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激
我们所说的诗词歌赋,赋,就归于诗歌一类。何谓赋?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它产生于战国后期。最早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定名的据说是赵人荀子。《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十篇,如《礼》《知》《云》《蚕》《箴》等。楚国的宋玉,也善写赋体作品,留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其主要特点,是用通俗隐语铺陈事物,不歌而诵,近似于散文诗。汉代的辞
(高昌,1967 年生于河北辛集。1985 年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学校,1989 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作家班,唯一一位既入选《诗刊》杂志“青春诗会”、又入选《中华诗词》杂志“青春诗会”的诗人。现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我爱写诗词》(1、2)、《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高昌诗词选》等30余部)章作家非常推崇赋体,崛起了如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一大批辞赋大家,奠定了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使得赋成为两汉四百年间的主要文学样式,故有汉赋之称。但是,这些赋,大都堆砌辞藻,专事艳闻,夸张浮饰,炫耀博奇,且多摹拟,少创新。所以,西晋的评论家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批评说:“古诗之赋,以情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这里说的“今之赋”,即指汉赋。他认为,不少所谓大赋的汉赋,“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应该说,这种批评是切中汉赋要害的。
今日之湖北黄州,是苏轼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产生之地,也是苏轼摒弃汉辞积弊、对赋体文学改革创新的成功尝试。细读赤壁二赋,他在赋体改革创新上,有如下几点特色。
一是把汉赋中的叙事与抒情糅合一起,借助黄州的山水风月,独创了叙事中有描写,描写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诠释的特色。如《赤壁赋》一开笔就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赤壁的山:“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的水,“水波不兴”;赤壁的月,“月明星稀”;赤壁的风,“清风徐来”。真有一种“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之感。《赤壁赋》之所以如此浓墨重彩写山水风月,是单纯地写景吗?不是。而是以景托人,以景抒情,以皓月清风,表达作者贬谪后之心境明澈;以水波不兴,寄寓心境之平和。正如赋中所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从而引起风月依旧、山川易主的哲理故事,发出隆替兴亡之浩叹。
二是打破了赋体的句式、声律、对偶方面的束缚。《赤壁赋》与汉赋不同的地方,大都是运用散句。何谓散句?散句是指句式灵活,长短不一,灵活变化的句子。如“客有吹箫者,倚歌而和之”,而汉赋的句式,大都是整句骈文的四、六字联句,超过六个字句式极少。《赤壁赋》则打破了这个框框,言尽其意,挥洒自如。最少的只有两个字,如“少焉”。最多的多达12 字,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字句虽长,但读起来却很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就赋的声律而言,《赤壁赋》既讲律韵,又不受律韵拘束,因而常常随意换韵。如赋之第三段,就一口气换了五韵,即“稀”“飞”“诗”一韵;“昌”“苍”“郎”一韵;“东”“空”“雄”一韵;“鹿”“属”“粟”一韵;“穷”“终”“风”一韵。且对于“夫”“若夫”“乃尔”等汉赋常用的套语,也几乎弃之不用。而兼取汉赋和散文的手法,保持了语言顺畅,气势贯通,声律和谐,意义鲜明的特点,较为自由,特色独绝。
三是渗进了小说元素。既叙述故事,又刻画人物,并把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注入到赋中,近似虚构小说,令人愉悦,令人遐思。
总之,《赤壁赋》从赋的內容、形式到手法,都突破了汉赋的窠臼,有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因此,他的赤壁二赋,已成为登峰造极、与日月同辉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