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国家战略使命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 青岛西海岸新区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2024-01-18 06:46:14冯翔慧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区海洋建设

◎ 本刊记者 冯翔慧

以“新”应“变”,以“创”开“路”。2023 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四大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发展、科教强区建设、高水平开放、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部署开展“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进一步明确推动新区全面提质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开展以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一次次创新和突破中赢得发展主动权,不断谱写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在落实国家战略中走在前列

国家战略功能叠加与政策优势是西海岸新区最重要的标识。“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其中首项就是“聚焦四大国家战略创新突破”。这不仅体现了对国家战略更深刻的认识,更是全区上下对落实国家战略攻坚任务的再一次精准聚焦。

秉承“新”的特质,新区聚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主动为国担当上走在前列、示范引领,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新局面。

海洋是新区最鲜明的特色优势。2023 年,新区全面经略海洋,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其中,海洋产业方面,总投资1000 亿元的60 个海洋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迁驻新区,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区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能级迅速提升,海洋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青岛自贸片区“2.0”版建设的美丽图景芳容明艳。2023 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共形成51 项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数量处于全国前列,而且含金量高、延续性强、与国家要求契合度高。其中,25 项创新举措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前三年的水平,整体态势良好。

体制机制创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区生而负有使命。2023 年以来,全区新获批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6 项、累计达153 项,90余项改革举措获省级以上层面认可推广。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新区在健全专业园区建设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新型显示、先进高分子材料被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新区获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正式获评全省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先进区……以改革的思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新区进一步释放发展潜能、激发动力活力、塑强竞争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体经济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明确,实施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努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重点产业链推进机制,实施红链引领与资本赋能,推广“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推动双星集团等33家企业实施“倍增计划”,持续擦亮“企业服务日”品牌;

聚焦前期规划、项目招引、建设运营、生态构建等主要环节,全面落实青岛市“5 个1”机制,加快推进“4+1”专业园区建设运营,实现以“芯屏”、绿色低碳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中德生态园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赛轮“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99%以上设备互联互通,入驻用户超6 万家……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专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23 年以来,新区加力提速实体经济发展,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依托“模拟审批”“现场审批直通车”等做法,在新区开办企业平均只需要0.5 天;凭借高效的审批服务,330 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不断刷新项目建设的“新区速度”;发布营商环境5.0 版实施方案,集成推出305 项攻坚任务清单,制定实施“稳工业8 条”“大学生就业创业15 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2023 年,新区聚焦精准服务、法治公平、要素保障创新突破,持之以恒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功能区是新区发展的主力担当,功能区强则新区强。2023 年以来,各大功能区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创新思路打法,深入推进“131”工程,以项目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展现新形象、扛起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多引擎推动科教强区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升级……新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突破年”为抓手聚力攻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把发展推向新高度。

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新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创新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淮河路高架桥、地铁6号线、明董高速等基础设施攻坚项目进展顺利;经控大厦停车场以“停车+公园”模式,在黄金地段狭窄空间“抠”出了新区首个地下智能立体车库;奋进路打通工程入选山东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成为全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典范……通过聚焦低效片区、智慧韧性、宜居宜业等方面,新区在拓展产城融合新空间、持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创新,新区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2023 年以来,新区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加快改革重塑,推动强村富农。其中,投资56.44 亿元实施297 个项目,高质量建设1 个省级示范区、2 个市级示范片区,带动建设11 个区级片区,以“小片区”实现“大振兴”。深化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探索“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共富公司”新模式,成立共富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131 家,共富田园合作社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前十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以来,新区深入实施“湾长制”,建立“海上环卫”“湾长+河长”等工作联动机制,率先建成区级海洋综合管理平台,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省生态文明强县,红石崖街道等4 个镇街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日益凸显。

聚焦人民所需所盼,新区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赢得了好口碑、展现了新面貌。其中,新区深化“医联体+健共体+基层”服务模式,建成65 家名医基层工作站、10 个标准化临床路径的“联合门诊”及“联合病房”,健共体牵头医院1370 个、基层医院136 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健共体内单病种连续性、规范化治疗。

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魅力,打造现代化治理“新区样板”……“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生“加码”、为生活“加温”、为幸福“加分”,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猜你喜欢
新区海洋建设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经济与管理(2022年3期)2022-05-20 10:38:10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雄安新区的期许
商周刊(2017年10期)2017-08-23 13:30:41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