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2024-01-14 22:47:19马红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双减诗歌

马红

“双减”政策自发布以来,一直是社会极度关注、高度讨论的热点。教育关系着下一代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双减”教育环境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对策。

一、“双减”政策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双减”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爱上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少作业量。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以前因为作业堆积过多,每天只是机械化地学习、被动地学习,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课后的学习。现如今,在作业时间被缩短之后,学生就能在课下时间,通过其他渠道去自主获取、搜集材料,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补充学习课外知识。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下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去学习其兴趣爱好。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结晶。除了语文学科的理论知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技能也能幫助学生理解语文文化内涵。如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书法、舞狮、戏曲、曲艺等,也能达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减少作业量意味着教师不能再像之前一样,用作业来巩固知识,而需要在课堂教学创新上下功夫,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内化知识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加入游戏化、生活化的要素,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强烈的兴趣,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不要为了让学生学习到足够多的知识,而将所有的知识点杂糅在一起,使学生分不清主次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程度,找准最近发展区,科学地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课堂知识。

二、“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助力课前预习作业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几首诗讲的是中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氛围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教学,使其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生都有过节的经历,但他们都是听从家中长辈的安排,没有系统了解节日的来源、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询问长辈,或者去网上收集关于元旦、清明节、重阳节的时间、风俗习惯等信息。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加深其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内容:

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节日的来历是什么?

2.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摘抄下来,并尝试富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师可列举一些中外节日,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刚刚课件中找出来的节日进行排序。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各小组要重点向全班同学详细介绍其中一个传统节日。每个小组可以派一个代表介绍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也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创新形式,例如向大家表演舞狮、划龙舟等。学生选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预习成果,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举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加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整理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创新课堂形式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教师可以将析、读、写综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形式,让学生对现代诗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在《短诗三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比一比谁的朗读更能让人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也能体会到诗歌的韵味,明白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诗与古诗的朗读技巧不同,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而且,这三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所使用的朗读技巧也会有所不同。《繁星(七一)》是围绕“永不漫灭的回忆”展开联想的,通过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画面引起共鸣,表达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思念,所以,学生在朗读时要沉浸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之中。《繁星(一三一)》通过三个反问句组成排比,表达对大海的崇敬之情,所以,学生在朗读时要将排比句的语气依次递增,感情愈演愈浓。《繁星(一五九)》结合两个“风雨”,采用比喻的手法,讴歌母爱的温暖和伟大,两个“风雨”的意义不同,感情和技巧自然也不相同,学生要读出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通过分析三首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内涵,教师应教授学生相关的朗读技巧,使其分清重音和韵律,帮助学生提高朗诵水平。

在分析和朗读诗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仿写,模仿诗中的句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例如,在《繁星(一五九)》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没有直接赞美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和关爱,而是运用由物到人的写作手法,借由大自然中的“风雨”来表达感情。因为感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用其他具象的相关事物展开联系,就能让人产生联想、理解诗歌的情感,所以我们在仿写的时候,也可以用由物到人的写作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情,升华其主旨。

(三)创新课后作业形式

《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桥梁技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安排生字、读音、句子理解等题型,还可以创新作业的呈现形式,提升动手操作能力。除了赵州桥,我国还有很多著名的桥梁,它们都体现了古代建筑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赵州桥、十字桥、玉带桥等桥梁的外观造型和内部构造,利用回收的废物,做出小型的桥梁模型,然后带到学校向全班同学展示。课文中有描写赵州桥的外观的句子,这样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细节,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行桥梁承重比赛,看谁的桥梁可以承受的重量最大。这样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课后作业题目的创新等方式来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特点,帮助学生增加课后的自主安排时间,使其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鼓励学生不断为之努力。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双减诗歌
诗歌不除外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