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咏梅
当山楂成熟时,走进山楂树林,会见到满目红果,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犹如枫叶斗艳、玛瑙争辉,别具一番情趣。
山楂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早在公元前2 世纪的《尔雅·释木》中就有山楂的记载,那时称它为朹。郭璞注:“朹树状似梅,子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见《辞海》1509 页)现在,我国栽培的山楂有近20 个品种,它结果早,寿命长,嫁接2~4 年后即可开花、坐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山楂不择土壤,山梁、坡地、田边、路畔皆可以栽种。
山楂个大皮薄,色泽红艳,果肉色白,酸甜适口,望之生津,诱人食欲。山楂既可以生食,又可以制成各种山楂即食品,如山楂糕、山楂片、山楂果冻、山楂果汁、山楂罐头、山楂软糖、山楂冰淇淋、山楂蜜饯等等,还可以制作糕点和元宵的馅料,吃起来酸甜适宜,具有一种山楂的果香,实在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山楂的营养丰富。除含有一般营养成分外,山楂还含有大量有机酸,包括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咖啡酸、绿原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在多种营养成分中,最突出的是维生素C 和矿物质钙。山楂还能帮助消化,自古以来就是消食化积的良药,尤长于消肉积。民间有这样的习惯,煮牛肉或老鸡,肉是不容易煮烂的,此時抓一把山楂放到锅内,肉就容易煮烂了。
按中医理论,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主要功用是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本草经疏》写道:“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在临床上,山楂多用于两大类疾病的治疗。第一是食物积滞,脘腹痞满。因为山楂能增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尤其善于消化肉食积滞,单用山楂煎汤即可。若配合神曲、麦芽、鸡内金、炒莱菔子,效果更佳。第二是用于缓解血瘀疼痛。山楂善入血分,能开郁行气,化瘀散结。配合活血理气止痛之当归、川芎、元胡、益母草等,可以治疗妇女产后“儿枕痛”。若配合小茴香,可以治疗偏坠疝肿,如腹股沟疝和阴囊疝疼痛、睾丸肿痛。
炮制不同,则临床效用也有区别。山楂生用,能够开胃消食,活血化瘀;炒焦可以消食导滞;山楂炭则适宜于消食止泻。
罹患食积,可用山楂5个,白糖少许,水煎服,每天2次。若食肉不消化,可取山楂120克,水煎食之,并饮其汁。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症,可取山楂500克,煮至7成熟,倒掉多余的水,加蜂蜜250克,文火煎至汁尽。每次吃三四个山楂,每日2~3 次,可长期吃。若煎时加入草决明、白菊花适量,则疗效更佳。
小儿消化不良,可取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6 克,加适量水煎汤即成。这3味药又叫“三消饮”。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中含有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能够增强冠脉的血流量,防止因电解质不均衡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山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故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受威胁最大的是中老年人,因此,中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吃一些山楂食品是有好处的。
山楂能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强消化酶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消化,特别是有助于油腻肉食的消化。山楂有收敛作用,可用于肠炎、痢疾。山楂还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另外,最近研究发现,山楂对人体脑中的衰老物质单胺氧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还有抗老防衰的作用。
由于山楂含有大量有机酸,所以并不适用于一切消化不良患者。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或者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就应该慎用或禁用。即使不是上述情况,山楂用量也不宜过多,一般6~12克即可。
山楂与某些西药不能同时服用:如与磺胺类药同用,会酸化尿液而使磺胺药的溶解度降低,进而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尿血;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长期合用,可使后者在肾脏重吸收而加重对肾脏的毒性;与红霉素口服片同服,可使后者在酸性环境中分解而失去抗菌作用;与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合用,会发生酸碱中和而使疗效降低或丧失。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牙齿有病者,不宜多吃山楂。煮食山楂时,不宜用铁锅,因为山楂含有多种酸类物质,会与铁生成低铁化合物,对身体不利。
编辑/孙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