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展 龚雪梅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不断深入,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审计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审计效率,促进财政监督的实施,检验财政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高财政行政管理效率,为完善和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改进政府审计职能和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审计职能;政府审计;人才培养;审计平台
一、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的转变
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全面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我国的大数据审计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并对审计工作带来了一些改变。
1.审计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一般是抽样审计,属于定期审计,方式相对原始。从局部抽样分析到整体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审计工作量,但不具有普遍性,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与成熟的高科技一样,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的模式也在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与抽样审计相比,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模式是综合数据审计模式,也称为整体审计模式,属于持续审计,可以综合分析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所有数据。审计模式的改变,使得审计人员可以更全面地跟踪被审计单位的每一项业务,只有对以大数据形式呈现的审计证据进行审查,才能实现评价。与抽样审计相比,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模式是综合数据审计模式,也称为整体审计模式,属于持续审计,可以综合分析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所有数据。
2.审计技术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虽然也依赖计算机辅助,但更加强调信息的内部性,主要信息也从“内网”获取,面对外部信息验证时,以函证作为重要手段,分析性程序的數据基础不够广泛。大数据审计是从被审计对象的海量数据中选取部分样本甚至是总体进行全面审计,这依赖于与内外部同时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软件。随着大数据审计思维模式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工具,借助各种传感器和模型的进步,对相关标准的或非标的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分析和挖掘,与统计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形成了交叉,有效降低了政府审计数据分析的难度和成本,也为改革流程提供了技术基础。审计部门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既满足了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数据进行深度多维度分析的目的,也有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政府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审计人员准确把握被审计单位整体情况提供数据依据,保障政府审计有序开展。
3.审计职能的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侧重于被审计单位过去的经济活动,属于事后审计,反应时间较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工作的职能也转变为侧重预防问题、实时监控、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即“治未病”。审计部门在开展政府审计工作时,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信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革,数据的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充分地挖掘,助力审计工作提高效率。
二、当前现状下政府审计职能的不足
大数据时代,政府审计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但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可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挑战。同时,政府审计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审计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数据清洗和校验,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具体的审计职能不足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还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虽然近年来,国务院、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等指导性文件,提出要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实施在线审计,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审计数据行为,但这些政策精神尚未转化为法律法规。但我国现行审计法律制度没有体现大数据审计的相关内容,导致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无法保障大数据审计的合法合规,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
大数据时代政府审计的实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重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已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但建设和应用不平衡。许多地方审计机构还没有建立大数据信息系统,导致审计数据仍然分布在部门和个人之间。虽然有数据模型,但是这些模型针对性太强,无法大范围推广,数据信息无法很好的挖掘,政府审计功能无法很好的发挥。目前建立的数据库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非关系型数据库尚未普遍建立,导致审计人员只收集财务报表。
对于同样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仍然难以采集,且普遍缺乏大数据信息存储平台,数据存储非常零散,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政府审计工作。
2.政府审计业务的覆盖面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处于转型之中,仍主要以传统的人工电算化方式为主,人工核实账目、获取相关信息会耗费大量时间,但一旦审计工作内容过广,就会缺乏足够的时间和人手来处理。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主要倾向于对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所以工作人员一般只监督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没有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汇总,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价值,造成资源浪费,也拉低了审计效率,导致难以覆盖更多领域。
3.传统政府审计技术与大数据审计需求之间的协同存在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审计任务的加重,大数据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数据分析快、账簿审核快、易错数据少、结果更公平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审计的缺陷,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传统审计。原因如下:
一是依赖程序性数据抓取的大数据审计中的数据质量需要“打一个问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可能不真实、不完整,经过“同谋”处理后的数据无法通过简单的分析性程序校验,账本可信度降低,只能作为参考。
二是目前大数据中导入的数据有限,这与被审计方以及其往来方的信息化发展阶段有关,很多原始凭证中的原始票据必须经过传统的人工审核,即实质性程序,通过明细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三是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专业人才匮乏,业务能力不高。他们在编写ASL审计语言、SQL语句、大数据技术等方面面临很大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数据审计所需的效果。目前我国审计人才缺口非常大,大概超过300万人,而政府审计人才缺口占的比重较大,占比达到90%。目前在岗的政府审计人员由于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更新、对新技术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导致知识缺口,审计信息化的需求难以满足。年轻审计人员的比例相对较低,懂法律、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实施。
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府审计需要整合和共享来自不同部门和系统的数据,以形成全面的审计视角。然而,存在数据来源不一致、格式不统一、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数据整合、共享及利用困难。通过以下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应对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存在的不足,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提升。
1.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审计的取证方式、工作方法和标准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因此,政府需要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审计标准,以推出数据和信息含量高的审计标准,实现信息化背景下审计方法和流程的指导,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我国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例如,指定相关法律来解释审计工作的权限,维护数据库设计并加强审计信息的保密性。
科学的法律法规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仅为政府审计提供法律支持,为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审计提供法律依据,也有利于保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如“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中,深入揭示了49个地区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亿元、20个地区违规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54个地区至2022年底暂付款余额1 481.39亿元等影响财政安全的问题,推动有效缓解地方财政窘迫状况。
2.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
在大数据审计的背景下,政府审计机构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全球视野下的大审计格局。比如社保基金审计的实施,涉及到很多单位,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公安局等。规模巨大,情况复杂。仅靠审计机构很难完成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收集有价值的审计证据或线索。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审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政府审计不仅仅是审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依托大数据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加强沟通合作,深入挖掘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发挥政府监管的监督治理功能。
3.搭建完善的大数据审计平台,完善审计体系
《2023~2028年中国大数据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近三年,数据资产化实践如火如荼。数据权属方面,以数据交易所和知识产权局为代表的机构提出了数据资产登记的要求,为数据资产规范交易奠定基础。构建数据平台是大数据环境下实施政府审计的重要基础。目前,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经济个体很难整合收集的审计数据,造成信息资源匮乏。
资源被浪费了。在云计算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应开发具有统一数据标准的信息平台,在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建立统一的数据端口,通过数据传输和交换,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共享。加大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力度,整合目前存在的大量简单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方便审计人员共享,将粗放式的信息开发变为集约式的开发。
打破审计机构内部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审计需要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政府审计平台与部门对接,在收集审计数据时得到这些部门的配合,建立由政府主导、审计机关推动、相关部门参与的信息共享平台。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各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全國数据主平台。在政府审计平台建设过程中,省级审计机关开始牵头建设省级审计大数据平台,待时机成熟,将建成全国审计综合服务平台。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来适应新的审计环境。
4.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审计人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审计人员在计算机领域中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关于审计和大数据交叉的知识,这可以通过组织学习、脱产培训、在职培训、对外招聘、购买服务等方法获得。二是通过广泛的轮岗,为广大审计人员提供练习的机会,着力提高其收集、整理、分析审计数据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提高其根据审计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审计数据的经验判断能力。三是在评价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开展更多人员交流,在交流沟通中学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跟进,积累项目经验。
四、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迫切需要政府审计建立一个能够多渠道采集海量数据,处理速度快,挖掘数据价值,存储容量大,结果分析准确,全程实时跟踪,风险预警,事后反馈的大数据审计系统,以提高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审计思维、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审计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审计行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石.大数据时代下的协同审计模式探析[J].中国商论,2019,(18):17-18.
[2]蒋红兰.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审计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9,(7):78-82.
[3]关新.审计职业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0,(10):9-11.
[4]苏伊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升国家审计服务能力[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1):38-39.
(作者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