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谨
现如今,大数据技术正不断地被引入电商企业当中,这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实现量化分析与管理,本文从当前电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种类入手,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国内财务风险管控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对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帮助电商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应对新型财务风险。
数据爆炸性增长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避免受股东权益受损或偿债能力受限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和空间范围达到预定的财务指标,偏离经营目标,致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电商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本文列举多项数据带来的财务风险种类并辅以案例分析,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在数据时代稳中求进,高质量高效率规避财务风险。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风险种类识别
财务数据泄露风险 电商企业的财务数据例如成本信息、运营情况、财务凭证报表、客户资料是电商企业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这些累计业务信息是电商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但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窃取电商企业的数据信息,损害公司的利益于无形之中。大数据导致的财务信息泄露往往有以下两种方式:主动内部泄露和被动外部泄露。
主动内部泄露财务信息是指电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自发性地将电商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每年财务数据泄露事件发生频率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呈递增趋势,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不是一件易事。这是因为目前电商公司使用的数据库越来越多样化,财务办公软件越来越智能化,会计出纳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和会计科目的使用频率设计个性的工作台或账簿,有侧重地会计科目使用使更容易被黑客盗窃或篡改财务数据。并且,电商企业原本部署的财务数据保护设备,只能用来防范来自电商企业外部的数据安全威胁,然而目前财务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却来自电商企业的内部。由于员工已经处于电商企业网络内部,拥有一定的访问电商企业网络资源的权限,再加上内部员工对电商企业已经部署的数据安全防范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容易知道其安全防范的死角和盲区在什么地方,也就更加容易找到突破口来得到电商企业中的机密数据。近年来,为了节约固定成本,实行降本增效,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被人工智能会计替代,加之国内微小电商企业不重视脱密期和竞业期的数据保护效果,促进了这些离职的财会工作者难以避免地带走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一旦电商企业不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离职员工的账户和权限,那么电商企业中的机密数据就有可能通过离职员工流入到竞争电商企业或互联网等公共场所。计算机做账不可能避免病毒木马的入侵攻击,另外,当电脑需要维修时,不能确保不被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恶意窃取信息。财务数据的泄露带来的后果有很多,如因为信誉受损导致的客户开发项目暂停、客户签约暂停、供应商断货,甚至还会造成公司整顿,成本负荷过重的财务风险。被动外部泄露追责难度大,索赔对象难以确定,给电商企业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
会计人员的技术挑战导致固定成本增加 大数据代表着信息的及时性,数据系统可以在交易发生的同一时间上传交易信息,这有别于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及时性,因为无论是传统手工账会计还是现代化计算机会计对“及时性”的定义都是针对过去的经济事务和交易事项而言,人工的会计相较于数据系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的时差大小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交易事项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系统的操作熟练程度,这对于现代会计人员是一项技术挑战,若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数据处理系统不能很好地同步和兼容,就会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反映不及时、不完整,对于管理者的决策起到负面作用。
数据垄断降低资本市场稳定性 如今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并存的时代,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随着互联网用户激增,手机已经实现了数据化、宽带化。在浏览网站上、使用设备上、通信服务系统里,数据都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随着数据交易类型的日益丰富、交易环境不断优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但是我国经济市场的大数据交易整体仍处初级阶段。数据信息的有限性和企业对数据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迫使同类型企业之间发起数据争夺战,得数据者得业绩,企业若不主动出击争夺有限的数据,将会被竞争者取代市场份额,而优先获得数据的企业容易一家独大,形成垄断,破坏市场秩序,不良的竞争一旦形成,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被迫淘汰。
大数据背景下国内财务风险管控现状分析
数据存储运营成本过高 中桥国际调研咨询针对国内455家电商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电商企业为了避免大数据带来的财务风险主动抢夺市场数据信息,以此提高竞争力,优化投融资决策而主动,结果在数据存储方面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因为现有的存储容量根本不能满足电商企业的信息需求。虽然购买新的储存设备可以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但是这样做造成了电商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电商企业对海量数据的需求与不充足的存储设施之间的矛盾、存储设施的固定成本与财务风险的治理防范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互联网电商企业面临的两大难题,并且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经济到来不久,可借鑒经验较少,大多数电商企业都是凭借经验主义调整适合电商企业自己的成本结构。为了应对以上情况,企业增加固定成本用于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招募具备大数据会计应用能力的专业财务人员已迫在眉睫。
单方面法律治理互联网垄断收效不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大数据智能化的普及,诸如阿里巴巴、美团、百度等集团因为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而把控市场,对此我国政府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处罚,但是这样的行政处罚并没有限制该类垄断电商企业的发展,如阿里巴巴在被行政处罚的第二天上市股价上涨6.61%,这样的处罚只能对互联网垄断电商企业起到警醒作用,却难以改变其霸占经济市场的事实。
大数据财务风险管控具体措施
第一,构建文化导向型财务管理体系。在面对财务人员流动这种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因素时,为了防止主动泄露财务信息,电商企业应当提升员工归属感和电商企业认同感,构建专属本公司的电商企业文化体系,对员工进行财务人员道德素养培训,强化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
第二,优化资本结构,加大数据管控支出。对上文阐述的两种财务信息泄露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过度节约数据保护成本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事前控制意识的缺乏,部分管理者认为做好数据保护是一件徒增成本而不会取得收益的无效花费,所以在这方面的支出不断缩减,现有的数据安全软件和措施满足不了数据保护的需求,电商企业需要加大对数据保护的资金投入,而增加投入也就是会增加电商企业的成本,这不仅与电商企业缩减成本的近期发展策略相互冲突,而且在内部控制板块的成本会挤占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的资金,致使其他部门的效率降低。一方面,为了降低数据泄露的财务风险,电商企业应当加大数据管控支出,增加硬件設施的投入资金,及时更新财务系统硬件设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购买并应用双重数据保护系统、雇佣数据保护专业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其中,前两点是针对被动外部泄露财务信息,第三点是为了防止主动内部泄露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数据存储系统的存储容量满足电商企业交易业务扩张需求,电商企业应购置和公司规模相当的数据管理软件系统,并做好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
第三,会计从业人员多样化,衍生成为管理型人才。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使会计人员从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比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财务会计对固定资产的盘点、银行和电商企业以及税务部门的往来对账,这些财务信息可以通过专门的大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统计,财务会计对以往交易事项的工作内容可以被大数据系统所替代,对此,会计人员应该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向管理会计转型。另一方面,大数据会计是财务会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衍生出的一种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会计业务和信息海量增长的新型会计,善于实现云计算化、会计智能决策,但大数据会计这一专业方向作为新兴专业普及度很低,电商企业和国家应该重视这一职业。大数据会计是会计学与大数据相结合的职业,培养能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不仅具备掌握出纳、会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兼具财会专业知识理论、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计算机人工智能与IT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要对大数据财务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第四,及时填补法律空缺和疏漏。如何在开发数据信息商业价值的同时保护企业财务信息安全,不仅需要在两种价值观中做出权衡,还依赖立法手段来解决。由于数据交易是种市场行为,还应同时明确政府的市场监管责任,才能形成较完备的责任制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提高立法速度,增强针对性,尽快出台适配大数据电商企业财务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做到既有事前预防,又有事中控制和事后追责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立法方面要支持数据库共享,提高数据的透明度,保障数据的公平使用,以避免市场出现以数据库为杠杆造成的垄断,促进市场和谐平稳发展。尤其是位于产业链最上游的大数据相关电商企业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数据库,很容易造成垄断,这时就需要公权力发挥带头作用,对垄断电商企业进行约束,给予小微电商企业适当的政策红利,保证健康的数据竞争环境,让互联网电商企业更公正公平地竞争数据,防止垄断现象的产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电商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数据带来了许多财务风险,如财务数据泄露风险、电商企业间数据竞争加剧、会计人员的技术挑战、法律规范空缺。尽管大数据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但要克服这些发展问题的方法还是很多的。本文列举的三种应对措施:构建文化导向型财务管理体系、优化资本结构、加大数据管控支出、会计从业人员多样化,衍生成为管理型人才等及时填补法律空缺和疏漏对电商企业管控大数据带来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