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杰,于珍梅,王照月
烟台市北海医院儿科,山东 烟台 265701
过敏性紫癜也叫许兰-亨诺氏脉管炎,该疾病儿童多见。儿童的免疫功能障碍、感染、遗传、凝血系统的异常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原因[1]。过敏性紫癜常见的症状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消化道黏膜出血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肌缺氧、缺血、脑电图异常等情况[2]。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出现肾炎、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给患儿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由于过敏性紫癜可造成肾损伤,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常用孟鲁司特钠治疗,但疗效往往不明显,有时还会导致疾病反复[3]。氯雷他定为三环类抗组胺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强的H1受体特异性,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都能阻断炎症因子的外排和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且两者的配伍作用更为明显。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加用孟鲁司特钠能明显改善疗效。为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效果,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烟台市北海医院收治的70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纳入本院收治的70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孟鲁司特钠治疗)和观察组(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9 例;年龄2~11 岁,平均(6.44±1.23)岁;患病时间14 d~2 个月,平均(1.25±0.34)个月;其中,单纯性紫癜21 例、混合型紫癜14 例。观察组中男15 例,女20 例;年龄2~10 岁,平均(6.39±1.19)岁;患病时间5 d~2 个月,平均(1.28±0.35)个月;其中,单纯性紫癜20 例、混合型紫癜15 例。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过X 线检查,发现肺部纹理加粗,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指标较高患儿;②首次发病患儿;③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不适、发热、咳嗽等症状患儿;④家属表示对研究的内容理解以及愿意参加,且协议已签订。
排除标准:①对使用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患儿;②合并风湿性疾病患儿;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④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患儿;⑤急性感染患儿;⑥入组前1 个月使用激素治疗患儿。
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国药准字HJ20181187;规格:4 mg×5 片,5 mg×5 片)治疗,5 岁以内1 次/d,4 mg/次;6 岁以上1 次/d,5 mg/次。
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国药准字H20052214;规格:10 mg×12 片)治疗,孟鲁司特钠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氯雷他定口服,根据体质量确定剂量,体质量<30 kg 者,1 次/d,5 mg/次;体质量≥30 kg 者,1 次/d,10 mg/次。
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 周。
①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评定标准: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病症(腹痛、紫癜等)均消失,炎症因子水平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病症有明显的缓解,炎症因子水平也有所改善,为有效;没有达到上述的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包含血清骨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放置1 h,离心处理10 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③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包含腹痛、皮肤紫癜、恶心呕吐、关节肿痛等症状消失时间。
④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含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组织损伤。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骨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骨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骨桥蛋白治疗前99.89±15.96 99.75±15.42 0.037 0.970治疗后49.85±10.56 65.96±18.65 4.447<0.001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32.56±3.52 32.44±4.08 0.132 0.896治疗后14.56±0.63 22.56±3.63 12.846<0.001白细胞介素-6治疗前25.65±7.56 25.64±7.55 0.006 0.996治疗后14.55±3.65 19.56±5.85 4.299<0.001
观察组腹痛、皮肤紫癜、恶心呕吐、关节肿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腹痛4.23±1.52 6.22±1.39 5.716<0.001皮肤紫癜5.13±1.52 7.01±1.89 4.586<0.001恶心呕吐4.03±1.52 5.88±1.52 5.092<0.001关节肿痛4.88±1.52 6.33±1.66 3.811<0.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过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病毒感染等。本病以突发为特征,儿童在起病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感染[4]。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皮肤紫癜,首先是皮疹发展为小面积的荨麻疹,然后颜色慢慢变深,最后变为深紫色,最终形成紫癜。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导致肾脏炎症,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肾脏的微循环和肾脏的间质损害。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钙剂和抗感染等方式对儿童微血管进行修复,但大部分病变均涉及多个脏器,因此,传统疗法疗效不佳,且停用后容易再次发作[5-6]。
白细胞介素-6 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控分子,其表达与儿童肾脏损伤和转归密切相关。骨桥蛋白是一类Th1 型细胞因子,可调控Th 细胞的分化,导致Th1/Th2 平衡失调,故骨桥蛋白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7]。孟鲁司特钠是一种能特异阻断半胱氨酸白三烯的药物。孟鲁司特钠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对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氯雷他定可以通过特异性地阻断组织外周H1受体来改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氯雷他定通过抑制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组胺水平的上升,从而缓解儿童的过敏症状[8-9]。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其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断生物学作用,并能有效地抑制炎症细胞的迁徙。另外,氯雷他定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有关[10]。
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改善患儿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该结果与于宗丽[11]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骨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皮肤紫癜、恶心呕吐、关节肿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炎症反应、缩短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1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雷他定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