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
圣诞老人镇,位于美国64号洲际公路和俄亥俄河中间的斯潘塞县,与其他地方不同,这座小镇每天都充斥着圣诞节的快乐氛围,12月尤盛。
有意思的是,小镇跨越美国两大时区,当地市政厅、学校和邮局所在的中部,与医院、木材厂等所在的东部执行着不同的时间方案。因此,一个家庭至少需要两个时钟来协调生活,圣诞老人们则必须提前规划好时间,才能不早不晚地爬进那一根根高耸的烟囱里……
1854年之前,斯潘塞县还未被开发。当第一批开拓者在此建立起名为“圣达菲”的小镇,很快,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居民们也纷纷安定下来。然而,某天他们却意识到,这里虽然有了约定俗成的名字,却没有一个正式的通信地址让小镇被外界知晓。于是,小镇居民们决定申请一个邮局。
申请邮局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印第安纳州已经有了一个叫圣达菲的地方,大家需要重新给小镇取名。接下来的几个月,居民们展开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想的名字获选,因此,小镇名迟迟没有定下来。
转眼到了圣诞夜,大家聚在教堂举行完新年礼拜后,仍然在为小镇的新名字争论不休。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一阵风吹开教堂大门,清脆的鹿铃声传入教堂内,孩子们兴奋地欢呼:“圣诞老人!” 小镇居民瞬间被点醒了,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便决定将“圣诞老人”定为小镇的新名字。
一场阴差阳错的际遇,让小镇与圣诞老人有了联系。自此以后,居民们自称小镇是“美国圣诞之乡”,邮局自然而然以“圣诞老人”命名,邮政系统也开始向这里转发一些写着“寄给圣诞老人”的信件。
1914年,镇上邮局的局长詹姆斯·马丁做足准备,在全国报刊上类似“信不信由你”的板块中,刊登了多篇来自圣诞老人镇“意料之外的回信”。这一做法成功打响了小镇的名声。
美国孩子们得知“圣诞老人”的地址后,兴奋不已。他们将积攒了一年的心愿,用稚嫩的笔触,一字一句写好,寄往圣诞老人镇。现如今,这座居民人数不到3000的镇子里,每年都会收到上万封孩子们写给圣诞老人的信。
小镇有一群专门的“圣诞精灵”负责回信。自1914年以来,这个小镇开始招聘当地的志愿者在圣诞节前整理和回复信件。在倾听孩子们的快乐或烦恼后,“精灵们”总会回以鼓励或安慰的话。比如,孩子在信中提到踢足球,回信就会鼓励他们“好好踢”,有时还会教导他们将玩具和伙伴分享,或是尊重别人。“整个12月,我们都会非常忙,十几名志愿者每天劳作12~14小时,只为赶在平安夜前,通过个性化的笔迹让孩子们知道圣诞老人看到来信了。”圣诞精灵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不会承诺什么,但会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愿望有人听到。”
而从这里寄出的每一封信,都有当地学生设计的圣诞老人邮戳。圣诞老人镇用爱心守护着孩子们宝贵的童年和童心。
得知圣诞老人的地址后,也有一些人直接动身前往圣诞老人镇。
为了不让来探寻圣诞老人的孩子失望,居民对小镇进行了大改造,创造了更多与圣诞老人相关的事物,例如随处可见的圣诞装饰和艺术装饰;比房子还高,慈眉善目的圣诞老人雕塑;正在努力攀爬烟囱,身姿矫健的圣诞老人形象……让来往的游客沉浸在浓厚的圣诞氛围中。
小镇里所有圣诞老人雕塑,都穿着一身标志性的红衣服,戴着一顶红帽子,拥有一脸棉花糖似的蓬松大胡子。殊不知,这并非圣诞老人最开始的样子。
圣诞老人的原型是土耳其一位乐善好施的主教,他会在圣诞节给孩子送礼物。那时,人们相信绿色植物拥有抵御严寒的魔力,便将这个富有生命力的颜色赋予了圣诞老人。十九世纪,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赢和百事可乐公司的商战,邀请著名插画家以可口可乐品牌象征性的红色制作了圣诞老人形象,并在报纸上投放圣诞广告。由于广告传播广泛,大家渐渐认可了圣诞老人的红色打扮,并延续至今。
小镇名气打响后,许多商人瞄准了它的话题性。生产糖果和积木的商人哈里斯在当地建立了“圣诞老人糖果城堡”,汽车俱乐部主席卡尔也随之修建了“圣诞老人公园”。虽然小镇因此难免沾染上一些商业气息,但在两人的竞争下,小镇里的圣诞老人塑像不断被翻新,变得愈加精巧。随后,《圣诞老人新闻报》、圣诞老人商会等纷纷冒出了头,圣诞老人的马厩,圣诞节店铺和工作坊也慢慢浮现。甚至,这里的湖泊也分别以“圣诞节”“诺埃尔(圣诞节之意)”以及“冬青树(圣诞树)”命名,连来往的指向路标都更名为了“雪橇铃”和“三个国王”,将圣诞元素发挥到了极致。
曾有人评价此地:“这是世界上最喜庆的城镇,全年都是圣诞节,而且在12月登峰造极。”小镇的确当得起大家的称赞,镇上的圣诞庆祝活动多样,如果时间充裕,12月初就可以来此感受圣诞氛围,参观圣诞市场,购买圣诞物品,觀赏形状各异的圣诞彩灯,看看艺术和手工艺品展览,或者在圣诞城堡吃一份烤栗子……
圣诞节前后,小镇还会开展许多特殊活动,大约持续三周。来往的旅客可以在此期间体验圣诞主题的烟花表演,以及名为“圣诞老人光之乐园”的驾车探险之旅,驾车观看长达两公里的圣诞彩灯展,游览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圣诞老人的精彩故事。
圣诞老人镇几度靠着名字优势和暖心回信收获了不少人的目光,但再次让小镇走入众人视线的,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小镇居民“分不清”时间。
地球自转,全球各地日升月落的时间各不相同,时差和时区的概念由此诞生。美国本土四个时区是按照各自时区来决定时间的,圣诞老人镇正好跨越美国两大时区——中部和东部,两者存在一个小时的时差,使得小镇时间极为混乱。
小鎮当地的学校、市政厅、邮局等地方实施的是中部时间,而医院、木材厂执行的却是东部时间。孩子们按中部时间上学,父母们按东部时间上班。也就是说,当学校下午4点放学,医院那边已是5点。医生父母5点下班后赶到学校接孩子,就能切身体会“时光倒流”。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整个印第安纳州,一共有三种时间并存——中部时间、东部时间、夏令时间。有许多实行东部时间的县拒绝和大家一同实施夏令时,所以当夏季来临,其他人都将时钟拨快后,这些县的时间便滞后了。这也导致,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三个人,手表上显示的是三个不同的时间。
看起来神奇诙谐的事情,实际处理起来却十分麻烦。
小镇居民不得不在家中摆上两个闹钟,还需要贴好每个闹钟对应的名字,才能协调好工作和生活。上班族常常因此错过重要会议,旅行者容易错过航班,甚至航班本身,也会因调度员弄错时间而晚点。不过,这也使得居民多了许多“借口”。由于时区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早退,老师只能表示理解,毕竟没有理由去指责学生;迟到的员工仿佛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当地政府也曾计划统一时间,但不同地区的居民早已习惯了原来的时间,并不愿意让步,计划便不了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这样,仍然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选择定居于此,甚至掀起了一股“圣诞老人镇购房热”。
毕竟,在圣诞老人镇定居,人们可以全年沐浴在快乐的节日氛围中,还可以避免因家中长期摆放圣诞装饰而遭到邻居非议。同时,小镇基础设施全面且便利,充斥着圣诞元素的路名、胡泊名,让不少圣诞狂热粉喜爱极了。有人夸奖:“这座圣诞老人镇中,眼睛可以捕捉到的每一帧风景都像电影一样美丽。”
其实不只圣诞老人镇,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与“圣诞”相关的地方,德国海德尔堡的邮局有个“圣诞老人办公室”,芬兰罗瓦涅米有个“圣诞老人村”……它们接收着来自世界各地孩子的信件,也接纳着孩子们的欢笑与烦恼。
(编辑 陈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