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张志坚 薛斌 刘景龙
骨密度是衡量骨质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变化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综合运动员日常的训练进度以及营养需求,对高蛋白食品的摄入量进行调整,以期了解高蛋白食品对体育运动员骨密度的影响。
一、实验准备
1.材料准备。奶类高蛋白质食品:牛奶、羊奶(均为优质蛋白);蛋类高蛋白质食品:鸡蛋、鸭蛋、鹅蛋(高蛋白质,适量食用,胆固醇较高);肉类高蛋白质食品:牛肉、羊肉等(均为优质蛋白);豆类高蛋白质食品:黄豆、豆腐等(蛋白质丰富,容易吸收消化)。
本研究从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跳远、拳击六种体育项目中选择男、女各20运动员,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不存在其他方面的疾病和伤病。测试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环境布置。为确保测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选定的运动员集中划归,采用专项训练和集中训练的组合方式进行测试,定期测定各个周期运动员的骨密度变动情况。
在专业的测定控制程序中接入一个双能X骨密度测试仪,仪器产生的X射线管球会发出低能和高能光子峰,这些光子峰可以穿透人体组织,精准识别骨骼的发育状态,分析出骨矿物质含量及体成分。此外,需要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运动员的肌酸激酶数值(BMD)、脂肪含量(FM)与肌肉质量(LM),并对各参数进行汇总整理,便于后续进行分析。
二、实验方法及过程
为了确保最终的测试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采用G*Power3样本计算软件,先对运动员的体脂和骨骼情况做出汇总整合,计算出限制方差,选择F检验,效应量输入0.6(设定为体运动员体脂的大效应量),选定运动员的全身、脊柱、盆骨、大腿骨骼等位置进行密度测定。设定基础的测试分析指标与参数,如表2所示。
综合当前的测定数据,结合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跳远、拳击六项体育项目的训练特征与需求,制定专业性的专项训练方案+集中训练方案+高蛋白质饮食方案,30天为一个周期,共6个周期。在实验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的设备定期定时为运动员提供高蛋白质食品,由于每位运动员的骨骼状态不同,所以制定的辅助饮食方案也存在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适当的训练及高蛋白饮食辅助方案后,先测定1-3周期内运动员的骨密度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进入到4-6周期时,运动员每日蛋白质食品的摄入量要有所增加,确保独立食品的蛋白质含量为12g/100g(固体)或6g/100mL(液体)。在该周期的特定时间内计算出运动员体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并分析出波动差,波动差值越小,表明运动员的骨密度增长率得到稳定控制。4-6周期内运动员的骨密度变化情况如表4所示:
利用激光双能X骨密度测试仪对运动员的骨骼情况进行识别与描述,形成基础的图像后,再结合获取的数值,测定出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并构建高蛋白质食品对骨密度的影响情况,如图1所示。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试验,选定的40名男女运动员在高蛋白质食品的辅助下,经过6个周期的调整与测定,最終得出骨密度值,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摄入高蛋白质食品后,40名男女运动员的骨密度在6个周期内都有所提高,逐步达到了合理范围之内。这说明合理、科学地摄入高蛋白质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体育运动员的骨密度。相反,若减少摄入高蛋白质食品,也会导致体育运动员的骨密度降低,容易增加脆性骨折、骨裂等的风险。
此次研究以真实的运动员训练方案和计划作为辅助测试目标,先对每位运动员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分析其骨密度与运动能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随后调整运动员日常的饮食习惯,增加高蛋白质食品的摄入。结果发现,高蛋白质饮食可以增加运动员的骨密度,大幅度降低脆性骨折、应力性骨折等损伤风险,从而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作者简介:李文峰(1984-),男,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