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视域下南充市生命科学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13 03:56尹益民李成帅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南充市产学研协同

尹益民 周 盈 李成帅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务[1]。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2022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向科技界发出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动员令和冲锋号角[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4]。

“政产学研”是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其主要内涵是指政府部门、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依靠自身的优势资源,形成科研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与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外关于“政产学研”方面的研究较早,并在合作模式、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5]。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已开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通过政府引导,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如“硅谷”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开放创新、共享资源等方式,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6]。欧洲则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主导,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注重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则分别以“科技立国”和“研发至上”的国家战略,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此外,国外政产学研协同发展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政府引导、立法保障、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为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内政产学研协同发展自20 世纪90 年代才逐渐受到重视。2023 年全国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从多视角共话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和搭建合作平台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7]。产业界则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术界则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国内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如在高科技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开展“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可为地区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8]。

1 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现状

近年来,南充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招商、揽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建设,形成了以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产学研基础。

1.1 政府层面

南充市政府作为科技创新的统筹者、引导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发布了《南充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9]《南充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10]《南充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11]《南充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12]《2022 年四川省南充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13]《南充市建设全省和成渝地区一流营商环境政策措施30 条(2022 年版)》[14]等一系列政策,助力南充招商、引进人才、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1.2 高校层面

高校层面,南充市具有以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学校。

川北医学院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省重点学科等28 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 个,联合培养博士基地1 个;4 个硕士学术学位学科授权点,32 个二级学科;临床医学为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1%学科;学校建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厅级科研平台14 个,院士工作站1 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900 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0 余项,教师的学术论文在Nature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15];川北医学院的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职工240 人,有高级职称102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96人,留学归国专家14 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 人,科研用房约20000 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800 余台件/10000 余万元,是学校主要的教学、科研部门[16]。

西华师范大学实力雄厚,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4 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拥有82 个本科专业,19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教育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 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 个。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100 余项,发表SCI、SSCI 等期刊论文714 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8 项;国家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37项[17]。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38 人,博士教师108 人,获国家级奖励1 项,省部级奖励5 项,其他成果奖10 项[18]。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 人、德国洪堡学者1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 人。实验楼5000 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1 亿元,设备总量6000 余台(套)。学校在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3 科研机构层面

南充市有南充市农业科学院[19]等3 个研究所,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是我国知名的农业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研究条件。自1987 年以来,该院共荣获13 次省“先进科研单位”、2 次市科技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并位列全国百强农业科研机构和十强地市农业科研院所。该院现有154 名职工,其中研究员16 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农艺师21 人,他们拥有总价值超过1000 万元的实验室、作物温室等设备。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成果突出,获得过252项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级奖励,培育了19 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202 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认)定,拥有24 项植物新品种权,发表了21 篇SCI 论文,并出版了23 部专著。近年来,该院优化了研究结构和方向,以培育科研优势和强化“三杂”作物育种为立院之本和强院之源,发展了甘薯、花生育种两大传统优势,并培育了九大新优势,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4 企业层面

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是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的代表企业,注册资本5000 万元,设计年产能10 亿元,成为太极集团在四川的重要生产基地。公司拥有六类剂型42 个产品,其中国家基药产品5 个、国家医保产品14 个、独家品种5 个。1999 年太极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现有科技人员700 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人才5 人。太极集团成功研发40 余个新药,拥有新药证书30 余项、独家品种80 余个,“藿香正气口服液”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现拥有114 项发明专利、129 项实用新型专利及35 项外观设计专利[20]。目前已与川北医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为人民大众医疗保健新添深受欢迎的放心产品。

2 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

2.1 政策支持不足

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缺乏针对性专项政策,如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扶持等,影响优秀项目初期发展,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实际操作困难,政策制定缺乏沟通和协商,影响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政策支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影响研究计划和科研人员信心和积极性。

2.2 科研合作不足

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与其他地区合作不紧密,缺乏深度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项目,影响国际前沿科研成果获取,合作形式单一,主要停留在学术会议和研究成果分享上,缺乏实质性的合作项目,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不足,合作协议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实质性的合作项目难以落地实施,进一步限制了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2.3 创新氛围不足

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缺乏创新氛围,科研人员保守,创新和突破性成果较少,跨界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机制缺乏,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失败包容和鼓励不足,影响研究积极性和创新性,创新文化培养不足,创新氛围薄弱。

2.4 人才流失

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可能不具备优势,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缺乏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政策,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加剧人才流失问题。

2.5 资金投入不足

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依赖政府经费,缺乏社会资本参与,限制了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提升,同时,实验设备、试剂、动物模型等投入不足,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剧了南充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困境。

2.6 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缺乏专业技术转化机构和人才,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实现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部分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利申请和保护意识,导致创新成果被侵权或流失。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南充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短板,如专利审查周期长、维权成本高、执法力度不够等,难以有效保护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成果。

3 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

3.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针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专项政策,包括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提高政策执行力度,确保优秀项目获得支持。且与科研人员和相关行业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政策符合需求。保持政策稳定,以提供可预期的研究环境。政府主导,产学研共同治理,形成良性互动和共同决策。

3.2 深化科研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签订合作协议和实施合作项目,推动实质性合作。拓展与其他地区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资源和技术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南充市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共享资源,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

3.3 创新氛围营造

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举办创新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鼓励创新实践和创业探索。建立跨界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机制,促进交流与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宽松环境,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文化,让创新成为常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支持,政产学研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鼓励失败的尝试和冒险。

3.4 人才引进与留住

制定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政策,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如舒适办公环境、先进科研设备等,并设立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成长机会。设立人才奖励机制,如奖金、荣誉证书、晋升机会等,激励科研人员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更好成果。

3.5 增加资金投入

为确保生命科学研究的持续稳定发展,需增加资金投入,包括政府专项基金、社会资本引入和国际合作资金等。政府鼓励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生命科学研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前沿研究项目,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基金,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6 推动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技术转化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措施。出台政策,奖励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借鉴国际经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强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提高科研和企业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4 结论

南充市政府部门应制定生命科学一体化创新发展规划,增加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以指导生命科学“政产学研”的发展方向。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等应开展广泛的合作,促进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共享机制,吸收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经验,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南充市政府部门还应出台相关政策,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支持等,鼓励和引导政产学研各方的合作。

综上所述,南充市应统筹区域生命科学优势科技资源,搭建起政产学研资源整合型的生命科学方面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加深协同创新的融合力度,优化南充市的生命科学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南充市的生命科学科技创新水平。这将有助于推进南充市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生命科学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南充市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