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李引霞
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散文享誉文坛,其散文作品语言优美、精妙绝伦。她常于生活琐事生发情思,尤其善于从生命诗意出发,并结合理性的生存思索进行绝妙阐释,令人耳目一新。其行文柔中带刚,亦秀亦豪,热如夏日,凉若冰雪,腕挟风雷,身蕴梅香。张晓风是精致原创的散文大家,篇篇凝神思,字字摇环佩。从《地毯的那一端》《步下红毯之后》《从你美丽的流域》到《初雪》《魔季》《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花树下,我还可以再站一会儿》等散文集,举凡散文百千篇什,张晓风写家国,描世态,抒真情,动心扉,不断突破,愈读愈为惊艳。
下面结合张晓风散文的哲理文句进行深入解读,引领同学们全面认识并思考张晓风散文创作心得与技巧,从而使同学们在文辞变化、思维迁徙等写作技巧方面得到提升。
灵慧过人+异想天开+夸张圆舞曲
1.阳光的酒调是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要举行野宴呢?何必把每个角落都布置得这样豪华雅致呢?让走过的人都不免自觉寒酸了。
——《魔季》
2.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作“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柳》
3.真的,山月如雨,隔着长窗,隔着纱帘,一样淋得人兜头兜脸,眉发滴水,连寒衾也淋湿了。一间屋子竟无一处可着脚,整栋别墅都漂浮起来,晃漾起来,让人有一种绝望的惊惶。
——《春俎》
为什么张晓风散文具有一种超凡想象的精致之美?这是因她看似在不经意处寻常切入,却往往触发巧妙想象的情境之美,甚或情致联想达到惊人深度:描物致奇,描物致异。以现景思及往事,以今客思及故人,以事物思及人伦。张晓风信手拈来,左右互通,上下相连,故会意独深,情感动人。
张晓风语言精妙绝伦,无论遣词造句、巧用修辞,还是抒怀用典,都把握得十分漂亮。她的散文既有天真高雅的奇妙芳馨,也充满了细密玉琢的工艺心音。其行文表达文白相间,在新鲜与陌生之间翩翩舞蹈。有时古今一脉相承,雅俗流转;有时左右相互击打,令人发笑。长短句式丰富多变,字简音谐,使得作品古今互鉴,风光无限。
例1 句中“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展示了作者非常天真无邪的一面,又不止于此,后面巧妙地华丽转身至“君王野宴”——除四字词语“豪华雅致”修饰外,还加上路人“自觉寒酸”的四字来对比。读之,我们深为张晓风的独到想象所震撼。什么叫灵慧过人?她一个“敢”字当头,“敢叫小野花作酒杯,敢叫帝王来野宴,敢叫路人相形见绌”。
例2 句在阐释柳丝之“青眼”该是怎样“随兴一张”就有“喷涌之力”时,张晓风惊艳地推导出“柳树根下有翡翠”之妙语。这充斥着“妄想症”般的奇异情思,正巧妙地想象着无穷无尽的“青眼”源于柳根“翡翠”的滋养,可谓异想天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例3 句中,一个山间之月“如雨”的动感比喻,没有草草收笔,而是通过一连串“怎样如雨”的“淋湿”“无处着脚”“漂浮”“晃漾”的情景模拟,变成一种“惊惶至极”的夸张圆舞曲。细细咀嚼张晓风柔中带刚的笔触,屋不能避“雨”,别墅亦能“漂浮”——如此梦境般的陈述令人莫名惊诧。无论程度上的夸张,还是时序上的夸张,她皆能化虚为实,大胆起用一连串的自然现象作夸张表述。
身心体验+情境思辨+相携相依
1.句子华美透明到竟像是沾着月光下的江水写成的。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2.剪水为衣,抟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玑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管?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3.那被嘤嘤鸟鸣所引渡而到达的迷离幻域,那因一朵花的呼唤而误闯的桃源,才是上天更慷慨的福泽的倾注。曾经,我急于用我的小手向生命的大掌中掏取一粒粒耀眼的珍宝,但珍宝乍然消失,我抓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可是,也在这同时,我知道我被那温暖的大手握住了。手里没有东西,只有那双手掌而已,那掌心温暖厚实安妥,是“未求已应”的生命的触握。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4.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芦荻在夜色中点染着凉意。
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地毯的那一端》
为什么张晓风散文会充满着诗意的精致呢?这是因为张晓风说人生、咏世界、述形骸、阐宇宙,其言始终自然地渗入诗性而造就精致之美。她化感觉为诗,翩飞天地。张晓风散文蕴藏着丰厚的意象,又加宽容的心态,层层灌输到个体生命中,使得她穿越了情感沟壑,从容勾连并诗性阐释了自然与自我之间的诸多关联。
张晓风通过身心体验,在自然感召下,以敬虔之心记录着山川神采,以肺腑呼吸体会着草木情韵,记录着花鸟虫鱼之律动,摹写风霜雪雨之咏歌。譬如例1句中,我们读罢会感到笔下的文字与自然界的美景,因作家心性与自然界神趣相依托而沾尽自然之象,故华美通透无所不至。
又如例2 句中,张晓风对山水的衣钵、清音、诗情的不断追问,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有关山水之体貌、音容乃至深情眷属的探求齐齐而来,在疑问中愈读愈明晰,真乃追溯高手。她在此番情境思辨中,感怀自然,天地之悟似难以言传,但其穷尽心智不断求索的精神可嘉可佩矣。
在例3 句中,“温暖的大手”充满诚挚和信赖,“厚实安妥”的特性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深爱,此时“未求已应”的触握就是“我”心灵深处真切地感知到了生命中不期而遇的美好。
“心灵应答”是张晓风散文中“我在场”笔法的一种精致优雅的回馈。在例4 句中,她听得见梦想的鼓荡、心灵的激越,文字传达呈现出物我相融、同频共振的理想情境。正如她所说“大地在,岁月在,我在”的相携相依、天人合一,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细腻精妙+优雅从容+诗韵之思=精致之美
或许会有同学问,张晓风散文思想内核以想象深邃为长,为什么会产生精致绝伦的阅读效果?这是因为她写的散文从外观视之——诗味浓郁,惊艳四座。其音乐、绘画情韵独具,相谐相生,行文秀丽中挟带风雷。在写作手法上表达细腻、活泼生动,以描摹生活点滴来表现深意内容,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兼以修辞技巧上的精到入微,几乎让人难以企及。
张晓风的散文有很多细腻精妙的内涵,又因细腻精妙而传其神韵,如工笔画的“工致”“细润”等特色。大大小小各种风景在她笔下都是“有性格的”,大自然在她心中,成为其散文精致之美的源头。
张晓风擅于将生活情境和大自然本体做细微感应,因之而时常生发出精妙的言语。恰恰因这样的沉思与亲近,提升了大多数人阅读其文字时对司空见惯的事物顿生的陌生而奇妙之感。
譬如在《礼物》一文中,张晓风既写出了朋友赠礼的追忆体验,又有对人世聚散善变的慨叹,更兼具对造化弄人亦暖人的殷殷赞言。在《母亲的羽衣》中,由小女问“母亲,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联想到女性羽衣而为母性羽衣的演变,进而体悟血浓于水的母性宽忍之爱。
张晓风散文优雅从容,精致有加,以诗韵之思写透周遭事物。她以超自然的无形之笔,访幽径于山林,寻太虚之奥秘,感怀人生际遇,在精致的散文疆域耕耘美感、思考生命的真谛。细细品味张晓风散文的精致之美,读来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