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家长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2024-01-13 02:49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蔡林春吴美珍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育人家长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蔡林春 吴美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精神,根据省、市、区各级行政部门的要求,2021 年秋季起,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为打造“让孩子喜欢,让老师积极,让家长满意”的高品质课后服务,吴中实验小学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

一、调查内容及目的

此次调查在课后服务试行一周后进行,围绕家长的需求、课程的选择、家长的期望三方面共设计了8 个问题,其目的是在了解家长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从而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家长的需求”

从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占比竟达95.25%;而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的主要原因中,减轻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压力的占比超过一半,为52.75%;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借助课后服务能使孩子的兴趣特长得到培养。至于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的接送问题,从此次调查来看,并没有成为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课程的选择”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当前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还不够高,选择“满意”的占比为87.46%。从家长对课程的选择来看,家长尽管把作业辅导课程放在首位,但对孩子的兴趣特长及生活技能的培养课程也看得极为重要,这类课程的选择人数均超过70%。而对各课程教师的选择,家长绝大部分倾向于学校里的教师,可见家长还是希望“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三)关于“家长的期望”

对于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绝大多数家长是持支持态度的。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尽管孩子参加了学校课后服务,在校时间大大延长,但仍有18.39%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课程学习。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他们并不满足于学校所教的内容,希望孩子在校外得到提高,能“胜人一筹”,由此可知家长的焦虑情绪依然存在。

三、应对策略及思考

家长的真实意愿表达为学校改进课后服务指明了方向,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突出育人导向功能,让学习真正回归校园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广大的家长、教师很迷茫。一直以来,家长的关注点都在孩子的学业上,“5+2”课后服务实施后,家长产生了另一种焦虑——孩子回家没有作业了,学业成绩如何保证?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家长对这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课后服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是国家的育人目标,也是出台“双减”政策的出发点。确实,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因此,课后服务应理直气壮地突出育人导向功能,引导所有的家长、教师转变育人观,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当然,随着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延长,学校必须责无旁贷地发挥主阵地作用。“学习太累人了!”这是当前学生普遍的感受。20 世纪40 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动物行为学家克拉克·赫尔注意到,要让老鼠学会走迷宫,仅提供食物刺激是不够的,就老鼠而言,它必须有饥饿感。由此,赫尔提出了科学定律:动机=需求×价值。这就启发教师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有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还可以用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迸发学习的冲动并始终能保持一种专注状态,从而让学习真正回归校园。

(二)丰富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课后服务要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事实上,随着课后服务的试行,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在同步提高——希望学校在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同时,也能让孩子的兴趣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

为此,我们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及学校办学特色,经过反复酝酿,“三慧”课程落地,实现了课后服务由1.0 版升级为2.0 版。

1.“聪慧”课程:培养学生自立

该课程主要由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从“课堂纪律”“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自立意识。

2.“明慧”课程:提升学生品格

教师利用校内孔子文化课程基地、春晖园课程基地等,引导学生在国学、劳动、生活技能等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品格的内化及生成。

3.“才慧”课程:促进多元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同时借助校外专业教师及家长志愿者的力量,开设了尚美、健体、科创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拓展。

“三慧”课程的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也让学校的课后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样态。

(三)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课程吸引力

从课后服务试行阶段的师生表现来看,教师有消极、抵触的一面,而学生也显得无精打采。究其原因,教师还是摆脱不了我讲你听、我抄你写的教学方式,且课后服务时间是学生一天中最饥饿、最疲惫的时段,这样的课堂必将导致双方疲惫不堪。因此,打破常规,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1.让教师“玩”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提到,“……小学教师对于学校里的一切设施只求省事,只求‘无为而治’:什么校园、运动场、工作场、会堂、图书馆、博物室等设备,什么集会、工作、运动、旅行、考察种种活动,他们一概看得无足轻重,可省即省……他们把学校弄得非常简单……”。一百多年过去了,放眼今天的课后服务,我们惊讶地发现教师们还是在图省事,置学校丰富的设施设备于不顾,把自己“压”在教室里,反而感到身心俱疲。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让自己“玩”起来:到球台前和学生打乒乓球,在教室里折纸……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在“玩”中教,简单而有趣味,从而让自己对课后服务工作不再有抵触情绪。

2.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不是被动的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向着知识世界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人。学校教育就是要充分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要改变学生懒散的状态,必须让他们“动”起来:在劳动实践课上,扫地、整理书包,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在体育课上,打梅花拳、踢足球,因为这会让儿童“感到自己体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在拓展阅读课上,读多彩读物、讲绘本故事、分享名著,因为这能让儿童“享受脑力劳动的欢乐”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呈现生命的成长之态。

3.让课间“乐”起来

课后服务的推行,让师生的大部分时间留在了学校里。为此,让学校从“学园”变成“家园”,让师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也极其重要。在课后服务的两节课程之间,我们想到设置“小点心”时间:给每个学生发放水果(学生也可以每天带适量的小点心),给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份课间点心,师生共享这份快乐时光,其乐融融。

用心打造课后服务,全力提高服务水平,这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育,让教育实现“减负增效”

课后服务带来的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家长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很多家长片面理解了“双减”政策,以为实施课后服务后,教育没自己什么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细化了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明确“双减”不减父母的责任,更考验父母的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确实,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家校共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考验。我们意识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需要改革,家长需要成长,构建新型的家校成长共同体是我们迫切需要去努力的方向,最终通过双方的合作共育,去追求教育的“减负增效”是我们需达成的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家长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