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下的高校学业形成性评价

2024-01-17 07:31唐卫卫唐维兵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4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专业评价

俞 洋,唐卫卫,唐维兵*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61113;2.南京医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1166)

0 引言

美国学者Scriven于1967年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概念,二者区别在于评价结果能否被学习者所利用。其中,形成性评价有时效性和反馈性,更加突出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和方式,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改善教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们实时改进、提高学习效果[1]。我国高等教育引入形成性评价已有多年,一些文献显示,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提出一流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就是科学评价,让学生忙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习者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加强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强化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本文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从学生视角发现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

选择全国19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 80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3 060人(34.77%),女生5 741人(65.23%);“985”/“211”/“双一流”高校学生117人(1.33%),省属高校学生3 660人(41.59%),二、三本院校学生5 024人(57.08%);医学专业学生1 246人(14.16%),理学专业学生403人(4.58%),工学专业学生2 741人(31.14%),农学专业352人(4.00%),社会人文科学专业学生4 059人(46.12%);大一学生802人(9.11%),大二学生4 035人(45.85%),大三学生2 569人(29.19%),大四学生1 258人(14.29%),大五学生137人(1.56%)(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编《高校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建议与看法调查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共17条目: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所在高校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与影响,包括形成性评价施行的现状、教师的反馈以及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处理等;第三部分为形成性评价实施与学业的关系,包括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不足等。问卷统一采用网上调查的形式,回答完整即可提交。问卷部分选项借鉴了李克特5级量表,5级分别是非常不支持、不支持、中立、支持、非常支持,赋值为1、2、3、4、5,数值的大小表示评价的优劣,得分越高,评价越好。顺序回答形式较为明确,有助于答者指出自己对该项陈述的认可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版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对形成性评价的施行现状、反馈情况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高校类别、专业、年级学生对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态度。以性别、大学类别、形成性评价是否应计入学业成绩、是否愿意在课堂或课后参与形成性评价为自变量,是否支持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为因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大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支持度的影响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成性评价开展方式

形成性评价即教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然后给出成绩和反馈,按一定的比例与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一起纳入学绩考评范畴[3]。结果表明,93.86%的学生现行平时分包含作业,91.72%包含考勤,68.79%有课堂提问,63.81%有课堂参与,56.94%有课堂展示,56.08%有平时小测。在学生的期望平时分组成中,考勤和平时作业最受学生欢迎,分别有85.72%和85.26%的学生选择,约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小测、课堂展示、课堂提问和课堂参与(见表2)。

2.2 教师的反馈情况

反馈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一环,是实际水平和某一参照水平之间的差距信息,可利用该信息来改变差距[4]。如果没有反馈,那教师只能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无法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传授、展示、表达、引导方法上的错误与不足。反馈能将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增进二者沟通。调查中有64.32%的学生表示大多数老师会对他们的学习反馈,31.33%的学生表示少部分老师会反馈(见表3)。

2.3 形成性评价中反馈的作用

对于完成作业的目的,91.22%的学生认为是如何学习和掌握知识。对于反馈信息,超过95%的学生会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其中,86.22%的学生会反思学习方法,75.82%会反思学习态度,60.83%会反思学习目的,这也说明了学生们对课程反馈的重视程度较高(见表4—5)。

表5 学生如何处理反馈信息(多重响应交叉分析)

2.4 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

对于学校开展形成性评价,大多数学生表示支持,不支持的比例仅占6.1%。比较不同高校类型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发现“985”比二、三本的学生更支持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χ2=6.328,P=0.042);省属高校比二、三本的学生更希望形成性评价计入学业成绩(χ2=15.680,P<0.001),更愿意在课堂或课后参与形成性评价(χ2=7.366,P=0.025),更支持在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χ2=18.491,P<0.001)。比较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发现医学专业的学生比工学专业(χ2=6.395,P=0.041)和社会人文专业(χ2=9.191,P=0.010)的学生更支持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比较不同年级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发现大五比大一(χ2=8.520,P=0.014)、大二(χ2=11.928,P=0.003)、大三(χ2=9.610,P=0.008)、大四学生(χ2=8.380,P=0.015)更支持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大四比大二学生(χ2=17.465,P<0.001)、大五比大二(χ2=9.395,P=0.009)和大三学生(χ2=7.997,P=0.018)更希望形成性评价计入学业成绩,即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越来越认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支持将形成性评价计入学业成绩(见表6)。

表6 学生对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态度

以是否支持在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为因变量,以性别、高校类别、形成性评价是否应该计入学业成绩和是否愿意在课堂或课后参与形成性评价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学生支持形成性评价的影响因素。经模型调整和控制其他变量后,认为形成性评价应该计入学业成绩、愿意在课堂或课后参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对在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支持率更高(见表7)。

表7 学生支持形成性评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和不足

形成性评价对学习态度、兴趣、能力等提高都有正面影响。Black等[5]认为课堂实践中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学双方及时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决策安排,调整教和(或)学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行。调查显示,约80%学生表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超过50%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及时反馈、锻炼个人思考能力、增强学习注意力和巩固知识;67.70%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手段的不足,是评价手段有限(见表8)。

表8 学生认为当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与不足(多重响应交叉分析)

3 思考

3.1 转变师生观念,以学生及学生学习为中心

调查显示,目前多数高校开展形成性评价,学生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形成性评价,对形成性评价有一定的了解和期望。分析高校类型对使用形成性评价态度的影响,发现“985”比二、三本的学生更支持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和控制其他变量后,认为形成性评价应该计入学业成绩、愿意在课堂或课后参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对在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支持率更高。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对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态度,发现医学专业的学生比工学专业和社会人文专业的学生更支持在学习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可能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专业中应用较多有关,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理论框架研究、评价方法探索、教学效果检验、评价体系构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6]。另外,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度及对将形成性评价计入学业成绩的支持度提高,说明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对形成性评价有新的认识。其实,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其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受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影响仍较大,因此,必须进行学业指导与设计,在宏观上帮助学生进行学业及职业规划,在微观上帮助学生做好课程学习计划,从而使得学生突破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惯性。此外,高校教师应从原来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及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形成性评价导航的模式,清晰地明确专业学习及课程学习的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目标及成果要求。

3.2 做好课程设计,并准确、清晰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从学生们的建议结合实施情况可以分析,形成性评价如今在国内还处于逐渐探索、不断改进更新的状态,学生和教师对其操作形式了解得不够详细,评价实施也欠规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不认可或不积极将直接影响效果。因此,教师在做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设计时,每堂课、每个知识点、技能点,需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掌握什么知识、提升什么能力,如何评价反馈,都必须做好设计,并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对学习成果或标准明确的、清晰的表述,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安排、学习的重点、目标与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针对性,也为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便利。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也相对不同,但是要规范、可操作、取得同学和教师的一致认可。

3.3 用好自评互评、教师反馈,增加有效反馈

想更大限度地利用好形成性评价,需利用好“有效反馈”。Salder[7]提出“有效反馈”的3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求了解标准或目标;第二是掌握评判标准或目标的相应技巧;第三是具备相应的方法缩小与目标的差距。形成性评价在前两个条件中提供了评判标准和评判的结果,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阶段自身知识技能储备和目标的差距,经过努力缩小差距后,形成性评价可以再一次给出最新的评价结果,实时跟进学生学习进程。但在现行平时分和期望平时分组成两项调查中,占比最少的3个是课后讨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分析原因,学生不愿在课后进行非面对面讨论,认为效率不高且占用课余时间。学生认为自评互评存在主观性:一方面,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同伴互评时学生一般不愿意表达与同伴不一致的观点,使评价结果缺少区分度,导致评价失去意义。其实,自评互评是获取有效反馈的重要方式,应予以重视,如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学术写作课程,实施有序而高效的同伴互评和自评反思的教学程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帮助学生利用反馈提高写作水平,缩小现有学习状况和目标标准间的差距[8]。而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刘萍等[9]设计了以“含铬废水处理工艺”为主题的同伴评价学习活动,制订可操作的评价量规,发现同伴评价活动能普遍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成绩,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此外,调查显示,形成性评价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率有待提高,且往往采用试卷、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较少有详细说明或反馈。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反馈,对学生成长的有效引导,对其学习行为、学业收获、学习兴趣、教育经验满意度等产生积极影响[10],既能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又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11-12]。

3.4 改革学生的成绩记载方式

现行的成绩记载方式一般为百分制或等级制,学生学完课程,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评价,得到100以内数字或等级作为成绩,体现其对相应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这种成绩记载方式比较清晰、简单,容易操作,也便于对学生进行区分,但否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是否还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待商榷。仅仅以分数或等级记载成绩,使得学生毕业时,对其学业的描述仅为一页由课程名称、学分数、学时数和成绩等不同数字或符号组成的成绩单;而各种评奖评优、毕业学位授予及免试推研等成为数字的计算或公式。这种情况容易使学生和教师片面地追求关注分数,而忽略评价与反馈,忽略学习效果的提升。克里斯[13]区别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之后,提出他并不希望将评价一分为二,而是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补充。这两者都是有效的评价方法,应结合学生及所学专业的特点,将其相互贯通,适当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体系的结构占比,构建科学、全面、有效和切实的教学评价体系[14]。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课程档案袋”成绩记载方法值得借鉴,不仅有数字或等级的成绩,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描述或记载,形成档案,较为全面。

4 结语

评价即学习,师生双方都要把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5],因此,更需要学生自主自觉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也要做好点评,在不同阶段用适合的方式及手段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反馈。根据此次调查,目前形成性评价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学校和师生转变教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及各项支持与准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专业评价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