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01-18 06:28
英语教师 2023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陕西思政

王 莉

引言

2019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020 年10 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在“教学要求”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三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找到三秦文化融入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不仅能够满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能够凸显地方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彰显地域文化。

一、研究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等,同时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三秦文化植根于整个中华文化,在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三秦文化,会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倍感熟悉和亲切,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三秦文化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英语教学往往更注重西方文化的介绍和学习,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入,导致学生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谈及本土文化时力不从心,从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促进他们了解西方文化,还要培养他们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陕西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以陕西籍学生居多,对本地区略有所了解。在陕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三秦文化,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学会以双向视角审视三秦文化,理解三秦文化的深刻内涵。随着英语语言技能的不断提升,学生逐步具备使用英语传播和推广三秦文化的能力,不断扩大三秦文化的影响力,赋予三秦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在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这可能会和课程思政理念产生一定的冲突。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就能为学生提供大量跨文化比较与思辨的素材,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帮助他们学会对不同文化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阐述和评价,并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种异同,而不是盲目地追崇西方文化。例如,在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三秦文化,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将西方文化和自己熟悉的本土文化进行比较,并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不断提升其用思辨的方式学习语言和文化的能力(教育部2020)。

(三)有利于促进高职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多姿多彩,除了三秦文化外,还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等,这些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地方文明的历史记忆。它们是不同地域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已经深深地融入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并对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顾菲2017)。在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本土的三秦文化,不仅可以丰富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营造地方文化氛围,让他们感受三秦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从情感体验到价值熏陶,不断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实现高职英语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

二、充分挖掘三秦文化中的课程思政资源

“三秦”一词源于秦末楚汉争霸时期,秦朝末年,项羽从楚地起兵,一举攻入秦都咸阳。灭秦之后,为“距塞汉王(刘邦)”,项羽“三分关中(今陕北、关中)”,是为“三秦”,故后世将陕西地区称为“三秦”。三秦文化一般是指在以关中为中心的秦地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极其丰富,包括起源于三秦大地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丰富的历史名人文化,以及发掘或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或文化遗迹等。这些内涵丰富的三秦文化在物质、精神形态上为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倪琳琳、詹秦川2012)。

(一)悠久的人文历史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先民们就进入原始氏族公社时代,半坡村遗址就是几千年前的一个母系氏族公社定居村落。华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一带活动过,这两个部落最后联盟起来共同发展,创造了文字、医学,学会了养蚕、造舟车。夏王朝时期,陕西出现了褒国、扈国、骆国等诸侯国。公元前11 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周朝建都陕西。此后,又有秦、汉、唐等12 个王朝先后建都陕西,陕西作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

(二)独特的民间艺术

陕西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门类繁多、特色各异,令人目不暇接。陕西作为我国戏曲的发祥地,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秦腔”为代表的60 多个地方戏曲剧种。除了堪称中国戏曲鼻祖的秦腔外,还有许多的地方曲种,如渭华碗碗腔、眉县眉户、富平阿宫腔、华阴老腔、关中道情、商洛花鼓等。在曲艺表演方面,还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陕北信天游、安塞腰鼓、陕北秧歌、陕南民歌等。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是古代耀州瓷的中心窑址,是我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在陕西,还有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手工艺品,如凤翔泥塑、凤翔木板画、户县农民画、陕北的民间剪纸、关中花面、华县皮影等。

(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三秦文化根脉深厚,所孕育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三秦文化产生于周朝,周王朝的统治者主张“制礼作乐,以‘礼’治国”。中华民族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与周礼思想的传承密切相关。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观点就是对周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提出世间万物是依据阴阳五行之气的转变而“还周复归”,为传统文化摆脱地域束缚创建新格局。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前人的文化格局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到了宋代,被称为“关中孔子”的北宋思想家张载建立“关学”学派,提出了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思想,这一“处世”“治世”思想深刻地影响着秦人乃至所有华人的心理与行为。

(四)多样的历史名人文化

三秦大地自古人才辈出,其中有灭商建周的武王姬发,统一六国的秦王嬴政,千古名君李世民;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唐代第一名将李靖;“史圣”司马迁,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班昭,“药王”孙思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杜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关学”创始人张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等。此外,在近现代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爱国将领杨虎城等。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皆取得了非凡成就,推动着三秦大地乃至整个中华文明进步与发展。

三、三秦文化融入陕西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路径

三秦文化为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思政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三秦文化的地域优势,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通过多种路径和方法,将三秦文化融入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

(一)深挖三秦文化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体系

将三秦文化融入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首先要深入挖掘和梳理三秦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体系。目前陕西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在教材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所选用的教材在内容方面鲜有地方文化内容。因此,三秦文化融入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首先要从教材内容的编写入手。例如,选择文章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有关三秦文化的文章,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有关三秦文化的素材,可组织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编译出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文章。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三秦文化有效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能否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否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三秦文化作为陕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特有的思政教育资源,陕西高职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教育契机,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三秦文化有效融入其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涉及三秦文化的课程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适时进行本土文化融入,例如,在讲授与Health(健康)主题有关的课文内容时,可通过介绍“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健康理论及医学成就进行课堂导入;在讲授courtesy(礼貌,彬彬有礼)一词时,可适当拓展介绍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a state of courtesy)的历史文化;在讲授与Arts(艺术)主题有关的文章时,可扩展介绍陕西的民间艺术和书画名家。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一些有关三秦文化的课堂教学任务,如安排学生在做Duty Report 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等;在翻译练习中选取介绍三秦文化的句子或段落,在听说练习环节适当选取与三秦文化有关的听说材料(林怡清2021)。

(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高高职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教师要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传播和推广三秦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有关三秦文化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提升高职英语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他们对英语语言及三秦文化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三秦文化的文旅调研活动,即利用节假日时间,到陕西各地的历史文化名胜进行调研活动,撰写英文调研报告或旅游感悟,拍摄历史名胜介绍视频,并用英文进行配音,最后将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分享。陕西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陕南、陕北、关中不同地区,可举办展现自己家乡文化特色的英文微电影大赛,如介绍家乡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的英文演讲比赛,宣传家乡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的英文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与三秦文化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既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又能提升自己运用英语语言宣传和推广三秦文化的实践能力(周春芳、刘进田、谢军华2015)。

结语

将三秦文化融入陕西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能够丰富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拓宽三秦文化的推广渠道,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陕西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三秦文化育人的科学思路,深挖三秦文化的育人元素,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优秀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高职学生的精神血脉。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陕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