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部门监管”的校车专营模式,实现中小学及幼儿园专用校车运营全覆盖,围绕“主体责任、经费投入、制度建设、教育防范、排查治理”等重点事项,定好“责”、建好“路”、管好“人”、驾好“车”,确保校车安全运营。
建立管理机制,增强安全“责任心”
县政府统筹管理,明确部门职能,建立责任机制,形成联动网络,切实增强校车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政府主导定职责。县政府出台《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校车安全“管理目标、管理措施、基础保障、运营环境、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乡镇政府、成员单位、学校及公司各自职责,形成“三级五位一体”管理格局。
梯级联动履职责。县校车办每年制定全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清单,明确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安排培训教育与专项整治。每逢开学季,县教育局、校车公司、学区、学校(幼儿园)层层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实施梯级责任管理。定期组织管理员、驾驶员、跟车员等,开展安全教育、业务培训、应急演练活动,针对校车运营相关“人、车、路、站点”四大要素,进行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做到“主职负责、专职明责、督查强责、失职追责”,保证校车安全“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
过程督办强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学校必做“八项工作”: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培训学习、督查整治、目标考核、建立台账、场地管理。学校必行“六项措施”:签订责任书、实施月考核、建立督查制、落实无缝接送、做到二次点名、履行双签名手续。统一配置跟车员“五个一”:一本工作手册、一个口哨、一面小红旗、一件反光背心、一顶黄帽子。县校车办、县教育局经常性到校车公司及学校调查、分析、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校车运营专业化、服务化。
强化三防举措,夯实风险“抵御力”
争取省级校车专项补助资金57万元,县财政每年划拨校车专项补贴资金81万元,积极争取“生命防护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工程”等项目资金,督促各乡镇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不断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引导校车公司、各学区、各学校探索解决校车安全管理中的经费问题,夯实了校车安全风险“抵御力”。
“人防”有力度。各学校、幼儿园成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及办公室,校(园)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园)长承担主管责任。建立并执行《校车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校车接送学生(幼儿)交接表》,严格落实签字或按手印交接程序。严格执行“六定两点”管理制度,实现校车安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无缝化。“六定”即定人、定车、定司机、定路线、定时间、定跟车员,按核定座位分配学生、对号入座,每个学生必须乘坐指定车辆,花名册与车牌号对应,固定每车司机,注明姓名及其信息,每车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在规定时段接送学生并记录送达时间,写清每车指定跟车员及其信息。“两点”即由值班教师和跟车员分别负责上下车清点学生人数。严把校车驾驶员、跟车员准入关,驾驶员必须持有A2及以上等级驾驶证、身体健康、年龄适宜、热爱学生、性格温和、富有驾驶经验,跟车员必须挑选热爱学生、性格温和、细心耐心的教师担任。
“技防”有高度。县校车办与校车公司利用校车安全智慧化监管平台GPS功能,实行两级监控,对所有校车进行内外实时和视频回放全覆盖监管。校车公司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校车更换与维修,并联合县交警大队对所有校车进行技术检测,从快、从严、从优解决车载灭火器换粉、急救箱药物补充、逃生锤隐患、车载视频监控升级等问题,坚决杜绝校车带“病”上路。校车公司建立微信群,通过拍视频、发语音等形式,实时监管学生清点、送达时间、交接手续、车厢巡视、卫生打扫等情况,确保运营规范、流程完备、服务到位、安全无误。
“路防”有精度。几年来,县政府争取“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资金1059万元、“通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资金600万元,乡镇政府配套资金近400万元,加宽加固填平通行道路、架设临水险段护栏、建设错车平台、加固改造危桥;县政府划拨专项资金40.85万元,建成校车站点914处,全县校车通行道路拓宽硬化、维修保养、标识标牌、错车平台、停靠站点等运营环境大为改善。各学校积极争取和自筹资金,完善学校周边交通标识标线、减速设施以及校内候车区、上车区、停车区等标线,校车安全“路防”更为精细。
丰富教育载体,提高防范“警觉度”
树立安全思想,增强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切实增强校车管理员、驾驶员、跟车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防护能力,确保校车安全万无一失。
安全教育常态化。县校车办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安排部署校车安全教育以及具体事项。县教育局每学期召开一次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会,每年暑期举办一期校车安全培训班,校车公司、学区学校安全管理员及全体驾驶员、跟车员参加,部署工作,明确职责,加强教育。县教育局针对特殊情况和突出问题,如地理现状、道路隐患、路标设施、信访案例等,召开专题现场会,进行警示教育,敦促整改问题。县校车公司每月召开校车驾驶员、跟车员安全工作例会和学生及家长安全乘坐校车知识培训会,发放《告乘坐校车学生家长书》,在校车门口张贴安全宣传画,在校车内张贴“驾驶员20个严禁”等内容,广泛进行校车安全知识教育。学校扎实开展“六个一”安全教育:召开一次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会、举办一次校车安全知识讲座、组织一次跟车员培训、开展一次师生及其监护人交通安全教育、印发一封乘坐校车致家长信、实施一次校车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实战化。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及全县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计划,结合全国各地多起校车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开展校车应急演练活动,如开展校车盲区避险、应急逃生与疏散演练。2024年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累计开展校车演练90余场次,演练活动达到了全覆盖。
专项警示有效化。针对历次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县校车办、县教育局对校车公司、涉及学校进行了警示约谈,并限时整改到位。校车公司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校车驾驶员、跟车员、车主开展了重点约谈与警示教育。各学区及学校针对校车安全检查通报内容,召开了乘坐校车学生会、家长会,对乘坐校车安全注意事项、家长接送学生相关要求、校车驾驶员及跟车员工作职责等进行了专项教育。
抓好督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源”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大安全理念,实行“每日查、周汇总、月上报”和有隐患立即整治的工作制度,扎实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坚决消除事故隐患源。
坚持开展日常督查,消除隐患萌芽。各乡镇除做好辖区内道路、桥梁维护外,建立专班对本辖区内临水道路、涉险危桥、通行窄路等隐患进行安全巡查。校车公司及各学校执行校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坚持落实好“一日三检”,发现车辆隐患立即上报公司,做好校车安全维护,建立维护档案,确保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校车驾驶员、跟车员对既定通行线路做好路况排查,注意排查临水、危桥、窄路等道路隐患,建立隐患台账,公司能解决的迅速解决,不能解决的向县校车办提出申请,再组织县交通局、教育局、交警大队现场进行勘验,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消除隐患。
组织专班综合督查,整改隐患问题。县校车办每学期开展校车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针对“人、车、路、站点”四大要素,创新检查手段和方式,直击问题实证,责令强力整改。如检查驾驶员是否超载超速问题、有无非标校车运营问题,等等。县校车办对校车公司、学校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相关单位、责任人限时整改。
公开接受大众督查,遏制隐患存在。在校门口显眼位置建立《准入接送学生车辆信息公示栏》,内容必须真实,做到及时更新。在车厢显眼位置张贴《“六定两点”落实情况公示》,有车号、车次、车载人数、驾驶员及跟车员、校方管理员姓名及电话、校车办投诉电话等。在村及社区周边住户墙面上设立举报电话,聘请社区、村委、周边住户及社会热心人士担任监督员。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查作用,开展校车安全管理专题调研活动,听取意见建议,办理议案提案,促进校车规范运营、平安运行。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