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演变源流(四)

2024-01-18 07:18钟鼎
中国美术报 2023年44期
关键词:瘦金体蔡襄法度

钟鼎

楷书在唐代达到极盛,紧随而来的五代承唐世余绪,启宋人楷书之新风。五代书法,首推杨凝式,其性格狂放不羁,故人称“杨风子”。他的书法在书道渐衰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苏轼评五代书法時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杨凝式楷书今仅存有行楷《韭花帖》,其字体法度严谨又不失结体奇崛,通篇显示出萧散之感,驰骋自肆,创造出迥异于前代的审美格调。杨凝式的出现,实现了由唐至宋元的重要转折,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也为其后“尚意”书风的崛起作了铺垫。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次追求崇尚意趣、欹侧纵肆,掀起新的时代波澜。

五代之后帖学大盛,行草书备受青睐,楷书完成了书体演进任务后逐渐定型。宋元两代以楷书鸣世者寥若晨星,诸如蔡襄、苏轼、赵佶、赵孟頫等人,虽不及有唐一代以楷书之辉照耀书史,其书名亦灿然屹立于书法浪潮中千年不衰。“宋四家”中最擅楷书者首推蔡襄,其存世楷书有《谢赐御书诗表卷》《昼锦堂记》等,汲颜体之妙道,有“宋代楷书第一人”之称。另一擅长楷书者就是苏轼,曾遍学晋、唐、五代诸名家之长,再将徐浩、李邕、颜真卿等风格融会贯通而能出己意。传世楷书代表作有《丰乐亭记》《表忠观碑》《醉翁亭记》《罗池庙融送杵辞碑》等。其书正如其所言“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在颜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唐之后楷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宋代还有一位不可忽视的楷书家就是赵佶,即宋徽宗,其楷书变薛稷之法自创“瘦金体”,如簪花仕女,婀娜俏丽,传世楷书代表作有《秾芳诗帖》《夏日诗帖》等。陈邦彦评其书云:“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其书法造诣虽无法与“宋四家”等相提并论,但作为帝王,其所创瘦金体能开楷书一家之先河,亦属难得。宋代一反唐代“守法”的思想,正如米芾所言“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宋代“尚意”不仅体现在行草,也使宋朝楷书展现宋人之意趣,如今看来虽不及唐楷大气磅礴,但亦不受法度拘牵,感情自然流露,别开新境。

元代第一个扛起复古大旗的书家是赵孟頫,他入仕元朝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褚、颜、柳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且另辟蹊径,用笔典雅秀润,结体灵动活脱。是故有称400年后能与唐人比肩者,唯元代之赵氏,世称其楷书为“赵体”。传世楷书代表作有《妙严寺记》《妙玄观重修三门记》《洛神赋》《帝师胆巴碑》《道德经》《汲黯传》等。赵孟頫不仅以自己的书法艺术鸣世,更是奠定了元代书法的审美,为明清楷书的接续提供了可能。

唐后历经五代、宋、元,法度不再是品评楷书的唯一标准,“尚意”的出现,使楷书在行草兴起的时代浪潮下也找到了自己的立锥之地;同时也拓展了楷书审美的新领域。元代士人在复古的思潮下,又逐渐回归到“尚法”的大旗下,这种书法史的轮回,就像螺旋上升的阶梯,但也正是在这不同审美的不断碰撞下,书体才能在完成演进后依然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并生生不息。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瘦金体蔡襄法度
魏榆晓:遵循法度,方为上乘
《法度与美》写作指导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胡子怎么放
赵佶书法
——瘦金体
赵佶书法
蔡襄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悲伤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