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1-16 18:33张补才
新农民 2023年35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环境管理乡村振兴

张补才

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管理;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农村文化主题和文化生态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是为解决乡村文化不协调的问题,并推动乡村文化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缩小城乡差距,摒弃传统的文化糟粕,抵制不良现象的发生,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新气象发展,不断完善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1.1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概况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位于內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辖区面积15 km2,保合少镇人民政府3 km内,由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满族4个民族组成,共计960户、2480人,其中党员62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立足乡村振兴,以文化为引领,聚焦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深挖细掘村域内的文化历史资源,保护乡村现有的文化,盘活现有的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使其涵养文明乡风,为文化振兴“留住魂”,为乡村建设注入新力量。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将继续挖掘乡村特色文旅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局面,持续促进村民增收。如今,恼包村道路硬化、四通八达,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成为呼和浩特、包头等周边地区市民出游的“打卡地”。

1.2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文化建设现阶段成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自2016年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了文艺活动中心,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组建了一支文艺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文艺演出。

2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人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大部分基层人员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导致很多文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未能得到落实和发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薄弱,这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难以深入开展。虽然恼包村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如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器材等资源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人才短缺。在农村,文化人才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不仅限制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也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恼包村已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但仍然难以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在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的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创新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经费严重短缺

在文化投入方面,虽然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在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主要用于增加基层人员工资,真正用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是非常少的,导致乡村文化建设的规模较小,部分村庄在基础设施方面没有保障,乡村文化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文化设施比较少,很多村庄没有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基础设施,部分村庄的农家书屋仅有几本书和1台电脑,村中有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电脑,由于缺少文化活动场所,导致很多村民参与不到文化建设中来。例如,在走访中发现恼包村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由于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村里组织的乡村文化节他都没有参与。在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尽管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的乡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经费严重短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3 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

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为例,其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不明显,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社区,建成了老年文化馆、残疾人活动室、图书室、书画室、古董陈列馆,但除棋牌室、电视室等供老人消遣的场所外,大多活动场所的门都是关着的,不对外公布营业时间。此外,文化设施也是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落满尘土,有些地方更是空荡荡的。这一现象同时也反映了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无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监督制度等问题。

3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人文队伍的培养建设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文化人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文化素养培训。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培养文化人才队伍。通过选拔优秀文化人才、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发挥文化能人的作用。鼓励文化能人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总之,推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只有加强人文队伍的培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2 以环境管理为保障推动乡村文化有序发展

要想实现乡村文化的有序发展,就需要强化对乡村文化的管理,对其进行创新,建立起一个由党、政府、农民和民间组织组成的、统一的、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强化制度建设,使乡村文化建设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3.2.1 创新乡村文化治理模式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用,就要改变单一的政府建设乡村文化的方式,让农民加入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的队伍中来,建立起一个由党、政府、农民、民间组织组成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的模式。(1)加强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在进行乡村文化的管理与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党管文化的原则,做好乡村文化的顶层设计,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乡村法治与民风建设。(2)以道德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从历史的角度,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整理,将优秀传统道德资源融入农村教育中,利用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农村传统道德知识的普及,不断深化农民及其后代对农村优秀传统道德的认识,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3)要从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村建设看作是一个“不断提升农民自身价值和素质的过程”,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文化的发展。要强化乡村文化和道德的教育,用理论武装村民的头脑,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作出贡献。(4)发挥农村民间团体的自主性。这种由具有共同文化利益和爱好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团体,被称作“民间文化团体”,其中有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他们对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2.2 健全乡村文化监督考评模式

要想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就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一是健全农村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仅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作考核指标,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农村文化的发展情况,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对农村文化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重视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重视文化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要注意民众的满意程度。二是完善农村文化建设评估体系。制定目标责任制.对各单位、各文化部门的职责和要求进行清晰的划分,将乡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落实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以明确的责任人的方式,全面地掌握基层文化单位和乡村文化的发展动态,对不履职、不作为的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三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制度。为了不使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成为一种形式,就需对其进行动态监控。各地成立巡视组,不定期检查各地的文化建设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3.3 以文化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乡村文化产业是联系农村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的重要纽带,发展文化产业,可为乡村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通过流通、消费等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弘扬优秀乡村文化。这也是激发乡村文化内在活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立足于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新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为保证,努力创造出新型的文化业态。

3.3.1 发掘乡村文化产业新模式

第一,要有选择地对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度挖掘具有明显地域特点和欣赏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在新时代下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总体呈现出工业化的趋势,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较强的竞争力。

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是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驱力,重视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育,培养农民的文化创新意识和文化创造力,尤其要给中小企业、青年以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户的积极性,对农户的文化创作与创新行为,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与财政补助;另一方面,要强化现代化的教育,并定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与指导,以及文化产业的创意征集,为农村本土的文创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3.2 完善乡村文化市场运营体制

加强乡村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强化对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禁止黄赌毒、色情迷信等不良文化在市场出现,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构建市场准入机制和竞争机制,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维护乡村文化产业的运营环境。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组建专业的文化市场稽查队,并定期进行专项培训,增强监察人员的执法意识和水平。要以乡村特色文化为核心,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文化产业链。例如,可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展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农村手工艺、民间艺术等,拓宽乡村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3.3.3 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乡村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强化乡村线上线下公共配套设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一方面,要强化农村的信息网络,提升农村的信息服务水平,让农民可以通过网上的渠道来宣传农村的文化资源,推动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走出农村,走入城市,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交通等线下公共基础设施,为乡村发展提供便利的基础环境,持续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定期举办文化展,发掘潜在投资者和乡村文化中潜在的经济价值,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寻求人才和资金支持。

4 结语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本文着重阐述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状况,总结了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积极成果,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基层人员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经费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等,提出必须深入乡村,以问题为导向,以先进文化为基础、以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环境管理为保障、以文化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4-10.

[2] 马珂琦.“文化小康”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18-26.

[3] 秦宗财.定位理论视角下乡村文创品牌塑造的方向和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5):7.

[4] 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5-144.

[5] 宋才发.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脉和基石[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4):36-43.

[6] 夏小华,雷志佳.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J].中州学刊,2021(2):73-79.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环境管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