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2024-01-16 10:22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宝应县白蛾羽化

夏 洋

宝应县绿化林业服务中心,江苏宝应 225800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俗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属鳞翅目(趋光性、趋化性),灯蛾科,具有食性杂、繁殖快、易暴发、危害重、防治难等特征,是一种国际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一种同时被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列为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

宝应县地处江苏中部,扬州市北缘,夹于江淮之间,属于里下河地区。东与建湖、盐都、兴化接壤,南与高邮相连,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与楚州毗邻。2014年首次在宝应县西安丰镇发现美国白蛾成虫,同年发现美国白蛾第二代网幕,自此以后,美国白蛾在宝应县的危害范围迅速扩大,主要寄主有杨树、柿树、女贞、桑树、构树、枫杨、桃树、水杉、榆树、海棠、红叶李、紫荆、樱花、柳树、法国梧桐、无患子等。为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要掌握美国白蛾的危害特征和生活规律、发育历期等,并建立数据库。为此,宝应县森防站积极采取措施,在各镇设立监测点,预测、预报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为美国白蛾在宝应县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1]。

1 美国白蛾监测方式

在动态监测上,根据美国白蛾各虫态的生物特性,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蛹期设立标准地,调查越冬蛹基数;成虫期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定点监测;幼虫期采取路线踏查的方式进行综合监测。

1.1 越冬蛹调查

宝应县每个镇区设2个(全县共28个)越冬蛹调查固定标准地。每年选择不同类型的样地,调查入冬后蛹的数量,预测下年度发生趋势。具体做法:在样地内随机选取10个样株,在样株周边树干投影范围内的枯树叶、砖瓦块下,以及树干寻找化蛹场所。调查活蛹数、死蛹数、雌雄比,计算存活率、平均蛹头数(头/m2、头/株)。

1.2 成虫期监测

利用性信息素于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监测虫情动态。将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剂和配套诱捕器(桶形诱捕器)悬挂于林间。每个乡镇设置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布设8个诱捕器(1个/100 m,诱集半径为50 m),全县每年共布设112个诱捕器,隔天统计1次诱捕器中美国白蛾的数量。越冬代诱捕器设置高度在树冠下层枝条(2.0~2.5 m)处,第一代、第二代在树冠中上层(5~6 m)处。在使用期间诱桶内放置约2/3量的肥皂水,用以溺死诱捕的雄性成虫。虫体数量较多时,要及时清理,以保证诱捕效果。每代结束后,要封好诱芯的胶片,低温保存,供下一代继续使用[2-4]。

1.3 幼虫期监测

设置巡查路线,组建监测队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开展幼虫期监测。以14个镇区行政区划界,以辖区县级以上六纵六横公路、河道两侧为主设置巡查路线,确保巡查路线覆盖辖区主要森林和要求的覆盖率。2次巡查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0 d;巡查覆盖率达到85%以上,能够在1个月内及时发现并报告辖区内发生的林业生物灾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蛹调查结果

每年选择不同类型的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调查越冬蛹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019—2022年,虫株率为10%~20%,存活率为30%~65%,平均蛹头数为0.2%~0.3%,平均蛹头/m2为0.02%~0.03%,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结合当时记录的气候和越冬场所来看,温度、湿度对越冬蛹后期的成活影响较大:在朝阳、湿度较大的地方挖到的美国白蛾蛹成活率较高,背阴、干燥的地方挖到的大多数为死蛹。在树体周边地面的砖缝、碎砖堆、枯枝落叶及草地等地方,挖到的蛹数量很少,而在屋顶下檐口和瓦片下发现较多活蛹。例如:2021年,在标准地的树体周边挖到的蛹数量很少,而在曹甸镇的一处点挖到了较多的蛹,此点位于一河流中间岛上,为一家渔民的住处,饲养鸡、鸭、鹅等家禽,卫生环境较差,常年得不到防治,在其彩钢保温小屋屋顶下檐口,发现有较多美国白蛾活蛹和蛹壳。2022年,在泾河镇的一处标准地中,林下几乎找不到蛹,而在标准地东南侧边缘一处略高的砖堆上发现较多活蛹,此砖堆阳光充足,位于沟边,温度高、湿度较大。

表1 2019—2022年美国白蛾越冬蛹情况调查统计表

2.2 成虫监测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白蛾在宝应县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中旬至6月初,第一代为7月初至8月初,第二代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在2019年、2020年、2022年都出现了双高峰的现象。查看当时记录的气温发现,在双高峰期间,气温有小的波动,可见温度对美国白蛾成虫的羽化影响大,低温会抑制成虫羽化。2022年第一、二代成虫大幅度减少,分析其原因,由于2021年第二代幼虫防治期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未能如期防治,因此全县对第三代幼虫进行了二次甚至多次防治;同时,受2022年春末夏初持续高温、干旱等因素的影响,第一代幼虫生长受到明显影响,因此诱捕到的第一代、二代成虫数量大幅度减少。由此可见,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会抑制美国白蛾幼虫的发育。

图1 2019—2022年美国白蛾成虫监测动态

对照2019—2022年美国白蛾成虫调查表,以第一次诱到成虫的日期为始见期,诱捕率达到16%为始盛期,50%为高峰期,84%为盛末期,最后一次诱到的日期为结束期。计算成虫期各周期时间,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9—2022年美国白蛾各世代成虫发生期表

根据表2中成虫始见期和结束期,结合卵期、幼虫期林间踏查,推算美国白蛾在宝应县的生活历期表(表3)。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零星羽化,4月底至5月上旬达羽化高峰;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开始孵化,出现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网幕为害高峰期;6月上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零星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老熟幼虫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3 d后即可产卵;6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网幕为害高峰期;7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中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8月上旬达羽化高峰,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第三代幼虫网幕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第一代美国白蛾虫态较整齐,第二、三代存在世代重叠现象。

表3 宝应县美国白蛾发育历期表

3 综合防治措施

依据美国白蛾在宝应县的生活历期,制作年度防治日历进行综合防治。采用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模式,在防控策略上,“重防第一代,实行联防联治”,做到有发生就有防治,针对重点发生地块和往年发生较严重的地块,做到普防普治,不留死角。在防治方法上,坚持多管齐下,突出适期防治[5-7]。

3.1 成虫期诱杀

利用美国白蛾成虫趋光性、趋化性的特点,用性诱剂和杀虫灯进行诱杀。

3.1.1 诱捕器诱杀每年4月中旬—6月初(越冬代成虫期)、6月底到8月底(第一代成虫期)、9月下旬以后(第二代成虫期),在各镇区交通干线两侧林带悬挂美国白蛾性诱捕器,安排专人定期清理诱杀的虫体。

3.1.2 杀虫灯防治每年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检查设备运行情况,4—9月开启设备,诱杀成虫。

3.2 幼虫防治

第一代抓住5月下旬—6月初的最佳防治时段,6月中旬完成防治;7月中旬是第二代幼虫防治适期,7月底之前防治结束;第三代在9月中旬防治结束。防治方法有人工剪除网幕,喷药、注干防治。

3.2.1 人工剪除网幕幼虫4龄前,间隔2~3 d巡查剪除网幕1次,用高枝剪剪下的网幕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到地上的幼虫立即杀死。

3.2.2 树冠喷药防治在每一代幼虫破网前后进行。药剂选择以对环境和人、畜无害的仿生、生物和植物源杀虫剂为主,如苦参碱、甲维蚍虫啉等。针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双高峰”和羽化期相对较长的现象,防治措施可以选择长效药剂或长、短效药剂搭配使用进行防治,同时选择兼具杀卵功效的杀虫剂防治[8]。

3.2.3 树干注药防治针对难以防治的大树和难以使用喷雾防治的地段,选择注干防治。在树干基部按45°角打孔,打孔数量一般胸径10 cm以下3~5个孔,胸径每增加5 cm增加1个孔。注药量视树干大小而定,平均注药0.5~1.0 mL/cm。用药种类与喷药防治一样。

3.3 蛹期防治

以围绑草把和释放天敌的方式诱杀。

3.3.1 释放生物天敌选择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每年8月中旬,释放周氏啮小蜂。根据调查的美国白蛾基数确定防治区的放蜂数量,一般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数量每667 m2林地放置3~5个炸蚕蛹。

3.3.2 围绑草把针对喷雾防治确困难的林木,利用老熟幼虫沿树干通道下树,寻找隐蔽场所化蛹特性,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围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并及时收集销毁。

通过上述扎实的监测预报和积极有效的防治,尽管宝应县在全市美国白蛾发现最早,各镇区、村组均出现了美国白蛾,且杨树等美国白蛾喜食树种面积较大,但由于科学防控,全县骨干公路、河道等重点成片林区域未出现连片为害现象。村庄、集镇、重要公共区域发生为害程度也很轻。2019—2022年美国白蛾发生面积也在逐年缩小。

猜你喜欢
宝应县白蛾羽化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宝应县 严查隐患 严格整治 筑牢防线
江苏宝应县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km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