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群新兴语气词“惹”的多维考察

2024-01-16 05:54谢晓明
长江学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蔡依林脚丫陈述句

谢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新媒体语言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2016 年第7 版)将“惹”释为动词。但是2010 年以后,在以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为代表、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力的网络平台中,日益流行着“惹”的语气词用法。例如:

(1)明早还要起来出去玩啊惹!(新浪微博2020 年1 月1 日)

(2)今天上海风太大了吧,俺竟然被风吹倒了惹。(新浪微博2020 年1 月7 日)

(3)做直男的感觉还不错热(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1 月8 日)

(4)答对噜!淋淋给你给很多很好的评价惹!(三木木2 吧2022 年4 月5 日)

(5)明白惹买一个根本不够。(新浪微博2022 年5 月21 日)

一般来讲,新兴语气词多为已有语气词的形式变体,意义功能与原语气词基本一致,且都很容易识别其来源。比如“滴”是“的”的语音变体,“鸭”是“呀”的谐音形式,“蛤”是“哈”的字形变体,“噜”是“啦”的转写形式,等等。

一、“惹”的使用情况 故意的运用

(一)媒介分布

1.书面媒介

在北语BCC 语料库的报刊及文学领域中,对“惹”进行检索,无一例含有语气词“惹”,都是“惹”作动词的情况。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料部分和《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的检索情况也同样如此。这说明“惹”基本不出现在书面媒介上。

2.网络平台

在BCC 的微博领域进行检索,则会得到与文学、报刊领域截然不同的结果,近一半的语料都是“惹”作语气词的情况。例如:

(6)我夸她名字帅气,结果她当真惹,不愧是二笔。

(7)月饼吃太多惹,好撑。

(8)三天的假期过得太快惹。

(9)才反应过来手机格掉了,我的作业照片全没惹。

上述例句的“惹”都出现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并表征了说话人的某种情感或态度,都是“惹”的语气词用法。网络平台是“惹”作语气词的主要媒介。

3.口语会话

(二)句法分布

1.“惹”在单句的句法分布

“惹”可以出现在各类单句的末尾。例如:

(10)今天生日惹。(肩上的脚丫吧2014年10 月3 日)

(11)天气越来越冷惹。(新浪微博2019年11 月30 日)

(12)表情符号被吞惹……(gay 吧2020年2 月21 日)

(13)韩国发达国家惹。(oricon 吧2020年2 月24 日)

“惹”的句法位置灵活,还可以出现在各类句中

(14)中岛美雪惹,40 岁以前的嗓音那么温柔动人。(oricon 吧2020 年2 月24 日)

(15)会会(后援会的自称)错过惹时间。(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5 日)

(16)陈情令看惹好多遍。(新浪微博2019年11 月21 日)

(17)你们只准看惹不准叫。(肩上的脚丫吧2019 年2 月1 日)

(18)表弟送给我惹他的小蜘蛛。(新浪微博2016 年8 月10 日)

(19)锦州的惹,离婚惹,有个小孩的叔,现在都不播了。(大叔控吧2020 年2 月24 日)

(20)今天早上惹,我睡到了十二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6 日)

(21)天惹,地惹,乾坤惹。(新浪微博2016年5 月28 日)

(22)公开说惹,我不能容忍别人骂我cp哈。(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17 日)

2.“惹”在复句的句法分布

(23)被人看见惹还以为我们仗着来的久就轻视新人惹……(蔡依林吧2013 年8 月29 日)

(24)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惹。(billboard吧2013 年10 月2 日)

(25)可以互送明信片惹,虽然我还从没寄过。(蔡依林吧2016 年4 月22 日)

(26)既然还不能开学,那就继续在家养皮肤好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2 日)

“惹”还可以出现在复句中一些特殊的句中位置,比如关联词的后面或助词的前面。例如:

(27)网恋不现实,所以惹异地恋不也是白搭。(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2 日)

(28)发什么秋天第一杯奶茶,像个网络乞丐惹一样。(新浪微博2020 年9 月30 日)

(29)我的体重大概是100 斤惹左右。(新浪微博2021 年8 月14 日)

无论是在单句还是在复句中,“惹”的句法分布都太过灵活,存在过度泛用的倾向。

3.“惹”在特殊句式的句法分布

一般情况下“惹”只能位于把字句的句末。例如:

(30)请把你的对象介绍给我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2 日)

(31)是不是把答应给宝宝的冰激凌忘记惹?(新浪微博2022 年4 月30 日)

但也有“惹”出现在把字句的“处置对象”之后,作句中语气词的情况。例如:

(32)人家就把杯子惹放到桌子上惹。(新浪微博2019 年12 月22 日)

不过在把字句中,只有当处置对象是非生命物体时,“惹”才能作句中语气词,位于处置对象之后。因为如果处置对象是人或其他动物的话,其后的“惹”就会被优先理解为动词而不是语气词。

再看“惹”在被字句的位置,大多数情况也都是位于句末。例如:

(33)这样的艺术家居然被埋没惹。(oricon吧2019 年2 月3 日)

(34)什么样的女歌手可以被称之为仙女惹?(billboard 吧2020 年2 月1 日)

“惹”也可以偶尔位于主语的后面。例如:

(35)我惹被最后的哥哥攻一脸啊。(新浪微博2016 年5 月26 日)

实际上“被(NP)惹”的用法并非不存在、不合法,只是此时“惹”的词性是动词。因为动词“惹”的基本义是“招引、触动”,非常容易充当被字句的谓语。而经过高频的语用,“被(NP)惹”已经成为十分强势的格式,它排斥语气词的“惹”的进入。所以语气词“惹”一般不能出现在被字句的句中位置,个别情况下可以位于主语之后。

“惹”作为语气词的故意运用也体现在它难以进入到含动词“惹”的强势格式中(说话人有意识地把两者区分开来)。

(三)与其他语气词的连用

(36)我想辞职了惹!(蔡依林吧2013 年1 月11 日)

(37)椎名林檎的歌词,大家谁能懂啊惹?(oricon 吧2013 年5 月27 日)

(38)这小眼神对视、偷摸着聊天也太甜了吧惹。(新浪微博2019 年7 月26 日)

(39)我怎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呢惹??(新浪微博2019 年9 月17 日)

(40)感觉到年底都无法正常下班呢惹。(新浪微博2019 年11 月13 日)

(41)那个吃野味的人的脑子是人脑吗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 日)

(42)反正爱奇艺的德性也就那样吧,不会有结果的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4 日)

(43)呸呸(指蔡依林专辑《呸》)真的要来惹吗?(蔡依林吧2014 年11 月14 日)

(44)有没有托尼老师上班惹啊!(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3 日)

(45)我觉得我同事们真的是棒呆了惹呢。(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5 日)

(46)不自律放纵自己每个坏习惯的生活也太快乐惹吧。(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6 日)

例(43)的“惹吗”、例(44)的“惹啊”、例(45)(该句还是三迭式)的“惹呢”,以及例(46)的“惹吧”都跟之前例句的连用顺序相矛盾,这违背了句末语气词的连用原则,说明“惹”在语气词连用中也是一种故意的泛用。

(四)从使用情况看“惹”的特征

根据语料出处,我们发现使用“惹”的主要阵地仍是“蔡依林吧”“oricon吧”“肩上的脚丫吧”等“淋语”社区,同时通过对微博语料的发言者的背景调查,我们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用户都关注了“淋文化”社群的公共账号。另外,含“惹”语句的内容也较多地涉及“直男”(例3)、“淋淋”(例4)、“呸呸”(例43)等“淋文化”的特色词。所以“惹”区别于一般语气词的特征首先是其具有非常明显、浓厚的亚文化色彩。

“惹”的媒介分布也显示,“惹”是一个以视觉性呈现为主的网络语气词,其他语气词则主要分布在口语语体,以听觉性呈现为主。“惹”不能自由、自然地在口语中说出,反而能在网络媒介上被大肆地输入和观看,这种故意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功能不对称也对现有语气词作为口语常用词的表达模式构成了特殊的参照。

依照“惹”的句法分布和连用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泛用语气词,或者一个停顿标记。语气词的鉴定标准之一就是能够标记语气和语音停顿,“惹”和其他语气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恰好将这种标记功能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所以它可以同时出现在四种句类中,也能在句中各处标示语音停顿。而一般语气词作为语气标记,都是对人类情态的自然标示,只在某种或某些特定语气里出现,像“吗”只出现在疑问语气,“的”只出现在陈述语气,“了”多出现在陈述语气等,但是我们很难将“惹”限定在某种或某些语气中,因为它并不是以情态的自然流露为出现条件,而是以故意的使用动机为出现条件。

而这三个特征又都统一于“故意的运用”这一使用模式中。可以说,正是因为网络社群成员故意、过度地使用,使“惹”的用法不断地被泛化,其语气意义也不断地被模糊化,慢慢地变成一种偏重于形式化呈现的语气词,所以它才会呈现出明显的亚文化色彩,主要以视觉的方式呈现于网络媒介中,作为一种泛用语气词和停顿标记被使用。“惹”与其他语气词的特征比较如表1 所示。

二、“惹”的意义功用 高度的主观性

(一)“惹”的语气意义

1.陈述语气

“惹”经常出现在陈述句。例如:

(47)高一我过的很不好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9 日)

(48)这个世界没有比蜜桃乌龙更好喝的果茶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9 日)

(49)我觉得可以说两个人这次的合作非常成功惹。(新浪微博2022 年5 月21 日)

陈述句中“惹”多与“很”“好”“非常”等程度副词共现,也多出现在如例(47)这样的自述式或如例(48)这样的比较式等陈述句式中,这反映出“惹”所在语句的主观性。陈述句中的“惹”具备勾引注意、期望听者回应并赞同这种主观评判的作用。

2.疑问语气

虽然“惹”出现在疑问句的频率要远低于陈述句,但“惹”仍可出现在各类疑问句中。例如:

故意的运用网络社群新兴语气词“惹”具有明显的亚文化色彩视觉性、主要分布于网络泛用语气词、刻意地标示停顿其他语气词没有明显的亚文化色彩听觉性、主要分布于口语只出现在相应语气,自然地标示情态

(50)买阿迪还是锐步惹?(养肌场吧2019年5 月17 日)

(51)大面具到底能不能烫死人惹?(阴雄淋盟吧2019 年10 月15 日)

(52)丫吧什么时候回复要4 级了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8 日)

(53)为什么在武汉爆发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9 日)

(54)这是在哪里看的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9 日)

(55)你是不是真的瞒着我们挖矿去惹?(新浪微博2022 年4 月5 日)

例(50)是选择问,(51)是正反问,例(55)是是非问,例(52)(53)(54)都是特指问,分别以“什么时候”“为什么”“哪里”为时间、原因和地点的疑问代词。

3.感叹语气

“惹”出现在感叹句的频次少于陈述句,多于疑问句。例如:

(56)祝我家2 文生日快乐惹!(凯里欧文吧2015 年3 月23 日)

(57)能和陌生人喜欢同一首歌多么幸福惹!(肩上的脚丫吧2018 年2 月17 日)

(58)我实在实在太喜欢这个系列惹!(新浪微博2020 年2 月25 日)

“惹”所在的感叹句大多是表示意外的惊喜,感情色彩倾向于正面,表现为迫切需要跟听者分享这种意外的惊喜。

4.祈使语气

“惹”主要用于语气委婉的请求句或劝阻句,较少出现在语气强烈的命令句和禁止句,并且“惹”在祈使句的情况也是少于陈述句而多于疑问句。例如:

(59)千万不要把号借人惹。(300 大作战吧2020 年2 月22 日)

(60)当上老板娘可别忘了巴黎(吧里谐音)的姐妹们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9 日)

(61)一定要每天甜甜惹。(新浪微博2020年3 月1 日)

(二)“惹”对身份关系的建构

前面提到,“惹”带有一种类似撒娇的俏皮化口吻。但是随着“惹”的泛化,我们发现有些人并不是真的想要撒娇、发嗲,而只是一种表演性的言语行为,一种故意增添能指的言语嬉戏。实际上那些想要撒娇的人也存在这方面的心理考量。

至于“淋文化”内部的早期形态,即围绕着蔡依林的恶搞文化和粉丝文化,虽然与性少数亚文化一样都以贴吧为主要平台,但是彼此之间还是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分野。音乐亚文化圈的贴吧用户使用“惹”主要是由于长期耳濡目染而养成的表达习惯,所建构的身份关系和一般网民没有太大差别,仍是时尚性和低龄化的身份特征,以及对内亲昵和对外区隔的关系模式。并且,随着“淋文化”被纳入青少年文化的合理化轨道,“惹”作为标志性符码而对语用者所属的音乐社区身份(与蔡依林相关)的识别度也日渐模糊。

(三)“惹”的交互主观性

(62)你真的很会变脸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9 日)

(63)成都帅哥真的好多,那些女的真的有口福惹。(肩上的脚丫吧2020 年2 月29 日)例(62)的“你真的很会变脸”是负面性评价,而加上“惹”后反而弱化了贬义;例(63)的“那些女的真的有口福”是正面性评价,而加上“惹”后反而弱化了褒义。那么这是否说明“惹”并不是主观性的增量标记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惹”已经从主观性中发展出了交互主观性,会意识到听者的存在而尽量考虑其感受。例(62)的听者就是句中的“你”,说者故意使用“惹”,以发嗲的语气讲出来,就是在淡化“很会变脸”所带来的言语攻击性。而例(63)的听者却不是句中的“女的”,而是同性恋亚文化贴吧里的其他成员,他们都对这些“有口福”的女性抱着一种“嫉妒”的负面态度,所以说话人不需要维护这些女性的面子,而是需要考虑贴吧成员的感受,因而整句在“惹”的交互主观性的作用下趋向于负面色彩。

三、“惹”的来源与产生动因

(一)“惹”的来源

语气词的语源模式有三种:一是从其他词类语法化而来,如“吧”由动词“罢”虚化而来,“了”由动词“了”分化而来;二是从邻近结构词汇化而来,如“而已”由连词“而”和语气词“已”粘合而成;三是从已有语气词演变而来,如“吗”是“么”的变音形式,又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形式。

(二)网络新兴语气词的产生动因

借由对个案“惹”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出网络新兴语气词产生的三点动因(第一点动因是网络语气词产生的个因,后两点动因则是网络新兴词汇产生的共因):

第二是语用方面的原因,即新兴语气词充当了网民们在言语嬉戏中加强竞争力的素材。游戏化是所有网络新词新语产生的主要趋势,而网络发言的匿名性则让网民们求新求异、追求个性化表达的语用欲望得以大肆发泄。

第三是语言外部的原因,即网络媒介的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媒介文化。

再看亚文化社群对“惹”之流行的激发,主要体现在社群成员过度地使用这种标志性符码来迫切地完成身份认同与关系建构。需要注意的是,亚文化社群和网络媒介这两个动因并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互动的关系,共同推动着“惹”的生成与流行。比如上述“惹”由于输入快而可以被当作一种停顿标记,但两个挨在一起的常用键可以组成很多字符,为什么“惹”就能得到凸显呢?这跟“淋文化”社群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从媒介文化的视角来看待“惹”,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它的故意运用基本只出现在网络平台中。

猜你喜欢
蔡依林脚丫陈述句
词句练习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脚丫上的童年
变形的脚丫
“蔡依林树”
蔡依林 在争议中勇于改变
无敌的臭脚丫
和脚丫一起“长大”的鞋
言者信息疑问句与听者信息陈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