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幻境与真实

2024-01-14 05:32朱圣雄刘胡敏
电影评介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志军叙事学情感

朱圣雄 刘胡敏

电影叙事学不仅深究叙述者如何通过叙事技巧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而且还关注电影如何利用其叙事结构、视角转换和时间序列等手段来加强主题表达。本文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采用电影叙事学理论视角,特别关注电影的叙事框架、冲突构建和悬念营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塑造观众的观影体验,深入探讨电影中人物塑造、视角运用,及其与电影主题和情感的相互作用。此外,本文还将分析电影中象征和隐喻如何与叙事结构融合,共同构成一部富有层次的艺术作品。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本文不仅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叙事特性和风格有一个深入解读,而且旨在揭示该电影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表达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情感。

一、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基础

电影叙事学(Film Narratology)是电影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领域,致力于探究叙事电影的核心元素。内容包括叙述者与观众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与空间的巧妙处理、故事与情节的构建,以及视角和结构的策略性安排。此理论基于叙述者与观众之间的复杂互动和潜在矛盾,深入剖析叙述者如何运用多样化的叙事技术来操纵和影响观众的认知与情感。电影叙事学继承并扩展了传统小说叙事学的范畴,不仅着眼于故事的情节布局、人物性格和动机解析,而且重视电影中的剧作技巧和审美特点。

电影叙事学分析的核心方法涵盖对电影中关键叙事元素的深入探讨,诸如主题、人物、冲突和悬念等。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揭示电影如何通过故事叙述传达其情感态度和核心思想。同时,这一理论还着重考察叙事结构的设计,探讨故事的线性或非线性发展路径,以及不同叙事技巧如何有效地提升电影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地,电影叙事学也关注于电影中视角和人称的运用,分析这些元素如何塑造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1]电影叙事学为人们提供了一套理论工具,使人们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电影作品,特别是在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等方面。这个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人们洞悉电影的内在机制,还能够深化大家对电影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叙事结构是构成电影核心的关键要素,不仅决定了电影的整体框架,也极大地影响着观众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电影的叙事结构可以采用线性方式,即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也可以选择非线性方法,通过闪回、时空跳跃等手法突破传统叙事模式,从而为故事增添多维度的复杂性和艺术美感。非线性叙事手法在电影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让观众在跳跃的叙事结构中体验故事的多重维度,进而对影片的主题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2]。

叙事视角在电影叙事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定义了故事的叙述角度。电影可以选择全知全觉的叙事视角,允许观众自由穿梭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甚至洞察角色的内心深处。这种视角的运用使叙述者能够充分发挥电影语言的叙事能力,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方位且深入的观影体验。在非线性叙事中,蒙太奇剪辑技巧尤为关键。通过快速和碎片化的剪辑方式,不仅增强了电影的紧张氛围和视觉冲击力,而且在叙事中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感,促使观众在剧情的断层中进行深入想象和思考。

角色的多维展现是电影叙事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角色的描绘不仅限于主线情节,在次要情节中同样也可展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以此来丰富角色形象,并展现其性格的多面性。多维度的人物塑造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真实的角色理解,还增强了电影在情感和主题表达上的深度。[3]此外,电影中主题与情节的平衡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影不仅要传达强烈的主题信息,同时也需要通过细腻的故事叙述和角色塑造,让观众与电影产生共鸣,确保电影的真实感和深度。有效的情节设计和角色塑造能够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同时深化电影所传达的主题思想。通过这种方式,电影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同时提供一种思考和感知的深度,使其成为不仅具有娱乐性,而且具有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4]

借助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将其运用于观察和评估影片中的时间安排、事件顺序和叙事节奏等关键因素,以揭示它们如何协同构成电影的整体叙事架构。此外,也可探究不同叙述视角和人称选择的运用如何塑造故事的呈现方式和影响观众的体验。可以说,电影叙事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电影的叙事特质和艺术风格,还能够洞察这些叙事元素是如何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这种解读方法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更为丰富和精细的视角,以深入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的多层次艺术价值。

二、《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电影语言分析

(一)镜头语言

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镜头语言是构成其独特叙事风格的核心元素,通过其独特的镜头语言,成功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叙事世界。这种镜头语言不仅展示了导演对现代科幻电影叙事的创新思考,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视觉和思考方式,使电影成为探讨现代人与科技、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艺术作品。

首先,电影采取伪纪录片的手法,如手持摄影和真实式采访等,打破了传统叙事的界限,赋予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加强了叙事的紧迫感和参与度。这种风格在镜头语言上营造了一种原生态的真实感,让观众感到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旁观者。

其次,电影中现实与荒诞性的结合在镜头运用中尤为显著。通过展示日常物品在非传统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影片在展现主人公唐志军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交织时,巧妙地增强荒诞性,同时也揭示了他与现实世界的深刻隔离感。[5]这种荒诞感不仅是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直观表达,也是对观众现实认知的挑战,推动观众反思现实与理想、常规与非常规之间的界限。

再次,碎片化叙事则是影片镜头语言中的另一个关键特点。影片的碎片化和非线性叙事风格,显著地打破了传统电影叙事的界限,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经典叙事结构的深刻解构。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仅让电影在浪漫与荒诞、理性与感性之间游走,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空间。例如,电影中将唐志军的现实生活与他对宇宙的幻想交织在一起,通过将他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与他深夜在家中观察星空的场景交错呈现,创造了一种奇特的对比和荒诞性。这种碎片化的叙事不仅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还反映了他与周围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最后,后假定性美学也是其镜头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有一个场景中,摄像机突然转向并捕捉到拍摄团队的一部分,提醒观众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这种手段不仅打破了观众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也在哲学上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挑战,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性。

影片的镜头语言精准而巧妙,不仅捕捉了故事的情感层面,还强调了剧情的关键时刻和主题。电影中的镜头选择和运用,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唐志军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面临生命中重大决策时。影片中有一段,唐志军决定继续追寻外星文明,这一刻采用了紧密的镜头。这种镜头设置深入地揭示了他的内心矛盾、激情和坚定的决心。相反,在描绘他对宇宙的痴迷和在搜寻外星生命的孤独旅程时,電影采用了宽阔的镜头,这不仅突出了他在宇宙广阔背景下的渺小,同时也显现了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这种镜头语言的变化不仅加深了观众对唐志军角色的理解,也增强了电影的情感深度和视觉冲击力。影片中的移动镜头,如平移或跟随镜头,被用以增强故事的动态性和紧迫感。当展示唐志军和他的团队在荒凉的地区搜索外星信号时,这种镜头的运动加强了场景的现场感和紧张氛围。此外,这些镜头的使用也强调了故事的关键转折点,例如唐志军接收到疑似外星信号的紧张瞬间。

(二)画面构成

电影采用了拼贴艺术手法,通过将不同的视觉元素——如VHS图像、飞碟文献片段、复古的电视广播图像——交叉拼贴,展现了强烈的复古感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属性。这些拼贴手法不仅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也创造了一种时间空间化倾向,使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展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影片中符号意义的零散化是另一个后现代美学的关键表征。例如,影片中的石狮子雕像和佛像,这些传统意义上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符号在影片中被解构,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无法构成具体意义的后蒙太奇,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戏谑和解构。在视觉语言方面,电影没有刻意追求视觉奇观,而是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摄制方法和跳切、抽帧等剪辑手法,打造出一种碎片化、断裂的视觉效果,强调一种朴素浪漫和“手工”质感的视觉风格。这种碎片化的剪辑处理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时空关系和因果关系,营造了一种荒诞的美学风格。

电影中的后假定性美学进一步加强了荒诞意味。影片中的生活元素超越了普通观众的生活经验认知,如电视上的雪花点被用来探测宇宙波动,以及孙一通的“信号锅”等都强化了荒诞感和对现实的解构。人物形象的假定性,如孙一通的角色也是荒诞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其角色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人物刻画方式,使观众更容易接受这一人物设定。

(三)声音设计

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声音设计的角色不容忽视,它在加强叙事情感表达和营造场景真实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和环境声音与情节紧密结合,例如,紧张和忧郁的背景音乐与主人公唐志军的内心挣扎相呼应,而乡村环境中的自然声音则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影片中音乐使用不拘泥于类型,融入了古典乐和流行音乐,如在唐志军被吊车吊起时响起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和主人公在外甥的婚礼上描述宇宙轮廓时使用了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这些音乐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观念中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和包容性。此外,电影中也大量使用方言和俚语,这些听觉元素的杂糅与电影的视觉风格相协调,共同构成一种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例如,孙一通角色的塑造就充分运用了方言和俚语,他是一个生长在乡村的传奇青年,其行为和语言展现了一种真实且温暖的特质,成为影片中的幽默元素。

综上所述,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通过其丰富多彩的声音设计,不仅增强了叙事的情感深度和场景的真实感,还展现了导演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些声音元素的杂糅不仅是对艺术与日常生活界限消解的探索,也是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三、《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叙事艺术和思想解析

(一)叙事艺术

影片巧妙地将荒诞科幻与深刻的故事叙述相结合,通过融合幽默和荒诞的元素,展现了一个深刻的情感维度。影片中,唐志军的荒诞执着体现在他对故障宇航服的保留——一种在外星人来临时希望能够穿上宇航服进入外星飞船的极端想法。他的旅程中还包括了如那日苏这样的怪异伙伴,一个对外星文明同样充满热情的酒鬼。这个故事利用荒诞和幽默来探讨追求自我超越的核心主题。这种貌似荒谬的追求实则反映了人类对于深层理解和联系的渴望,呼应了经典探险故事的主题。因此,电影呈现了对传统冒险叙事的现代演绎,巧妙地将奇幻元素与人类的追求和现实的荒诞性结合在一起。

影片在创作手法和科幻元素的呈现上,展现了其独特魅力,这是其获得广泛好评的关键所在。电影通过其精心设计的剧场音效和音乐,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和沉浸式体验。这些技术上的处理手法,使电影中虽然充满荒诞和戏谑元素,却依然显得格外真实和感人。导演巧妙地在荒诞的外表之下揭示了深刻的真诚和悲悯,生动地阐释了“喜剧背后隐藏着悲剧”的主题。

在影片中,对人文情感的表达采取了一系列精妙的叙事学手法。电影借助独特的剧场音效和音乐,成功地营造出强烈的情感氛围和沉浸式体验,从而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影片中的情感维度。该片采用伪纪录片形式,尽管不是创新之举,但在本片中的应用却激发了人们对摄影机背后的人物身份和被拍摄对象的不确定性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创作者对被记录对象的深刻洞察。这种叙事方式揭示了社会对“科幻迷”这一群体的模糊认知,并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以理解影片中的人文情感。

主人公唐志军的角色发展同样是影片的核心内容。他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他对外星文明的深度痴迷,以及这种痴迷对他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人类对超越现实困境的幻想。影片中的每个叙事决策,包括时间安排、空间布局和角色视角,都深刻地表达和探索了人文情感。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使电影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层次丰富的人文情感世界,使观众在体验科幻元素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更丰富的人文情感。

这部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幻作品,而是对科幻类型进行深度反思和重新诠释的电影。它通过对科幻元素的探索,为观众提供了对该类型的全新视角和理解。电影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一种创新的叙事方式,同时也对摄影机背后的“隐形”制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种方式反映了社会对科幻爱好者群体的复杂和模糊认知。影片深入挖掘并分析了这一特定群体的特质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尤其是主人公唐志军的角色演变,非常引人关注。他对外星文明的痴迷,以及对于发现外星人来解决人类纷争的热烈讨论,不仅增强了電影的荒诞科幻感,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于超越现实困境的幻想和渴望。

(二)思想艺术

影片通过其叙事技巧、叙述人的选择以及叙事方式,深入探讨了世界的起源与本质、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等重大哲学议题,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以体验一场丰富且深刻的哲学之旅。

影片主人公唐志军的信仰和追求,显现了作品中的理想主义和哲学思辨。他对于光和宇宙的信仰,在物质贫乏和孤独的生活中仍旧维持着内心温暖和希望,这反映了电影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层探索。唐志军认为人类追求的是虚无,而外星生命作为高级物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文明,这种观点揭示了电影中的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元素。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述手法来传达这些深奥的哲学思想。例如,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和第一人称视角,使观众与故事人物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并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共鸣。电影的视觉呈现和画面构图也经过精心设计,采用极简主义风格,却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如街头抽烟的“孙悟空”和麻雀聚集的石狮等细节,在沉默中传递了强烈的情感和深邃的哲学寓意。

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作为中国新南方电影的代表之一,展示了其独特的叙事策略,特别是在探讨与中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方面。孔大山导演不仅巧妙地将西南地区的独特特色作为冒险旅程的背景,还深入挖掘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特性,使之成为影片叙事的一个核心要素。影片的主题聚焦于知识分子的流浪、闲逛和寻求,这不仅反映了导演对流浪文人和吟游诗人理想主义的个人诠释,而且与其他新南方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叙事手法展示了导演孔大山对电影叙事学和符号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电影传统的敬意。

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导演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世界。《宇宙探索编辑部》因此成为一部不仅在艺术层面上,而且在思想层面上都具有深度的电影。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中国西南地区文化和社会特点的探索,也是对传统电影叙事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充分展现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深度。

结语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采用伪纪录片风格和后现代主义视角,巧妙地将现实与荒诞融合,创造出一种非线性和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影片的镜头语言包括手持摄影、碎片化叙事和拼贴手法,既增强了故事真实感和观众参与度,又打破了传统叙事边界,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觉和思考方式。主人公唐志军不仅象征着理想主义者在现代社会的困境,而且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寻。电影叙事学的分析不仅能帮助观众理解电影中的复杂叙事技巧和创新手段,进而更深入地欣赏其艺术价值,还能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主题和象征,及其与现实社会和人类内心世界的联系。这使《宇宙探索编辑部》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电影,更成为一个思想和情感探索的平台,展示了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郭钟安.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 J ].当代电影,2023(02):53-63.

[2]翟治江.电影叙事学视角下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J ].戏剧之家,2023(06):149-151.

[3]高颜霞.《银河补习班》中的电影叙事学分析[ J ].新乡学院学报,2023(05):34-37.

[4]刘云舟.从电影叙事到电影叙事学[ 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2(04):56-60.

[5]郑嘉琳.对立的消解:《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叙事创新研究[ J ].视听,2023(11):65-69.

【作者简介】  朱圣雄,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出版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编辑,主要从事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视觉文化研究;刘胡敏,女,广东广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现当代小说、创伤文学、战争文学和希腊罗马神话研究。

猜你喜欢
志军叙事学情感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神奇的“魔力语”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
当好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