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融合”开创中学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

2024-01-18 06:28
英语教师 2023年14期
关键词:讲授英语课程思政

秦 琳

引言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教育部2020)。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全面贯彻党的育人方针,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以本文提出的“四个融合”为抓手,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将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成为教书育人的主要模式。英语教师按照思想政治一体化的要求,是在实际的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找到学科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把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

一、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共教育部党组2020)英语教师是深化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但是,在教学一线,广大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并没有践行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担当意识不够。英语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思政教师份内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班主任的事情,在英语教学中只是完成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单纯地进行语言的授课。其二,科研能力不强。有觉悟参与思政教学的英语教师缺乏理论引领和实践探索意识,存在“等、靠、看”的思想,缺乏主动思考和勇于担当的内驱力,既没有更新教学内容,又没有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愿意主动开创英语课程思政的新路径,缺乏将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科研创新能力。其三,思政素养不足。很多英语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把课程思政等同于在英语课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是依据一些浅显的评议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并没有积极思考思政教育与英语课堂融合的形式与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科育德、学科育人的功能。

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发挥教师的关键主体作用,激发教师的思政意识,才能有助于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英语教师要开创实践路径,充分挖掘课程内涵和价值导向,使英语课可以承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文化意识,使其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二、挖掘课程资源,开创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

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英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确保知识教育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统一,在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应体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推进文化自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提升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要做好“四个融合”:

(一)课程融入生活,亲身经历具有亲和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人与自我”主题旨在教会学生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让英语学习更有温度,让语言更有亲和力。

在讲授话题Jobs and careers 时,让学生讨论未来的打算。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未来希望从事的工作进行职业素养的挖掘,开设生涯规划的教育讲座,进行职业启蒙,展示钟南山、张桂梅、樊锦诗等不同工作领域的职业榜样,鼓励其做一粒好种子,积极进行劳动实践,涵养劳动情怀,培育劳动品质,弘扬国之脊梁的工匠精神。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在讲授话题School days 时,让学生分享过去的记忆和经历。教师制作微视频展示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发放成长手册,让他们感恩母校、感恩师长,珍惜同学之情,珍惜多彩、安全、有意义的校园生活;展示学校历届优秀毕业生风采,用榜样引领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性、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及社会责任,树立“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的信念,生逢新时代,当无愧时代,且学且思考,且思且行动,且行且成长。

在讲授话题Learning how to learn 时,让学生谈论如何学习和反思,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自主性学习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教师给学生讲解布卢姆(Bloom)的认知领域六个层次,介绍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理论,展示我国和世界优秀学府,介绍袁隆平、屠呦呦、颜宁等科学家的学习成长之路,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勤学善思,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类进步。

在讲授话题Free time activities 时,让学生参加English corner 活动,交流中外学生常见的业余活动,从谈论业余生活的安排到日常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惯,从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到学会科学管理时间,使其形成丰富、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认识自我,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提升,成长为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融入活动,积极参与具有感召力

教师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人与自然”主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保护环境生态、防范灾害等内容极具感召力。

在讲授Facts about the world 话题时,让学生讨论地理与自然。教师让学生观看纪录片《航拍中国》,了解我国的地理自然风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利用研学旅行,让学生脚踏大地,感受大美中国。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地理杂志,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态特征与自然景观,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他们学习自然地理的热情。江山如此多娇,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所有人热爱与敬畏;学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民网2022)。

在讲授话题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时,让学生谈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教师让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身边的污染现象,再绘制海报,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教师通过大数据材料展示全世界污染现状及全世界人民为拯救地球作出的努力,让学生对环境的破坏有直观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习近平2022)。

在讲授话题Unforgettable events、Unexpected events 时,让学生描述难忘的事件、难以预料的事情,从自己的生活琐事到社会万象,从自然灾害到意外事故,感受命运世事无常。学习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知道在灾难面前要更团结,更友善,更懂得互相帮助。播放2021 年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视频,洪灾中挺身而出的逆行英雄让一个个身处逆境的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灾难面前无数素不相识的人化身生命共同体,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使学生感受河南力量,将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三)课程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具有思考力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人与社会”主题以社会为视角,帮助学生学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正视和接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并学会有效沟通;学会尊重并接纳中外文化、艺术的差异,学会欣赏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学生通过辨别与解读,能更好地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讲授话题Volunteering and charity 时,让学生谈论志愿服务及慈善活动。通过了解志愿服务、慈善行动和参与志愿活动,学生们能够对受援群体实施援助和关爱。教师结合社会热点,设立“小百家讲坛”,启发学生思考:面对国家危难,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学生通过列举国家多种举措,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叹“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借着这抹中国红,教育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做又善作善成,长于华夏,当捍卫民族之昌盛。

在讲授话题Life in the future 时,学生从谈论未来的世界到谈论个人未来的生活,思考如何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科技人才。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沉浸式课堂体验,引导学生设想未来社会。教师采用双师课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智慧课堂等授课形式,让他们感受信息时代的便捷。给学生展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在各个岗位上进行服务的机器人,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机器人的最新成果,体会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的信心,好学笃行,自强不息,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人民网2022)。

在讲授话题Festivals、Customs 时,学生通过教材看到了所熟知的中国节日及其相关的本土文化,也了解了西方节日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围绕“文化礼仪”会谈论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合适的行为举止,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融入跨文化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中外多元文化,作为语言学习者,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什么?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交流和学习异国文化,更要懂得如何用英语介绍本国的文化,学会沟通和相互理解。教师通过举办原汁原味中国节、异国文化之旅等活动,举办节假日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受并对比中外文化风俗的异同,帮助其提高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信,将其培养成既扎根本土文化又放眼世界文化、具有跨文化思辨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课程融入实践,关注民生具有成长力

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英语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英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由真实的问题驱动,将课程融入实践,使学生从现实出发进行学习实践,有助于提高成长力。

教师依托单元主题背景创设主题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讲授话题Things made in China 时,设计China’s beauty 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中国手工艺品等含有中国元素的物件并用英语介绍,把“世界爱上中国造”的种子根植在他们心中。在讲授话题Cooking 时,教师设计Food Festival 活动,让学生动手烹饪菜肴并用英文书写制作过程,师生共同体验“舌尖上的幸福”,点赞伟大的祖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脱贫攻坚。在讲授话题Transportation 时,让学生调研中国交通方式的变迁,制作题为Chinese Speed 的微视频。学生从祖国运输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中国速度,惊叹我国现代化技术发展方面的成果,激发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音乐结合,设计English Music Festival 活动,使学生将对英语和音乐的热爱融合在一起。在举办音乐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合作制订方案、绘制海报、招募选手、组织活动,完成汇报演出。与语文和美术学科结合,设计Pain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tories 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同时,手绘故事插图,并用英语配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水到渠成中让他们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中共教育部党组2020)。

学生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用英语完成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作和成果交流等一系列项目任务,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建构、交流表达,完成迁移创新,促进素养提升,拓展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运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教育部2022)。

结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英语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新时代“传道授业”的本领,深化文本解读能力,找准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增强学科育人功能,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积极打造英语课程思政特色课程,用红色文化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讲授英语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