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熵权-平均解距离评价方法(EDAS)

2024-01-14 13:01曾洪鑫李海浪王铁旦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制造业

曾洪鑫,李海浪,,王铁旦

(1.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2.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1 研究背景

认证认可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重要支柱之一,是WTO 框架下全球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市场治理工具。我国加入WTO 后,正是得益于认证认可机制实现了出口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认证认可机制促使我国出口制造业严格遵循认证所依据的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出口商品质量得到迅猛提升,另一方面,认证认可机制增强了市场供需方之间的信任,使我国商品快速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借助认证认可的国际互认,提供“一次认证,全球通行”的便利化服务,降低了贸易壁垒,推动我国出口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目前我国认证认可的国际互认范围已覆盖占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区域[1],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的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有效认证证书数已达到328 万张,其中广东省以624 386 张位居第一1)。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和营商环境最佳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内认证认可业态活跃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拥有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近1 400 家[2],有效认证证书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承担着引领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如何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市场运行机制和优化制度有效供给,提升认证认可整体水平、增强本土认证机构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破解认证产业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矛盾是新时期中国认证认可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命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12 个出口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评估其认证认可发展水平现状、预测趋势,从整体上把握认证认可在以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的实施应用水平,以期更有效地发挥认证认可的效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认证认可起源于英国的风筝认证,是认证机构在经过权威认可机构认可后对各类企业开展第三方的认证活动或是进行符合性证明活动。从出口贸易发展史来看,认证认可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国外学者对认证认可的研究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于认证认可对相关领域的作用机理以及对于经贸、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认证认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聚焦于认证认可对企业绩效、产品质量、市场规模和产业增长的影响等具体层面,如Wu 等[3]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和基于成本的活动(ABC)方法检验了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9000认证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实施ISO 9000 认证能够增强企业的业务绩效和财务收益,且这种正向效果对于制造业企业更显著;何坪华等[4]通过研究发现,认证管理能够使认证标志成为食品安全质量信号显示的有效手段,成为帮助消费者节约信息搜寻费用的制度工具;Hatanaka[5]通过研究零售商与认证机构、供应商与认证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与认证机构之关系,认为第三方认证不仅仅是用来有效地组织管理市场和贸易的一种客观、公正的技术性工具,而且可通过当代的农产品体系重新调整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Tarí 等[6]比较了ISO 9001 和ISO 14001 认证的企业收益,认为通过ISO 9000 认证及其持续改进,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组织效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褚小菊等[7]从降低监管成本与风险、优化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贸易、降低整个食品链风险4 个方面阐述了基于ISO 22000 标准的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显著效果。

作为一种推动贸易便利化、保障质量、促进产业资源优化组合的全球通用市场治理机制,认证认可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addi[8]等选取了73 个国家和地区1999—2012 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ISO14001 证书数量的增长与发展指数的增长相关。Frenz 等[9]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认可制度的经济社会效益问题,指出认证认可将在公共健康与安全改善、消减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节约浪费和提升工业效率等方面产生实质性收益。Fouilleux 等[10]探讨了由标准、认证、认可构筑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在有机农业领域的产品认证效用。Shaw 等[11]以欧洲数十所医院的临床服务为研究样本得出,认证认可对医疗临床服务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申亚飞等[12]论证了认证认可技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叶琼瑜[13]指出了检测认证对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给出机器人行业认证认可体系构建思路。

从整体上来看,学者们对于认证认可有效性研究主要围绕定量检验与定性分析这两个视角来开展。在定性研究方面,如Berghaus[14]分析认为认证认可制度对欧盟内部市场贸易发展具有降低重复检测成本、传递质量信任、促进贸易等方面的正向作用;Wang 等[15]分析了2003—2003 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2018 家企业的数据,发现公司规模和年龄与ISO14001 认证和公司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且ISO14001 认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孙大伟[16]从构成体系的衔接与协同、组织机构体系的职能运行、法律制度体系、认证认可制度体系、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的运行以及认证市场的监管机制等6 个方面对中国现行质量认证体系进行了分析;张磊柱[17]指出,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提供创新路径;游艳玲[18]认为,认证认可发挥着传递信任、沟通生产与贸易、生产与消费、贸易与消费的纽带作用,是国际通行的现代质量管理手段及贸易便利化工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王隆重[19]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沿线区域、行业合作模式和中小型市场建设,强化中国标准规范的通用性和认证认可的实效性将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国家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定量研究方面,如曾洪鑫等[20]对2016 年对广东出口消费品认证认可和质量水平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邓氏灰色关联分析发现,认证认可对消费品质量有着一定的正向影响;郑妍妍等[21]使用回归方法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发现,国际质量标准认证能够增加企业出口的概率和销售规模;郑方辉等[22]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对珠三角城市2012—2020 年12 个主要出口行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认证认可对行业的导向作用较为明显;陈雨生[23]等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研究了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提出认证与追溯体系耦合监管的策略。

已有相关文献对认证认可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无论是在市场实践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促进作用等方面,技术方法体系尚不完善;(2)相关成果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评价的维度和精度尚有不足;(3)同一行业在不同时期的认证认可评价指标权重会发生变化,近年来出口企业产品质量所依赖的生产标准相较之前可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和特征。因此,鉴于参考依赖是人类评价分析事物规律的普遍模式,本研究引入熵权-平均解距离评价方法(EDAS)方法,从整体上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的实施应用水平。其中,熵权法是基于信息熵来确定各指标的历年动态权重;EDAS 则根据各评价指标与平均水平的正、负向距离,得出被评对象相对平均水平的优劣势情况。熵权-EDAS 方法是由Keshavarz-Ghorabaee 等[24]学者提出用以解决指标间相互冲突难以调和的问题,以消除专家组对方案的评价指标的偏差风险的方法,其中蕴含的折中思想显然更加符合决策集体的实际利益[25]。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以平均水平作为参照来比较分析事物,而EDAS 方法正是聚焦于平均水平线的一种决策方法。基于EDAS 的评价模型来评测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既可以了解各指标因素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程度,进而识别造成不同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又可以通过与平均解的关联程度体现各出口制造业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差异。

3 理论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

3.1 理论分析

评价服务于发展决策,本研究的评价目标旨在对认证认可在出口制造业实施应用整体状态水平进行量化的综合性评测,挖掘问题、找寻差距,进而为促进认证认可业态健康发展和效用发挥提供政策决策依据,为此,评价视角和内容要基于认证认可实施工作特点及其对出口制造业的效用。

认证认可在出口制造业的实施应用,是指受认可的认证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出口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的合格评定过程,在认证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不断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有效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以满足认证认可相关符合性、获得认证证书,从而向出口国家或地区传递市场信任信息、突破贸易壁垒,顺利进入海外目标市场。认证认可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两方面。产品认证是按照相关标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方面符合性进行评定,如欧盟的CE 认证、美国的UL 认证等;而管理体系认证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进行评定,如:ISO 9000 认证、ISO 14000 认证等。因此,对于评价认证认可在出口制造业的实施应用水平,业内企业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的数量、层次、质量等方面的状态水平是评测的重要观测点。认证认可的依据是标准,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认证过程的实质是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贯彻到企业制造过程的活动。认证认可传播了标准、推动了标准的实施应用,在从标准制定到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从认证认可应用实践的视角来看,标准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它既是认证认可的依据,又是规范和评定企业经营行为的指引和标杆。显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对标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是制造行业开展认证认可实施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测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的重要观测面。

综合而言,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的评价,一方面要体现认证认可在出口制造业实施应用的整体水平,揭示出口企业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的综合状态和层次水平;另一方面要反映出口制造业应用认证认可的基础条件,揭示出口企业对相关标准的认知水平以及标准在其各生产制造环节的贯彻程度,并以此建立评价技术体系。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从认证认可基础(base,B)和认证实施(execution,E)维度构建BE 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认证认可水平评价BE 指标体系

3.3 基于熵权-EDAS 模型的评价方法建立

设有m个被评出口制造行业、n个评价指标,第i个被评出口制造行业的第j项指标值xij(i=1,2,…,m;j=1,2,…,n),构建原始决策评价矩阵X为:

3.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因本研究所构设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故在得到了多指标的评价矩阵以后,可用如下公式得到规范化评价矩阵R:

式(2)(3)中:λ表示调节系数,且0<λ<1;

3.3.2 认证认可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在权重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大量学者采用主观赋权法用于确定指标权重,如范峰源等[26]采用层次分析法、王良健等[27]采用专家打分法等,而这一类的主观赋权法都存在着受决策者经验影响的弊端,主观随意性较大。在具体的认证认可BE 指标体系中,由于每一年出口企业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不同,专家判断某一指标的权重水平可能受限于其在所处时空的环境难以判定过去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处境,从而导致最终评价结果受到影响。为克服此缺陷,借鉴李丽等[28]的做法,采用信息熵值法计算指标历年权重,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且保证所得到的动态指标权重更具客观性。

假设在有m个被评出口制造行业、n个评价指标的评估问题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hj为:

式(4)中:i=1,2,…,m;j=1,2,…,n;

那么,第j个指标的熵权wj为:

3.3.3 基于熵权-EDAS 模型的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水平评价方法

步骤一:计算所有被评制造行业在各评价指标下的平均值,得到平均值矩阵AV。

式(6)中:AVj表示的是所有制造行业在第j个评价指标上的认证认可发展综合水平。

步骤二:根据指标类型,计算被评制造行业与平均解的正向距离(PDA)与负向距离(NDA)。因研究采用的指标属性均为正向,故

式(7)(8)中:PDAij和NDAij分别表示第i个被评制造行业在第j项评价指标下的评价值与平均解的正负距离。

步骤三:确定所有被评制造行业的PDA 和NDA的加权和。

步骤四:将所有被评制造行业SP 和SN 值归一化。

式(11)中:NSPi表示第i个被评制造行业的标准化正向距离;式(12)中:NSNi表示第i个被评制造行业的标准化负向距离。

步骤五:计算各被评制造行业的评估得分(AS)。

式(13)中,0 ≤ASi≤1。ASi第i个被评制造行业的综合得分,ASi值适当地拉大不同制造行业认证认可水平评价得分之间的差异性,适合于比较不同制造行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的差异性。ASi值越大表示该出口制造行业的认证认可发展越好;反之则越差。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产业体系完备,其出口制造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各产业要素已经深度融合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之中,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和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出口贸易与加工制造环节紧密相连,依托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优越地位,出口企业的总公司普遍在香港注册,并在香港承接海外订单,而出口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则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九市。为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实施应用的整体情况,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和可比性原则,以珠三角九市玩具业、照明设备业、服装业、家用电器业、鞋业、音视频设备业、仿真饰品业、家具业、食品接触品业、信息技术设备业、箱包业、加工食品业等在内的12 个出口制造行业作为样本,通过在2012—2019 年连续8 年开展相关出口企业认证认可情况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数据13 000多个(见表2),由于受回收有效样本数量等因素影响,2015—2016 年合并为一次调查。

表2 有效样本的地区年度分布 单位:个

4.2 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平均值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问卷数据,分别计算出认证认可水平评价各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同时借助Excel 等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得出12 个出口制造业每个年度的认证认可发展综合水平平均值(见表3)。其中,认证认可水平总指数反映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行业认证发展整体水平。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总指数变动区间为[0.666,0.739],均值为0.697,总体上属于中等略微偏上水平,最高分出现在2018 年,最低得分在2014 年为0.666。从各年分值变化情况来看,认证认可水平总指数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波动态势,总体呈现较好增长态势,在2018 年后有一定的下降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行业认证发展依然呈现较强的曲线增长趋势,侧面揭示出认证认可作为突破各类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各类出口企业的青睐。

表3 粤港澳大湾区12 个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综合水平平均值的年度分布

在一级指标中,认证实施的得分相对更高,分值变化区间为[0.651,0.752],平均得分达到0.698,期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倒“V”型波动发展态势,最高和最低得分分别出现在2017 年和2015—2016 年,表明接受认证认可的企业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而认证认可基础指标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平均得分为0.696,略低于认证实施指标,期间并呈现波动增长态势。近年出口制造业面临的国际上技术壁垒措施不断强化升级,认证依据的标准要求不断提升,因此认证认可基础指标增长相对滞后,认证认可产业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日趋显著,加之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出口企业生存压力较大,认证实施应用增长动力不足。

基于二级指标绘制雷达图,如图1 所示,雷达轨迹越靠近外圈的指标具有一定相对优势,雷达轨迹螺旋扩张说明指标具有一定增长趋势。可见,认证认可基础对应的所有二级指标的雷达轨迹均存在螺旋扩张趋势,但在2018 年普遍有所回落,其中质量控制标准指标的雷达轨迹处于最内圈,说明其发展相对滞后,也一定程度说明出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日趋严格的各类标准的贯彻程度有所滞后;标准认知指标均值最高,但其雷达轨迹在2017 年后表现有略微收缩态势,说明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日趋严峻、壁垒措施更新层出不穷,更加严格的标准不断出台发布,出口企业疲于应对、略显乏力;产品检验标准指标的雷达轨迹基本处在外圈,但在2019 年出现大幅回落,说明其同样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而波动,出口企业对认证认可基础条件的投入和积极性受制于外部生存环境。认证实施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中,产品认证总体发展态势相对更好,其雷达轨迹整体呈现一定的螺旋扩展趋势,得分均值达0.692,临近中等水平,表明出口企业对产品认证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大;管理体系认证指标的雷达轨迹波动较大,整体发展处于中下水平,改善空间较大,也反映出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投入更大、应用要求更高,管理体系认证在出口制造业的实施应用受贸易环境和企业生存压力的影响也更大、更容易波动。

图1 2012—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12 个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二级指标演变情况

4.3 AS 值测评结果分析

AS 值能够反映各个出口制造行业之间的差距与优劣之处,在认证认可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以这种折中的平均水平作为参考标准,能够比较不同出口制造行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的平衡性。如表4 所示,AS 值结果反映出不同年度、不同行业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差异更趋显著。从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水平AS 平均值在[0.412,0.552]区间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 年AS 均值达到最高,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总体水平不断增长的趋势。具体到各行业层面,AS 值呈现出较明显的行业差异性,家用电器行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和稳定性最高,年均AS 值达到0.755,且各年的AS 值都在平均水平0.474 以上;其次是信息技术行业,年均AS 值为0.673;再次是玩具行业,年均AS 值为0.668。而服装、箱包、制鞋、家具等4 个行业呈现非常明显的劣势,各年AS 值都在平均水平0.474 之下,年均AS 值非常小,在[0.211,0.306]区间内变动,这些行业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其认证认可应用发展的提升空间巨大。

表4 2012—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12 个出口制造业AS 值的年度分布

综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业认证认可发展总体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在行业层面呈现出较明显差异性。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出较明显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优势,如:信息技术设备、家用电器等行业,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认证认可发展呈现较明显的劣势,如:服装、箱包等行业。这些也一定程度上说明,认证认可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质量治理工具,其应用发展水平与行业的制造技术、科技创新、规模结构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4.4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4.1 存在的问题

(1)各行业认证认可发展水平不平衡。从各行业认证认可水平总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技术密集型和新兴行业的认证认可水平普遍较高,如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等行业;而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行业的认证认可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对认证认可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如箱包、服装、鞋业等传统制造业行业。

(2)认证认可基础发展相对滞后。从得分情况来看,认证认可基础的发展要滞后于认证实施,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行业具备了一定的认证实施应用水平,但这种认证实施尚未转化成良好的认证认可基础应用效应。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全球性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升级等因素影响,认证认可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稀缺程度不断上升、环境保护要求不断增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出口企业对认证认可的实施应用投入也受到了影响。

(3)管理体系认证整体水平相对偏低,企业提升改善动力不足。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产品质量、品牌能力、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口企业对管理体系认证的关注度降低。实际调查也发现,一些出口企业即便通过了ISO 9001 管理体系认证,但由于缺乏较好的维持机制,无法持续完善,最终也不得不荒废。

(4)认证认可产业供给适用性不足。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认证认可服务种类与新需求不对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居民消费水平直线上升,如新能源、半导体领域等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出现,认证认可种类尚不能适应出现的新需求,因而导致部分领域认证认可出现空白;另一方面,认证认可的应用机制需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如强制性产品目录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来调整。此外,认证认可活动存在重复现象,如在食品领域方面存在不同类型认证在对象和目的方面的雷同的情况,增加了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负担和困扰。

4.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非市场性制约因素的增多削弱了认证认可的国际市场信任传递作用。近年来,以往常见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形式已逐渐上升为国际贸易摩擦,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了更多非市场性的制约因素,使得认证认可的国际市场信任传递作用被新的关税措施和政治壁垒措施阻断,认证认可的效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口制造行业认证认可的发展;同时,传统制造业行业受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环境保护加强等因素影响较大。

(2)认证认可依据的标准体系不健全。首先,标准水平的先进性有待提升。中国工业标准中仍有相当大的比例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对国际先进标准的采标率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29],监测标准低、检测方法手段不足。其次,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在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2万多个国际标准中,以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仅为1%左右[29]。第三,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的标准立项过程的市场驱动机制不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较为淡薄,标准制修订过程缺乏开放性和透明性,标准实施状况反馈机制缺乏,致使所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标准不能与国际市场、全球经济发展相吻合。

(3)本土认证机构品牌、资质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弱。与认证认可密切关联的检验检测机构存在“小、弱、散”的特点,组织规模普遍偏小、检测能力弱、空间布局分散,呈低水平同质化的发展态势,认证能力水平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矛盾突出;并且,认证认可检测检验产业链上游的检测技术装备、检测材料等环节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难以跟上精确、快速在线、智能、高通量、非定向发展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此外,高端精密检验检测装备普遍依靠进口,检验检测供给侧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能力短板,制约了认证认可的发展及其效用的发挥。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横向测算与纵向对比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行业认证认可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认证实施水平是其优势项,其中产品认证水平为认证实施水平的最优组成部分,能够为出口贸易提供基本的质量认证保障;而认证认可基础的改善空间较大,尤其是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方面的提升,是保障出口商品质量整体上提高的关键环节。分行业来看,12 个出口制造行业的认证认可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设备、家用电器等技术密集型和新兴行业认证认可水平普遍较高,且增长优化潜力最强,鞋业、服装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行业的认证认可水平提升需求较大,且鞋业行业认证认可水平优化提升潜力较弱。不同出口制造行业在不同年份的优势指标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与改变,但在不同方面都有待优化。

5.2 政策建议

基于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深化认证认可制度和体系改革创新,打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认证认可现代市场治理体系。首先,要针对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深化认证认可体制改革,完善认证认可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参与、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认证认可体制机制,打造形成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认证认可现代市场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保底线”职能,大力促进认证认可拉高线效应,创新自愿性认证制度,通过简政放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从业机构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第三方认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品牌信誉、提升市场竞争力。

(2)促进认证认可建设与实施智能制造融合发展。首先要将认证认可创新与出口制造业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认证。其次,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出口产业智能制造实践行动中不断推行和贯彻国际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标准,积极将各类体系认证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智能制造应用中。第三,大力推进认证认可数字化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完善认证认可数字化基础设施,促进认证专业管理软件、数据应用终端等技术发展,不断探索基于数据互联校验的定制化生产认证、基于网络化制造的“互联网+认证”等。

(3)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升认证机构专业能力和品牌形象。一是要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完善认证认可行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政策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二是鼓励认证机构通过权威认可机构的认可,提升专业能力,面向全球市场增进各方信任。三是支持大型龙头认证机构发展综合型一体化服务,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领跑型机构或企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认证品牌。四是支持中小型认证机构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升专业化、特色化服务能力,在重点专业领域内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4)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中国认证认可标准体系,促进认证认可标准的国际合作互认,推动实现“一个标准,一次评定、全球承认”的认证认可,大力提升中国认证认可在全球市场的有效性。二是要紧密跟踪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体系动态,通过合理吸收或等同转换等方式,不断完善和健全中国产品质量标准。三是要不断增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能力,大幅增加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标准互认数量,不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逐步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5)不断增强和提升认证认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用。一是要大力提升认证认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适用性,鼓励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研发具有出口商品行业特色的认证标准和认证服务。二是要结合出口企业质量管理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体系认证与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融合发展。三是推动不同类型管理体系认证的有效整合,鼓励发展多管理体系整合认证、研发多管理体系“一体化”的认证服务,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质量管理实际需求,融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认证,形成系统化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1+1>2”的整合效应。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认证认可业态,探索利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管理体系整合认证的模式创新,提高认证效果、降低认证成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认证认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用。

注解:

1)数据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cx.cnca.cn/CertECloud/index/index/page.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