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儿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为黄河注入情感内涵和文化属性,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丰富内容的文化类型。黄河文化历史底蕴深厚,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主要关注经济发展,而黄河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发挥受限。弘扬传承黄河文化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育受众范围广,既有针对学生的学历教育,也有为各类人群提供技能提升的非学历教育,可以成为传承黄河文化的载体。
《黄河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一书以黄河文化传播及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为出发点,探索了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路径等。全书共有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黄河文化构建的基本内容。第二章研究了黄河文明形态、治水观念等方面的近代演变。第三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第四章研究了黄河文化外译内容。第五章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背景、战略选择、资源条件、方式转变等内容进行介绍。
第六章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包括现实考察、传统价值和路径等。第七章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黄河文化话语体系构建展开研究。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深厚的精神内涵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过程中要抓住其精神内涵。
第一,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没有断绝,就在于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也具备相同的特性,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千百年来,黄河见证了中原农耕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黄河文化面对异域文化表现出包容的态度,又以开阔的胸襟融合吸收外来文化,使得黄河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历久弥新。
第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黄河自青藏高原东流入海,历经多种地理单元,不论何种环境,总给人威严自强、不惧艰难的精神气质,自古以来,黄河儿女将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不断传承。黄河自古泛滥不断,数次改道,从大禹治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治黄实践一直没有停歇,体现了中华儿女自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无数中华儿女发扬黄河文化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打击外来入侵者,最终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三,滋养万物的奉献精神。黄河哺育了全国近两亿人口,灌溉了上亿亩耕地,并通过水电站为民众提供了电能,数千年来黄河默默无闻地为沿线地区奉献自己。同时,黄河孕育了多种文化资源,儒家文化在此孕育并不断壮大,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正是黄河文化中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建设家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放荡不羁的河流,有时会给沿岸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在数千年的治黄实践中,中华儿女不断积累经验,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审视黄河水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黄河水患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当前,我们继续发扬治理黄河的科学精神,敬畏黄河,尊重自然规律,建设新时代美丽新黄河,实现人与黄河和谐相处。
黄河文化精神内涵传承价值很大,能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职业教育受众广泛,职业教育作为黄河文化精神内涵传承载体有重要价值。下面对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
第一,强化传承宣传。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仍有重要价值,但是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不广为人知。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传承黄河文化要加强宣传,为黄河文化传承奠定基础。首先,职业教育可以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如在职业教育中播放黄河文化专题片,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黄河文化精神,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其次,职业教育学校可以成立黄河文化宣讲团,到各种文化广场进行宣讲,扩大黄河文化受众群体。最后,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建立黄河文化宣传平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黄河文化宣传。
第二,豐富传承内容。黄河文化精神内涵丰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体现。职业教育传承黄河文化要以丰富的内容展现黄河文化精神内核。首先,创新黄河文化表现形式。在职业教育中,相关人员要对黄河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形成适合职业教育传承的黄河文化传承体系。其次,创新黄河文化内容。职业教育受众广泛,黄河文化传承要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内容,针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创新,以多元形式表现黄河文化,引起受众兴趣,吸引更多受众成为黄河文化传承主体。
作者简介:安传忠(1981—),男,河北邢台人,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德育建设