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霞
(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被称为围绝经期,此时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1]。对于肾功能不全和肾脏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替代肾脏的重要疗法和延长生命的主要方法[2]。但是,长期血液透析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及巨大的医疗费用,容易使MHD 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和一些心理问题。研究[3]表明,15%~52%的MHD 患者存有焦虑、抑郁情绪。国内外文献报道,MHD 患者存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分别为55.5%,68.0%[4-5]。而围绝经期MHD 患者,由于内分泌变化严重扰乱了生理稳态,加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出现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概率就更大[6]。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持续存在,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透析充分性,增加再住院及死亡风险[7]。ABC情绪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情绪干预疗法已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围手术期患者、妊娠合并症患者中得到验证[8-10]。但未见其在围绝经期MHD 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也尚无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管理纳入日常护理工作的研究。本研究将ABC情绪行为管理与日常护理工作相结合,建立ABC情绪行为干预方案,并对围绝经期MHD 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从而丰富围绝经期MHD 患者干预措施,扩大ABC情绪行为干预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并尝试把MHD 患者情绪行为管理纳入日常护理工作。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口市3 家综合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围绝经期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标准;月经无规律和自然闭经<12 个月的围绝经期女性;透析时间>3 个月;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可以正常沟通;近3 个月未参加有关情绪行为的干预研究。
(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患者;有严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者。
(1)分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筛选出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根据透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干预措施。①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②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ABC情绪行为疗法。
(3)实施过程。课题立项后,在3 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成立ABC情绪行为干预小组,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培训,干预小组负责人负责安排任务。于患者每次血液透析时对其进行干预。干预贯穿患者透析全程,每星期最少两次,每次至少30 分钟,共6 个月。
①收集评估阶段:为每位患者建立档案,记录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及干预措施、干预效果。②分析诊断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及其看法。③计划实施阶段:采用专家讲座、在微信平台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学习讨论、面对面交流沟通、同伴教育等方法,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修正错误认知,对事件做出理性反应。④效果评价阶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
(1)焦虑自评量表[11]。量表共4 个维度20 个条目。 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为各项目得分相加,乘以1.25 后获得的标准分,<50 分无焦虑,50~<60 分为轻度焦虑,60~<70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
(2)抑郁自评量表[12]。量表共4 个维度20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法,总分为各项目得分相加,乘以1.25 后获得的标准分,<53 分为无抑郁,53~<63 分为轻度抑郁,63~<73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
(3)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ARS-Ⅱ)。采用由黄菲菲等[13]研制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共3 个维度38 个条目,总分38~19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系数为0.93。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年龄及SAS、SDS、AHSMARS-Ⅱ得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一般资料以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研究对象共80 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研究过程中未发生脱落。实验组平均年龄为(53.7±1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2.8±1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工作性质、付费方式、透析龄、血管通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干预前后对照组SAS、SDS 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实验组SAS、SDS 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 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SAS、SDS 得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SAS、SDS 得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组别SAS SDS干预前t P 干预前t P对照组实验组0.498 11.576>0.05<0.01 0.712 9.124>0.05<0.01 t P 54.53±3.86 54.77±4.72 0.253>0.05干预后54.13±3.71 43.43±4.36-12.231<0.01 54.76±5.72 54.96±5.92 0.163>0.05干预后54.00±3.06 43.80±4.16-10.389<0.01
干预前后对照组AHSMARS-Ⅱ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HSMARS-Ⅱ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AHSMARS-Ⅱ得分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AHSMARS-Ⅱ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AHSMARS-Ⅱ得分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AHSMARS-Ⅱ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组别干预后135.28±32.29 156.25±16.39 7.932<0.01干预前t P对照组实验组2.964 8.260>0.05<0.01 t P 134.71±33.78 135.74±33.95 1.034>0.0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急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和延长生命的主要方法。但是,长期血液透析引发的各种并发症、高昂的医疗费用、不能正常工作而自感社会价值降低和丧失等原因,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有研究发现,MHD 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率比其他慢性疾病患者高,以焦虑、抑郁情绪最为常见[14]。而围绝经期MHD 患者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慢慢萎缩,雌激素水平不稳定或者下降,引起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情绪不稳定,再加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会使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升高。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围绝经期MHD 患者存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5]。这些不良情绪是MHD 患者饮食和液体摄入依从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容易出现不按照医嘱治疗、自我管理不严格、营养状况不佳、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透析治疗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后果,极少数患者甚至有自残、自杀倾向[16-17]。而这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实验组SAS、SDS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ABC情绪行为疗法可以使围绝经期MHD 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这与ABC情绪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分析自身情感、信念是否理性,摒弃非理性信念,寻找最佳方式积极应对疾病有关。本研究中使用的ABC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A.Ellis 创立的以人的认知、情绪和反应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他认为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的不是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和评价。通过转变非理性的观念,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等积极感受随之增强,从而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15]。ABC情绪行为疗法在形成之初主要用于解决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随着其核心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开始应用于临床精神病患者。国外研究显示,目前该疗法仍然多用于精神疾病患者,但在脑卒中、维持性血液透析及癌症患者中也有所涉及[18]。国内研究显示,除精神类疾病患者外,该疗法还被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与围手术期患者、妊娠合并症患者[19]。有研究表明[8,10],ABC情绪行为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姚红璐等[20]采用ABC情绪行为疗法协同音乐疗法对腹主动脉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恐惧情绪得到改善。郑凌[21]将ABC情绪行为疗法应用于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结果发现其能帮助患者分析情感、信念是否理性,摒弃非理性信念,寻找最佳方式积极应对疾病,从而缓解自身抑郁情绪,提高运动能力。蔡磊[22]发现,ABC情绪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疼痛、营养不良等疾病状态。同时,多项研究表明[14,23-25],ABC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也是患者自我认同与接纳的过程,随着患者非理性观念的转变,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以及创伤后成长等积极感受也随之增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以及患者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然后通过专家讲座、在微信平台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学习讨论、面对面交流沟通、同伴教育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自身非理性信念及其产生的危害,改变其不良态度,建立正确的信念,从而形成合理的情绪和行为,最终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改善。由此可见,ABC情绪行为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性心理疗法应用于围绝经期MHD 患者具有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作用,能够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以及康复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ABC情绪行为疗法可以提高围绝经期MHD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是由于ABC情绪行为疗法可以改善围绝经期MHD 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目的。研究表明[26],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失望、悲观等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也有研究[27]表明,慢性病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其自我效能水平密切相关。因为面对疾病时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进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水平。多项研究显示[28-31],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与ABC情绪行为疗法相结合,引导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向理性方向转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董丽华[19]采用ABC情绪行为疗法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患者间的交流沟通,引起共鸣并传递良好的情绪与自我管理行为,解决慢性病患者的共性问题。而且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30,32-33],对患者进行ABC情绪行为疗法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可以改善患者疼痛、营养不良等状态。笔者在研究中也发现,无论是否处于围绝经期,大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仅存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还存有悲观、失望、自卑、厌倦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与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识不正确以及一些不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关,而这些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患者透析治疗依从性、运动康复积极性以及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心。通过与患者沟通交谈打消他们的顾虑,纠正不正确的观点,可以帮助其树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慢性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时间长、需延续性护理等与慢性病相似的特点,通过提升该类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效能水平能够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ABC情绪行为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性心理疗法应用于围绝经期MHD 患者具有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能够使患者以更好的心态对待疾病以及康复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状态,在改善围绝经期MHD 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是一种理想的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目前有关该疗法改善患者疾病状态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或者量表作为评价手段,随访过程中缺乏评价疾病病程进展的关键客观指标,因此,该疗法对患者病程进展的影响还需在完善客观评价指标后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