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引领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2024-01-18 14:33芦敏敏李包庚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八八战略宁波港口

芦敏敏,李包庚

(1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纵观浙江二十年精彩蝶变,从践行“八八战略”到打造“重要窗口”,再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每到浙江发展的关键时刻,总书记都亲自提出明确要求、指引前进方向”[1]。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实现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入全球、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迁。因此,‘八八战略’是总书记留给浙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是浙江不断进步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2]二十年来,宁波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在加快建设“名城名都”、持续深化“六争攻坚”、创新实施“争先进位”中,承担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强市的历史重任,写就了“八八战略”的宁波篇章。

一、坚持“腾笼换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理论是实践的先声。“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3]“‘八八战略’是20 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谋划后,为浙江量身制定的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指引浙江率先开启了省域现代化先行探索。”[1]作为管全局、管长远的、管未来的“八八战略”,其内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宁波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行动指南。宁波为了率先破解“成长的烦恼”,坚持在思想上与行动上“腾笼换鸟”,为宁波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

(一)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进宁波港与舟山港一体化发展

宁波、舟山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地处我国海岸线中部,与上海合成犄角。通过长江,可向内陆纵深腹地发展;通过海洋,近则贯通全国南北,中则覆盖日韩、台湾、东南亚和澳洲,远则可赴世界各地。2002 年12 月20 日,习近平同志在宁波调研时指出:“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4]485宁波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不仅是宁波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关系到全省发展大局。然而,在2002 年之前,宁波港和舟山港虽然共处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但港口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相互分割,未能优化配置优越的岸线资源。同时,北仑港这一深水良港也存在开发利用率低下、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彼时,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不足200 万标箱,只排全国第九;舟山港由于陆域腹地小,即使岸线资源多也只能孤悬海外,黄金岸线利用严重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港口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作用。针对宁波的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从港口定位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行业综合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他指出:“以北仑港为重点的港口开发建设事关全省发展大局,既是宁波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全省和全国的一个战略重点。要加快北仑港深水港资源的综合开发,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4]485—486,“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宁波、舟山深水港的功能和布局,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与舟山的联合,逐步推进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发展。要围绕港口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服务水平,不断拓展港口腹地”[4]486。同时,依托港口发展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宁波发展临港工业的思路非常正确,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发展石化、能源等临港工业,抓好一批大项目的建设。要依托港口,大力发展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业,打好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基础,带动全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4]486“切实抓好集装箱码头、深水泊位等一批重点工程,开通宁波港至内地有关省市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积极培育航运市场,发展现代物流,建设大通关,延伸‘无水港’,努力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和揽货体系。要进一步加快集疏运网络建设,抓好杭州湾跨海大桥、甬金和沿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以港口为中心,铁、公、空、水四路并进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进一步拓展港口腹地。”[4]482

推进宁波港与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实现港城与腹地城市的联动,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都是进一步发挥宁波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思想创新,为推动宁波—舟山港建成港口资源高度一体化、运作模式高度集团化、要素组合高度国际化、服务业态高度集约化的世界级港口集群提供了重要战略指引。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体现宁波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支撑宁波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重要基石。2002 年以来,宁波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继续做好实业基础,大力培育新产业、发展新技术、抓好新基建、扩大新消费,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培育新动能,扩充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在宁波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也一直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不集中等问题。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城市,如何革故鼎新、实现“老树发新枝”成为宁波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难题。

习近平同志审视浙江制造业发展难题,指明宁波是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中坚力量。他指出:“杭州湾地区是我省加快对外开放,培育新兴产业的主要阵地。要把环杭州湾大产业带建设作为加快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4]122宁波具备各种条件,现有基础也不错,发展趋势更是看好。宁波要发挥制造业先发优势、抓住转型升级机遇期,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机遇,继续依托港口优势,推进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4]483。同时,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临港工业发展在宁波制造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临港工业是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宁波实施产业立市的重中之重。”“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必须注重整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重化工业合理布局;必须克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外延式的扩张,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必须高度重视处理好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4]483

习近平同志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理论创新为宁波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了重要战略思想储备。总的来看,宁波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既依托原有港口优势发展重化工业建立临港工业基地,又重视集群效应对产业的推动作用,重点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系统构成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宁波路径。

(三)大力发展开放经济,北接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在相对稳定的区域范围内,市场竞争作用下会自发形成各具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就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律来看,“区域整体竞争力归根到底在于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区域特色优势的形成”[5]。这种比较优势下的产业格局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互补需求,使得区域内行政主体、企业、社会团体在分享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行为成为必要。从这一层面看,“八八战略”要求发挥区位优势,将县市域地区发展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进行系统谋划,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思维谋划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建设,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极高的战略眼光。

习近平同志对宁波发挥好港口资源优势、推动开放经济发展一直寄予厚望。他指出:“全省对外开放做得好不好,外贸出口的增长能不能持续,吸引外资做得好不好,‘走出去’战略实施得好不好,首先看宁波。”[4]487同时,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宁波融入长三角发展的进程,提出要主动接轨长三角。他强调:“要抓住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更加积极地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4]487习近平同志为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宁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提供了三条现实路径。一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宁波要扮演好对外开放“窗口”的角色,“必须始终把对外开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宁波的这些人缘、地缘优势,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大财团到宁波投资落户……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4]484。二是推进建设对外开放重要平台。“继续办好国家级开发区和宁波保税区,充分发挥他们在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和发展加工贸易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办好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等重大对外经贸活动,更好地发挥宁波在全省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4]484三是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认识到,引进外资,不仅仅是引进一些投资,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知名品牌、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网络,从而有助于我们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4]487

从习近平同志关于宁波发展开放经济的重要思想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必须要由原先被动适应国际经济贸易潮流和国际经贸体制向主动求新求变、引领全球化发展潮流转变。“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年来,宁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打通地区优势互补通道,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迈入更高阶段,不断接轨世界,使宁波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四)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不断提升宁波民营经济活力

进入21 世纪,由于资源型、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宁波生态环境的破坏、低端制造业发展规模扩大但附加值低、创新能力缺乏使小规模企业陷入转型困境、分散的小型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国际竞争能力差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等原因,宁波的民营经济提前陷入“成长的烦恼”。同时,如何理解和对待民营经济,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理论难题,也是实际工作中反复遇到的实践难题。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归纳总结,创新地提出了“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即“民营经济支柱论”观点。

民营经济不仅是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看到了浙江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天爷经济”“老百姓经济”,作出了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决断。他指出:“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浙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业者群体,成为一个创业者社会,这为构建一个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和谐社会的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4]85从历史发展来看,宁波靠民营经济、乡镇企业、靠内生机制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逐渐实现群众富裕、城乡一体、社会现代化。同时,肯定民营经济在地区发展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国营经济的地位。“不是说民营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就要衰落,或者陷国有企业于绝境,绝不是这样。在我们这里反映出来的是相得益彰,反而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实现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6]

2003 年,宁波举办发展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政策意见》,由以前的“承认默许”转向主动扶持,改革服务理念、创新政策实践,大胆消除了各类偏见和政策歧视,使得宁波民营经济进一步蓬勃发展。在习近平同志擘画的“八八战略”蓝图下,宁波着力发挥市域优势,以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扶持上规模上水平发展、支持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手段,创新解决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以及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切实推动宁波民营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实现“凤凰涅槃”,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7]28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八八战略’是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来源,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一脉相承,但在具体实践中又是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总路径。”[8]因此,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宁波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厚植产业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做大海洋经济、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战略地位等关键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着力发挥市域特有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扬长项,为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而不懈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一)顺利实现宁波港、舟山港的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

2005 年,宁波—舟山港管委会设立,开启了浙江港口大整合的序幕。2006 年,宁波、舟山两港战略合并,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名称。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宁波港口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港口开发建设,一以贯之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主导战略,充分利用好港口这个最大资源。一个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温台两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新格局跃然于中国东海之滨,其崛起速度和发展气势,在世界同行中也极为罕见。

“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对宁波—舟山港而言,区位优势既包括港口天然拥有的地理优势,也包括长江三角洲腹地产业优势。宁波—舟山港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港,一年四季不淤不冻,拥有舟山群岛避风的天然屏障。除却地理环境优势外,宁波—舟山港还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包括港口建设维护的成本优势和船舶超大型化的规模优势,还包括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等腹地的产业结构对港口经济发展的拱卫作用。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区位,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国内大批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就积极寻求在长三角安家落户,新老企业争优争先实现产业升级和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了一批相当规模的优势产业。同时,规模经济发展对能源、大宗原材料的运输和对外贸易量的需求增加,成为刺激宁波—舟山港口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宁波—舟山港口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结合和总体布局,逐步实现港口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同时,宁波不断深化对“八八战略”提出的“发挥区位优势”的认识,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前谋划,不断完善大宗物资和集装箱江海联运、水水中转功能,积极打造成为“海进江、江出海”的运输枢纽,拓宽包括台州、绍兴、金华等直接腹地区域与成都、西安、兰州等间接经济腹地带,开启陆海港合作新纪元。

习近平同志在“八八战略”中提出“进一步发挥环境优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宁波—舟山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注入思想动力。目前,货物集散、贸易加工、市场交易三大核心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的主要特征。全球航运市场供求关系正在由“港方市场”向“货方市场”转变,不同港口群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异常激烈。竞争模式正从单纯的吞吐量的竞争,转为口岸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模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建设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也必须有配套齐全、功能强大的港口服务体系的支撑。宁波自2010 年获批全国首批37 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以来,加快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均取得明显改革成效。健全政策扶持体制机制,相继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宁波航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推进宁波—舟山港服务功能不断发展完善。

(二)宁波蝉联“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二十年来,宁波市不断加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通过培育新动能、重构新模式、激发新活力、腾出新空间,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宁波制造业更是以产业价值链高端、制造工艺精和技术水平尖著称的“高精尖”而盛名海外,以数量相当可观的“单项冠军”引领全国制造业发展。所谓“单项冠军”,即“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名的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最高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全球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是“中国制造”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2018 年,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 家,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领域主要聚集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到2022 年,宁波国家级的单项冠军企业达83家,连续5 年位居全国第一。宁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83 家,位居全国第四。自国务院签批《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以来,宁波获批国内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成为中国的高端制造龙头城市,开启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宁波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业,专注于自主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产业高科技含量,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驶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块状产业优势”。所谓的“产业优势”不仅包括现有的“基础优势”,也包括在改革发展中做大制造业带来的“发展新优势”。从总体趋势来看,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群化往往是依托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工业集聚区,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持续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宁波拥有的众多向高端制造转型的企业,天然构成了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雄厚基础。围绕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宁波将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两条战线”一体推进。在产业提质扩量方面,主动顺应产业变革潮流、国际分工趋势,在保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加快做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规模总量,全面提升宁波制造业发展能级。在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方面,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集中优势兵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替代进口甚至领先全球的零部件集群,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抢占重要席位。

同时,宁波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优势论思想,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挖掘产业发展潜在优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改造促进智能制造已成为宁波市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宁波发布实施了工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工业“两创”倍增计划,实施“四换三名三创”工程,并以数字宁波建设规划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革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以扭住创新这一牛鼻子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紧密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宁波外贸屡创新高,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宁波积极利用外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东引台资”等重要思想,为宁波更好落实“八八战略”、明确外资引进方式、利用手段提供了思想指南。宁波经济发展一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如何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持续提升本土经济是发展外贸的关键,也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国内所有地区性的、省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都必须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主线,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大开放战略,由此建立起开放型经济的新体系、新体制和新优势”[9]。从这一点来看,“一带一路”与宁波发挥“八八战略”体制机制优势不谋而合。作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宁波聚焦重点工程、狠抓工程项目,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实施,自觉承担起为“一带一路”建设探路重任。一是聚焦共赢发展,发挥特色优势,推动跨境电商创新突破,以港口硬核力量持续提升“海丝指数”影响力;二是聚焦重点国别,建强重大平台,高规格办好中东欧博览会,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聚焦民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全力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数据中心和信息枢纽。总的来看,作为17+1 经贸合作标杆式示范区和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遍地开花。宁波更是把与中东欧国家的全面合作作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发挥市域统筹力量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跨境资源的整合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风向航标,进一步推动宁波外贸发展。

(四)宁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民营经济是宁波的城市“金名片”,也是宁波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宁波人民大力弘扬敢闯天下路、敢为天下先、敢争天下强的“宁波帮”精神,顽强拼搏、不懈进取,推动宁波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变化。民营经济成为宁波经济的重要力量,也造就了宁波今天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地位。

“八八战略”提出在“八大优势”基础上实现“八个方面”新发展,要求地区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推进创新协调发展。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只有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保持优势地位。目前,宁波大部分上规模民企已构建起成熟的研发团队与合作网络,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出能力。民营经济是驱动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宁波市95%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90%的研发经费来自民营企业,95%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82%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企业申报和拥有。民营经济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全市63%的进出口额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境外并购重组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发起的。宁波民营资本以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境外分支机构等外向嵌入形式为主体,以跨国技术转移、跨区域创业、科技合资企业等内向嵌入形式为辅助,积极嵌入国际创新网络,进而提升国际产业价值链,抢占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及制高点。可以说,宁波的对外开放史,很大篇幅是由民营企业铸就的。

“八八战略”中提出“进一步发挥环境优势”,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明确了正确处理政商关系的要求。推动宁波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构建亲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建立连贯有效的政策体系。为了解决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宁波市聚焦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个重大命题,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通过积极探索构建“1+3+1”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探索完善日常监督、集中监督、专项检查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做强做优“亲清家园”等阵地建设,推进清廉民企建设,积极为企业纾难解困,给企业更多获得感,推动亲商、安商、富商政策措施落地,全力打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宁波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三、“挑大梁出大力”,奋力展现经济“硬核力量”

宁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20 年来沿着“八八战略”这条主线和总纲,贯彻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总要求,先后作出“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六大加快”“六化协同”“六争攻坚”“六大变革”等决策部署,以“窗口意识”在港口建设、高端制造业发展、所有制改革和建设双枢纽城市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展现经济“硬核力量”。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宁波作出了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重大决定。“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是宁波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发展所向、民心所盼,是服务‘国之大者’、争先创优进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创造美好生活、充分展示中国之治的必然要求。”[10]

(一)高度重视港口“硬核力量”,为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提供了依据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航运,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强国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贸易,而贸易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航运。2020年3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波—舟山港时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他强调宁波—舟山港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对宁波—舟山港的重要指示,为宁波在新发展格局中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加快向都市经济、国际大都市迭代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2021 年宁波首次提出将“锻造硬核力量、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为新发展阶段的目标定位。

从历史发展来看,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对外交流的纽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更是做长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因此,形成港口与周边腹地的强互动是做大做强航运的关键。自2012 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指示精神指引下,宁波积极建设宁波—舟山港,发展多方航线,打造港口“朋友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港口这一“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联动世界,书写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篇章。同时,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舟山港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宁波始终坚持准确把握港口迭代升级规律,顺应国际港口发展趋势,按照“四个一流”标准,深化“四港”联动发展,推动资源整合、协同布局、集约建设、智慧管理、绿色发展,以高质量建设为要求,严格建设标准,重点强化港口综合枢纽作用,积极促进港口间互动联合、港产城深度融合,为建设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港口型物流枢纽提供了宁波样板。

(二)为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为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和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于宁波以及浙江的制造业发展非常关注。面对浙江工业发展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提出必须要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要走先进工业化道路,并提出了“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等诸多重要论断。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发展制造业的思想理论,完成了由制造强省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着重强调科技创新、产业优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性,为宁波在新发展阶段沿着“八八战略”的宏伟蓝图,全方位探索争做中国制造2025 排头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年来,宁波始终将实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狠下功夫,鼓励更多企业走专、精、优、特、新之路,初步构建起“大优强、绿新高”现代产业体系。预期到2025 年底,宁波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将达到100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 家,初步建成“三城三高地”,即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城、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和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全域产业治理新高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新高地。到2035 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治理现代化,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强市。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实施的“八八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强调发展制造业要讲究集聚优势,讲究功能定位。总书记更是对宁波制造业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宁波“依托港口优势,推进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4]483。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心在于供给侧改革,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和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是提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直接点明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1]30的路径。可以说,宁波在制造业发展上的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留给宁波和浙江的宝贵思想财富,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先行探索,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两个毫不动摇”政策的提出积累了先行探索经验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中的首条就是要发挥浙江体制机制优势,特别是要发挥非公有制在全省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改革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民营经济要通过“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直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新性思路。

从宁波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来看,宁波是靠民营经济、乡镇企业,靠内生机制发展起来的。实行“八八战略”二十年来,宁波始终坚持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不断推动宁波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优化营商环境,在降成本、助融资、破壁垒、促转型、拓市场等方面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同时,宁波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资本布局全面调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全市工业国企陆续开展以产权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两项制度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企业改制上市等方式,加快国企产权多元化步伐,形成一定规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资产效益总体较好。通过多年努力,宁波加紧形成了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导向,以高端化、多元化、资本化为目标,以先进制造业为“一体”、创意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12]。这一重要论断首次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为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方向。沿着“八八战略”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波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充分利用好民营经济,不断放大政策示范效应,使民营经济更好贡献于宁波的现代化建设,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在现实实践中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为全国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建设作市域探索。

(四)为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积累了经验

从市域发展来看,得益于外贸的蓬勃兴起,宁波相对领先全国更早形成了出口导向带动高速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因而也相对于全国更早面对“出口导向战略存在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经济安全风险系数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13]。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大型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维持经济活动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必然会逐渐转向挖掘内需市场的潜力。从现实发展来看,中国14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巨大购买力,必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更加可靠的保障与更加有力的引擎。

率先觉察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演变趋势,宁波依靠改革开放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产业基础、文化基础,发挥世界一流大港的“硬核”力量,依靠长三角市场、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及链接全球200 多个经济体、遍布线上线下的经贸网络,在大胆推行国家和省里赋予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中,率先走出了一条内外贸“齐步走”发展道路。在“十四五”时期,宁波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加快形成全链条、多要素、高效率的双循环,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建设链接全球的港航物流枢纽、贯通内外的贸易枢纽、战略资源的配置枢纽和制度型开放高地。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在建党百年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总结中,更是“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14]。浙江省委也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可以说,宁波提前由一个绝对的外贸强市转向内需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打造双循环枢纽城市提供了重要经验。

四、结语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宁波作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承担着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率先探路的重大使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时期,宁波始终坚持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开启新征程,当好模范生,以“两个先行”引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贡献宁波智慧与宁波方案,以服务“国之大者”的担当示范续写“八八战略”的宁波现代化新篇章。

猜你喜欢
八八战略宁波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一图读懂宁波
港口上的笑脸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构筑民族产业制高点
从浙江实践看“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