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引领课程思政建设

2024-01-19 19:45顾振芳陶一怡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课二十大育人

顾振芳 陶一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历史节点的新高度,全面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创新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生动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1]。二十大精神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而课程思政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教育中永远不变的主题和最基本的问题,一直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大学育人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思政,从这里就可以窥见课程思政在教育体系和育人环节的分量之重、作用之大、影响之深。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协同

高校需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类课程的区别和定位,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高素养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点尤其要辨析并做好,才能把各方面的课程都充分利用起来,各尽其能。此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既要保持其他各门课程基本的教学水平,又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使各类课程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一条共同路径,产生一种协调一致的效果。

深入实施铸魂育才工作,积极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共同发展,为育人工程凝聚起强大合力,以点带面,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方式,以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为前进方向,支持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值得信赖的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早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主要是将思政元素简单直接的“嵌入”,进行简单的“专业知识+思政元素”缝合后产生的直接“加法教学”,形成了片面地将思政元素等同于国家大政方针的“传声筒”[2]现象。这种方式稍显粗暴简单,并且十分生硬。

随着课程思政的普遍开展与拓新,现在更强调的是把课程思想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育人的整个课程的一个思路。并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通过教学活动、课堂讨论、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融为一体。另外,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授课特点、思维方法、价值理念等,这对于全面建立课程育人观、提高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课程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着重强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这就需要把它落实到学习中去、落实到思考中去、落实到实践中去,确保在课程思政中能够系统有效地融会贯通,使之更加落脚于课堂教学。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践动力,引导各层次、各学科、各方向的同学全面发展,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辉煌。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系统的思想观念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基础”。教师要始终保持坚定地运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确保把思想方法的系统性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例如不同专业的同学虽然专业课程可能大相径庭,但在遴选思政元素时却可能高度重合,这就要求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时应站在全局角度展望和部署。

要想在课程中融入党的二十大核心思想,培养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专业课的结合点找准确、研究透。同时,为了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教学目标的三位一体教学,还需要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切入点。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专业课教师熟练掌握新时期学科专业发展史、奋斗史和学科专业贡献史;熟悉新时期学科专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人物及案例;熟悉新时期学科专业精神谱系孕育的脉络。

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要在“化”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责,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而实践也充分验证了只有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性及先进性,这更加坚定教师要以党的理论智慧与实践主张教育塑形新时代大学生,从而为课程思政辟进路、为个体发展谋跳跃、为党和国家稳基业的根本方向。

三、课程思政和专业课老师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德高尚、品德端正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树立良好思想体系的楷模及有效来源,因此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因而教师首先需要接受精准的、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才能真正增强教师的思政之心、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才能使课程思政得到真正的提高。

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主要是专业课教师,因此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也是课程政治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如何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素养和能力,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这将是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开展和提升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

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仅仅只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师,这就是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相对较为狭窄和片面。为了使专业课教师形成正确、清晰的课程思政认识,这就需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相关学习和教育。如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互相研讨交流,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组织加强专业课教师通过各种平台、各种资源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时事的各种讲话、文件、政策等;其他院校对开展课程思政的优秀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也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学习,使专业课教师逐步认识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无旁贷,从而开始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来。

其次,增强专业课老师的政治思想理论修养和育人能力。专业课教师必须要具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等内化为个人认知和实践原则的能力,从而使自身拥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还应具备深挖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能力,精准找到并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能根据学生个体层次和需求有方向的设计开发课程教学环节,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与完美融合。

最后是完善专业课师资队伍管理机制。高校的专业课师资力量普遍较为分散,这一特点对专业课师资力量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造成一定困难。实际管理中可以以类似课程、方向为单位将教师队伍进行整合,设立专业课教师准入制度。同时通过专家领导线上兼并线下听评课制度及学生评教制度等,完善专业课教师的评分管理机制。并将其与奖罚机制串联并用,从而加强教师自发、自查、自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多样、多面的监督方式使专业课教师队伍管理得到加强,促进专业课教师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从人的角度还是社会的角度或者是党和国家的角度,开展课程思政都是极其必要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仍在不断探索、创新、改进的过程,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引领课程思政必然能大大开发课程思政实施思路、增进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达到育人目标。引导青少年并自觉把理想统一到党和国家事业上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为国家的大事尽心尽力,积极投身其中。

猜你喜欢
专业课二十大育人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