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峰
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骨科医院)妇产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月经失调也称为月经不调疾病,其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以及出血量异常[1]。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腹痛症状,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占有较高比例[2]。对其病因加以分析,孕激素不足使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造成刺激,从而促进子宫内膜持续增生,从而呈现出撤退性出血症状[3]。治疗期间,孕酮作为常用药物,其应用后,较易出现腹痛以及头晕等系列不良反应情况,用药安全性较差[4-5]。对此确定最佳孕酮剂量用药,意义显著[6]。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孕酮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3 组,A1 组(n=30)孕酮用药剂量为100 mg/d;A2 组(n=30)孕酮用药剂量为200 mg/d;A3 组(n=20)孕酮用药剂量为300 mg/d。A1 组中,年龄22~49 岁,平均(29.39±2.23)岁;病程4~8 个月,平均(6.02±0.25)个月。A2组中,年龄23~49 岁,平均(29.44±2.25)岁;病程4~9个月,平均(6.07±0.27)个月。A3 组中,年龄24~49岁,平均(29.47±2.22)岁;病程4~10 个月,平均(6.08±0.28)个月。3 组患者年龄以及病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者通过临床检查,获得明确诊断为无排卵型月经失调;②患者停经时间均>2 个月;③临床资料齐全;④患者子宫内膜厚度>0.5 cm。排除标准:①存在孕酮药物过敏史以及药物应用禁忌证者;②存在宫颈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者;④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
给予所有患者醋酸甲羟孕酮片(国药准字H11020895;规格:2 mg)治疗疾病。对于A1 组、A2组以及A3 组患者醋酸甲羟孕酮片应用剂量分别为100 mg/d、200 mg/d、300 mg/d,均每晚睡前口服,治疗半个月。
比较3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表现正常,呈现出的撤退性出血明显,月经量转为正常;有效:患者表现出月经量偏少以及撤退性出血情况;无效:不满足上述治疗标准。总有效率=1-无效率。比较3 组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比较3 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3 组患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腰痛)总发生率。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的形式表达,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组出血量、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比较(±s)
表2 3 组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比较(±s)
组别A1 组(n=30)A2 组(n=30)A3 组(n=20)出血量(mL)82.17±22.62 83.03±20.36 82.22±21.49出血时间(d)6.09±2.33 6.06±2.55 6.13±5.42
治疗后,3 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3 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cm]
表3 3 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c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A1 组(n=30)A2 组(n=30)A3 组(n=20)治疗前0.72±0.22 0.74±0.21 0.71±0.23治疗后(0.63±0.18)*(0.64±0.19)*(0.62±0.19)*
A1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2 组及A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 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在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情况下,导致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例数呈现出明显增加,于青春期女性群体以及围绝经期女性群体中多见[7]。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而言,在年龄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后,卵巢功能以及黄体功能不断降低,在此种情形下,使垂体促性腺激素敏感性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从而使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8]。而且因为表现出较少卵泡数量,从而会出现月经失调情况[9]。青春期女性群体因为机体未做到发育完善,则较易表现出孕激素紊乱现象,从而导致患者表现出月经周期紊乱情况,使得卵泡正常排卵受到影响,呈现出月经失调情况[10]。如女性群体出现长期不排卵情况,则患者生活质量受到的负面影响显著,更为严重的会表现出贫血症状。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展开治疗,意义显著[11]。
临床广泛应用孕酮药物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其能促进增生期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进行转化,促进分泌期子宫内膜蜕膜样变化,降低妊娠子宫兴奋性,从而保护内膜,止血效果明显,有效恢复月经周期。但治疗期间,较易表现出腹痛、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系列不良反应情况。
本研究发现,3组治疗总有效率、出血量、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3 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未呈现出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低于A2 组及A3 组(P<0.05)。与王幸萍[12]的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0%、4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具有相似性。从而证明小剂量(100 mg/d)孕酮药物应用,获得的效果同其他剂量较为一致,但可显著提高用药安全性,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获得理想结果,进一步表明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选择小剂量(100 mg/d)孕酮药物完成治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在选择孕酮药物治疗期间,不同剂量获得的效果均较为显著,但小剂量(100 mg/d)应用,可显著提升孕酮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