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铜泥鼓风氧化浸出送风方案的优化

2024-01-13 10:41祝仕清
湖南有色金属 2023年6期
关键词:槽内处理量直管

祝仕清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贵溪冶炼厂,江西 贵溪 335424)

在湿法冶金浸出中,经常会需要从外界向浸出槽内通入压缩风[1],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强化搅拌,保证浸出槽内矿浆成分均匀;二是利用外界通入的气体与矿浆进行化学反应,得到相应产物。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采用常压鼓风氧化浸出黑铜泥,浸出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在原浸出过程中黑铜泥浸出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压缩风氧气利用率较低,反应不充分。而影响压缩风氧气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压缩风送风方案[2]。

1 黑铜泥浸出送风方案现状

在原黑铜泥浸出过程送风方案中,压缩空气通过管道从槽底送入,利用压缩空气中氧气在浸出槽内对黑铜泥进行常规氧化,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原送风方案

方案气体分散效果差,有效停留时间短,导致氧气溶解度小,黑铜泥氧化浸出效果差(浸出率仅在60%左右),有价元素铜浸出率低、渣率高,能源消耗量大[3-4]。因此对送风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

2 压缩风送风方案优化试验

为验证送风方案对黑铜泥浸出效果的影响,用自吸式曝气搅拌装置开展试验。试验条件:反应时间16 h、反应温度80℃、反应酸度110 g/L、初始铜浓度50 g/L、初始砷浓度55 g/L、液固比10,考察黑铜泥处理量与浸出渣率的关系。同时以原送风方案为对比,压缩风压强为0.5 MPa,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自吸式曝气搅拌与原送风方案效果对比

图3 优化方案A、B、C

由图2可知,采用自吸式爆气搅拌装置处理黑铜泥,在黑铜泥处理量较低时,浸出渣率低,效果较好,随着黑铜泥处理量的上升,其浸出渣率显著上升。与原方案对比表明,黑铜泥浸出过程压缩风送风方案,对黑铜泥浸出率有较大影响。但由于爆气搅拌装置对设备的密封要求高,且单槽处理能力较小,故该方案在黑铜泥浸出反应体系中不适用[5]。

为提高黑铜泥浸出效果,本研究对原黑铜泥送风方案进行了逐步优化:(1)方案A,将原有槽面插管送风,改为槽底侧面送风,并减小压缩风管出口口径,增大出口压强;(2)方案B,在方案A的基础上,调整出风口在浸出槽内的位置;(3)方案C,在方案B的基础上,在压缩风出口增加压缩风分散器。

验证试验条件:控制反应时间16 h、反应温度80℃、反应酸度110 g/L、初始铜浓度50 g/L、初始砷浓度55 g/L、液固比为10,压缩风压强为0.5 MPa,考察各送风方案在不同处理量时对黑铜泥浸出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各送风方案对黑铜泥浸出渣率的影响

从图4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方案C,在降低黑铜泥浸出渣率上有显著效果。方案C,是使压缩风通过一根直管在槽底侧面开孔,通过法兰活套与槽底横向直管连接,将压缩风送到浸出槽搅拌桨底部中心位置,再在搅拌桨底部利用槽底分散器进行均匀分散。

主要技术方案为:使用一DN40直管,在浸出槽槽底侧面开孔,然后通过活套法兰与一根端部封死的直管连接,插到搅拌桨底部中心位置,并在搅拌桨轴心线和底部直管中心线上开上下两个Φ8 mm孔洞,在出风口中心线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块挡板。中间四等分处设置四块圆弧形分散板,起到固定作用。安装时将此分散器固定在浸出槽搅拌轴下方,在气体上升的过程通过搅拌轴的转动实现压缩风的再次分散,确保浸出槽内气体分散均匀。

3 优化后生产实例

控制黑铜泥浸出条件:反应酸度110 g/L、反应温度80℃、反应初始铜浓度50 g/L、初始砷浓度55 g/L、液固比10、压缩风压强为0.5 MPa,采用方案C送风,进行黑铜泥浸出工业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黑铜泥浸出数据统计表

由表1可见,经5个批次的黑铜泥浸出工业试验,共处理黑铜泥渣49.50 t,产出浸出渣3.42 t,铜浸出率达97.84%,浸出渣率6.91%。

浸出过程产出的黑铜泥浸出渣平均成分见表2。

表2 产出的黑铜泥浸出渣平均成分 %

4 结 论

优化后的方案C,在黑铜泥常规氧化浸出过程中,黑铜泥浸出渣率可由41.5%以上下降至7.88%以下,铜浸出率提升至96%以上,效果显著。本方案适用于常规湿法冶金生产领域,他具有结构简单、气体分散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本方案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槽内处理量直管
沼气发电耦合沼液热水解工程的物料平衡分析
渠首闸后防冲槽的抛石粒径与消能试验研究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3月)
迷你甜甜圈制作机
矿用乳化液处理装置性能研究
KD405:多功能折叠筷子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现状分析
无压三产品旋流器1000/700最大处理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