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苏联叙事
——以《红色中华》为中心的考察*

2024-01-14 12:58邓亦林胡福风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色中华苏维埃帝国主义

邓亦林,胡福风

(1.江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赣南科技学院 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新闻舆论宣传是话语建构的基本形式。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创建与成长,深受十月革命和苏联影响,建政时采取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这样也便有了“苏区”“中央苏区”这些概念的形成。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的紧密联系伴随始终,苏联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而这些散存的看似各自成文的一篇篇关于苏联的宣传报道,却汇聚成为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苏联叙事的一个重要窗口。《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刊物,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数量众多的红色报刊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红色报刊之一,其关于苏联的宣传报道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苏联叙事的生动缩影。

一、《红色中华》苏联报道的概括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个具有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预演。为配合党和中央政府的中心任务工作,同年12月创办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其发刊词中,开宗明义指出要通过新闻舆论宣传的方式,使中国的工农劳苦群众“懂得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而“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1]

《红色中华》从1931年12月创刊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版240期,再加上1期《红色中华二七增刊》和7期《红色中华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共计出版248期。从第1期至第49期为周刊,1933年2月第50期起每周2期,1934年2月第148期起为双日刊,周日休刊,每周3期。红军长征以后,《红色中华》“花开两朵”,一是留守中央苏区的瞿秋白、韩进等沿用原来的期号,继续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出版,直至1935 年2月最终停刊,共出版了24期,史称其为《红色中华》赣南版;二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复刊的《红色中华》报,同样沿用长征前的期号,直至1937年1月29日更名为《新中华报》,史称其为《红色中华》陕北版。为行文方便,本文研究内容不涉及《红色中华》赣南版、陕北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指出,“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来观察世界,洞悉国际形势变化,深刻把握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任务。《红色中华》刊载了大量国际新闻报道,向革命群众介绍国际形势。此时的党和新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力量薄弱,革命和建设经验极为匮乏,亟需学习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因此国际消息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苏联的宣传报道,从而为中国工农群众全面了解苏联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红色中华》共计刊载与苏联有关的文章463篇,其中1931年7篇、1932年110篇、1933年253篇、1934年93篇。现将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宣传报道苏联文章的主要内容篇数及占比统计如表1:

表1 《红色中华》有关苏联报道的内容篇数及占比

由此可见,在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关于苏联的463篇宣传报道,内容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报道介绍。这类报道有232篇,占全部苏联宣传报道约50%。苏联是第一个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的国家,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正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党和苏维埃政权所需要的,因此宣传推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是《红色中华》报道苏联的一个重点内容。二是关于国际反帝拥苏的宣传报道。这类文章有218篇,占比约47%。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内矛盾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帝国主义以联合反苏联来缓和冲突,苏联国际形势危急,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关注苏联国际安危,因而大量宣传报道涉及这一方面。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介绍和论述。这类文章有13篇,占比约3%,宣传报道列宁、斯大林等人的思想、语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论述等,为在苏区宣传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红色中华》苏联叙事的基本内容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对苏联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进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阵营一部分拥护苏联的责任。恰在此时,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开启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因而,在《红色中华》的苏联叙事中,给中国工农群众呈现了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苏联、一个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苏联、一个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强大思想武器的苏联。

(一)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苏联

苏联为改变落后的农业国面貌,保卫来之不易的苏维埃政权,从1928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五年计划初出现时,资产阶级及其报纸,以‘幻想’‘诳语’‘乌托邦’之恶词讥评之,殆计划之结果渐见于世,乃谓此计划足以威胁资本主义国之生存。”[2]苏联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接着于1933年开始了“二五”计划,全方位、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从而巩固了苏联在经济上的独立。《红色中华》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宣传报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苏联政治建设成就。首先,清除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在第61期《苏联破获重大反革命阴谋》报道了苏联清除企图恢复富农路线的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处置破坏苏联农产的反革命分子,在第72期《在苏维埃法庭面前英国工程师定罪》报道了苏联制裁了“英帝国主义派往苏联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六个工程师”。[3]第二,通过热烈庆祝十月革命、三八节、五一节等纪念活动来激发全国劳动人民为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如《莫斯科的十月节》《苏联红军十四周年纪念盛况》《今年苏联的三八节》《苏联“五一”劳动节盛况》等,皆是通过苏联重大纪念活动号召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建设苏联。第三,成功召开重大会议报告苏联建设计划和成绩。《红色中华》中转载《苏联中央执委开会》《庆祝苏联第二五年计划到第一年度的伟大胜利!苏联中央执委会召开大会》《为武装保卫苏联而斗争!联邦共产党十七次大会开幕了》等详尽报道了苏联重大政治会议的召开和重要议程,以及苏联领导人的重要演讲报告。

二是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第一,工业上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建立强大的工业国,苏联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如苏联建立“欧洲最大之焦煤炉”[4]——苏联乌拉尔区焦煤炉;建立的苏联麦尼笃哥斯克炼钢厂,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是冶金化学工厂的集成,是苏联工业化的础石”;[5]苏联特聂泊水电厂落成,供电力超过美国尼加拉瀑布发电厂“成为世界最大之水力电厂”;[6]苏联煤产不断增加,“现已占世界第四位”;[7]列宁格勒完成苏联最大电力站之一,“已经完全赶上欧洲的电压量”;[8]1933年苏联“铁产量达六四九七〇〇〇吨”“钢产量达六二〇九〇〇〇吨”[9]等。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苏联的轻工业生产也增加了,“纱厂出产了三百万米突的棉纱,二百万米突的麻纱,一百万米突以上的羊毛绒,袜厂出产了六千八百万双。”[10]建立“世界最大的罐头工厂”[11]——夸里夫乌拉尔的罐头工厂。随着工业化和技术的发展,苏联自己的航空事业也建立起来。“在第一五年计划的四年之中,飞机的生产量比以前在数量上增加了三倍”。[12]第二,农业的集体化、现代化。如苏联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谷物农场——“凡尔勃吕特”苏维埃农场,是“一等专科训练学校的试验场”,[13]使科研人员有机会大展身手,试验种子或者农作物耕种方法,试用新发明或者引进的农业机械等;第二个苏维埃农场“盖更脱”是“世界上的一个最大的农场”,[14]农场内机器应用全覆盖。苏联广泛应用科技参与农业生产,如“利用飞机来播种”“飞机又参加了消灭害虫的斗争”[15]“发明人造雨雾战胜自然”。[16]第三,对外贸易的发展。如苏联煤油已经“运销到美洲一带了”;[17]苏联与日本签订汽油协定后“大批汽油运日”,与美国也已经“实行通商”;[18]资本主义国家因世界经济危机的加深,对外贸易日益减少,“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却不仅没有丝毫减少,相反的,倒日益增加起来。”[19]英国自1933年4月间禁止苏联货物进口,为此遭受经济上的严重损失,遭到全国无产阶级、商人的反对,因此使英国不得不下令废止前次所公布之禁止苏联货物进口令。第四,城市现代化。如苏联的列宁格勒城,是重工业区,“人口猛烈增加,工业出产品占全苏联六分之一”;[20]亚美尼亚苏维埃联邦也是今非昔比,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此外,苏联全境交通铁路网和运河网的建设,无线电话事业等都飞速发展着。

三是苏联文化教育成就。苏联全国普遍设有学校,苏维埃党校、大学、研究院等,在“企业和机关中设有补习学校和文化工作的辅助组织,如俱乐部,红阁,列宁阁等等。”[21]组织广泛的识字运动以扫除文盲,为提高远东小民族的文化教育,已准备出版拉丁字母中国语读本。“工人阶级住着宏伟的洋房,并且设备得有精致的俱乐部,戏院等供给工人娱乐”,[22]并有足够的学校使工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化学院的建造,天文学、考古学的研究热潮等,苏联工农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提升。

四是苏联军事国防成就。苏联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迅速提升军事国防力量以抵御帝国主义的进攻。如《“一切都准备好了!”苏联加伦将军的“五一”讲演》《铁拳等待着》等展现了苏联的军事准备。《红色中华》第205期《在莫斯科红场上辉耀着布尔什维克的无敌的国防力 联共十七次代表大会阅兵式志盛》中,报道了苏联盛大的阅兵式,“苏联海陆空红军的大检阅”“在台前继续不断的流过了国家政治保卫大队,边号军队,铁路卫队,机关枪队,飞行机队等队伍”,[23]展示了苏联的军队力量。第37期《苏联海军大演习,准备给帝国主义进攻的打击》报道苏联海军在波罗的海举行海军操演。第22期《苏联工农为保护无产阶级祖国而奋斗》中面临帝国主义不断地向苏联挑衅,苏联无产阶级广大农民、工人、学生等“非常热烈的加入军事训练的组织,加紧军事学习,提高军事技术,巩固无产阶级的国防”。[24]

五是苏联外交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加之其在国际上坚持和平政策,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逐渐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封锁。许多过去仇视苏联的国家,都先后承认了苏联,并与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红色中华》第40期《苏联外交的和平政策》中,报道了苏联力推其和平政策,“使最凶狂的武力主义者,亦不得不暂时放弃其对于和平之游戏态度,苏联已与芬兰,拉特维亚,波兰及爱沙尼亚,接连签订不侵犯条约”。《中苏复交》《苏联对美外交之成功》《苏联与立陶宛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奥国将与苏联恢复常交》《苏联与捷克将建立国交》等报道了苏联与中、美、奥、捷等国恢复邦交,第131期转发了来自莫斯科的电讯《一九三三是苏联的外交成功年》来宣传苏联外交的成功。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给了中国共产党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坚定信心,以及中国共产党急需的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方面的宝贵经验,因此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学习和借鉴成为《红色中华》苏联叙事的重点。《红色中华》在进行宣传报道时,往往使用“大”“惊人”等词,以及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来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苏联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经济恐慌与财政破产,更加紧了帝国主义的互相冲突,在争夺市场上,瓜分殖民地上,关税政策上,以及欧战赔款问题上,这都使帝国主义的相互矛盾异常的尖锐起来。”[25]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铤而走险,首先在中国东北燃起战火”,[24]德国纳粹党执政,意大利法西斯也“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26]更迫近地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红色中华》反帝拥苏报道中,揭露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阴谋有:一是帝国主义军缩会议。所谓军缩会议,是帝国主义提出缩军计划,实际暗中扩充军备,假呼和平遮掩战事准备的虚假军缩讨论会,面对裁军问题,帝国主义“纷纷用各种方法,公开反对裁军,这正是帝国主义要打仗的形势”。[27]二是世界经济会议。世界经济会议是为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战债问题,然而“正如日内瓦的军缩会议一般,也企图掩饰虚伪的和平主义”,[28]资本主义国家动员了金融与商业的力量封锁苏联,企图扼杀苏联经济发展。三是四强公约。四强公约是“帝国主义者缓和内部冲突和团结反苏联势力的工具”,[29]为暂时阻止帝国主义之间公开决裂的可能利用公约联合起来积极备战进攻苏联。四是日本帝国主义反苏联的举措。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备战,不断挑衅苏联:武装干涉中东路行政,驱逐苏联公民,恶意拘捕苏联在中东路的职工,强夺中东路,组织白俄去骚扰苏联,利用其傀儡“满洲国”向苏联进攻,指使波兰进攻苏联等,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准备挑起反苏联战争。五是其他帝国主义者积极进行反苏联的准备。英国反动工程师在苏联莫斯科被捕,英国政府对苏联宣布断绝通商,英帝国主义牵头组织“四强公约”反苏联。六是德国在经济会议上要求苏联某些领土作为德国殖民地,又非法逮捕苏联侨民,搜捕苏联塔斯社的记者,诬陷苏联同志为德国国会纵火犯准备开审,大举进行反苏联宣传,积极扩军准备进攻苏联。

苏联积极维护国际和平、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例如《红色中华》转载了《莫洛托夫同志演说:维持一贯的和平政策,努力社会主义建设》《李维诺夫的重要提案:设立保障和平的常设会议》《苏联代表在日内瓦为着和平奋战》等文章,转达并支持苏联为和平作出的努力,甚至是“变民族间的战争为国内战争”,[30]去推动欧洲革命的爆发。足以证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利益”“承担而且应当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31]苏联对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强盗行为表示强烈反对,疯狂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在《红色中华》中,刊载如《苏联真理报揭穿帝国主义的阴谋:帝国主义争夺瓜分中国》《苏联各报论中日问题:日军占领山海关是进攻热河平津的开始——是瓜分中国的实现》《日军侵占华北的阴谋,真理报予以无情的揭露》《真理报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策略》等揭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九一八事变后,帝国主义强盗瓜分中国的野心完全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东北三省及其他华北广大地域,一方面是直接侵略中国,另一方面是为了进攻苏联作准备。英国帝国主义正攻占西康四川等地,预备把中国西部完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而英法美及其他各帝国主义,为着竞争在瓜分中国上分一杯羹,推动着帝国主义的炮口向中国进攻。

(三)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强大思想武器的苏联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2]15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战斗武器,是创造新社会最有用的工具!”[33]因此,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掌握,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理论基础。《红色中华》有13篇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的文章报道,例如:《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纪念马克思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论武装暴动》《学习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为列宁主义的胜利而斗争!十月革命暴动纪略》《自由的刊物》《纪念列李卢庆祝苏区共产青年团与少先队的代表大会》等,介绍列宁、斯大林、李维诺夫、克鲁斯卡娅等理论著作,或报道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评述等。

一是关于列宁的纪念。如第6期刊发的《纪念列李卢庆祝苏区共产青年团与少先队的代表大会》,纪念德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以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列宁同志,宣传纪念列宁“创造了十月革命,创造了无产阶级祖国——苏联,他创造了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创造了世界革命的武器——列宁主义。”[34]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如《红色中华》第44期刊登吴亮平同志的理论研究文章《马克思列宁论武装暴动》,里面阐述了列宁关于推翻统治阶级采取的武装暴动的革命条件与暴动规律的思想;《红色中华》发行第100期之际,刊发《自由的刊物》,宣传了列宁“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32]441的思想。三是关于列宁语录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红色中华》第60期刊发列宁语录:“一切应该服从于战争的利益,一切国内生活,应该服从战争。在这点上,任何的犹豫是绝对不容许的……一切牺牲,一切帮助给与战争,抛开一切的动摇,集中一切力量,准备一切牺牲,当然这一次我们是要胜利的。”[35]第65期转发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逐渐变为一更伟大的力量帮助革命高涨促成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中革命危机的成熟”[36]。第179期转发共产国际指示:“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号召共产国际一切支部,号召全世界一切工人和劳动者来热烈地保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者反革命的阴谋,保护中国革命及其苏维埃政权,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37]四是关于苏联十月革命的纪念。在《红色中华》刊登潘汉年同志的《学习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为列宁主义的胜利而斗争!十月革命暴动纪略》,文章详尽普及宣传了关于十月革命暴动的经过与伟大意义。

三、《红色中华》苏联叙事的重要价值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和苏联虽然面临不同的革命建设任务,且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所处的阶段也并不一致,但苏联无疑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引领者,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成功的“化身”,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的楷模。以今人观之,《红色中华》的苏联叙事,有不少不吝赞美之词和不少过誉之处,但对于仍在中国革命道路上艰辛探索和初次进行治国理政“伟大预演”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寄托。《红色中华》等红色报刊的苏联叙事,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苏区民众的理想信念,促进了苏维埃政权建设,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形象,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坚定信念,推动中国革命事业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让世界被压迫无产阶级和民族看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希望,“筑起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38]《红色中华》对苏联社会主义成功的伟大成果和重大意义的宣传,对苏联工农群众美好生活的宣传,让苏区民众有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眼光,鲜明感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功,激发了苏区民众革命的斗志和建设苏维埃政权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动员人民群众站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号召军民勇于参加反“围剿”革命斗争,极大地稳固了苏维埃政权,极大地鼓舞了苏区民众积极参与中国革命斗争。1930年10月,赣西南特委刘士奇在写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中指出:“苏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十骂反革命、十骂国民党、十骂蒋介石、红军歌及各种革命的歌曲。尤其是阶级意识的强,无论三岁小孩,八十老人,都痛恨地主阶级,打倒帝国主义,拥护苏维埃及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几乎成了每个群众的口头禅。”[39]这说明了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充分反映了苏区民众的革命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以俄为师,促进苏维埃政权建设

中国共产党初建苏维埃政权,“已经实现了工农民主专政”,在局部上实现了“工人和农民解放的目的”。[40]但是,如何巩固和建设新生政权既是一件新鲜事物,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苏维埃政权最为直接的楷模。中国共产党在《红色中华》等红色报刊上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大量报道,不仅仅是进行革命宣传教育的需要,更在于如何借鉴苏联革命和建设成功的经验来推动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正如毛泽东所说: “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重大进步和重大成功。”[41]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开展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建设工作,在力所能及的层面尽可能地创造性地学习苏联,由此取得明显成效,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积累了初步经验。

(三)理论宣传,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

“若是没有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上的预备,则党员群众便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42]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力量,革命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革命力量,不少苏区工农在学习教育中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红色中华》等红色报刊,通过社论、口号标语、宣传报道和理论文章等,以其独特的通俗性语言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理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苏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社会科学书籍,几乎人手一册,学生更于上课时强迫教员请授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如何组织游行示威等问题,否则教员不能立足,虽在统治阶级开除拘捕屠杀的高压政策下,但学生的思想,更加革命化,行动更加激烈化。”[43]一个学员表示:“我们应该把三个月来学习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去武装边区广大的工农群众,开展与深入阶级斗争,并领导着他们积极参加民族革命战争,巩固苏区,开辟新苏区,我们一定坚决的团结在党的进攻的周围,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争取战争全部胜利而斗争!”[44]

(四)舆论引导,塑造党的革命形象

一个政党的形象构建除了受政党自身作为的影响,还与人民群众的评价密切相关,而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评价又深受媒体舆论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舆论主动权的把握,在人民群众心中塑造党的革命形象。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45]党报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46]《红色中华》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构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形象;宣传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对苏联、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国民党卖国行径,构建中国共产党的爱国革命形象;宣传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苏联,压迫世界无产阶级,赞扬世界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构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形象。《红色中华》尽全力宣传中国共产党与苏联、世界无产阶级站在同一阵营,寻求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声援,有效壮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在国内国际上的声势与影响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事业是这样的具备正义性,那么,我们的要求是一定要实现,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47]

猜你喜欢
红色中华苏维埃帝国主义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人民广播事业的雏形——红色中华新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