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岚 詹慧芳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强化教育过程管理的价值取向,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系。基于此,学者王凯撰写的《教育管理学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以教育管理职能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教育管理的理论发展脉络,深入阐释了教育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实施要点以及管理内涵与方法,其理论体系完整、知识内容丰富、逻辑结构清晰,对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新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不仅使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还使得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人本化理念强调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增强教育管理的效力,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构建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对提升国家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科学元实力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该书第一章指出,教育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涉及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教育财政、学校组织管理、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规划、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的统筹规划,是一项流程复杂、任务艰巨的工作。为了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好地发挥教师群体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管理制度作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是高校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管理政策依法实行、管理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抓手。人本化管理理念的有效落实,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驾护航。该书第九章指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应该体现民主性与自主性、人本性与开放性、科学性与发展性、生态性与和谐性的协调统一。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都是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制定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制定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为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构建排除干扰;高校应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探索多元、科学的管理机制;社会则可以参与监督并提供反馈,引导社区、家长、社会组织参与高校相关管理,促使高校教育管理走向民主化。
高校教育管理注重施教者和受教者的需求,将教育管理中各个环节和要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教育活动,具有人本性、系统性和组织性。该书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分别对学校领导、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展开深入阐述,并强调这三者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高校领导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承担好引领战略发展、创设管理机制以及保障内外资源的关键职能,正确决策、合理授权,构建专业化的新型团队管理模式。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和各自所处的地位,推崇民主的管理和决策方式,提供定期的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学生支持体系,形成多元化的管理组织结构,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主要参与者,积极推进民主化管理的实施;鼓励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决策过程,确保教育管理体系更加民主和透明。
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评价的结果可以为高校提供决策支持,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进。该书第十三章对教育评价的模式、程序与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为教育评价现代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人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而当下教育评价的功利性指标偏离了教育评价对象本身。因此,尊重多元化个体,回归教育本体,是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推动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创新。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成长背景,设计个性化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职业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展开多个维度的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他们参加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制定,从而构建更为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加强教育管理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质量的优化提升、教育环境的良好营造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教育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方面而言,该书不失为一本顺应时代,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