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芬芳,杨惠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3)
由于脊柱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脊柱外科解剖手术具有高复杂性,需要医师具有熟练的技术和良好的解剖知识。同时,脊柱外科手术视野较深,一般照明亮度不足,视野昏暗影响术者操作,往往需进一步扩大伤口,增加手术创伤[1-2]。脊柱显微手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如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等,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脊柱显微手术能够在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的支持下,放大手术视野,提高组织辨识度,更安全、精细[3]。研究显示,脊柱显微手术能够大幅度减轻手术副损伤,从而减少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有利于术后恢复[4]。但脊柱显微手术在手术配合上相对烦琐,尤其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提升手术前、中、后的配合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工作失误及医疗隐患的发生,增进手术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是临床研究热点[5]。标准化作业流程系列化管理是通过整合医疗资料,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某一手术或疾病护理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对护理工作的高效、规范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标准化作业流程系列化管理在脊柱显微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8 例行脊柱显微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每组34 例。观察组男13 例,女11 例,年龄31~75 岁,平均(42.46±12.53)岁;对照组男10 例,女14 例,年龄32~71 岁,平均(45.31±12.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疾病类型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颈椎管狭窄等,均符合脊柱显微手术适应症;椎管狭窄或伴不稳定;初次手术。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病史或表达功能严重丧失,治疗依从性低;具有严重的心、肝、肺、脏器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重度腰椎滑脱。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流程管理。术前,巡回护士向患者介绍脊柱显微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术中注意事宜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术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配合护理;术后,送患者进入恢复室,进行手术苏醒护理。
观察组实施常规手术流程管理基础上引入标准化作业流程系列化管理。术前1 d,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针对患者的疑惑及手术担忧,予以正确回答及心理护理。手术当天,护理人员根据手术要求精准准备手术用物,并将其纳入标准流程的一部分,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护理的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对涉及到各环节关键点制定标准化作业,并进行改进。(1)建立标准作业流程。首先,组建由手术室护士长为组长、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为成员的脊柱外科标准化流程护理团队,负责制定脊柱显微手术围手术期的标准流程。其次,调整脊柱外科手术室的结构布局,尤其对术前手术用物的存放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再次,重新规整手术器械,去除不使用的器械;使用次数较少的器械打包成单包待用;将常用的显微器械加入到手术基础器械包;术前仪器设备定点放置。然后,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清洁、检测和维护,保证每次使用仪器设备时均能正常工作。最后,制定高效的脊柱显微手术护理标准化作业流程,包括术前准备用物、手术体位摆置方法、手术流程、主流程图及相应的子流程图。(2)标准化作业流程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对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整体学习,定期组织配合脊柱外科手术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强化手术配合的熟练度,明确分工及职责,了解各环节可能遇到的困难,明确实施细则,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熟练及失误,加强医护人员协作。(3)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实施:护理人员需加强熟悉执行步骤、患者病例资料,及时与小组专业护士或负责人进行沟通,确定专业执行的初步控制,降低操作不确定性。术前,护理人员需做好术前访视及患者的宣教和术前准备工作,仔细检查患者的病例信息、手术部位,术前禁食、禁饮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图对手术室、手术设备、手术器械进行规整,及时对所用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准备,定点放置。术中,针对脊柱显微手术患者不同术式及手术部位,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手术摆位,清点手术用物后同时检查显微镜头是否完整,功能是否良好,并做好镜头防水保护;对患者完成常规消毒、铺巾,依次连接好镜头,并在手术进行中根据手术进展依次传递手术器械;手术缝合前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清点手术用物。术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填写手术记录单并更换冲洗液等手术物品,手术器械和特殊手术用物等核查完毕后放回固定位置。术后,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体温控制,并提供患者预后恢复的干预护理措施和心理安抚咨询。(4)优化标准化作业流程:根据临床实践,标准化流程护理团队需要及时调整、改进、修订标准化作业流程,由团队护士长负责管理支持,总结阶段性实施经验,推进标准化项目的改进,并联合岗位负责人共同探讨、确认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和临床适用性。
(1)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用物完善情况(无需巡回护士补充或临时增加手术用物为准备完善)、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情况(填写术前至术后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及仪器设备使用故障情况;(2)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核查异常率和不良事件(手术用物清点异常、压疮)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 分)、满意(70~89 分)、不满意(≤7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选择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用物完善率、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准备时间、仪器设备使用故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各项作业完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安全核查异常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安全核查异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由于脊柱解剖部位特殊,其对外科手术及护理工作要求较高。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配合良好、操作准确,避免重要组织结构出现损伤,且术后需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预后。相较于以往头戴式手术镜头,脊柱显微手术中需运用显微镜或高度放大镜,其可提供更精细、更直观的手术视野,不仅能够在手术操作中进行小切口手术、减少手术副损伤,同时也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6]。研究表明,为保障患者安全及保证术前、术中、术后流程顺利进行,促进患者预后,需对护理人员进行广泛培训,形成脊柱显微手术护理配合操作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系列化管理[7-8]。标准化作业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格式进行描述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其关键在于对程序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尤其在参与人员较多、操作复杂的脊柱显微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物完善率、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准备时间、仪器设备使用故障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观察组在标准化流程下使护理工作更顺畅,护理人员可顺利进行术前检查、宣教、核查及术后手术用物清点等步骤,有助于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焦虑[10]。护理工作中,术前对手术用物的存放空间重新布局、手术用物的清点和消毒、必要的术前宣教和心理关注,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均具有重要意义[11]。采用标准化作业流程系列化管理模式进行脊柱外科手术,能够通过科室选拔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共同合作,并联合专业护理人员的专岗经验,制定脊柱显微手术护理配合标准化作业流程图,咨询并验证流程的科学合理性,避免术前准备失误,提高准备完善率;根据制定的手术操作步骤,从护理人员准备手术开始到结束后分别依次填写手术安全规范执行表,依照流程进行手术器械清点和合格化回收,不仅能减少器械遗漏,同时也有助于下台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安全核查异常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标准化作业流程系列化管理通过组建脊柱外科标准化流程护理团队,共同探讨建立护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并进行系统培训,护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再结合长期岗位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和改进实操能力,弥补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支持,有助于大幅度降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标准化流程作业也纳入了对患者术前术后情绪的关注,由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护理、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从而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良好的护理工作配合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手术效果,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工作失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压疮发生风险[14-15]。
综上所述,脊柱显微手术患者应用标准化作业流程系列化管理可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减少手术安全核查异常情况,降低仪器设备使用故障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