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意蕴

2024-01-18 16:23王丝雨王孝勇
关键词:民主现代化道路

王丝雨,王孝勇

(1. 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211009; 2. 南京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116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依法治国为根本保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具有现代民主政治一般特征,更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人类政治发展史上一条新型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本质要求,同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长期努力探索出来的通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它既没有简单延续中国的传统道路,也没有教条式机械地照抄、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更没有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中国政治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斗争探索出来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在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曾一度十分辉煌,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步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时,古老的中国还沉醉在中央大国、八方膜拜的梦呓之中。鸦片战争以及其后列强的多次侵略彻底击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具有先进思想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开始探索中国复兴之路。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船坚炮利为目标,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但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洋务派企图走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中体西用道路是行不通的。洋务运动失败后,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为最终目标的戊戌变法由于强大的封建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这证明在原有封建专制体制内进行现代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把中国的历史进程大大向前推进,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天生软弱性和局限性,辛亥革命后国家随即陷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困境,这表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飞跃。历史实践证明,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候,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主张的道路都难以成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改革以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中开辟出来的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以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也借鉴了这一模式并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苏联模式又有其历史局限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开展,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逐渐暴露并日益严重。第一,集权性的行政计划指令难以实现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资源闲置、错配等现象比较严重。第二,产生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第三,形成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关系,助长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第四,公民的基本权利缺乏充分保障,人民民主难以发扬,束缚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党逐渐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痛定思痛,领导中国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革。在邓小平领导下,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党政分开,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进一步下放权力,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在江泽民领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胡锦涛领导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蹄急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承前启后,在不断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基础上,不断开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与“老路”“邪路”的斗争中形成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之争始终存在,一度还十分激烈。“老路”表现为当下“左倾”势力主要以改革中的困难、问题和失误为缘由反对继续改革,主张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状态,实践已经证明老路封闭僵化走不通,不能因为改革开放中的问题而否定改革开放的道路,更不能归因于没有走老路。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要排除“左”的干扰,反对宁“左”勿“右”、越“左”越正确、越“左”越革命的错误观点,要以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避免用“左”的做法纠正,更不能以“左”反“右”。“邪路”表现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成功的示范效应影响下,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西方一直没有放弃利用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企图,幻想在中国第二代和第三代实现和平演变,毛泽东曾富有远见地指出警惕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和现实危险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针对“文革”的错误,产生了搬用西方民主制度的“右倾”观点,当时邓小平就敏锐认识到这一错误倾向,告诫全党帝国主义要搞和平演变。当下右倾观点认为改革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和失误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企图把改革引向西化轨道。全党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即使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也具有多样性。如英国走的是妥协改良道路,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法国走的是不断革命道路,形成了民主共和制。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与中国国情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2]5“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3]21因此,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还要警惕右倾思潮,避免用右的做法纠正“左”的错误,不能以“右”反“左”。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围绕中国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三次大的争论,这些争论在政治上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左倾”僵化老路和全盘西化邪路的争论,表明改革始终受到左右势力的夹攻,这实际上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方向之争的延续。因此,中国应一以贯之走好自己的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定迈向民主法治、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方向,也不走改弦易帜的邪路,坚定迈向共享共富的社会主义方向,走出一条非凡的政治发展道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立足于本国国情基础上开创出来的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政治上具有集中统一、四海一家、民贵君轻、重视人治等悠久深厚、良莠并存的传统。近代以来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严重落后于西方,新中国建立后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传统政治文化对现代化的制约十分严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面对复杂独特的国情,中国必须破除中国道路问题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拿来主义,应当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促进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建成现代化强国,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契合中国国情,充分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适应性,是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内生演化的必然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独立自主开创的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抗,从意识形态和历史现实等因素出发,中国选择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战略,向苏联老大哥学习,选择了高度集权的政治发展道路。苏共二十大后,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中国开始调整国内政治经济关系,但不久随着大论战的爆发,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直至兵戎相见,国内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走上了极“左”的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经济落后、民生凋敝的严峻状况,中国及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在企图通过包围封锁迫使中国改变立场没有得逞后,趁机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借助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经济诱使中国改变政治发展道路,苏东剧变后进一步利用人权、民主和自由向中国施压。但中国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手都硬的战略,顶住了苏东剧变后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的袭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近年来,在认识到对中国实施的接触加遏制战略收效甚微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转而对中国采取全面遏制战略,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构筑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甚至不惜打起两败俱伤的贸易战。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冷战思维、双重标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依然存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合作、共赢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有理、有利、有节地与之展开斗争,绝不照搬政治上的“飞来峰”,始终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路

现代化是一切民族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本质属性、实现根本宗旨的主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政治发展取向,领导中国实现政治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向中国式政治现代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当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思想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深化、拓展、升华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2]6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水平的思想、制度和运动,它以民主、自由、平等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在本质上要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崇高理想。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向了社会主义,并努力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摒弃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通过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思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进行现代化的政治体系的稳定程度,决定于其政党的力量强弱。”[4]一个国家从传统迈向现代,必然经历一个新旧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和行为方式并存、转换的过渡时期,新旧之间必然产生一定的冲突甚至激烈的斗争,整个社会难免会因此产生混乱、无序甚至动荡,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人们思想行为,有序推进社会转型,稳步推进现代化,有效减缓社会冲突和动荡。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也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能摆脱贫穷、实现小康并不断迈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架构和有效运行。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确保现代化过程中的思想权威、组织权威、政治权威,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充分彰显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质和优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目标指向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内涵是指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前提下,一方面,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把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要创造“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5]的民主,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调动最广大人民积极性,激发最广大人民创造活力,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现代政治文明。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保障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6]制度能够有效调整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大幅度降低生产交易费用,提供优质的安全服务和优良的制度秩序供给,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建立并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形成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先进的制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为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方略

中国既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必须准备接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此应当采取正确的战略,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动态平衡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往往在集权专制、权力腐败、决策失误和政治动荡、一盘散沙、效能低下两极之间徘徊,难以跳出这一恶性循环。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解决了这一两难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与集中的统一性之间的有效结合。党的坚强领导能有效防范政治动荡,保证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有效防范权力腐败,促进在政治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顺利地迈向政治现代化。

(二)实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我国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应当采取全面深化的改革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就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领域的改革相互配套、协调推进。这五大领域的改革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围向核心,不断向纵深推进,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国要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3]32形成治理体系现代、治理主体多元、治理方式多样、治理行为规范、治理向度双向、治理成效优良新型机制,从而有效实现上层建筑领域的现代化,进而促进经济基础领域的现代化。

(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扬斗争精神,及时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百姓普遍政治参与能力不强,存在民族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超大社会集体问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方面体制机制仍需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党职能区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时难以有效应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化解风险。特别是改革经过四十多年,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体制的核心问题,矛盾更加复杂,风险陡然增大,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坚持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积极发扬斗争精神,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以勇于牺牲、壮士断腕的气魄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要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牢固确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治稳定,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政治动荡的现象。

(四)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亘古未见的新路,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对此要坚定信心,不为任何困难和障碍所吓倒,不因任何挫折而改变方向,要勇于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独特的道路,有人或是别有用心,或是认识有误,意图把中国引向老路邪路,对此不能生搬硬套、邯郸学步,而要兼收并蓄,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能老调重弹,重走老路,而要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历史反复检验的正确道路,只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这条道路能够越走越宽广,把中国带向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民主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