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琴,宋海洋,鲍小沾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21000,江苏徐州)
根据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专业课程尤其是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以高职工科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以下简称驱动电机)课程为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2]。
从宏观层面来看,驱动电机课程是一门工科类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目标应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导意见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
从微观层面来看,驱动电机课程开设在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第四学期,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处于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学完该课程之后即将进入工学交替、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阶段。学生面临步入社会、就业创业、撰写毕业论文等压力,应将课程思政目标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及安全意识等方面。
(1)专业课程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具体见表1。
表1 专业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
(2)课程考核评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公正。以课程考核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公正,引导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平等公正的理念,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制度。
(3)教师言传身教中渗透遵纪守法意识、爱岗敬业精神。教师上课提前到课堂,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上严格管理课堂,谆谆教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4)课后调研中培养职业素养、职业使命感及论文撰写能力。一方面通过课后调研驱动电机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其要求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使命感。另一方面在课后布置大作业如“驱动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研报告,来培养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
(5)经典案例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讲解诸如比亚迪、北汽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成长历程或转型历程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经典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6)人物故事中渗透钻研精神和工匠精神。从人物故事如法拉第、雅可比、特斯拉等入手,以视频或者提前查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励志故事,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不断研究实践的工匠精神。
(7)难点攻关中渗透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通过实物拆解演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为他们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8)安全教育中渗透安全意识。驱动电机课程的教学场所在实训室,在学生进入实训室时,通过学习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应急预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和安全意识。
(9)分组实训中渗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取长补短、知识分享、困难共担的团队合作精神。
(10)实训任务中渗透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通过要求学生对实训任务的预习、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各个环节认真对待,对抄袭、弄虚作假零容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11)实训操作中渗透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精神。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或犯错,鼓励学生发扬勇于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鉴于驱动电机课程教学特点,即教学场所在实训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以下三种适合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课前依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职教云平台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课中充分利用职教云平台和线下课堂,结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所选取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课后一方面在职教云平台布置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实践作业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研报告等,培养职业素养、职业使命感及论文撰写能力;另一方面向学生推送如《中国》《大国工匠》等纪录片和有正能量的事迹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感悟我国科学家精神,增强科技自信,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式即 “画龙点睛式”“元素化合式”“专题嵌入式”[3]。画龙点睛是对课程知识和技能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潜移默化的简明提示,元素化合是将知识、能力、素质三种教学元素合而为一,专题嵌入是将某个思政专题嵌入原有教学结构。例如在“难点攻关中渗透一丝不苟工作精神”时,可采取专题嵌入式;在“安全教育中渗透安全意识”时,可采取元素化合式;在“人物故事中渗透钻研精神和工匠精神”时,可采取画龙点睛式。
该模式以“行动导向”方式实施教学,教师分发教学任务书,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讨、摸索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提升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真实的“工作过程”场景,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应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例如,在电机控制器的检修和交流永磁电动机模块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渗透团队合作精神,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结合驱动电机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及所要实现的思政目标,总结以下五种适合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分析过程,让学生在完成案例讨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如在“电机控制器检修”教学时,在课堂导入案例“吉利EV450 的REDEAY 指示灯不点亮,无法上高压,车辆不能行驶”,围绕电机控制器故障案例开展讨论,共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及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鉴于驱动电机课程中的电机工作原理和电机控制器的组成及控制过程等知识点不容易理解掌握,通过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实物拆解演示使学生掌握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结构,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掌握电机工作原理及控制器的控制过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学、不惧繁杂、勇于探究的工作精神。
在“驱动电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教学时,通过讲述驱动电机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感兴趣。通过讲人物故事,如电机发明家法拉第、雅可比、特斯拉等在发明电机过程中的励志故事,使学生带着对人物的敬佩之心学习课程内容,学习他们为科研事业的奉献精神、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不断研究实践的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养成严谨笃实和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将专业知识转变为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用分组形式让学生开展实践和汇报等。例如在学习交流永磁电动机时,分配吉利EV450 驱动电机总成的拆装任务,在学生接到任务后,教师示范操作驱动电机验电和放电过程及拆装过程。然后学生分组开展实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分工协作,组员间沟通、协调、配合,从而促进学生树立团队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将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严谨作风、中国制造等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中。如在驱动电机课程导入时,提出“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怎样实现行驶,其动力源和传统汽车的动力源的差异?”问题,学生在带着问题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感受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众多品牌中名列前茅的先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又如在学习常用驱动电机认知模块时,提出“驱动电机总成拆装流程”问题,学生通过观看线上拆装视频,认识拆装流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形成规范意识和严谨作风。
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坚持在授业解惑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立德树人”。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思政目标的引领下,多维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以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然后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技并修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