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 赵建鹏 白文哲 王象鹏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育發展策略,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结合中医学专业的特点,简要分析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与要求。认为中医学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涉及知识面广,专业分支多的专业,其培养重心应当主要集中在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这三个方面,针对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增强临床教育,重视技能培训;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全方面多元化评价;重视人文教育,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临床思维;实践;临床科研;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164-04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essenti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hina. As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believ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pecialty with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nd many professional branches, and its training focus should mainly focus on clin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 clinical educ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n all aspects; Emphasize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good medical ethics and styl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clinical thinking; practice; clinical research; humanistic literacy
人才培养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教育发展策略。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作为其前置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则是顶尖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夯实好基础,才能谈发展。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不断地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为社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做出一份贡献,促进国家稳步发展。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在继承前人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方法的同时,也要寻找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全国各中医院校积极响应新时代潮流,扩大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努力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尚在探索之中,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尚无统一标准[1],这就促使各中医院校积极探寻合适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努力完善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基于以上实际意义,我们简要分析现代中医学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现状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中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途径,也是为进一步培养博士打好基础。中医学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核心主干专业。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从公元前21世纪就开始萌芽,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经过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磨砺、发展,累积了大量的专科理论和临床经验。随着近现代西方医学的涌入,西方医学的治疗方式也对中医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也从中汲取了新的知识,融会贯通了来自现代医学的新思想、新技术,中西医结合并重发展,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进步。中医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强,分支学科多的专业,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当为各分支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针对性培养方案,以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中医学人才。同时,由于中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知识面广,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并且与多学科交叉,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结合中医学的专业特色,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心应当主要集中在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这三个方面[2-3],既要传授中医理论、中药、中医特色疗法等中医知识,又要不断学习现代医学的新知识,提高科研能力,中西结合发展,共同推进中医学的进步。
二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末,医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被重新命名,政府公布政策,正式更改为医学科学与医学专业学位,并针对这两个方面的主修内容与任务进行了区分[4],其中,医学科学学位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科学研究与医学理论知识;医学专业学位主要学习内容为临床操作与技能,兼顾少量科学研究。现代研究生培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广且深的知识储备、专业的科研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策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根据学生的所修方向,为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量身定做合理的培养方案,要从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培养。让培养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掌握专业技术,熟悉前沿知识,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用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疾病,更好地将理论科学研究与临床技术能力相结合,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样既能更好地传承中医学传统理论,弘扬中医药经典文化,又可以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况
近几年,由于医学生毕业后需要多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出于多方考虑,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进行,在研究生三年的培养中采用了一边进行理论学习、导师指导,一边让学生进入临床轮转,理论学习与临床轮转相结合,以临床轮转为主。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科能力训练,学生需要在两年内,前往中医学各个专科进行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工作流程,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中西医基本临床操作。第二阶段,进行专科能力训练,在自己的科室中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学习,掌握专科技能,进一步学习专科知识,为毕业后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会采用课堂集中授课、网上授课、名师讲座等多种方式完成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等的教学。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实行名医讲座,一对一门诊带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临床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結合方式教学,培养学生从临床、科研、人文三个方面综合发展。然而现在的培养方案中,在这三个方面的培养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四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中医辨证思维差,临床实践经验不足
凌必时等[5]认为,中医人才培养应强化学生的中医辨病辨证能力与西医诊断识病能力,遵循中医自身的成长规律,充分借鉴传统的师承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许多毕业的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对中西医基础的学习不够重视,忽视了基本功的学习,这就导致了基础不扎实,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与西医诊断识病能力差,门诊接诊不熟练,诊断与辨证含糊不清,不能独立正确地开处方,难以独立完成患者的治疗。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多采取临床教学的模式,但是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常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难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转而去学习西医知识,培养西医思维,加之学生从小接受的现代教育,认知特点、思维方式普遍偏向现代科学思维模式,对中国古代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代医学科学体系与传统医学哲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医思维建立困难,中西混淆,临床思维常以现代临床思维为主,中医思维为辅,导致了思维“西化”的现象出现。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院科室规模较小,收治患者较少等多种原因,使得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医院与带教老师谨慎起见,往往会减少研究生在规培学习阶段动手机会,更多是让学生跟随老师,在一边观摩、学习。学生不能亲自动手练习,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培养出的专业型研究生在日后工作中,出现不想动手,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现象。
(二) 临床科研水平较差,无法平衡临床与科研的学习
临床科研要从给病人治病的角度出发,来发现与提出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有研究发现[6],近年来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现今中医院校实行的双轨培养模式,大多数专业型研究生既要进行科室的轮转、临床规范化培养又要备考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的时间都被这些繁重的任务给占用了,难以拿出充分的时间进行临床科研;第二,缺乏系统的科研培训指导以及部分导师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不重视,严重限制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第三,招收的专业型研究生导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胜任教导学生、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任务;第四,部分医学院校及导师认为专业型研究生不需要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故而放松了对学生临床科研水平的教育。因此平衡好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与科研学习是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三) 忽视医学人文知识,人文素养较低
王卫国等[7]认为医学的组成应有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两大支柱,以对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尤为重要,因为医学最终的评判标准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人的幸福指数。因此,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专业型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是培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人文教育可以调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医学职业道德,以创建更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塑造友善和谐的医疗环境。
然而,在现代中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下,由于其对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的过度关注,疏忽了对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匮乏。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考试中也有强调人文关怀,也有着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教学。但是,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也仅仅是课堂上随口的一句话或者是临床上老师的言传身教,医学伦理学也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加之医学类考试缺乏对人文教育的专项考核,中医学类院校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教育,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熏陶,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培养。
五 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建议
(一) 增强临床教育,重视技能培训,培养中医思维
王卫国等[8]认为,一个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较高临床应变能力。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是在各个科室的轮转和本科室的学习中度过的,也就是说,他们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这就要求专业型研究生必须拥有广而深的基础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各科医学基本技能。因此,无论是何专业的专业型研究生,都不能忽视中西医基础素养的培养,必须打好坚实的中西医能力基础,努力提高中医辨病辨证能力与西医诊断识病能力。各科室针对各专业研究生的到来,应当为学生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中医辨病辨证与西医诊断识病能力。同时,努力提高科室教学氛围,贯彻落实教学方案,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查房、教学授课、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多与学生交流,增加学生的集体感,做到让学生走到一个科室,融入一个科室,让他们满怀期待来,满载知识去。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著名中医张锡纯体现中西医汇通的一本著作,先“衷中”再“参西”,从书的名字就能看出,中西医贯通的立足点应当是中医。西医仅仅是加以借鉴、参考的资料,中医为本、西医是末,中医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故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当以中医为基础,先中后西。虽然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且大有可为,许多院校也建立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但是,想要从事这项事业既需要深入理解中医,又要有充足的西医知识,中西医思维模式的迥异是中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思维的碰撞,也是学生在思维建立阶段面临的巨大难题,在学生中医思维初步建立之前,同时进行中西医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混淆中西,我们可以为学生增加中医课程的教学比重,让思维模式的培养更加偏向中医,而不是让学生进入中西思维抉择的两难境地,更不能以西医思维为主。
针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医院方面应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努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自主独立能力,做学生坚实的后盾。适当增加学生的跟师时长,通过跟师提高学生辨证论治能力,培养中医思维水平,同时导师不要过分谨慎,适当放手,让学生逐步独立上门诊,管病人,上手术,而导师负责好兜底,做好学生最坚实的后盾,让学生放手去做。只有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参与到临床,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学习临床知识,掌握临床技能,提高操作水平,減少毕业后工作时犯下的错误。
(二) 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全方面多元化评价
人民群众对医生的评价是针对其临床诊疗水平,而部分评价体系标准却仅以科研实力、论文水平为主。这体现出了评价体系与人民需求的矛盾。我们应当根据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方向去制定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与之对应地调整科研与临床的评分占比,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的基础。中医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中医药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应当多元化发展,从科研、临床、人文等多方面评价。真正的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是临床与科研水平并重,全面发展,我们绝不能在放弃一个单一标准的同时,却选择了另一个单一的标准。
细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通过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考试方法及完善课程评价等方式,形成课堂知识评价、自学能力评价、合作水平评价和学习态度评价等多方面评价的多元考核体系,形成专业课程学习评价机制;通过课外专业实践操作、临床技术竞赛、医院实习等形式,结合实践创新学分设立,形成融合课程内外的知识能力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实习规培医院及专业创业能力的反馈,形成学校与医院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这样的详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正是我们需要的。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专业型研究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科室轮转、规范化培养之外,也需要注意临床科研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可见,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研究生阶段培养与本科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针对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校应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9]指出要“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强化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学生的导师与其带教老师也不能因其专业型研究生的身份,忽视了对学生科研能力水平的培养,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应重视培养研究生将科研思维运用于临床研究的能力,可以将科研思维融入到平时的临床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科研能力。作为中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其科研时,不仅要掌握一般的临床科研能力,同时要认识到中医自身的规律与优势,将中医思维融入到临床研究中。
现阶段的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既要求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求学生跟师学习,同时还要顾及规范化培养,科室轮转,多方面的学习时间由不同的老师分管,这就导致了学生时间安排上的混乱,时常出现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及医院应当经常沟通,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要梳理好学生的临床学习时间,也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临床研究。
(三) 重视人文教育,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医学人文教育是教导学生们如何以一个医生的身份处理日常医疗事务的心态与方法论。正如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有着精湛的医术,也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想要提高人文教育水平,就要院校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许多院校认为人文教育未纳入考试范围,就对这方面的教育采取应付态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提高各高校对其重视程度,将素质教育考核纳入考试范围并加重其占比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提高高校对人文教育的培养力度,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增加人文教育的人才引进,做好人才培养,组建人才教育团队;其二,院校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人文精神,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人文能力的道路;其三,发挥中医院校优势,结合中医学特色,将人文教育与中医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与医学专业的契合度,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还应在临床、实践上由导师进行耳濡目染的教学。张锦英等[10]认为,虽然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最基本途径,但其实施则需要一定的手段和人文环境的熏陶,而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文教育转化的终极平台,将抽象的医学人文技能形象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因此,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应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六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医学的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中医学的培养体系也不是很快能完善的,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相信随着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中医学的优秀教育制度一定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中医人才,而他们也必然会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辛珂,王晓静,冯文帅,等.以临床指南为纽带提高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7):10-12.
[2] 李遠峰,任树军,柳迪,等.中医骨伤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64-66,78.
[3] 黄杰烽,葛琼翔,华江,等.中医骨伤科学规培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初探——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探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2):1403-1406.
[4] 王卫国,韩烁,傅阳.浅谈中医骨伤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3):44-46.
[5] 凌必时,马鸿斌,金华.培养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2):177-180.
[6] 王婷,贾元元,周颖,等.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与培训需求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6):1056-1059.
[7] 王卫国,李明,韩烁.现今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5):372-374.
[8] 王卫国,牟敬占,陈德强,等.重视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42-243.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EB/OL].(2020-09-17)[2021-03-18].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49881.htm
[10] 张锦英,白延丽,王昊.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平台[J].医学与哲学(A),2014,35(5):75-77.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医联体模式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培养研究与实践”(SDYJG21080);2022年济南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优秀调研课题“‘康养济南’背景下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研究”(202228);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新形势下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研究”(ZYY2022064)
第一作者简介:王卫国(1976-),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