教学累赘,再加上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不高,这更是加重了教师备课的负担,长此以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运用价值得不到凸显,这完全浪费了学校及政府等投入的信息化资源。当然还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会一味地追求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将各种短视频、教学动画、多媒体技术等统统搬到课堂中,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这种做法比较极端,往往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看似有趣的动画实则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导致学生思考问题不深入,不能得到正确思考问题的引导。同时教师也忽视了跟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交流,教师机械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课堂实现完美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过度运用互联网技术,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中后期,乡镇教师普遍意识到互联网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于乡镇英语教学中,此时互联网技术已经对课堂的贡献足够大,而在缺乏针对性整合的情况下,部分教师会出现过度且盲目依赖互联网技术的现象,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工作的边缘化,而且很多乡镇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仅仅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将教学内容移植到电脑端,这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死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大有“喧宾夺主”之意,将课堂当成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平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乡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互聯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参与度,一改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教,学生被动学的定性局面,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也很好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课堂学习更加个性化,教师也更好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二)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原则

“所谓信息化教学,指的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计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确实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不难发现,一味地追求信息化教学反而本末倒置,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机械性地观看多媒体屏幕,长此以往产生了视觉疲倦,这非常不利用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每堂课用什么技术手段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辅助传统教学方法,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学效果。

(三)坚持紧扣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遵循教学总体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合理进行课堂教学。在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便利性后,要坚持紧扣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紧抓教学主线,禁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原本的重点内容随意发挥、迁徙衍生等。同时教师应该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精心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紧紧抓住教学内容,更好地选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四)坚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最优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拓展学生外语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英语课堂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外语课堂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针对现有的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制定初步的探究方案,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开展探究,通过互联网技术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后,教师应当反思总结教学成果,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设计教学任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教育”技术与乡镇英语课堂融合对乡镇中学英语教学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育理念转变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如今信息流浪潮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不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效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动乡镇英语教学的革新,优化英语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联动效应,促进信息流时代下乡镇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实现创新突破,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丹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教学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407.

[2]杨海妮.基于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9):38-39.

[3]林碧霞.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87-388.

[4]亢志勇.信息时代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整合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4):110-114.

[5]张媛.新媒体时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J].现代英语,2021(7):45-47.

猜你喜欢
创新与实践互联网+教育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