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月 等
李冰雪 孙玉娟
摘要:春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类型,常年播种面积较大。为推动地区农业的整体发展,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包括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春小麦的产量得到显著扩大,促进了地区民众的增收致富。但在实际种植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如不能够准确把握追肥时机、病虫害防控不够及时等。面对这种情况,种植人员需深入了解春小麦的生长特点,依据当地技术人员的指导,进一步优化春小麦的种植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品质;影响因素
春小麦籽粒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11%~14%,个别品种可以达到18%~20%;同时,籽粒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脂肪等。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加大对小麦栽培技术的关注,从而促进小麦高产优质;同时还要完善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从而提升小麦品质。
1 春小麦的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
春小麦的全生育期只有冬小麦的1/3,从出苗至成熟大约70~100 d。春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生长发育速度便相应加快,所以在栽培上,对基础条件、播种质量及前期管理要求更为严格,稍一疏忽会形成弱苗,一旦形成弱苗就很难赶上壮苗,从而造成减产。
1.2 幼穗分化开始得早,进程快
春小麦幼穗分化始于3叶期,与分蘖同时开始,并且幼穗分化过程也显著缩短,北方冬小麦、小麦穗分化期一般50~60 d,而东北春小麦穗分化时间仅为30~50 d,几乎仅是冬小麦的一半时间,因而减少了每穗的小穗和小花数,如果苗弱穗头就更小了,所以在栽培上,肥水要提前,早管早促,施足底肥,增施种肥,防止脱肥。综上原因,春小麦生产上,常因穗数不足及粒少影响产量。
2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两足一早
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做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殖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出现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产量为300 kg/667 m2,应施二铵20 kg/667 m2左右,混尿素5~7 kg/667 m2。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7 cm,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北方地区一般应掌握在3月10日播种,清明结束;当地有不种4月麦之说。
2.2 两浅一密
即浅施肥,浅播种,合力密植。施肥深度以7~10 cm为宜;试验证明:浅施7~10 cm比深施15~20 cm,增产25~35 kg/667 m2。其施肥方法:一是采用双箱播种机,前面播肥后面播种;二是单机重播,先播肥然后播种。播种深度以3 cm为宜,浅播温度高,出苗快,根系发达,易形成壮苗。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所以要适当密植,产量达300 kg/667 m2,播量应掌握15~17 kg/667 m2。为防止垄内苗子拥挤,要增粒缩行,改耧播为机播,采用15~20 cm等行距条播,或宽窄行条播。
2.3 巧用肥水
春小麦3叶期胚乳養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这就要求较多的养分,是争取多穗大穗的关键期。因此,头次肥水要早,可在3叶1心时浇,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0 kg,或尿素15 kg。头水过后要适当蹲苗防倒,待第一节间定长时浇二水,三水为扬花灌浆水。
2.4 压青苗
小麦压青苗是一项抗旱、保墒、增产的有效措施,有促进根蹲节、壮秆防倒和加速分蘖成穗的作用,在高肥水密度大的麦田和生长过旺的田块要实行压青苗,其防倒伏增产效果显著。有三压四不压的说法,即幼苗长势过旺,干土层过喧进药及时压青苗;苗较弱,地硬,土壤水分含量大和比较黏重不能压。压青苗的时间,对于抗旱保墒来讲,以2叶1心到3叶期进行最好,对于防止麦田旺长的压苗的时间,最早可在分蘖盛期和末期,最晚不能晚于拔节期。拔节以后不能压苗,以免造成基部茎节压折、造成减产。
3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1 优选品种
在对春小麦开展栽培和养护等工作时,需要科学选择优质品种,从而提升种植产量和效率。而在选择春小麦品种时,需要从以下2个方面出发。(1)要确保小麦品种不倒伏、耐肥耐水和抗病等,同时还要确保小麦品种能够具有稳定的产量。(2)在选择品种时,应该选择早熟或中熟的小麦品种,确保分蘖整齐、花多粒大,并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较大的经济产量系数。
3.2 轮作倒茬
从具体实践可以看出,多数根病往往都为土传病害。长期采取小麦和玉米一年两作制模式,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病菌。对此,需要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减少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3.3 整地
在小麦播种前,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完善精细整地工作,确保地平土碎,使土壤充分混合,从而加快秸秆残体碎片腐解。耙地之后,需要按照长度100m、宽度3m开展作畦操作,进一步提升栽培管理水平。
3.4 种子处理
在具体播种前,需要使用相关种衣剂来对种子开展包衣处理。1000g种子用种衣剂1g加入60 mL水完成拌种操作,需要一边喷洒一边搅拌,并堆闷3~4h;在确保晒干后加2g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干拌。
3.5 田间管理
3.5.1 苗期营养管理
在小麦前期管理工作中,需要观察田间整体的出苗率,从而初步掌握各区域的出苗情况,及时补苗,使田间出苗率得到有效保障,提升空间利用率。在不同田间环境下开展移苗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5点:①田间水分较多时,需要在小麦幼苗较多的区域移栽补苗,并在补苗后及时浇水。②为了防止出现营养过剩现象对小麦正常过冬产生影响,需要在苗期加大对小麦生长的控制。③田间杂草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当田间干旱时,会出现严重的结块现象,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采取1~2次的犁地处理。④结合小麦生长情况以及天气情况,应在11月中下旬开始浇水处理。小麦返青期后,需要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小麦徒长。⑤在拔节期应对小麦增施尿素。
3.5.2 中后期的生长管理
在春小麦生长阶段,灌浆期作为重要的时期,更是春小麦通过自身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蛋白质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同化作用将这些物质保存在种子内部,从而保证春小麦质量。与此同时,该阶段也是小麦生长比较敏感的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阴雨天气状况下,要想避免田间湿度比较大而发生病虫害问题,应及时将田间多余的积水排出。除此之外,在播种之前,需要做好平地和深耕工作,保证春小麦健康生产。要想避免小麦根部被淹,应适当地提高地势,并且让其根茎能够顺利地扎入土壤中,快速生长,形成粗壮的根系。为了提高春小麦种植以后的生长率,一般会采用“一喷三防”种植方式来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或者采用绿色生物防治方式,通过把化学防治技术和农业防治技术的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防治机制。
3.5.3 后期管理
在小麦种植后期开展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需要对土地干旱和暴雨等情况加以注意,一旦出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需要有效采取规避措施,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②需要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纹枯病。该病害是小麦经常发生的一类病害,因此需要加大关注。纹枯病会导致小麦出现烂茎,而在拔节期还会导致小麦的茎秆出现腐烂、湿水枯死等现象。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在不同时期合理采用井冈霉素、三唑酮等药剂开展病害防治工作。
3.6 肥水管理
对于化肥施用需要结合春小麦的发育情况合理应用,避免春小麦在发育时期因缺少营养物质,影响其正常发育。但是,化肥施用过量,反而会让春小麦产生贪青晚熟问题,对于收获与大葱套种都会造成影响。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合理施肥,例如缺氮,则可以施用尿素5 kg/667 m2补充土壤肥力;如果是缺磷,则需要以7 kg/667 m2的磷酸二铵进行施肥,通过施肥机将肥料充分撒施。有良好的灌溉条件时,则可以利用春季灌水需求,对于缺氮地块施加尿素6 kg/667 m2,对于缺磷土地则以8 kg/667 m2施加磷酸二铵。在春小麦的三叶期,种子的胚乳养分已被彻底消耗,在分蘖期又需要大量营养物质,需要在此期间做好肥水管理,以提升穗量。在3叶1心时,可以配合头水追加
35 kg/667 m2的碳酸氢铵,视情况替换为15 kg/667 m2的尿素;结束头水后,需要进行蹲苗,避免幼苗倾倒,影响后续生长。等到第一节间定长,大约头水10 d后,进行二水浇灌,并配合5 kg/667 m2的氯化鉀补充土壤肥力;在春小麦扬花灌浆时,完成三水浇灌。
3.7 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
此种病害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病菌于种子胚内潜伏。种子萌发之后,病菌逐步发展到植株上部;其中,小麦穗部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初期有一层灰色薄膜出现于病小穗外部,破裂后黑粉散出。针对此种病害,要将种子处理作为防治工作的实施重点。第一,温汤浸种。即播前在50℃的热水中浸泡种子,工作人员做好搅拌工作,让水温保持在45℃左右,持续3h浸泡,于冷水中转移种子。第二,石灰水浸种。在
50 kg水中溶入0.5 kg优质石灰粉,将30 kg麦种放置进入,持续1~3 d浸种;完成浸种工作后,不需要进行清洗,晾干后播种工序即可开展。第三,药剂拌种。可应用20%三唑酮乳油、7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等药物,实施拌种工作,预防散黑穗病的出现。
4 高产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策略
4.1 应用好“互联网+”推广技术
纵观过往的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实践,主要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为主,为做好推广工作、保证推广实效,要求相应人员来到小麦栽培一线,给予农户切身示范。此种推广模式虽然可以收获较好成效,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实际效率较为低下,自然很难适应大范围的技术推广需要。有了“互联网+”的支持,可以综合运用图文、音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在短时间内以终端进行传输,将前沿栽培技术、农业资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广大农户,农户通过手机便可完成接收,既便捷又迅速、既省时又高效。
4.2 致力于投入机制的完善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推广,还应致力于投入机制的不断完善,加大统筹监管力度,确保机械化的全面普及。最近几年,伴随农业机械的普及以及购机补贴措施的推行,小麦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也得以提升。以科学有效的机制可以助推农业生产集体化进程;加之小麦栽培过程中要用到各式各样的工具,工具的搭配、机械的使用皆需以整体机制加以规范和统筹,方能为机械化种植的实现提供保障。设置全面细致的种植体系对于小麦栽培的高产与否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应进行有效引领、设置多元投入机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为小麦种植的现代化、专业化、可执行化提供必要准备。设立同小麦栽培有关的一应合作组织,优化小麦高产栽培管理体系,可使得整个小麦栽培过程更为精简化、高效化、规范化,致力于一项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上小麦栽培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地方的相关宣传科普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种植管理人员没有将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也无法及时解决的话,将会给农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危害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此,我们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抓好小麦节水节肥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工作,鼓励高校以及相关组织帮助当地的小麦种植基地开展研究工作,紧跟发展进度,协调推进具体工作项目,为小麦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形成优良的小麦种植生产模式,为农作物的种植生产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金华,王蕊,王士坤,等.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号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2,30(8):37-38.
[2] 陈举新,李铁.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2):99-100.
[3] 王靖,吴冬乾,陶红娟,等.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3):50-51+54.
[4] 武凤侠.淮北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5):48-50.
[5] 叶福华.小麦品种西农979在沿淮稻茬田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9):47+79.
[6] 边疆.河南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0,11(22):100-101.
作者简介:刘洪月(1980—),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