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2024-01-18 17:10龚亚婷
村委主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龚亚婷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村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高效整合农村产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文章对毕节市L村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在资源优势下不断增强L村产业发展动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1-005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得到了明确提出。相对于以往农村发展中强调的“城市辐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倡导“乡村主导”发展[1],即通过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和特色,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推动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兴旺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毕节市L村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因此,对L村的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困境进行研究,并探索可以有效促进该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L村产业发展现状

L村地属贵州省毕节市,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L村依托区位、空间、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突破发展瓶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L村在退耕还林、国储林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皂角、经济果林等种植业,持续做大荷花鱼塘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L村已修建荷花鱼池20hm2有余[3],种植的荷花已初具规模,被称为“荷叶上的村庄”“荷韵水乡”,为农村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L村建设蔬菜大棚450个、种植樱桃26.8hm2、种植辣椒、南瓜、木耳等13hm2有余,黑木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L村特色产业之一,每棒黑木耳平均产量为1.5kg,夏季采摘的次数可达到8次左右,冬季可采摘4次左右,且可以循环种植,经济效益好,另外,还种植了管护经果林超40hm2、种植皂角超66hm2,是L村的支柱产业,除此之外,经营主体不断扩大,目前L村已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龙头企业、5户种植、养殖大户,农村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4]。

2   L村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政策支持

2019年,L村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5],不仅在财政上得到重点支持,也得到很多政策上的扶持。2020年,全国工商联以毕节市L村为试點,结合L村的实际情况,投资1 000万元,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6]。随着帮扶项目落地建成,L村抓住机遇,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2.2   地理区位优势

L村地势低,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都十分优越。村庄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较为便利,80%以上的村民沿河、沿路居住,村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都来自这些河流。土壤肥沃,又是坝区,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产业。

2.3   乡村治理有效

L村坚持以党建凝心铸魂,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进行人居环境的整治,随着L村被列为毕节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示范打造点,L村积极推进民房改造、实施道路硬化、建设文化广场等项目,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7]。L村还制定村规民约,整治乱扔垃圾、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树立起文明乡风。另一方面是在产业发展上,L村依据当地特色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历史资源,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L村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治理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农村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

3   L村产业发展的困境

3.1   劳动力素质有参差

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化趋势,随着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8]。L村亦是如此,在L村现有劳动力中老年人占比较大,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受传统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考,不愿尝试新的发展机会,而倾向于继续从事传统农业劳动。而青壮年劳动力更倾向于前往城市发展,导致高素质人才外流。此外,农村产业发展往往需要农民进行新的尝试和投资,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系统的风险应对机制,农民无法在创业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使得农民对改变生产经营模式持保守态度,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3.2   产业融合度不够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产业融合可以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跳出农业发展单一化的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朝着更合理化方向发展[9]。相反,产业融合度低意味着农村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度不高,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L村现有产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协同发展,限制了L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L村没有形成完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链条,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的交叉渗透很少。L村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大部分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且黑木耳、皂角、果蔬等主导产业都是以原料销售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农产品深加工相对滞后,未能实现与加工、物流、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尽管在产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缺乏产业融合的意识,只是停留在产品初加工方面,优质农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3.3   产业技术含量不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科技推广力度远远不够,限制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一是缺乏科技支撑,生产效率低。L村的农业生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经营为主,科技投入低,科技创新水平有限,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这导致L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手段,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二是对农业科技产品的认识不足。L村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农业科技产品的应用方法不够了解,不会正确使用科技产品,且信息获取渠道较为狭窄,农民对这些产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化水平。

3.4   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农产品销售。在现代经济中,产品销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地,对于农村产业来说,产品销售也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销售难,销售渠道单一、有限,导致许多优质的产品卖不出去,无法得到充分的市场认可和价值体现。L村产业的销售渠道相对有限,大部分农产品仍依赖于传统的农贸市场和中间商流通,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参与机制,村民只能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宣传,积累产品口碑,但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宣传效果差,很难进入更广阔的市场。这导致农产品流通环节过长、效率低下,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受限且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4   L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4.1   加强教育引导,转变思想观念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改变农民的守旧思想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要实现全面的发展,必须以农民为重点,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各方面的工作。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向村民宣传农村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发展前景和好处,开展示范项目,让村民体验到新发展、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改变其思想,促进人才回流。同时,当地政府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例如推出补贴政策、贷款优惠等,减轻农民投入新项目的经济负担,增加他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4.2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是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基础,实现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主要是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效率以及实现与其他行业的有效融合[10]。农村的发展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善,其中,农村产业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推动乡村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强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一是依托全国工商联的帮助,修建加工车间,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实现材料、加工“两头在内”的产业链布局,比如发展农产品加工厂,实现农产品从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相较于传统的零售模式,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更具竞争力。依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可利用资源和社会需求,推动乡村旅游业、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L村可以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将农业、种植业与旅游业结合,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形成果园、农家乐、民宿等乡村特色产业。三是强化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系,企业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资金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生产、管理、销售全方位的支持,将企业的动能输入农村产业发展,从而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4.3   加大科技投入

在我国城乡融合的深入发展中,技术因素对我国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2]要想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依托科技推动农业设备智能化,农业发展现代化。一是合理配置产业资金,加强科技投入。通过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引入科学技术,如引入智能喷灌系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智能化养殖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自动化管理和监控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投资,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大数据以及智能装备等技术的投入使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标准化,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提高农业科技使用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组织技术培训班、示范推广活动,提升村民的科技水平,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养殖方法,通过科技培训,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使用科学技术。

4.4   扩宽产品销售渠道

在根据当地情況进行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L村可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构建“互联网+”营销模式,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当地农特产品可以入驻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让农民直接将产品上架并进行销售,通过物联网连接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中心和消费者,建立起高效的农产品配送网络,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选择农产品,然后由快递或配送公司将产品送达,提升产品销售效率。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农产品的线上宣传推广活动,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借助网络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农产品。这些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应用可以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5   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始终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不仅在于推动乡村的综合发展,更在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从而达到整体区域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面,L村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农村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推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能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有贵.乡村改革发展四个重大关系的历史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18(08):4-10.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织金县人民政府.织金: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进发活力[EB/OL].(2022-12-20)[2022-12-20].http://www.gzzhijin.gov.cn/ztzl/rdzt/snfw/sndt/202212/t20221220_77630011.html.

[4]当代先锋网.龙潭村行走见闻[EB/OL].(2023-08-28)[2023-08-28].http://www.ddcpc.cn/detail/d_guizhou/11515116238625.html.

[5]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名单的公示[EB/OL].(2019-04-30)[2019-04-30]. http://nynct.guizhou.gov.cn/xwzx/tzgg/201904/t20190430_25773586.html.

[6]中国网.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合力织就金色梦 同心帮扶谱新篇——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综述[EB/OL].(2023-07-17)[2023-07-17].http://guizhou.china.com.cn/2023-07/17/content_42448326.htm.

[7]织金县人民政府.农旅结合走新路 乡村振兴谱新篇[EB/OL].(2018-03-19)[2018-03-19].https://www.gzzhijin.gov.cn/xwzx/jrzj/201803/t20180319_75126613.html.

[8]刘景景.劳动力结构老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華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3):36-48.

[9]孟凡钊,董彦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实意义和实现机制[J].农业经济,2022(06):12-14.

[10]赵趁.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19(11):9-11.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