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健康中国,将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并提出了“注重心理和精神卫生”的要求。2022年新课程标准立足核心素养,推动实践育人。扎根乡村教育二十多年的我现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谈下个人的理解和做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原则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在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主要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构建两者在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可以实现的融合应用模式,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率与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少年儿童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他们身心的各项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大、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所以在中小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切实做到科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预防、矫正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塑造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原则
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在中小学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的整合既遵循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校为对象普及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认知,逐步提升其心理品质。
3.体现课堂交流有效性原则
在新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生存、工作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对人的抗压能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时代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小学生,在各种压力与冲突面前他们出现了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并且该现象有日益突出,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这种问题更为突出。正是基于此社会背景,从学科融合的思路出发,我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构建在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二者可能实现的融合应用模式,从而提升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二、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堂设计策略
1.确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确立出准确有意义目标。例如:在四年级语文上册学习中,第三单元的习作练习学写“观察日记”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前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农田和班级小菜园,参与劳动亲手种植或是在帮助家长春种秋收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劳动技能。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体会劳动乐趣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助人为乐教育,不断进行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2.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在少先队队课设计中,我深挖鄉村本土资源,聘请“国家一级战斗英雄”李海欣的战友们担任校外辅导员,组建少先队校外辅导团,抓住重大节假日或纪念日,举办各类分享会、实践、寻访活动。如清明节和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组织队员们开展各类缅怀活动,到烈士家中看望烈士父母,深挖学习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德。运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队员们积极参加社区义务劳动、走进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学校开发班级小菜园、走进农田,寻访行业标兵、种植高手,向英雄模范、先进学习。使孩子们在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践行社会义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孩子。
3、内化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融合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例如:我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中设计将学习融进乡村少年宫活动,预习时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课堂中以手抄报、绘画、书法、经典诵读、歌唱、知识竞赛等的形式来展现,同时又和学校传统节日开展的少先队青少年宫活动相融合。
以“心理健康教育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与“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对话和链接中接受教育,同时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一条新的实施途径,完善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与内涵。
通过一段时间来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研究,争取探索出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