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赵孟頫作为我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给书法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除了书法外,他在绘画方面也颇有独到见解。结合时代特点对赵孟頫绘画的审美特点和价值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赵孟頫文人画的独特审美价值及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影响,揭示赵孟頫文人画作品中“以书入画”的创作特点、“诗书画印”结合的绘画审美价值,并讨论其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赵孟頫;文人画;审美价值;诗书画印;艺术影响
在朝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元代兴起了文人山水画。相较于宋代稍显刻板的院体画,文人山水画赋予了绘画艺术更加鲜活的审美内涵。这时期的赵孟頫勇于打破传统,不拘泥于文人画的单一情感,强调了全新的文人画艺术价值,在文人画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这种艺术境界对后世绘画手法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尝试对赵孟頫文人画的艺术价值进行赏析,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力。
一、赵孟頫文人画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一)赵孟頫艺术风格概述
文人画并不是在元代才出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绘画。从古至今关于文人画内涵的解读很多,但都离不开每个朝代的社会背景。当时的元代正处在社会不安、民族分裂的境遇中,很多有志之士不满当时的社会环境,于是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生、社会等的思考。他们不同于服务贵族的宫廷画师,也不同于专业出身的工匠画家,他们只是想要表达自己内心无求于世的淡泊心境和超凡脱俗的文化修养,最终形成了统一的绘画思潮,这些人所作的画被称为文人画。
赵孟頫生于宋朝,亲身经历过宋朝分崩离析、元朝势力建立的全过程,这使他有着家仇国恨的民族情感。赵孟頫和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一般“辱于夷狄之变”,精神上十分彷徨无助,于是醉心于艺术,在艺术中抒发不仕之情、隐逸之情。也正是国家政治上的经历,让赵孟頫更加执着于生命价值的体现,尝试将精神上追求的自由思想融入艺术创作中,形成艺术价值上的突破。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离不开自身的人生态度和思想高度,赵孟頫对于人生的价值追求使其绘画思想注定不流于世俗。
宋朝時的绘画特点总结来说就是追求真实、讲究理法,各种山水画都以精工细琢为特征,形成了院体画。比如林椿《果熟来禽图》的鸟禽刻画十分逼真,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各种画工细节。虽然当时赵孟頫反对院体画的形式风格,但他并未全盘摈弃,而是认可其绘画技术水准,择其优而用。他的文人画风格不十分强调“精神”的单一体现,而是将“文人精神”与绘画法度合理结合在一起,保留精细的绘画技术。
(二)赵孟頫文人画的绘画特点
赵孟頫文人画最突出的一个绘画特点就是“以书入画”。“以书入画”既是一种美学思想,也是一种对笔墨运用的要求。赵孟頫将书法上的笔墨运用借鉴到文人画的创作中,在书法上的造诣帮助他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他看来,好的文人画能呈现出“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状态。在书法里,有笔风章法的讲究;在绘画上,也有不同画工技法的运用。但二者都是艺术的一部分,有着共通之处,它们都是由一个个线条组成,并通过不同表现形式将这些单一的线条呈现出来。
在赵孟頫的文人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书入画”的特点,表现为用书法中的书写线条模仿或代替画的线条。这种创作方法不拘泥于单个线条的粗细长短、圆扁方正,而是注重各个部分组合起来的和谐意蕴,使文人画的水墨运用方法趋于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趣味性。
赵孟頫“以书入画”的典型作品有《秀石疏林图》《古木竹石图》《兰石图》,这三幅画作都是以木和石为主题,通过不同的书法笔势勾勒出石头和草木的结构。比如《秀石疏林图》,大量采用篆书、隶书、草书的笔画技法描画枯树和竹子。枝丫采用草书的笔画特点渲染,树枝间似断非断、粗细相间,线条连接处流畅自然;竹叶又呈现出刚劲有力、简洁的特点。除此之外,画中还蕴藏着书法里的中锋、侧锋飞白等书法技巧。近处的竹子较多运用中锋描绘,处于较远的草木和石头则更多运用侧锋飞白勾勒。画中侧锋的使用,将整个物体的外部轮廓呈现得更加形象灵动。整幅画面并没有运用刻板写实的线条加工描画细节,而是用寥寥数笔将整个景物的氛围呈现在纸面上,体现不求形似、只表意趣的中间状态。
二、赵孟頫文人画的审美价值
(一)“诗书画印”共通的审美
赵孟頫对艺术的贡献不只是具体的书法和绘画的呈现,更重要的是他给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价值,这些价值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领后人完成艺术风格上的转变。在其众多审美价值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诗书画印”四者的完美交融。赵孟頫在他的绘画中融入了书法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特点的背后就是他独到的审美价值。赵孟頫作品中的“诗书画印”其实就是以绘画为中心点,诗画、书画、印画之间互相渗透与交融,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首先是“诗画”之间的共通。赵孟頫并不是提出诗画共通观点的第一人,在他之前,苏轼提出过“诗画一律”,他很早就认识到诗和二两者联系密切,其对王维画作的评价明确指出了诗画的交融关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赵孟頫的著名文人画作品《水村图》,诗画交融共通的特点十分明显,绘画的主要内容就是水乡渔村的景色。从情感上看,这幅画表达了他向往隐逸的生活;从作品整体上看,赵孟頫把手中的三两笔墨通过简单糅合叠加转化为内在的情怀心绪,表现造化的绘画功能不变,趣味却迥然不同。这正如他在《题山水卷》中所写:“霜后疏林叶尽干,雨余流水玉声寒。世间多少闲庭榭,要向溪山好处安。”在描绘的画面中寄托隐逸之情,与《水村图》想要表达的意蕴不谋而合,二者相通,形成了闭环式审美形式。
其次是“印画”之间的共通。这里的“印”指的就是篆刻的印章。印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广泛运用印章了,但当时印章在人们的生活中实用价值更大。到了唐代,印章逐渐和绘画结合,形成了独有的收藏价值。当时艺术家手下的印章一般用于鉴藏钤印和书画款印,前者为了收藏,后者则是为了证明艺术品创造者的身份。虽然当时的印与画已经被联系在一起,但还是更多地还是偏向实用主义,艺术性稍有欠缺。赵孟頫绘画作品中的印章则更偏向艺术审美,他在印章篆刻上运用书法中的小篆,字体既圆润柔和又秀丽婉约,既承袭之前的篆刻技术又添入不少独创的技艺,如赵氏印章“赵氏子昂”“天水郡图书印”的字体都与印章的边缘连接重合,这些变化打破了之前的方正、刻板风格,形成圆润的赵氏印章体,被后世称为“元朱文”。“元朱文”的风格不过分强调线条的存在,更多为和谐统一之势,这也更符合文人画想要的情感意境。
无论是“诗画”“书画”还是“印画”,在赵孟頫的所有绘画作品中都体现了相互联通,融艺术为一体的审美价值,这也得益于赵孟頫在艺术各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思想。纵观历史中的艺术发展,即使赵孟頫“诗书画印”的审美价值不是最完美的,但也为后世在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师古融今”的审美
艺术来源于现实社会,赵孟頫的绘画艺术审美也来源于他所处社会的时代特征。生于宋宗室的他对宋代画家的绘画书法再熟悉不过,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画都陷入了刻板、造作的境地,不再是自然艺术的体现,这样的作品无法形象传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经历过宋代灭亡,赵孟頫明白艺术也和朝代一样,如果不变通就会消亡,因此没有选择一味模仿加强。他认为中国画在宋代就已经面临着危机,画家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已经走到死胡同,他们不断追求逼真地再现物體,完全抛弃了最开始的艺术追求。所以他想要变通,指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对于赵孟頫来说,“师古”是非常必要的,这里的“古”对应的便是宋代之前,当时的绘画风格古雅、质朴,不过分追求雕琢,符合文士的气质,才是文人画的正确表达方式。
虽然赵孟頫主张“师古”,但他也没有完全摒弃宋代画工中追求绘画的细节,而是“师古融今”,将宋代的画工技法融于古人简单质朴的情感叙述中,生出了自己独有的文人画审美价值,以简单率真的价值审美推动宋代文人画继续发展,鼓励宋代文人在画作中用质朴的方法表达内心真实情感。《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绘画技艺成熟时的代表作品,彼时他已经将“师古融今”的审美发挥到了极致。画中用简单的线条勾画远山近水,偶有房屋隐现在树林中,各个景物之间错落有致但并不复杂求实,只呈现出质朴隐逸之感,这也对应了他想要的隐逸生活状态。
三、赵孟頫文人画的艺术影响
(一)对元代艺术的影响
文人画思想自唐以来便已存在,但风格多只求传意,不太在乎画中笔墨的讲究,因此从唐朝到宋代末期,文人画的发展越发偏离初衷。直到赵孟頫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在苏轼的画论影响下,结合名家米芾、晁补等人的观点,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人画画风。他的文人画讲究意的传达,既继承了宋代以来追求的抒情写意的风格,同时也讲究笔墨的使用,在不求形似和对自然的把握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很好地掌握了两者的度。同时赵孟頫“崇尚古意”“以书入画”“诗书画印”的绘画审美价值在后世艺术界久久流传,生生不息。赵孟頫由此也将初创时期的文人画发展推上了一个更成熟的平台,成了元代文人画的集大成者。
元代文人画的创作中受赵孟頫的影响,不再只追求精工细作,也开始强调笔墨运用,并且在绘画作品上题诗文,盖印章,将“诗书画印”美学融于一体,不再单独强调某一方面,而是追求和谐之美。比如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就将自己作画的经过写入画中,并让黄公望题诗于上,成就传世画作《六君子图》。这样的画作不只有线条颜色,还有文字艺术,显得更加意蕴饱满。
元代画作中的服饰艺术也深受赵孟頫“崇尚古意”的审美价值影响,成就写意一派。其中在描绘服饰线条方面,所用笔法皆追求高古之气。文人的肖像画中,服饰的线条往往以铁线描为主,也有以精细笔法为基础的橄榄描,这与元之前的院体风格迥然不同。除此之外,服饰在色彩表现上,也不追求大量的色彩渲染,更多以白描和淡墨为主,平面化和单纯化是那时的主要特征,即使偶有颜色浓郁的画作,其色彩也多是平涂。总体来说,元代之后的绘画审美价值开始追求淳朴自然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也是赵孟頫所推崇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对当今艺术的影响
直至现在赵孟頫“以书入画”的审美思想仍流传于绘画艺术中,如现代画者丁薇就将“以书入画”理论运用于其绘画实践中,她所创作的《碧山云霁图》十分注重使用书法线条完成物象的表达,画中的近山、远山、树林和人物都用不同笔墨刻画。近处的山坡有中锋和侧锋笔法交替出现,偶尔伴有“飞白”,楷书也被用于人物的塑造,树木以篆书形式显现,各种笔法互相交替缠绕跃然纸上,主次分明,画面充满笔墨美感的同时,也以形写神。其实“以书入画”不止对当代绘画艺术的笔墨运用有影响,绘画的构图艺术、创作理念也都在其潜移默化的审美价值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现如今,无论是艺术品的创造者还是欣赏者,都会对赵孟頫的审美价值产生出新的思考和自我审美标准,我们也应该透过绘画审美价值探寻赵孟頫作品背后的精神内质。他不为追求安稳就盲目从众,也不会想要独成一派而完全抛弃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庸之道是他选择的方向,事实也证明他用自身的努力为艺术界创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王连起.浅谈赵孟頫在中国书画史上的作用[J].新美术,2022(4):4-21,2.
[2]王迪.赵孟頫花鸟画石法中“飞白”笔法及其意象观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1.
[3]陶雪莲.赵孟頫的变革对元代绘画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87-88.
[4]王连起.浅谈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在文人画发展中的作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2):4-23,108.
[5]朱小峻.赵孟頫创作中诗书画印关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
[6]高远.赵孟頫仕元对元代文人画影响略论[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0(4):57-58.
作者简介:
刘慧珊,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