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姗姗
“五育并举”指教育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和生存,才能求得“五育”的整体效应(徐红红2009)。新北师大版(2019 年)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将“五育”元素融入教材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五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英语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德育是“五育”的核心,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教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为他们树立榜样。
新北师大版(2019 年)高中《英语》必修二第六单元第一课介绍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为治疗疟疾不断进行试验和研究,在经历了数次失败后仍然不气不馁,最终发现青蒿素的伟大事迹。屠呦呦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科学家的敬佩与崇拜之情,从而奋发努力,自强不息,立志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一课引导学生形成“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使其认识到生活中一个很小的举动都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难以复原的破坏。珍·古道尔(Jean Goodall)建立Roots&Shoots 组织的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这项行动。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二课以听力材料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易解放为完成儿子的遗愿在荒漠中植树的故事;第三课介绍了共享单车在阿姆斯特丹的发展过程,并将其与我国的共享单车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关于出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的思考;整个第八单元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名人事迹为其树立环保榜样,对其道德品质进行正向引导。
在教学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二课时,教师以《感动中国》节目视频导入,让学生体会易解放作为母亲的伟大,以及她多年来对环保事业的坚守、为环保作出的贡献,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教学必修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过程的艰辛,以及她作为医疗科研人员的崇高与伟大,从而使其在心中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榜样。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刘若谷2019),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课堂是实施智育的主阵地。
新北师大版(2019 年)高中英语教材中各单元的Writing Workshop 详细介绍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例如:必修二第四单元介绍了个人简历的写作方法;必修三第七单元介绍了电子邮件的写作方法,第八单元介绍了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必修三第九单元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第一课向学生展示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及如何成为主动学习者: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专注于获取的信息等;第二课针对英语学科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语言学习的建议,包括记忆单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合理运用词典、学会猜测生词的意思等,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第三课从记忆的角度出发,以回答四个问题的形式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记不住”的困惑,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了背过的单词容易遗忘是很正常的现象,从而让他们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启发。
智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锻炼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中的课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对其人生观的建立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比如:针对很多学生习惯被动学习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必修三第九单元第一课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内驱力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转变其学习思维。只有将智育融入生动的日常教学,才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体育不仅能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能培养其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磨炼其遇到困难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与智育相辅相成。
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主题为“体育与健康”,第一课讲述了身高只有一米六的男孩保罗(Paul)有着一个篮球梦,最终在赛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并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和称赞的故事。保罗的故事告诉学生,即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持之以恒,加上不断练习,终有一天会实现梦想;第二课以听力对话材料的形式展示了各项运动的比赛规则,使学生对不熟悉的体育运动有所了解并学会用英语描述比赛规则;第三课以男孩杰里米(Jeremy)的视角向马丁博士(Dr.Martin)发问:“体育考试总是不及格该怎么办呢?如何提高身体素质呢?”马丁博士在回信中给出了实用且详细的建议:只需要一双跑鞋的长跑就是一项不错的运动,重在坚持,切忌过度运动。本单元的Reading Club 1介绍了中华传统体育运动——武术,将之与太极、日本空手道相比较,从起源到发展,为学生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ading Club 2 介绍了瑜伽、拉丁舞和动感单车等新兴运动,加深了学生对体育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
在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并用英语向全班同学介绍该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该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他们了解了多项体育运动,增强了运动强身健体的意识。在向学生介绍保罗的故事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了几位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是谁?”在学生阅读完保罗的故事后,教师向他们展示具有同样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的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事迹,利用他们了解并感兴趣的人物作对比,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育的魅力,进而跟随榜样的力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美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五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王美霞2021)。美育不应是音乐、美术课的专属,而应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其高尚、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必修三第七单元第一课的素材选取就是对美育的最好诠释,如课文介绍了三幅世界名画——《星空》《呐喊》《光之帝国》,并配以三幅名画的原作图片,让学生一边阅读英语课文,一边欣赏精美的画作,感受艺术的魅力。强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经典作品相互碰撞,使单调的文字不再枯燥,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感到有趣,对美产生向往。第三课介绍了音乐家贝多芬(Beethoven)创造《第九交响曲》的艰难过程,他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执着于音乐创作,并最终在第一次演出时就大获成功,一夜之间名声大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第九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震撼,熏陶其审美情趣和能力。选择性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一课的The Last Leaf 节选自欧·亨利(O.Henry)的著名短篇小说,以意想不到的结尾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发,能提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英语教材中融合了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将美育元素体现在每一堂英语课中。
美育离不开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必修三第七单元第一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将三幅世界名画放大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用心感受艺术的震撼力。视觉上带来的冲击使学生注意到画作中细腻的笔触及独特的绘画技巧,加上教师的引导,使他们更容易说出自己对每幅画的评价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第二课呈现了视觉艺术,第三课展示了音乐艺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学生感知其韵律和节奏,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情感,再结合贝多芬双耳失聪的创作背景,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被这位伟大作曲家坚韧不拔的精神折服,从而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劳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增强动手能力、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其动手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引导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体会劳动创造美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其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刘华秀2021)。
新北师大版(2019 年)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劳育元素集中体现在选择性必修三第七单元中,Viewing Workshop 探讨了在未来世界中,机器人经济是否会对工作和劳动力产生影响,以及当机器人拥有了“大脑”后,人类该何去何从;Reading Club介绍了两份特殊职业——太空摄影员和铁路修理工,不同于大多数工种的工作时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他们在夜间工作,通过对这两种不太寻常的工作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劳动性质,体会从业人员的艰辛,产生对劳动者的敬畏与钦佩之情。
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劳育,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鼓励他们想一想身边值得钦佩的劳动者有哪些,他们的工作有哪些特殊性,如果没有他们,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等,由此引出太空摄影员和铁路修理工这两个特殊的职业。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两个特殊职业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工作者的不易,从而奋发图强,力争为社会作出贡献。此外,教师还通过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请从事代表性职业的家长来学校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意义,以及工作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艰辛。这些对亲身经历的描述,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的多样性,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积极、正确的劳动观,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劳动活动。
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五育”元素,积极探索育人路径,实现由英语教学走向英语教育,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